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1-08-15高凤霞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母语外语

高凤霞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高凤霞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说,在外语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也不可忽略对母语文化的传播。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的欠缺,导致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与其实际的英语水平不一致,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和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可行性建议,即改变外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加强母语及母语文化教学及培养学生双向交际能力,以期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学生的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其应用水平直接体现和影响着民族的教育、文化和素质,而语言学习就是文化传输的过程,人们也正是通过语言学习尽可能地达到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中国著名学者季羡林曾经预言:“至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化将让位于东方文化,人类文化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期。”[1]然而,面对英语作为实际的“世界语”的现实,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无疑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新时代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必经途径。英语学习者应担负起传承中国文化,与世界人民共享人类宝贵精神财富的责任。在多层次英语教学中系统引入和加强中国文化教育,既是成功地开展跨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全球化大趋势下文化融合与互补的时代需求。唯有如此,才能为世人所期盼的一批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在新世纪的产生提供必要的文化积淀。因此,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之教学无疑应成为我国各层次英语教学共同担负的重要任务。

二、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和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现状

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历史延续和文化独立的标志。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当今世界上大约有 6万种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70多个国家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半官方语言,有3.8亿人以英语为母语;约有16亿人以某种方式使用英语。全世界80%的电子信息用英语储存,互联网上80% 以上的内容是用英语来表达的。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一方面方便了不同民族间的沟通,另一方面为英、美等国家文化的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中,世界文化面临危机,中国文化也由于其经济的不发达而出现了“失语”现象,乃至传承危机。很多年轻人忘记了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盲目地以西方标准为标准、以西方价值为价值。这样发展下去,东方文化则有失去自我特色而被同化的危险。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且广泛的今天,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准确把握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内涵,遵循中西文化对比原则,注重并利用母语文化的正迁移,大力培养独立的文化人格。时代呼唤着既能吸纳世界先进文化、更能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外语教育过多地强调母语及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错误地认为外语学习就是要摆脱母语的影响。事实上,语言是有共性的,语言的共性决定了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又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也是外语学习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所在。外语及其文化所传递的信息必须首先经过母语文化“过滤”,教授或发现影响传递信息的各种语言的、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必须以外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为背景,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找到影响交际的各种文化因素,从比较中发现两种文化的共性与差异。“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暴露出了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这与中西方文化传播不平衡相关,因此,研究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1. 改变外语教师的教学理念 全面统筹英语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概念是:英语是一个交际工具,把这个工具传授给学生,他们能与外国人交流就行。但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英语不仅是一个交际工具的符号体系,更是一种文化,是思维和社会活动的产物。在21世纪,世界上多种文化并存的环境决定了跨文化交流的双向性,每一个民族都无不带着自己的文化与别的民族交往和交流,一体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要特征,不同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异域文化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包括对人类文化共同领域的理解,更包括对人类不同的文化进行理解。而语言是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应当承担起促进全面交流的使命,不能使交流天然地被局限于共同的领域。这种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学应与中国文化表达息息相关,也只有这种教学理念才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英语教学,改革英语教学,从而建立一套有效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体系。比如大纲设计可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英语教学大纲中,把出现频率高的相关词汇和表达纳入大纲词汇表,这样可以从宏观上指导教师从各个方面增加有关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份量,从而提高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在叙述本国文化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编写既要注重外来文化的介绍,同时更要强调对中国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推荐;教学计划既要加强课堂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讲解,又要注重讲授基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技巧;课后练习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读物,学会做笔记,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表达技巧,追求获得厚积薄发的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的实践活动,丰富发展语言,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水平,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使之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应有的地位,是每位外语教师的责任。面对新的挑战与要求,外语教师要审时度势,重新调整教学理念,全面统筹英语教学,以顺应和满足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对英语教学的要求。

2.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 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以全球视野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就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其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其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克己为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其“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信念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情操;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其倡导万物一体、天人和一、世界大同的宽容精神;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探索;其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其对人伦关系协调的重视;其强调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者精神和“和而不同”、以综合见长的思维方式等等,对世界文化的大融合、对先进文化的构建、对跨文化交流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外语的目的一是能够与外国人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了解、吸收他们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二要学会如何准确地用外语去介绍和传播我们灿烂的民族文化。放弃民族特点与文化身份去学习外语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感染学生发扬文化的精髓,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3. 加强母语及母语文化教学 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

贾玉新认为语言教育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文化教育。[2]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包括本族语文化教育和目的语文化教育。遗憾的是本族语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往往被忽视。胡文仲、高一虹于1991 年对全国26 名最佳外语学习者进行调查后得出的分析结果是:调查对象在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自己突出的扬弃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语言和交际能力,而且对于整体人格的完善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待母语、母语文化的态度与对待外语、外国文化的态度是互动的,对于母语、母语文化和对于外语、外国文化的掌握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3]这说明学习外语时应把母语和外语,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学习外语文化能促进母语文化的理解,而有了深厚的母语文化功底才能更好地了解掌握外语文化。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积累,因此,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入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材料。目前涉及中国文化的英语教材和书籍越来越多,如杜飞豹的《中国风物》,丁往道的《中国文化略影》,朗文出版社的《汉英中华文化图解词典》,何道宽的《中华文明摘要》,孙维新的《经典中国》,周仪的《中国文化概论》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各类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书籍和报纸杂志(如 China Daily,21st Century,Beijing Review 等)。除了收听国外英语电台节目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多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收看中央九套英语频道,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材料中出现的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通过分析、整理及记忆这些表达来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4. 增加课堂内外跨文化交际活动 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和双向交际能力

单纯的文化知识讲授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文化知识是基础,而能力培养是关键。陈申认为,文化创造力是指在外语教学中,通过本族语文化及目的语文化的对比学习,逐步获得的一种创造力。[4]具体到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中,就是以中国文化为前提,在中外文化相互交流中产生与发展而来的一种创造力。蒋亚谕等学者也认为,单纯的文化知识的输入和讲授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5]兰军在通过对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有关的调查和分析中发现:大学专业英语的文化教学中缺乏中西文化的互动,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体培养等现象,课堂内外很少有激发学生并使其参与其中的跨文化交际活动。[6]因此,创造课堂内外跨文化交际活动是提高学生双向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我们应该设计和创造新型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参照Breen在1985年提出的“文化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参加教师设计的虚拟文化交际活动。[7]可喜的是改革开放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英语本族人参与中国外语教学,这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文化交际活动中确认自己创造出来的英语表达是否让英语本族人理解和接受,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逐步提高文化创造力。

四、结束语

作为东方文化的主流,中国文化必将越来越受到关注。[8]外语学习者的肩上承担着民族文化的积淀、传承、发展及对世界优秀文化吸收的责任。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是深化外语教学改革值得探讨的新话题。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也呼唤着外语教学中必须重视中国文化及其表达能力的教学,因此,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之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需要,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需要,是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需要,更是全球化大趋势下文化互补与融合的时代需求。

[1] 季羡林. 二十一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J]. 新华文摘,1992,5.

[2]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胡文仲,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 陈申. 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5] 蒋亚瑜,刘世文. 提高学生文化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J]. 集美大学学报,2005,1.

[6] 兰军. 中华教育与教学实践[M].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7] EN,M. The Social Context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 elected Situation?[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5,2.

[8] 顾嘉祖. 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G642

A

1008-7427(2011)01-0110-02

2010-10-24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规划课题“母语文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KGHAG-O456。

作者系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母语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母语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母语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