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履”意象拾拣

2011-08-15马丽樱

关键词:唐传奇意蕴意象

马丽樱

唐代“履”意象拾拣

马丽樱

“履”字在唐诗和唐传奇中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受传统文化和仪礼风俗的影响,“履”字在唐代主要象征了婚姻和女性,又由此而引申出友谊和清修的意象。

唐代;履;文化意蕴;婚姻;女性;友谊

履,释义为“足所依也。 ”[1]103与“屦、鞋”是一组常用同义词。“履”字的使用贯穿了古代社会文献语言的始终,先秦两汉主要用“屦”和“履”,自汉代“鞋”字产生后,三词互补共存,唐代则主要使用“履”字,并以“鞋”字辅之[2]。在唐诗和唐传奇中,“履”是有着多种特殊意象的。而其中的“珠履、坠履(黄石公履)、剑履、郑履(尚书履、听履)都是直接由典故化用的,如珠履来源于 《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而指有谋略的门客或官员。坠履(黄石公履)则化用张良为黄石老人捡履的典故,代指个人的际遇。本文对此就不一一赘述。除此以外,在长期的文化传承、风俗演变中,“履”还被赋予了一些深层的文化意蕴,而剖析这些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唐诗和唐传奇。

一、象征婚姻

在春秋时期的婚礼上,履就已经是很重要的彩礼了。在《春秋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里提到:“夏,公如齐迎女。 何以书? 亲迎,礼也。 ”[3]9刘向《说苑·修文》对此礼有很全面的注解:夏,公如齐迎女。何以书?亲迎,礼也。其礼奈何?曰:“诸侯以屦二两加琮,大夫、庶人以屦二两加束脩二。”曰:“某国寡小君,使寡人奉不珍之琮,不珍之屦,礼夫人贞女。”夫人曰:“有幽室数辱之产,未谕于傅母之教,得承执衣裳之事,敢不敬拜。”祝答拜,夫人受琮,取一两屦以履女,正笄,衣裳,而命之曰:“往矣,善事舅姑,以顺为宫室,无二而心,无敢回也。 ”[4]5

从以上两则文献可以看出,束脩可按照官位的级别而有所不同,但无论是诸侯还是大夫、庶人都应是二两屦,而且在姑娘出嫁走时,母亲还需要亲自给她穿上一双。由此可见,屦(即履)在古代婚礼仪式中的不可或缺性。

而后,这种礼俗被流传下来。《中国婚姻史稿》云:“自汉以降,历朝官定亲迎仪注,均依仪礼之士婚礼而衍绎之,两屦加琮,及束脩之仪,礼文不讲。惟东晋时娶妇之家,仍有先下丝麻鞵一緉之礼,取和谐之义。 ”[5]221而随着仪式的代代传承,“履”也逐渐成为了婚姻的象征。这在南北朝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充分的体现。刘兰芝在“举身赴清池”之前有“揽裙脱丝履”这一细节动作,“揽裙”只是为了将丝履脱下。兰芝的哀伤多来自不幸的婚姻,而她又是如此地无力,在临死前她要控诉这种婚姻,于是诀绝地脱下了这双丝履,用生命的毁灭来倾诉自身的悲痛。

到了唐代,“履”的此种文化意蕴更为固定化。结婚时,新娘子要穿上一双“踩轿鞋”,下轿前要让娘家人把这双鞋拿回去[6]82。而且不让新娘子的脚着地,应踩着红毯(芦席、毡)走到天地桌前,如《唐书·礼乐志》:“皇帝纳后,……将夕,尚 设御幄于室内之奥,东向,铺地席,重茵,施屏障。 ”[5]225又因毡短路长,须一路转接,故称为“转毡”。白居易《春深娶妇家》诗有云:“春衣传毡褥,锦绣一条斜。”可见在唐代的婚礼仪式上,对新娘子的鞋与脚仍颇为重视。随着这种仪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人们的意识里逐渐强化,仪式也就变成了有意味的形式,而履作为婚姻、感情的这一意象也更加固定了。如姚月华的《制屐赠杨达》:“金刀剪素绒,与郎做鞋屐。愿化双仙凫,飞来入闱里。”王涣的《惆怅诗十二首》:“薄幸檀郎断芳信,惊嗟犹梦合欢鞋。”杨玢的《遗歌妓》:“如今又采蘼芜去,辜负张君绣靸鞋。”

白居易的《感情》诗有云:“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此诗是白居易为怀念湘灵所做。正如王拾遗先生说说:“居易这次离开符离,终生再未回来过。使其最为痛苦者,是与其女友分别……写了一首《感情》诗,才吐露出真情。 ”[7]49在永诀时刻,湘灵惜惜地赠给白氏绣履一双,她原是隐忍着希望和期待的,希望绣履陪伴白氏犹如自己在贴身陪伴,期待着自己终能踩着文履一双轻轻踏上居易来迎娶的花轿。

在《霍小玉传》中,李益因另聘宗姻,欲与小玉彻底断绝,豪侠黄衣丈夫为小玉打抱不平,挟持李益前来时。小说有一段插叙:先此一夕,玉梦黄衫丈夫抱益来,至席,使玉脱鞋。惊寤而告母。因自解曰:“鞋者,谐也。夫妇再合。脱者,解也。既合而解,亦当永诀。由此征之必遂相见,相见之后,当死矣。”凌晨,请母梳妆。梳妆才毕,而生果至。小玉思念良久终得复见李益,负心人也即将得到谴责,在矛盾冲突的关键时刻,插入一段梦境的描写,不能不说是有着深长意味。在这里,履不仅象征了作为形式的婚姻,更蕴含了比形式更深刻的感情。

二、象征女性

女子的足在古代是女性的特征之一。最令人兴叹的当是“三寸金”,虽然现在史学家一般认为缠足起源于南唐,但缠足之风究竟始于何时,均各有论证,一说始于隋唐,也有说始于夏禹、商代、春秋战国的。但不管缠足兴起是南唐还是上古,在绝对的封建男权社会下,男人对女人的足及饰足之物——履的关注及怜爱则始终有之。吴王夫差特意为爱妃西施用梗梓木在馆娃宫中建了一条“响屐廊”,让西施着木屐在上面来回走动,以欣赏摇曳的步姿和木琴般的音响。陶渊明唯一一首文辞艳丽的《闲情赋》里也有“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之句。南齐东昏侯则是命宫女用金箔剪成莲花贴在地上,然后令潘妃踩在上边走,恰如步步生莲,千娇百媚。

到了唐代,在诗歌中时常可见到对美足的吟咏,将足部作为女性性感的特征,而且用以饰足的鞋袜也带上了暧昧的色彩。如韩偓的《五更》:“往年曾约郁金床,半夜潜身入洞房。怀里不知金殿落,暗中唯觉绣鞋香。”李郢的《张郎中宅戏赠二首·其一》:“一声歌罢刘郎醉,脱取明金压绣鞋。”杜牧的《咏袜》:“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毛震熙的《浣溪沙》:“捧心无语步香阶,缓移弓底绣罗袜。”在这几首显露的言情诗中,鞋履被作为美人的象征。在其他描写到女性的诗歌中,也时常对鞋履进行摹写。如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小头鞋履窄衣裳。”范元凯的《章仇公席上咏真珠姬》:“神女初离碧玉阶,彤云犹拥牡丹鞋。”而对于“步步生莲花”的典故,更是艳羡多于讽刺,如李群玉的《赠回雪》:“安得金莲花,步步承罗袜。”徐夤的《新刺袜》:“齐宫合赠东昏宠,好步黄金菡萏花。”

李商隐的《明日》诗曰:“谁言整双履,便是隔三桥。”在《李商隐诗歌集解》一书里,《明日》“整双履”后的作者按是:“暗示欢会既毕,起身分手。”[8]1762而这里的“双履”应不仅单单代指欢会既毕时要整理的衣裳鞋袜,更是对自己情人的依恋和不舍。

在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叶限》中,“金履”则是做为寻访女人的信物。秦汉前壮族的“灰姑娘”叶限在神鱼的帮助下,“衣翠纺上衣蹑金履”去参加洞节典礼,再被后母发觉,匆忙逃离时 “遂遗一双履为洞人所得”。陀汗国国主得到金履后遍访能着此履者,终于访得叶限并与之成婚。陀汗国国主与叶限素未谋面,仅凭着对一只金履的爱慕,就决心将其聘为夫人,可见,履在男性心目中的地位:金履就代表着优秀的女人。

三、象征友谊和清修

由履“象征婚姻、感情”的意蕴,“双履”又常象征诚挚的友谊。如:孟郊的《送礼翱习之》:“赠君双履足,一为上皋桥。”李商隐的《戏赠枢言草阁三十二韵》:“逮今两携手,对若床下鞋。”“只履”又常象征清修,见于牟融的《送僧》:“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贾岛的《赠胡禅归》:“祖师携只履,去路杳难寻。”王镕的《哭赵州和尚二首·其二》:“只履乍来留化迹,五天何处又逢归。”

“履”字在唐代诗歌和唐传奇中的文化意蕴是很丰富的,即象征婚姻又象征着女性,同时也有友谊、清修这些意象,这是一种文化在流传、固定后对文学的作用力。它不仅丰富了唐诗的表情达意,诗化了唐传奇的情节和语言,而且对后代文学的影响也是很显著的,如《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通过对宝钗费尽心思地争着给宝玉做鞋的描写,即透露出了宝钗对宝玉的心思也突显了她极有城府的性格。《金瓶梅》中则大量地表现了对女人脚与绣履的病态爱慕,从而生动刻画出了那个欲望横流的糜烂世俗。现代作家张爱玲更是凭借对“绣鞋”意象的书写,表现了她对文化的深刻彻悟与反思,揭示了千百年来女性被奴役的悲剧心灵史。

[1]中华大词典[G].北京:中华书局,1978.

[2]王功龙.中国古代的鞋及其称谓[J].文化学刊,2007(6).

[3]何休注.春秋公羊传·庄公卷第八[G].嘉庆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学刻本.

[4]刘向.说苑·卷十九[G].宋咸淳本.

[5]陈鹏.中国婚姻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0.

[6]尉迟从泰.民间禁忌[M].郑州:海燕出版社,1997.

[7]王拾遗.白居易生活系年[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

[8]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G].北京:中华书局,1988.

H109.2

A

1673-1999(2011)13-0099-02

马丽樱(1985-),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2011-04-07

猜你喜欢

唐传奇意蕴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形神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唐代侠义小说中的自由精神与文人人格追求
意蕴难求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