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演义》的语言描写艺术———“骂语”艺术探析

2011-08-15贾勇星

武夷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孔明董卓三国演义

贾勇星 陈 飞

(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三国演义》的语言描写艺术
———“骂语”艺术探析

贾勇星 陈 飞

(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骂语”在《三国演义》中屡屡出现,它不仅出自反面人物之口,正面人物口中亦有过之而无不及。通过梳理便可发现“骂语”在小说中的作用非凡,本文着重从骂中显性格、骂中见谋略、痛斥失信违义者、凸显义的品格等四个方面展开,来领略“骂语”作为小说的语言描写艺术的巨大魅力。

三国演义;骂语;描写艺术

《三国演义》有高超的语言描写艺术,刻画人物十分传神。其中引人注目的有许多人物的“骂语”,它不仅出自反面人物之口,而且常常为正面人物所使用,是作家有意而为之。其作用不单纯是为刻画人物形象之需,还有其独到的妙用,下面分而述之:

一、骂中显性格

《三国演义》中的骂语,常常是为了突出人物个性,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如张飞是小说中个性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给人的深刻印象首先就是脾气暴躁、动辄骂人。小说开篇就写他“大怒曰:‘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不杀之,难消我气!’便要提刀入帐来杀董卓”。[1]10小说第二回,当得知督邮逼勒县吏欲害刘备时,张飞便大怒,冲进馆驿,将督邮绑倒在地,大喝道:“害民贼!认得我么?”[1]15说完便将督邮头发揪住扯出馆驿……,简短的一句骂语和一系列的动作相结合就把张飞嫉恶如仇的火暴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吕布是个不义之徒,他那“三姓家奴”的称号,就是张飞“赐予”他的,这一骂语数次让吕布难堪得不行,二人也因此势如水火。在攻打巴郡时,严颜拒守不降,还一箭中张飞头盔,“飞指而恨曰:若拿住你这老匹夫,我亲自食你肉!”[1]542性暴如火表露无遗。对待下属,张飞同样不留情面,动辄打骂,其末将范疆、张达要求宽限办事时日,便被他鞭背五十,之后他还怒骂曰:“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1]685此骂语私毫不留余地,最终导致自己被这二人所害,其性格的展示在骂语中可见一斑。

再如关羽,他的几次骂语很好地展示出其性格。第18回张辽受吕布派遣,引兵在西面攻打小沛,云长此时没有摆出温酒斩华雄的气势,而是立于城上,用“公仪表非俗,何故失身于贼?”[1]162这一委婉的骂辞就使张辽低头不语并最后退军了,“充分展示出关羽的机智灵活,不战而屈人之兵。”[2]而当孙权遣诸葛瑾前来结亲时,“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1]626这自然惹恼了孙权,最终导致荆州被袭。关羽这番骂语着实暴露出了高傲、自负、不计后果的个性特征。当败走麦城被俘,孙权劝降时,关公厉声所骂的“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1]654又充分表现了刚毅坚贞、宁死不屈的高尚品格。与张飞类似,关羽对待下属也过于严厉。傅士仁、糜芳“由于饮酒,帐后遗火,烧着火炮,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关羽愤怒地要将他们斩首,经费诗说情后才作罢,但关羽仍怒气未消地威吓“稍有差池,二罪并罚”[1]628,暴露出苛责、不讲情面的特点。

作品中由骂语显示性格的人物还有许多,如孙坚、弥衡和彭漾等。孙坚骁勇善战,董卓遣使结亲,孙坚一听便大怒曰:“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1]49一语道出了不畏强权、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正直个性。弥衡初见曹操便因后者的怠慢而出言不逊,“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1]204把曹操手下几十人骂了个遍,接着便骂曹操“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这让曹操甚为难堪,最终被曹操借刀斩杀了,其骂语充分显示出恃才傲物、口无遮拦的个性。彭漾是刘备的幕宾,因与孟达甚厚,当得知刘备要对付孟达时便作书相告。马超捉获了使者,然后往见彭漾探听虚实,彭漾却毫无戒备,置酒相待。酒至数巡,马超有意问起为何刘备待其渐薄之因以挑之。“漾因酒醉,恨骂曰:‘老革荒饽,吾必有以报之!’”[1]671接着在马超的诱探下,彭漾竟约马超共同举事以反刘备。结果被擒下狱,悔之莫及。其酒后所吐的乃是真言,表现了狂傲、自负、缺乏沉稳的个性。

二、骂中见谋略

小说中有许多骂语又并非性格使然,而是从策略上着眼的,骂语成为了一种攻心术,达到了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并进而促使情节合理发展。

如周瑜与孔明在赤壁大战后的用计博弈中先输了一阵,为夺回荆州设下了一出美人计,却被孔明将计就计破解了,孔明让军士们送与周瑜的一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1]472,便是一种含蓄的骂语,是对周瑜自作聪明、弄巧成拙的强烈讥讽。这一骂语无疑就是一种攻心术,周瑜听后气得急火攻心,金疮迸裂。此为“二气周瑜”之事,紧接着又开始了“三气周瑜”的情节,发展十分合理有序。

孔明在七擒孟获时,除了使用各种军事妙计外,还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心战为上”的策略,适时运用攻心术。每次擒住孟获后都恩威并重,不仅好言相劝,也有用“如又不服,必无轻恕”[1]746、“再若擒住,必不轻恕”、“今番又被吾擒了,有何理说”、“如那时擒住,汝再不服,当灭九族”、“这番擒住,必不轻恕”等严辞骂语相叱,这对孟获的内心实为一种震慑。当最后一次被告知“丞相面羞,不欲与公相见。特令我来放公回去,再招人马来决胜负。公今可速去”的话语时,孟获方觉无地自容,终于心服口服,从此不再反,孔明“降伏其心,自然平矣”[1]743的预见也终成现实。在北伐曹魏与曹真大军对阵时,魏军师王朗先下了说词,想劝孔明顺应天数,卸甲降魏,孔明针锋相对,以三寸不烂之舌驳斥了这位汉朝大老元臣“反助逆贼,同谋篡位”[1]795的不义行径,并言其“罪恶深重,天地不容”,称之“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竟骂得王朗气满胸膛,撞死于马下。“双方尚未交兵,仅凭口舌之争就使曹真先折了军师,斗志全无。”[2]如此夸张描写实为体现义正辞严的骂语的威力。后来曹真战败染病时,也“有幸”领教了这种威力:孔明修书中极力痛斥其助反贼之不义,讽刺其无学无得,无能不功。曹真看完书信,当场气死于军中。骂语的威力似乎比刀锋更利。

此外,小说中作战双方对垒中还经常出现大量的“骂战”,其实都是一种策略,是激将法的具体运用,用于逼使对方出战,从而达到消灭对手的目的。“骂战”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孔明使用的“隐形的骂语”。在六出祁山时,司马懿坚守不出,蜀兵几番骂阵搦战无效,孔明便送了一套女人服饰并一封书信给他,书中极尽了冷嘲热讽骂语,司马懿看后大怒,其手下忿怒得纷纷请战,幸得司马懿从大局考虑能够忍辱,否则就中了孔明的激将法,胜败局势则可能逆转。不难看出骂语作为攻心术的极大作用。

三、表明对失信违义者的鄙视愤怒的态度

《三国演义》评判人物通常是以“义”作为标准的,重义者受人敬佩和信任,不讲信义则遭人谴责和鄙弃。小说中的许多骂语通常就表明了对失信违义者的态度。如第7回,袁绍与公孙瓒联手夺得了冀州,公孙瓒遣其弟公孙越见袁绍欲同分其利时,袁绍就让公孙越回去请公孙瓒亲自来商议,却在公孙越回程中途派人谎称董卓家将而将公孙越射死,从而独霸了冀州。公孙瓒知悉后尽起本部兵,杀奔冀州来。双方一对阵,公孙瓒即大骂袁绍说“背义之徒,何敢卖我!”[1]57接着又怒斥“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对袁绍失信违义的谴责,言辞犀利。

再如刘备,应刘璋之邀进入西川作外援,不久因荆州之故而欲与孙权同破曹操。由于兵少粮缺,就请刘璋发精兵三四万、行粮十万斛相助,可刘璋听从左右谏言后只拨了老弱军四千、米一万斛。刘备因此大怒曰:“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1]528遂扯毁回书,大骂而起,这无疑是对刘璋不重情义的极力谴责。对于叛臣孟达和不救关羽的义子刘封,刘备的态度也十分鲜明。当时他看完孟达的书信就大怒曰:“匹夫叛吾,安敢以文辞相戏耶!”[1]672说完即欲起兵擒之。当刘封来请罪时,刘备怒骂:“辱子何面目复来见吾!”并斥责:“汝须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听谗贼所阻!”[1]674命左右推出斩之,体现出“义”在刘备心目中的重要性。此前刘封对孟达降魏并来招降他的行为也同样进行了谴责:“此贼误吾叔侄之义,又间吾父子之亲,使吾为不忠不孝之人也!”并大骂说“背国反贼,安敢乱言!”[1]673这些骂语便表明了刘封对违义者的态度,难怪事后得知刘封的态度刘备会后悔错斩了他。不过刘备自己也因失信违义而成了被责骂的对象。“吕布曾使刘备摆脱险境并一再提醒他要记住自己的解危之恩,刘备也称谢承诺了”[3]。可当吕布被曹操擒获后他不仅不主动相救,反而煽动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1]173所以吕布临死才醒悟说“是儿最无信者”,万分痛悔当初轻信了刘备。

此外,刘璋骂法正、关平骂庞德、马岱骂董荼那等等都表明了对失信违义者的鲜明态度,因篇幅所限,恕不展开。

四、凸显人物“义”的品格

小说塑造了一大批忠臣、义士和义女,其义的品格全是通过语言与行动结合来表现的,其中语言描写里出现了大量的骂语,是凸显人物“义”的品格的重要表现手段。

1.骂语凸显忠臣:

第4回,当董卓乱行废立之事后,尚书丁管愤怒高叫曰:“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1]32并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其骂语凸显了忠义的品格。不久校尉伍孚见卓残暴,愤恨不平,一日拔出藏于朝服内的短刀直刺董卓,被董卓用手抠住,伍孚被吕布揪倒,口中仍大骂董卓:“……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1]34至死骂不绝口。荆州刘表病逝,蔡瑁与蔡夫人合谋立刘琮为主,幕官李珪大骂蔡瑁曰:“汝内外阴谋,假称遗命,废长立幼……故主有灵,必当殛汝!”被蔡瑁喝令推出斩首,至死大骂不绝。第80回,曹洪、曹休等逼献帝让位,索要玉玺,符宝郎祖弼叱曰:“玉玺乃天子之宝,安得擅索!”被喝令处斩,大骂不绝口而死。到了第119回,司马炎又逼魏主曹奂让位,此时不乏忠臣挺身而出,侍郎张节大喝曰:“欲行此事,是篡国之贼也!”[1]1014后被乱杖打死。其忠义的品格从骂语里淋漓展现。

2.骂语塑造义士:

基于曹操的不忠行径,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义士与之针锋相对。张辽虽委身在吕布手下,但与曹操势不两立,当被曹操俘获时怒曰 :“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1]174太医吉平骂的是“曹操逆贼!”、“天使我来杀逆贼!”、“嚼以为誓,誓杀国贼!”、“尚有口可以吞贼,有舌可以骂贼!”[1]210耿纪等五臣谋划诛杀曹贼,事情败露后耿纪、韦晃等被押赴市曹,耿纪厉声大叫曰:“曹阿瞒!吾生不能杀汝,死当作厉鬼以击贼!”[1]596大骂不绝而死。韦晃以面颊顿地曰:“可恨!可恨!”咬牙皆碎而死。忠义不屈的品格令人钦佩不已。

3.骂语讴歌义女:

徐母是其中突出的一位女性。她被骗至曹营后厉声骂曰:“汝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乃反以玄德为逆臣,欲使吾儿背明投暗,岂不自耻乎?”[1]312说完取石砚便打曹操。当看到徐庶也被骗至时勃然大怒,拍案骂曰:“辱子……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想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1]317骂得徐庶拜伏于地。这一番骂语无疑凸显出徐母明理、忠义的品格。

在蜀国江河日下时,不守节义的将领也与日俱增,江油城守将马邈就是其中的典型[4]。战将在作战中若是战败而降似乎还情有可原,可马邈是尚未遇敌就对其妻李氏说“魏兵若到,降之为上,何必虑哉?”事先就作好了不战而降的准备。李氏听后大怒,唾邈面曰:“汝为男子,先怀不忠不义之心,枉受国家爵禄,吾有何面目与汝想见耶!”[1]995骂得马邈羞惭无语。

还有曹后,得知其兄曹丕意欲篡位时,对前来的曹洪、曹休等大骂曰:“俱是汝等乱贼,希图富贵,共造逆谋!……今吾兄嗣位未几,辄思篡汉,皇天必不祚尔!”[1]676几句骂语便刻画出了一位正直、明理的义女形象。

综上所述,骂语在《三国演义》中的作用非同寻常,不仅鲜明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凸显了人物义的品格,而且展示了谋略、表达了对失信违义者的态度,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描写手段,具有寻味不尽的艺术魅力。

[1]罗贯中.三国演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贾勇星.论《三国演义》之“义”——“义”与战争的关系[J].成都大学学报,2009(1).

[3]贾勇星.论《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J].怀化学院学报,2008(4).

[4]贾勇星.论《三国演义》之“义”——“义”与性格的关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2).

On the Description Art of Language of “Three Kingdoms”

JIA Yongxing CHEN Fei

(Humanity and Teachers Education School,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Scold language ”in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suffer frequent,it not only from the villain of mouth and positive figures mouth also more so.Can be found through analyzing “scold language”the role in the novel is special,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scold explicit personality,scold in see discretion and scorned discreditable violations righteous one and highlight the righteous character and so on four aspects launches,to appreciate “scold language"”as the language of the novel describing the great art charm.

Three Kingdom ,scold language,description art

I207.413

A

1674-2109(2011)04-0029-04

2011-04-28

贾勇星(1966-),男,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孔明董卓三国演义
吴孔明院士在晋指导植保工作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我爱孔明锁
三国鼎立之王允计除董卓
王允计除董卓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也说『个个孔明诸葛亮』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
连 环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