APP下载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

2011-08-15周晓梅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英美文化背景跨文化

高 丽,周晓梅

(山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

高 丽,周晓梅

(山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两者密不可分。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而忽略了英美文化知识的导入,从而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关系,论证了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知识输入的重要性,并就如何输入英美文化知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化知识输入;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对外交流的深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越来越多的人在跟英美人士的交流中遇到障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频频出现,由此我们意识到在外语教学中单纯地进行语言知识输入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要求。因此,把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知识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然而,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文化教学的现状也远不令人满意。尽管从20实际80年代起,我国就兴起了一股文化研究的热潮,邓炎昌与刘润清、胡文仲、束定芳、庄智象等相继探讨了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邓炎昌、刘润清教授(1989)在谈到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时,也强调:“文化背景不同,说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但是,时至今日,传统的阅读教学依然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这些语言知识的输入,而忽略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重要性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那么在跨文化交流中,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将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本族语文化带进来。交际双方要想顺利进行交流,他们必须要对双方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否则,交际极有可能中断。王佐良先生曾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语言和文化这种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4年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同时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础能力,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导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把语言能力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方式

为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把文化教学作为外语教学必需的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异国文化,提高他们对文化的敏感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了弥补国内英语教学语境的不足,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西方文化,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生动形象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和介绍有声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鼓励学生主动搜寻更多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亲自动手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将要讲授的听、说、读、写、译的知识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课件中教师可以使用各种生动形象的实物、图片、照片等,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备课时也应多搜集一些跟所讲课文相关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由电视、电影、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手段获得的资源,它们含有大量有声与无声、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弥补书本文字和语言环境的不足。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文化意识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采取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意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于异国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然后以小组讨论、短剧表演、role play、个人presentation等等的方式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各自查找到的文化知识,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积极主动课堂参与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激发大学生自觉学习西方文化的兴趣和文化敏感度,使他们养成多元思维的习惯,以使他们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能够以包容的心态面对大千世界的多元文化,做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

(3)设置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外文化活动

在课堂授课之外,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延伸性的阅读并给与适当指导。这类资料包括,报刊资料、经典文章、名人演讲及小说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这些都是了解异族文化的最生动鲜活的资料。其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积极参加各种英语文化竞赛、英语文化讲座等活动,在主动参与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知识导入的主要内容

大学外语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传授,也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而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则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习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等。总结起来,外语教学中需要导入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主要如下:

1.语篇层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导入跟所讲课文内容相关的英美文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内容,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我们使用的教科书,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导入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教科书中所学用的阅读文章和对话,大多是节选英美国家的原版文章和反映目的语文化的对话,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教师必须在讲解语言知识的同时,采用合适的方式给学生导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如讲解一篇以西方家庭教育观念为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怎样的,中西方教育观念的不同之处在哪里,通过这种讨论活动,教师在既给学生导入了文化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加深了学生对于两种文化的深刻了解,可谓一举多得。

2.词汇层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词汇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1972)中指出:“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传达一些信息,但如果没有词汇,便不能传达任何信息。”在教学中,由于各民族对许多词汇的感知都不甚相同,从而导致了很多词汇虽然外延一样,但是内涵相差甚远。文化干扰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不了解某些词汇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重视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在讲授词汇时,以下两类词汇应予以特殊的关注:1)在目的语文化中缺失的词汇。这类词汇是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在目的语中找不到跟它们对应的词汇。如汉语中的“阴阳”、“风水”、“磕头”、“压岁钱”等等,英语中的“cowboy”、“hippie”、“mantel”、等等,因为他们都是各自社会的产物。2)外延一样,内涵不同的单词。如,“孔雀”在我国文化中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孔雀开屏也被视作大吉大利的事情。然而,在英语中,“peacock”用作延伸意时常常含有贬义,常用来指代“洋洋得意,爱好炫耀自己的人”。由此得知,在英语中,“peacock”是含有贬义的,强调的不是孔雀美丽的一面,而是他骄傲的一面。所以英语中,有成语“proud as a peacock”。再比如大家都熟知的“龙”在中文里,象征吉祥、高贵之意,因此,中国历朝皇帝皆以“真龙天子”自居;而在英语里,“dragon”却毫无高贵之意,相反,它带有贬义,是邪恶的化身。因此,教师在对这一类词汇进行讲解时,一定要导入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3.语用层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仅仅掌握了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并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一定要注意各民族社会文化不同所导致的语用差异。因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约定俗成的交际礼仪和风俗,违背了这些,即使交际双方语言能力相当强,也会出现交流障碍。例如,在英美朋友家做客结束后,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我们一般会说“太感谢您了,您辛苦了,做这么多菜招待我们!”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主人的感谢。然而,英美背景的主人听到这话后会觉得很“奇怪”,因为这种感谢方式是不符合英美人的交际习惯的,在他们的文化里,比较倾向于听到客人说“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great dinner! I had such a great time here!”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自己作为主人,招待工作很成功,才会有成就感。只有把握住交际双方的社交礼仪和习惯,在交际过程中才不会出现语用错误,才能使得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

4.非言语交际层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非言语交际是指言语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毕继万,1999:1)。这种交际主要是通过身体语言,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接触等等手段来实现。据统计,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言语行为大约只占了社交内容的35%,其他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方式来实现的。为了使学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这两种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差异性是非常必要的。

5.中西思维习惯差异层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前面我们讲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比较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的异同,其中也包括比较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的差异。如在价值观念上,中西方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崇尚个人自由,尊重个人权利强调个人能力和利益高于一切;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则正好相反,强调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此外,在思维习惯上也存有很大的差别。如西方人惯有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参照物,从小到大,由近及远,从局部到整体;而中国人的习惯则正好相反。这种思维习惯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文中的句子和篇章结构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在解析这些句子和篇章结构的差异时,导入中西方思维习惯的不同,从本质上加强学生对这些差异的理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和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了解一种语言的文化,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种文化的语言。总之,基于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特殊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英美文化背景的合理导入,防止语言教学跟文化教学的脱节,要力求两者的结合,培养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1] Lado,Robert. Language Teach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 [M]. 1964.

[2] Wilkins,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Edward Arnold. 1972.

[3] 毕继万.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4]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9.

[5] 胡文仲,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 赵贤洲,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

G642

A

1008-7427(2011)01-0112-02

2010-10-20

猜你喜欢

英美文化背景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徽州体育形成的文化背景及文化担当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