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资料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策略

2011-08-15吴为奇

巢湖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馆藏资料

吴为奇

(安徽出版集团,安徽 合肥 230071)

图书资料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策略

吴为奇

(安徽出版集团,安徽 合肥 230071)

从文化资源的角度研究了图书资料价值问题,以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的思路讨论了图书资料的开发利用及其现状,以期实现图书资料带给社会的巨大财富效应。从版本、类别、作者、时空、收藏方式以及再版售买、租借、汇编成书、载入传媒、融入教研课题和社会服务、基本保障等方面,指出了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的方法和途径,为图书资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的价值观。价值发现和价值再创造是图书资料最有创新价值的开发利用。

图书资料;价值发现;价值创造;开发利用

在人类文明日渐趋于现代化的地球上,资源的价值愈益凸显出来。如今,在资源日益减少和需求愈益增大的矛盾环境中,谁拥有了资源,谁就拥有了巨额财富,拥有愈来愈大的话语权与无限广宽的生存发展空间,即生存权和发展权。正因为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对资源的争夺成了人类生死攸关的问题。人类世界引发的无数次的重大战争,如鸦片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和海湾战争,无一不投下对资源争夺的巨大身影。

目前,资源在国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正在被各国领导人重视。如何寻找、保护、开发和利用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人们的当务之急。然而,在我们的众多资源宝库中,却有一个丰富多彩、取之不竭的重要资源,没有被人们充分地认识和利用、开发,甚至为人们所轻视,这就是图书资料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问题,正是本文将要撰述的要旨。

1 图书资料的现有价值

图书资料,在本文指的是图书馆(室)所存放的纸质图书、报刊及绘画等.就它目前的使用情况看,一般是供人们阅读欣赏或作为科研、教学、写作出版的参考资料工具书使用的.资料的参考性、知识的供给性,是目前人们利用图书资料资源的主要特征。换句话说,人们利用图书资料的这种方式和目的,体现的是图书资料资源的工具书、参考资料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利用长期地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且普遍地出现在人们价值利用当中。

图书资料又是一种出版物,它是文字和图像的纸质载体。在这种文字和图像的载体上,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社会发展史和大自然变迁史,是人类关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哲学和人本身及宇宙世界的诸多方面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档案。从这个意义上说,图书资料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信息资料的工具传承、事实传承和史实传承。简言之,图书资料由于它的时代的传承性功能,不仅使它自身成为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更因为它内容的史实性和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记录的丰富多样性,使之成为像宇宙一样广阔、灿若星辰的文化资源,这种潜力无限的文化资源价值,恰恰是图书资料现存最有意义的现实价值。

伴随着工具书、参考资料价值和文化资源价值,图书资料的厚重的附加值出现了。第一个附加值是它的文物属性。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剧变中,同时由于科学保护的时代局限性与人们认知上的原因,历史上存留下来的图书资料愈来愈少,尤其是价值奇高的名家经典流传下来的就更少,甚至现在人们只能从留存的历史资料上仅仅看到只言片语,甚至是传说,它出现在当代人眼中的仅仅只是一个残片。正因为如此,这些存留至今的文化资源就成了稀缺产品。历史图书资料资源的这种稀缺性和它的不可再生性,造成了它的文物属性,亦即产生了文物价值。

版本的价值是图书资料的第二个高附加值。很多种的图书资料,因为资料信息的独占性和版本的稀缺性,因而提高了该资料版本自身的价值,这种资料的版本愈少,时代愈久远,它的附加值就愈高;版本资料因为信息内容在当前需要和实用性较强,需要再版,该版本资料的附加值就进一步增加,现实的需要愈多,版本的再版率和再版数量愈大,它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愈来愈深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愈来愈好。换言之,图书资料由于它的工具书、参考资料价值,文化资源价值,文物价值,版本价值随之衍生了自己的财富效应,亦即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图书资料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方式为两个方面,即拍卖和再版。在目前的图书拍卖市场上,年代久远的图书、报刊、绘画、书法(包括残卷、残片),拍卖价动辄十万、几百万,甚至千万以上,就是图书资料的所有价值在经济上的最直观的反应。即使是近当代的图书资料,如果因为存留很少有了稀缺性。它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也是高得惊人的,如最近媒体报道,一本民国小人书《天宝图》,卖出了2.2万的价格。[1]使我们记忆犹新的文革时代的连环画,尽管出版的年代离我们很近。许多价格也是在万元左右的。而一幅“毛主席在安源”的油画,价格更是高得吓人。我们资料室收藏的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年画,每张价格也已经涨到千元以上。至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图书,譬如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一套鲁迅全集,市场价格早已在2万元以上。此类事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里虽然不排除炒作的成分,但价值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在图书资料的拍卖市场上表现得却是淋漓尽致,一目了然。

图书资料的经济价值的另一面则通过它的再版体现出来。假设市场有需求,重新再版一种以前的图书资料,如果资料归出版人所拥有,而版权原来就是属于出版人的或已不存在版权纠纷的,那么再版资料所得的全部利润也就归资料拥有人所独占。倘若某一图书馆或图书资料室拥有一种或数种,甚至更多可再版的图书资料,并且全部版权归自己所有,市场需求又广阔,这种唾手可得的财富的效应是令人羡慕的。即使拥有图书资料的全部版权的占有人不自己出版该图书资料,而把版权转让给他人再版,这种经济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只不过是财富所得的多少而已。据央视等多家传媒最近报道,上海科技出版社再版了民国时期的一套小学教材《开明国语课本》,由于市场需求很大而出现卖断了货这样供不应求的场面[2]。倘若想获取收益,那么巨量的销售使得拥有这套民国小学教材的占有人在经济上取得可观的收益显然是不言而喻的,当然若是奉送,那就另当别论。事实上,利用有市场需求的图书资料大量再版,是出版社获取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来源,尤其是对古今中外的经典图书的反复再版,获取的收益就更多。

让图书资料对内对外开放,收取适当的管理服务费用,也是图书资料经济价值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只不过这种经济效益大大低于前述的经济效益。

显然可见,图书资料的价值是巨大的,这种巨大价值的来源在于它具有内容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外在价值体现;它在给受众提供海洋般广阔的知识信息和欣愉的审美情趣的同时,又给人们带来意外的财富。因此,图书资料因拥有与生俱来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而成为一座潜力巨大的文化资源金矿。如今,对图书资料的生产和保护已愈来愈为人们重视,而研究对它的资源的开发利用、潜能的释放则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和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 图书资料的开发利用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文化建设的进程也日益加快。国家不仅加大了城市图书馆(室)的建设,最近中央又作出了进一步对市民开放城市图书馆(室)的决定。[3]这些文化政策的举措,为图书资料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和千载难逢的机遇。

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图书资料拥有单位对馆藏建设是非常重视的,在资料收集、购置、保护、图书馆(室)的扩建和现代化设施服务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许多城市市政图书馆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图书馆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就是最好的明证。他们在图书资料资源的利用开发上也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但概括起来说,其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是资料性的和外在的。把图书资料当做资料使用,是一种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在图书馆或资料室里,图书资料管理员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就是把馆藏图书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提供给需要的有关人员借阅。他们的工作性质是服务性的。服务对象是固定区域的人群,而在借阅的人群中,最多的则是学生和市民,他们的目的主要任务是从图书资料的阅读中汲取知识营养,或是用以文化、娱乐、休闲。另一部分人到图书馆(室)则是各行各业的专业工作人员,他们前来借阅图书报刊,有的是为了课堂教学,或是专业课题研究,或是著书立说,机关工作人员更多地是为了写报告、文件;记者、编辑主要是需要图书资料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图书资料的这种供给和需求的双方人员和单位的任务与目的看,在图书资料借阅的完整链条中,尽管这种资料属性具有一定意义的资源属性,它所表现的依然是图书资料的资料属性。换句话说,人们关注利用图书资料的,仍然是它的资料属性,而不是它的资源属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活的节奏加速,信息需要更快的传播速度,为适应读者的这种需要,人们利用网络技术推出了电子版的图书资料。有条件的图书馆(室)也很快地推出了图书资料的电子版。毫无疑问,电子版促进了阅读,使受众的空置率大大减少,资料的利用率也因电子版的开发得到了规模空前的增加。[4]然而,电子版图书资料所表现出来的仍然是材料的供给性和外在的开放性,它利用网络的激情所释放的依然不是资源的内在当量。这种电子版展示给受众的仅仅是图书资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外延,它的本质特征依然是资料属性而不是资源属性。此外,电子版图书资料在带给受众快捷的同时,也给受众的身体带来负面效应,比如眼睛、肩周、腰椎等部位容易造成伤害。纸质图书资料则不同,它带给读者是一种沉思和静谧,给人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而又没有电子版那样的负面影响,收藏和携带也永远好于电脑。不仅如此,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电子版的开发也是有限的。受物质条件、经济条件和知识结构以及时空的影响,很多图书资料不可能实现电子版,至少在可以预见的较长时间内无法达到。

当前对图书资料作为资源开发利用的效果,最好也是最常见的是出版社对有需求的图书资料的再版,再版的内容主要是国人所钟爱的经典名著和重要文献,其余的则很少被再版。因为出版社首先考虑的是销售收入,这就导致大量的非常有价值的资料无法再版。再版对图书资料拥有单位往往无任何经济上的意义。对出版社来说,只要设法借到需要的没有版权纠纷的图书资料版本重新印刷一下就实现了目标。即使有版权上的问题,再版单位和原版权人协商解决就可以了,无需向图书馆(室)付费。成本小而利润大,这是图书资料被出版社乐此不疲再版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再版过程中,图书馆(室)除了义务提供图书资料外,其他方面毫无所得。图书资料资源的收藏、开发利用是有高额成本的,既然再版不能给图书馆(室)管理和开发上适当形式的补偿,如馆藏设备、图书资料、人员培养、管理开发费用等方面的支持。遑论启发馆藏机构和人员开发利用的意识觉醒呢?其后果带来管理成本的增加、工作量的加大和思维活力的丧失,导致管理人员对馆藏图书资料资源开发的积极性的消失,图书资料的再版率在种类上和速率上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总而言之,对图书资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发的技术手段也愈来愈先进,其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开发开放利用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图书资料资源的利用率也已大大提高。但就其开发利用的本质来说,这种开发利用主要地表现为资料性和外延性。虽然出版社再版对图书资料作为一种资源进行了开发,由于自身占有资料的缺乏及缺少与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室)的有效合作等诸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障碍限制了它的开发利用,距图书资料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很大的距离,开发利用层次浅、幅度小、利用率低,这就是目前我们面临的图书资料资源开发的基本现状。

3 走价值发现与价值创造的创新之路

如何开发利用,才能使图书资料资源的价值实现效果与收益的最大化呢?我们所给的答案只有一个:走价值发现与价值创造的创新之路。

所谓价值发现,或者说怎样去发现图书资料的资源价值呢?角度和方法是很多的。从收藏的角度来说,出版数量很少的图书资料就很有收藏价值,专业性很强、科学技术含量较高、思想观点独特、思维方式新颖的这一类资料的收藏价值就更高。从版本的角度说,孤本、独本、报刊的创刊号、手稿、内部书号图书就价值不菲。从时间的角度说,出版日期愈早的图书资料就愈值钱,无论是内容的还是价格上的,都是如此。对于特殊历史时期的图书资料,如大动荡的年代和对文化进行专制的年代,因毁弃散佚,读书人、科研人员少,言论压制亦即后世人对这些时代憎恶等方面的原因,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就很少,历史资料的价值自然就高,而远古时代的图书资料则更珍贵。从内容的角度说,繁荣昌盛的历史文明、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科学技术发明,人类的起源和宇宙的诞生、人类对自身和大自然的探索、人类战胜自然和适应自然的过程、历史和人物谜团,凡此种种,皆是当今人们急需了解的信息内容,其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是广阔的。从作者的角度说,思想文化大师、科学巨匠、历史名人的著作和言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价值之高不言而喻。经典名著皆出自此类人之手。从作品的类别说,历史文献、各类官方档案以及各类的票证、券证里面都有鲜为人知的秘密和重要的信息内容,资料资源的价值都是很高的。图书资料资源价值发现的方法和角度的使用,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层面和个人偏好的不同择善而从,以有利于价值发现为主要原则,不可拘泥。笔者这里仅为抛砖引玉而已。

图书资料进行价值发现的目标可以是专题性的,也可以是系统性的。从资料的类别着手或是版本的收藏着手比较单一快捷;从内容入手则较繁杂,但收获更多。何为适宜,则视馆藏规模和图书资料类别的多寡和人员的多少而定。

实现价值发现的首要任务是对馆藏原有的图书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收藏。整理按价值发现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对于已经发现或准备发掘的价值资料,实行分类专藏或者分室存放,当然也可以同室分类存放。如果藏室紧张或工程量太大,可以采取登记造册、记录在案的方法处理。这样做的好处,使价值发现的目标更明确、资料更集中、范围更收窄、工作量更缩小、目的更易于实现。既可以不妨碍价值发现挖掘的速度,也节时省力。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原来馆藏分类的完整性,也不影响正常的对外借阅。

实现价值发现的另一项工作则是购买有较高价值的图书资料。受馆藏规模、人力、物力、财力的制约,原有馆藏的图书资料是有限的。这对图书资料资源的价值发现的挖掘形成制约,打破这种制约的最好办法是购买新的图书资料。当然,购买较高价值的图书资料应当根据图书馆(室)自身的条件量力而行,其基本原则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有的资料价格比普通新书价格还要便宜,内容价值较高,何乐而不为呢?购买的首选目标是旧书销售市场。那里货多书杂、书廉货贵、奇货可居,是最易淘宝的场所。文化巨匠郑振铎先生,在建国后捐赠给国家图书馆10余万册古籍善本,很多都是购自旧书摊[5]。

其次是旧书拍卖市场。这里拍卖的图书资料(包括绘画、书法、手稿等),一般来说,都是价值珍贵的东西,很值得收藏和利用,但价格奇高,且也有伪本,购买时需慎之又慎。最后是从新华书店购买有较高价值的新书。新书一方面供日常的阅读和教学参考科研之用;另一方面可能与我们开发利用的原有资料有相关的内容。同时,随着岁月流逝、日积月累,新资料变成老资料,最终也由资料性变成文化资源性的了,总之,无论怎样购书,都能增加并提高图书资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发现价值不是目的,实现价值才是最终需求。如何达到价值实现呢?价值实现的第一种方式是拍卖。对馆藏较多的珍稀版本资料,除了存留适量的品种外,其余的拿到市场上拍卖销售,实现高额的价值回报。对孤本或使用价值较大或较高的稀有品种图书资料,包括图片、书法、手稿、绘画等,可以按照借阅、复制、租借的有偿服务方式进行,以获得长期收益。另外就是再版(包括电子版),可以交给出版社再版发行,也可以自己发行包售,可视情况而定。再版往往是图书资料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的一种方式,其社会效益也是最好的。

价值实现的最理想模式是对价值发现的再创造,再创造是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创造历史的最好方法是把它写出来。”[6]“写出来”,就是创造出来。价值创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而且也是获取利润最多的方式就是将已发现价值的图书资料的内容分门别类地汇集成册,然后以新书出版。这种编辑工作,图书管理员自己动手更好,也可以请专门技术人员专职参与,当然也可以交给专业机构去做。编写项目既可以是专题性的,也可以是综合类的,视价值资料的多寡和质量高低、市场需求以及社会需要而定。对于难以汇编成书的价值发现资料,用文章发表的形式则较为妥帖。实现价值再创造更应该为本单位或社会的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服务。图书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将资料新发现的内容提供给社会或单位的需要的研究项目,既实现了资料资源的社会性,也实现了利润和科研成果的双收益。当然为大众传媒提供有价值的栏目资料或是利用传媒开辟专栏,系统地介绍资料价值的新发现,也是一种愉快轻松的价值再创造方式。

抓住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对资料价值的新发现进行再创造,是价值实现最大化也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件事。对焦点、热点问题主动提供资料或主动以资料参与热点、焦点问题的课题研究和开发,资料资源价值再创造所实现的新价值的质量就更高,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就更开阔,其现实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的内涵也最厚重。

当然,实现价值再创造的方法还有更多,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

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图书资料的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的开发利用应该根据图书馆 (室)各自不同的性质、功能、任务和目标来确定。对纯属公益性类型的图书馆(室)资料的开发利用应完全立足于为读者服务的目标,此类资料的价值发现和价值再创造,同样也应该是非盈利性质的;此开发利用创造的价值成果,同样也应该无偿服务于读者和社会。对有创新价值的资料进行收藏整理、辑佚成书、推荐宣传,应是公益性图书馆(室)的主要方向和任务。当然,公益性的图书馆(室)如能与科研机构、高校、出版单位等进行战略合作,既能获得管理技术、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加速馆藏建设,又能使馆藏资源得以充分的开发利用,同时被战略合作单位充分分享,这应该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至于为数众多的大型企业(包括改制后的出版社、影剧院)和自收自支的图书馆(室),其馆藏建设完全依靠单位自有基金和人员,服务对象也是单位职工,服务的目标主要是单位的生产、生活、效益及精神文化,此类馆藏文化的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的开发利用按文中所述的方法进行适当的营利性运作则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简而言之,图书馆(室)因其自身的性质、任务的不同,其资料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目标、方式与方法,也相应有所区别,这是我们在图书资料资源开发利用中需要加以特别注意的。

4 实现图书资料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保障

实现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需要一个与之配套的良好环境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作为基本保障,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才能变为现实。领导重视是体现这种基本保障的前提要素。领导重视了,就可以迅速地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这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物力、财力的投入是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的开发利用的第二个保障。整理资料、购买资料就需要扩大场地和增加设备,更需要资金,这种保障是无法缺少的。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最重要的。图书资料资源的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是一项高知识、高智商、高水平的思维创新的任务,其特点是综合能力很强、知识结构多元化、劳动强度大、涉及面广。普通的工作人员很难适应这项工作,只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承担此重任。因此,选用高层次的科技文化人才组成专业性的队伍,是实现开发利用这一基本保障的最重要环节。当然,对原有的图书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也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

实现目标,制度是关键。在图书资料的资源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资料的管理机构的配置、人员的使用、收益的分配等,都是错综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制订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来作有力的保障。制度建设到位了,再对这种制度加以有效的监督,图书资料资源的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就有了更加坚定的保障,图书资料的资源利用的空间则更加广阔,收益也会更加理想。

[1]一本民国时期小人书卖了2.2万[N].http://finance.sina.com.cn重庆晨报2006-04-10

[2]民国老教材70年后突走红 出版社重印卖断货[N].京华时报,2010-11-30(1).

[3]龚艳平.“报纸与网络的叠加”[J].传媒,2005,(1):35.

[4]周玮.我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N].2011-02-10,16:34:22新华网

[5]陈福康.郑振铎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6]理查德·尼克松.领袖们[M].刘湖等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

THE NEW STRATEGY OF THE BOOK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WU Wei-qi
(Anhui Publishing Group,Hefei Anhui 23007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resources study questions the value of books and materials in order to value the idea of discovery and value creation are discussed and the books and material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atus of library materials in order to achieve great wealth effect on society.From version,type,author,time and space,collection methods and reprint sales to buy,lease,compiled into a book,load the media into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ssues and social services,basic security,etc.,pointed out the value of the discovery and value creation in the ways and mea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ibrary materials provide a new ideas,new methods and new values.Re-creation of value and value found in the book value of the information the most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books and materials;value found;value creation;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G250

A

1672-2868(2011)05-0146-06

2011-07-20

吴为奇(1955-),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出版集团,专家委员,研究方向:图书出版。

责任编辑:陈 侃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馆藏资料
馆藏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近代杜定友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思考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