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1-08-15李万银

巢湖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治学学风学校

陈 清 李万银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陈 清 李万银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学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性要素,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重要保证。本文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为例,分析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高等院校;学风建设;问题;对策

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培养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成为高校紧迫的使命。而高校学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要素。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高校已意识到学风建设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采取了多种举措加强学风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总体还比较薄弱。为了切实有效地加强学风建设,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1 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学风问题是当前高校改革过程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学风建设这个问题进行较多的研究。综合各家的观点,学风概念概念具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从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要素综合表现。从广义上讲,学风指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狭义的学风一般是指高校学生在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动机和追求目标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治学精神。随着发展的需要,学风的内涵不断扩展,它不仅是一种治学精神,还是一种治学氛围,一种育人的环境和手段,一种无形的力量。

学风是一所学校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是长期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治学精神、治学原则、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和治学效果,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学风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体现一所学校的大学精神和师生风貌,体现一所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教学传统,同时也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学风体现在学校长期办学形成的治学方针和指导思想之中,包括教师的治学精神、教学作风和工作态度,学生的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精神面貌,目前高校的学风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着知识的学习而展开的,从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氛围、学习动机等方面进行学风建设,但对于学风建设的其他方面则兼顾较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成文的规定或措施,更缺乏有力的指导和规范,明显地不适应目前社会的用人需求。学风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开放系统。高校学风是高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高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

学风建设的实质是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优良学风的建设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主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学习的态度,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优良学风的内涵包括以下要素:正确切实的目标;积极进取的态度;健康和谐的气氛;严谨求实的作风。优良的学风是端正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强的学习意志、严格的学习纪律、健康的学习动机等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优良学风的形成,可造就一种陶冶和锻炼人才的良好环境,使大批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

高校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高等院校的学风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到学校的竞争力,也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既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客观需要。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不仅是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还是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 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育人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学风建设的整体情况良好,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大潮下,高校学风建设问题越来越突出,令人堪忧。最近,笔者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为例,进行一项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的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73份),发现一些令人担忧的数据:有7%的学生从来没有早读过;有20%的学生没有安排“课后对所修课程自主深入学习”;有29%的学生没有安排“课余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知识”;学生对学校举办的讲座,从未听过的占3%,很少听的占23%;对寝室学习气氛很满意的只占9%;等等。

以上存在的原因有社会的因素、家庭的因素、教师授课的因素、校园文化的氛围、制度管理的缺陷等方面。具体而言,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自身方面存在问题。大学生是高校育人的主要对象,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上进心,然而,相当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是厌学恐学,缺乏动力。不少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及格甚至作弊等现象普遍存在,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比较严重。二是学习浮躁,缺乏毅力。当前,许多学生意识到竞争压力,却不愿刻苦学习;想取得好成绩,却不愿潜心钻研。有些同学对专业不感兴趣,逃避学习,还有不少同学存在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三是心理素质差,自控能力弱。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从而导致心理负担过重,面对挫折时自暴自弃,甚至破罐子破摔。还有一些同学,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身外之物,结果玩物丧志,荒废了学业。

2.2 教师方面存在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学生具有明显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但由于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理想信念动摇、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淡薄;二是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治学态度不严谨,甚至出现学术腐败;三是教师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缺乏课堂互动,很难激发学生内心的兴趣点。四是部分教师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严重脱节,缺乏创新精神和时代感。

2.3 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当前,高等院校的学风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有些学校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非表明我们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差。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环境、教学要求、成绩考核机制与激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不完全、不合理甚至不科学而造成的。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学生培养计划、课程设置陈旧。许多专业设置未能摆脱旧体系的束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已经不能满足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二是学校现存的成绩考核方式不利于培养人才,在很多专业课学习中,不少学生只在课程结束前一两周甚至提前一、两天进行突击学习,然后到考场默写发挥,考完后就基本忘光,从而导致教学产出效率低下,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三是学生管理者的理念僵化。不少学生管理者缺乏人性化管理理念,误认为自己是管理者,学生就该理所当然绝对服从自己的领导和指挥,压根就没想到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为学生服务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3 高校学风建设的应对之策

在高校,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和管理部门的事,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和错误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它直接影响到高校学风建设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学生、广大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校园环境以及相关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诸要素组合成的动态系统。要构建优良学风应遵循系统性原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优良学风的创建工作:

3.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双管齐下促学风。在高校中,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为以学生为本。因此,在高校学风建设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1.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大学生处在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提出疑问,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自释疑难。第二,在教师指导下,争辩疑难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成发散型,探新求异,进行创造性学习。第三,教师的总结要有启发性、针对性,特别是对学生在学习中思而不解或解之有误的问题进行点拨,为学生释疑解惑,指点迷津。

3.1.2 规范学生成绩考核,改进考核方式。当前,高等院校的大学课程考核模式单一,学生成绩主要取决于一次考试,即期末考试或考核,这显然是很不合理的。基于此,我们主张用全程式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取代单一的考核模式,这样既可以化解一次性考试的风险,又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操作:第一,注重课堂考勤,实行点名制,防止学生迟到旷课现象。第二,重视平时作业。布置作业既可以起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又可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分析、应用能力的作用,避免了记忆式和默写式的被动学习方法。第三,采用全过程评分法。全程评分法是指课程考核成绩以平时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为主,以期末考试为辅。由此促进学生注重平时学习。

3.2 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严谨教风带学风。教风与学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2008年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曾经提出:“要积极培育优良校风,教师要带头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作为教师,应能正确认识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自觉做到以良好的教风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笔者认为端正教风应主要抓好教师的以下几方面工作:

3.2.1 端正教学态度,增强敬业精神。良好的态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每位教师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让他们做到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以良好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知识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促成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3.2.2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校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但讲授课本的基础知识,同时担当着育人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生活中的导师。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思想上产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2.3 授业解惑,开启心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我观察、自我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艺术和技巧,密切联系现实和生活实际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最终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自学和思考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以期形成爱学、善学和享受学习的良好氛围。

3.2.4 学生为本,爱中有严。“严师出高徒”,教师只有严格要求学生,在教学中敢于管理学生,才能使学生自觉、自律。一般来说,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严格要求学生:一是严格考勤制度,杜绝学生迟到、早退和逃课现象;二是严格课堂纪律,禁止学生做那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三是严格要求作业,要求按时完成,对抄袭作业的同学要严肃处理;四是严格考试纪律和规范阅卷。对所有同学做到一视同仁,拒绝给人情分。

3.3 整合各类管理资源,多措并举保学风。

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支持、参与和配合,唯有如此,才可能为高校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社会氛围和舆论导向。

3.3.1 建立三级领导小组,为学风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校学风管理制度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吸收积极的元素,保障学风建设的健康发展。高校学风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全校要统一指挥,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形成“三级”互动的良性机制:第一,学校要专门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亲任组长,校长与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校领导全部为成员,全面负责学风建设。第二,院系要成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院长及其他院系领导为副组长,党总支秘书、团总支书记、教学秘书、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负责整个院系的学风建设工作。第三,各班级要成立以相关老师牵头、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党员学风督察小组,负责学生的上课出勤、早操和早晚自习情况的督查工作。为保证三级机制的高效运作,学校还应制定学风建设考核指标,实行目标管理,确保学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3.2 强化就业指导,以就业教育拉动学风建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学校必须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对就业、创业认识,学生一旦受到职业规划的引导和鼓舞,就会对自己所学专业充满幸福感,也因此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能够主动自觉地为自己的未来而拼搏。所以,学校首先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教育,要让学生感觉到有压力,有紧迫感,从而使他们树立更高的人生奋斗目标,释放自身的潜能,努力提高实践技能。其次,以加强学风建设为目的的就业教育,还要突出专业特点,了解行业和专业的发展趋势,提高专业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因素,有选择地学习专业知识,发挥特长,以适应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

3.3.3 建立家长联系制度,为学风建设开辟新渠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风建设离不开家长的配合。首先,学校要主动与家长联系,积极开展“三共”活动(共育、共管、共建),可以学校的名义向家长写信,通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及时如实地通报学生已经取得的成绩或者存在的问题,不只是在学生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通报,而是在出现问题前就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将有些可以避免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其次,要利用开学时部分家长送学生到校的机会,组织召开学生家长见面会,交流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可以实行辅导员家访制度,形成学校与家庭的良性互动。

3.3.4 建立学风建设部门互动机制,为学风建设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优良学风需要长时间的精心培育,需要各部门上下共管、分工协作和内外结合,才能全面推进。从学校内部看,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培植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刻苦学习的校园氛围,如经常性地开展学术讲座和学术竞赛等,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以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从学校的周边环境看,学校应积极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执法部门加强联系与沟通,共同致力于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取缔一些不良的娱乐场所和违规经营的网吧,大力优化校园外部环境,尽量避免社会上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1]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3):19~24.

[2]黄长.学风建设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5,(1):2~3.

[3]覃宪儒、罗诚.从系统论观点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高教论坛,2006,2(1):151.

[4]李炜.关于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6,(4):100~101.

[5]宋美兰.高校学风建设简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6,1:163~165.

[6]魏瑶.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7-30.

[7]王言根.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8]陈学飞.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G64

A

1672-2868(2011)05-0096-05

2011-06-1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8JX18)

陈清(1979-),女,安徽淮北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

责任编辑:陈 凤

猜你喜欢

治学学风学校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分期付款
学校推介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
学风建设——高校发展的基石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恩格斯军事治学的方法
治学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