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园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以《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为例

2011-08-15阮文斗

武夷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武夷专题片字幕

阮文斗

(武夷学院 教育技术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浅谈校园电视专题片的制作
——以《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为例

阮文斗

(武夷学院 教育技术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电视专题片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对于大时间跨度的电视专题片制作尤为不易。本文以武夷学院50周年校庆专题汇报片《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为例,从前期准备工作、构思创作和后期编辑三个阶段,阐述大时间跨度校园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并肯定其宣传意义。

电视专题片;制作;校园

电视专题片是指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电视节目形态[1]。由于电视专题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多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摄像和非编设备已成为大多数院校的标准配备,各类院校也把以校园文化为题材的电视专题片作为校园文化信息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本人配合学校的升本和校庆,相继制作了《热切的期盼》、《热望》、《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等多部校园电视专题片,针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成长历程,进行了细致性的报道,效果不错。本文以武夷学院50周年校庆专题汇报片《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为例,介绍大时间跨度校园电视专题片的制作过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校园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劳动,是技术与情感的结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素材拍摄与整理、策划创意、撰写解说词、编写分镜头脚本、编辑制作、修改完善、成片输出等过程[3]。要制作好校园电视专题片特别要注重平时素材的积累,素材的收集整理和部分短片的摄制练习,是制作好大时间跨度校园电视专题片的基础。

(一)素材的积累

大时间跨度校园专题片的制作往往需要大量的历史素材来支持,所以平时的素材积累就尤其重要。《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专题片中就涵盖了学校50多年来建设、发展的奋斗历程。校园电视专题片的制作者应随时注意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点滴变化,及时而真实地记录下学校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以影像资料为例,如领导视察、专家评估指导、国内外友人访问交流等等都要及时摄像、拍照保存。不同年份、不同时期,学校的大事纪、大项目要随时随地的记录、存档。比如2002年武夷山新校区建设动工起,我就及时跟进,拍摄下了建设全过程。《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就用到了不少武夷山新校区的建设画面,看到在当初的一片荒郊野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了一栋栋美丽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等等,师生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惊叹声,脸上充满自豪感,内心也更能体会到建设者们的辛劳吧。

有些资料更是可遇不可求的,弥足珍贵。如2004年11月13日吴邦国委员长来我校视察期间分分秒秒的影像资料,都是我们最珍贵的回忆。当《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播放到吴邦国委员长亲笔题下“武夷学院”四个大字时,观众席上掌声雷动,成了片中一大亮点,也成了师生们的经典记忆。还有2010年12月16日的那一场大雪,将校园装扮得银妆素裹、分外妖娆,这是个几十年不遇的美丽景观,通过及时地拍摄,把这精彩的瞬间化为了永恒。

(二)短片小片的制作

利用素材,积极制作短片小片,不仅可以提高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技巧,还能为长片、大片提供片段,节约长片、大片的制作时间。比如近几年由于学校绿化好,环境越加优美,校园的湖光山色引来了成群白鹭安家落户,本人利用拍摄到的成群白鹭栖息、嬉戏、翱翔、盘旋、欢唱的精美画面,制作了《成群白鹭落户武夷学院》的短片,为后来《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的制作提供了精彩片段。

电视专题片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二者的融合,制作者平时要养成多看、多听、多交流、多体会的习惯,除了影像资料外,音乐、文学等多方面的资料也要注意收集并分类存档,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料库,以备不时之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期制作往往就能得心应手,没有了“片到做时方恨少”的遗憾。

二、构思创作阶段

构思创作,是制作好大时间跨度校园电视专题片的关键。下面,从策划创意、撰写解说词、编写分镜头脚本和补拍素材,阐述构思创作阶段的工作。

(一)策划创意

制作电视专题片首先得确定该片的立意和主题,再精心设计结构框架。立意和主题将指导着整个拍摄与剪辑过程,是专题片的灵魂。策划创意从总体上确定了专题片的结构形式、表现风格、主要内容和基本剧情。

《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在决定制作之时就已经确定了其主题和用途。从内容上看,这部专题片是在武夷学院校庆50周年庆典上真实地展现武夷学院的特色办学和五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根据这个主题去构思,把片子分三个部分展现:(1)上篇《荆棘与荣光》,主要阐述五十年不平凡的校史和学校对闽北经济文化建设的贡献;(2)中篇《机遇与发展》主要阐述从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到武夷学院的升本需要和升本过程,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扶持,以及学校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取得了良好的发展;(3)下篇《挑战与创新》,主要阐述武夷学院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等。

(二)撰写解说词

策划方案制定好后,就可根据策划方案开始撰写解说词。在电视专题片制作过程中,撰写解说词是很关键的,它是决定一部片子的内容、形式、风格的主要因素,是一部片子的主线,同时也是画面拍摄、后期制作的主要依据。

《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是一部反映武夷学院从1958年学校创办、1978年学校复办、2003年开始从南平师专的基础上筹建武夷学院、2007年3月武夷学院正式成立以来的五十年不平凡发展历程的电视专题片。由于前期学校历史素材的积累相当丰富,可以参照这些素材进行解说词的创作。开篇的解说词写道:“当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中,一所大学的漫漫历程,书写着闽北知识界激荡的心灵史,为海西经济区聚合并输送着知识的动力,演绎着让闽北人激奋感怀的故事时……”,短短数语就把本片的主题体现出来了;片尾的解说词写道:“如今,它正在书写着面向未来的开拓史、奋进史,和再塑闽北人文文化的心灵史,它聚合着更加深厚的力量,以雄健的步伐迈向明天,向世人透射出更加动人的希望之光!”本片的解说词做到了首尾呼应,藏露相宜,镶嵌得体,读起来琅琅上口,能与电视画面配合默契,语言和画面相互融合,浑然一体。

(三)编写分镜头脚本

在解说词的基础上,创作人员运用蒙太奇的思维,将在策划中的创意内容改写成具体可见的屏幕形象,用镜头的语言描述出来,就形成分镜头脚本。这是画面拍摄和后期制作的主要依据。分镜头脚本专用表格中通常标注了机号、镜头、景别、技巧、时间、画面、解说、音乐、音响等项目的策划内容,以此作为现场拍摄工作的主要指导依据。

(四)补拍素材

通过对分镜头脚本的梳理后,由导演和摄像师结合实际情况,对需要拍摄的镜头分类汇总,决定每一个需要拍摄的镜头的拍摄时间、拍摄顺序和拍摄路线,选择拍摄对象和拍摄的地点,完成素材的拍摄,并对获得的全部素材进行整理分类,做好标记,提供给后期编辑人员。

由于前期丰富历史资料的积累,在制作该片时就节约了大量的拍摄时间,需要补拍的内容比较少。另外,根据后期编辑的需要,拍摄人员还要注意拍些空镜头,这是后期编辑中不可缺少。空镜头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交代环境,二是弥补后期编辑中镜头的不足。

三、后期编辑

经过了前面的素材积累、构思策划、拍摄后就要进入后期编辑了。后期编辑也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诞生过程,主要包括配音、配乐、字幕、剪辑修改、特效应用等。在正式进入后期制作时,最好能根据文字解说词,先将所需画面进行粗编一次。

(一)配音

配音是后期编辑的一个重要环节。电视专题片的种类很多,对声音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一般类型的专题片,声音是与画面同步的,依据画面中的场景来控制语速、音调、情感。为了提高本片制作质量,邀请了南平电视台的两位专业人员来录制配音。片中以男声女音穿插应用,声音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刚柔相济、声情并茂、委婉动听的精彩配音,使得本片锦上添花,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

(二)配乐

背景音乐在电视专题片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声画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优秀作品。背景音乐的选取,应该视电视专题片的主题、风格而定。音乐的主旋律要与电视专题片节奏相和谐,一般在开头、结尾选择起落有致的音乐,在中间叙述部分配以平缓的音乐,让人有娓娓道来的感觉。选择好背景音乐后还需要声音的技术处理,音乐的入场与退场都需要作渐强或减弱的处理,如果采用两种背景音乐,应采用过渡式的声音叠画特技处理,让组接的声音听起来畅顺无痕[5]。本片选取的背景音乐是风格相近、声音大小适中、节奏明快的钢琴曲。

(三)字幕

字幕在电视专题片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有辅助解说的作用。人们长期阅读的心理习惯,会觉得文字语言更重要、更庄重。另外,专题节目中大量出现的是要人们听的解说,在这大量听的解说之中,插入另一种形式的字幕,也易于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观众在收听解说的同时,看到文字语言往往会格外注意一下。正是在这种心理的基础上,字幕语言具有突出某些内容的作用。字幕语言要突出的,主要是节目的标题、论说的要点、小结的内容和某些细节[2]。

字幕的合理运用可以突出纲目、标注数据、缓解视觉疲劳。字幕的版式设计及字号、字体、字色的选择,出字的方式、方法、方向、速度等的运用,都是电视生动形象的最佳表现形式。运用字幕时要注意紧扣主题[4]。如在本片中的第三部分《挑战与创新》,主要是阐述武夷学院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等。在背景画面衬托下,画面中央一行一行的打出醒目的文字:发展定位——立足武夷,面向大众;八字校训——致知力行,继往开来;“五开”——以开门、开源、开明、开放、开拓办学为主导;“三绿”——绿色校园、绿色文明、绿色发展;“四会”——会做人、会学习、会实践、会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为主体……与片中主题紧扣,让观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四)照片的应用

《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专题片由于时间夸度较大,再加当时各种因素的限制,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一些重要场景、重要人物、重要事件,没有留下可用的视频资料,制作该片时就只能借助照片来弥补缺憾了。不过那些静态的历史照片经过After Effects等软件进行动感技术处理,重新焕发新机,也为本片增色不少!

(五)剪辑修改

剪辑是具有个人风格化的工作,剪辑人员会依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自己所熟悉的剪辑手法来表达画面语言。本片是属于纪实类的电视专题片,画面与画面间的连接不需要太多的特技修饰,只要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切点符合观众的心理认知逻辑和惯有的观影经验。剪辑时要合理把握节奏,要流畅,不着痕迹,好的画面剪辑就如同好的音乐一样,应该让人有流畅舒展的感觉。

在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中,后期制作是成败的关键环节,要尽可能地以分镜头脚本为蓝本,运用电视手段、调用电脑的各种编辑软件、特效软件的功能对所用到的素材进行艺术创作,经过反复修改后成片输出。在后期编辑上,《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专题片采用Canopus EDIUS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专题片的后期编辑,同时采用AE软件包装片头,Cool Edit软件处理声音。除了画面运用、解说配合外,再辅之以音乐、同期声、字幕、动画特效等技术手段,将数据、图表、照片、文件、诗歌等融入到专题片中,使该片更加丰富多彩。

结束语

校园电视节目的开发与利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真实地记录了学校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而电视专题片,能使学校在较大程度上向师生、家长乃至社会进行宣传推介,成为人们了解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6]。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不是素材的堆砌,而是精华的提炼,是图片、声音、动画、文字等的完美融合。任何一部优秀校园专题片的完成,都是前期和后期工作人员审美观物化的有机载体,是策划、导演、文案、摄像、编辑、特效等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7]。合理的分工、密切的配合,优美的配音、和谐的配乐,优秀的素材、好的文字功底,良好的摄像技术,娴熟的后期编辑等,都是制作校园电视专题片必不可少的因素。《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专题片正是由于制作团队成员们的密切配合、取长补短、精耕细作,并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才得以圆满完成,为武夷学院50周年校庆呈上了一份献礼。

[1]高鑫.电视专题片创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2]李佐丰.电视专题片声画语言结构[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3]周锐,黄敏.电视专题片制作流程的简化——以专题片《学习者的网上家园》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123-125.

[4]李明霞,郭晓峰.电视专题片制作浅谈[J].中国有线电视,2008(11):1195-1197.

[5]段文溪.浅谈专题片的制作 [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2):79-80.

[6]张韧.学校电视专题片制作之我见[J].教育信息技术,2010(10):12-13.

[7]华慧春.电视专题片制作的审美投入[J].新闻前哨,2010(8):49-51.

On Producing of Cam pus’s TV Documentary

RUAN Wendou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of Wuyi University,Fujian Wuyishan 354300)

TV documentary producing process is very complex.Especially,making TV documentary of long process is very hard.Taking the documentary “The Inheritance and Leap-forward--the 50th anniversary of Wuyi University”as the example,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make television documentaries of long process in three stages of preparation,conceiving and making,post-video editing.And the result show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propaganda.

TV documentary;produce;campus

G222.3

A

1674-2109(2011)04-0046-04

2011-05-24

阮文斗(1966-),男,汉族,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武夷专题片字幕
《武夷天下秀》
武夷学院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