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文化推广对武汉旅游促进作用的研究※

2011-08-15丁鹏余刚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赛马武汉市旅游业

丁鹏 余刚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马文化推广对武汉旅游促进作用的研究※

丁鹏 余刚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本文从武汉市旅游现状入手,分析武汉市旅游产业面临的困境,探讨武汉旅游文化的核心,提出马文化推广对武汉旅游促进作用的建议及对策。

马文化;武汉旅游;促进作用

一、武汉旅游现状及分析

武汉是一座具有3500多年文明传承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又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中游和南北交通的枢纽。武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给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武汉市现拥有各类旅游资源180余处,诸如闻名遐尔的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岳飞亭、盘龙城、放鹰台、钟子期墓、祢衡墓、楚王墓群等构成了武汉人文旅游的风景线,而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山舰修复教育中心等又是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1986年,武汉市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2000年又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然而,好山好水未必好玩,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却难以令人乐观。在2004年4月1日举行的华中旅游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安研究员用“很有说头,少有看头,没有玩头”来概括华中地区旅游存在的现状,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地处华中的武汉市。武汉旅游业长期面对的尴尬局面是,很多外地旅游者仅把武汉作为旅游中转地,而不是旅游目的地。根据旅游部门统计,外地旅游者在武汉的平均停留时间还不到一天,仅为0.7天;而西安、北京、桂林等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者平均逗留时间均在2天以上。武汉市旅游经济水平并不高,如以旅游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相比,1994年武汉市旅游接待总人数仅有13.19万人,居全国各大城市第17位,在全国属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这与武汉“特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不符,说明武汉市旅游业还处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冷地带。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虽然武汉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却没有很多鲜明的特色,除了黄鹤楼、东湖等少数标志性景点外,武汉也始终未能打出响亮的旅游品牌。同时,武汉市旅游资源分散,利用率不平衡,产品单一。而且,各旅游景点各自为战,缺乏统一内涵,未能形成武汉特色旅游。武汉缺乏一个能总领武汉城市旅游的显赫名片。

另一方面,虽然武汉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武汉的旅游资源并不具备排他性和独特性,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不高。所以武汉市旅游发展也不能相同于桂林、杭州、张家界等自然资源驱动型城市,其吸引力并不能单纯依靠资源;武汉地区具有武汉特色的国际、国内知名的旅游品牌仍然只有黄鹤楼、归元寺和东湖风景区。而许多其它极具武汉地方特色的山水园林风光、人文旅游资源等没有及时予以开发,至今不为人知,有的甚至处于萎缩状态。因此,武汉的旅游一直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

二、马文化推广对武汉旅游的促进作用

(一)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旅游是文化性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经济性的文化产业。随着旅游产业发展,现在的旅游不再仅仅是过去的“上车睡觉、下车看庙”的简单出行观光,而是融合了文化等一系列元素在其中。由于现代人文化意识的增强、个人素养的提高和知识水平的抬升,文化旅游逐渐兴起,目前,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及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二)武汉旅游的文化定位

实际上,旅游与文化本来就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既然文化是旅游的“魂”,那么,武汉旅游的“魂”在哪里?

独特的,才是有魅力的。

以前的武汉城市旅游功能的定位过于庞杂又缺少武汉特色文化。而特色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特质,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对特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以及推广是促进地方旅游发展的重要亮点之一。

在我国的著名大城市中,上海有海派文化,北京有京派文化,广州有岭南文化,而武汉将展示一种什么样的特色文化呢?长期以来,武汉市将打造楚文化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但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是因为,楚文化与其他类型地域文化相比,由于其独立发展期远在2000年以前,中间出现了隔断,缺少其它地域文化,如岭南文化等普遍具有的良好的历史延续性。这就大大削弱了楚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从而制约了楚文化旅游的发展。因此,武汉必须发掘其他有吸引力的特色文化,以促进武汉旅游发展:针对武汉市的历史,同时根据现代发展趋势,提出应将武汉塑造成为“中国赛马之都”着力打造“马文化”,以“马文化”推广,促进武汉旅游发展。

(三)马文化内涵

什么是“马文化”?按照教科书的解说是:以反映人马关系为内容,是人类文化的分支。它包括人类对马的认识、驯养、使役以及人类有关马的美术、文艺及体育活动等内容。

我国马文化的历史悠久:自从已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诞生的那一天开始,马文化就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从猎马食肉到把多余的活马驯服、饲养再到骑乘、劳作、运输、战争、通讯、科技等运用,以至于评价功绩比喻为“汗马功劳”,可见我国“马文化”在历史上的丰厚程度。武汉是一座有着深厚“马文化”底蕴的城市,马曾经是武汉人民不可缺少的伙伴。作为南北通衢的武汉,千百年来由马而演绎出许多精彩动人的故事,武汉三镇至今留有阅马场、马场角等30多处与马有关的地名。

赛马是“马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人类驾驭马匹进行的一种竞技活动,是世界性的传统体育活动。在人类赛马史上,各个时代的赛马活动既前后沿袭,又不断推陈出新。目前世界上开展赛马运动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和澳门。

(四)武汉马文化发展历程

20世纪初期,武汉赛马之风极盛。1902年前后,英国人就在如今的汉口解放公园路附近,兴建了“西商跑马场”,武汉的赛马运动由此开启。1906年,刘歆生与人合伙在现在的航空路、万松园路等大片土地上,修建“华商跑马场”,1926年,武汉商人王植夫、吴春生等人集资合股,又在唐家墩与姑嫂树一带,修建了“万国跑马场”。如今江汉区的马场角,就是因地处万国跑马场的东南角而得名。此后,西商、华商、万国三大跑马场的壮观场景,使武汉赛马运动领先全国,雄浑的赛马历史和坚实的赛马基础造就了武汉浓厚的“马文化”氛围,武汉一度成为全国的“赛马之都”,其经济也借此得到了很好的推动。

随着中国文化多元化的渗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文化领域中赛马业已从传统的贵族运动转变为全民参与的大众型活动。近年来中国马术俱乐部、跑马场相继落地开花,“马文化”已从贵族圈中走出,成为百姓生活娱乐的一部分。从2003年至今,武汉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赛马节以打造武汉市城市名片为宗旨,以速度赛马和马术比赛为先导,以“马”为主题,楚文化和马文化相得益彰,体育、旅游、文化融为一体,高水平体育赛事与民族艺术集于一身,不仅丰富人民体育文化需求,满足人们对马术及速度赛马运动的热爱,对推广速度赛马运动、传播马文化、振兴中国马产业也有较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武汉作为中国“赛马之都”的地位,彰显千年马文化魅力,塑造百年赛马之都新形象。经过近10年的培育,武汉马文化日渐浓厚,看马、爱马、骑马、养马的人士逐渐增多。从2010年11月开始,随着武汉每年一届的赛马盛事开始常态化,正式启动每个周六(特殊情况除外)的赛马旅游项目,武汉赛马运动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空前关注,众多外地游客搭乘高铁前来观赛。“首届马文化嘉年华”活动于2010年10月23日到24日在武汉天兴洲进行,活动主要包括:扬鞭跃马、美动全城——首届中国·武汉马模选秀大赛;首届中国·武汉天兴洲野外骑乘活动;首届中国·武汉车马竞速大赛。武汉借赛马节等活动打造城市名片,将赛马贯穿于旅游节目中,可以使武汉成为“赛马之都”和观赏赛马的中国旅游目的地。

三、对策建议

(一)抢抓高铁机遇,大力推广赛马文化

交通条件历来就是影响旅游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武广高铁开通之后,武汉和广州两个特大城市之间的行车时间由10多个小时缩短为3个小时,旅游成本大大降低了。因此,武广高铁的开通为武汉旅游插上了翅膀,更为旅游市场的变革和繁荣带来了催化剂,据统计2010春节黄金周期间,有5万高铁客来汉;旅行社接待的武广高铁团近千个,人数达2.6万人次,其中广东团有1.8万人。武汉主要景区接待人数最低增长20%,最高增长400%。自武广高铁开通以来,来汉旅客中来自广东及港澳地区的占80%,来自湖南的占20%。广东来汉旅客已突破3万多人次,首次实现入大于出。但是,随着广东游客的大量增多,武汉旅游景点不足的问题成为武汉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果仅仅依赖武汉现有的,传统有限的几个旅游景点是难以长期吸引广东游客的,而广东一直有较好的赛马运动基础,马文化氛围比较浓厚,广东游客普遍热爱赛马运动。因此,要抢抓高铁机遇,注意赛马文化的推广和强化赛马赛事品牌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广东游客到武汉来观赛,从而促进武汉旅游业的发展。

(二)以特色赛马文化打造非典型景点,丰富武汉旅游内容

何为非典型景点?就是并非正式景点,却具备相当的人文、风景卖点,可供游客涉足之处。这些非典型景点,不需寻常景区的巨额维护费用,因而无门票或票价低廉,如武汉大学赏樱花就是有代表性的非典型景点。相对于成本优势,新鲜感是非典型景点的又一法宝。武汉旅游景区中,黄鹤楼、归元寺、晴川阁加东湖的“三菜一汤”唱了数十年主角。而在大武汉都市游这一块,新景点、新线路则开发不多,导致武汉市旅游整体吸引力下降,制约了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如果以武汉浓厚的赛马文化为基础,努力推广马文化,着力打造武汉东方马城这一非典型景点,推出“武汉东方马城——黄鹤楼——东湖”的特色旅游路线以及重游武汉赛马故地的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二者自身的优势,并加以巧妙串联组合,可大大丰富武汉都市游内容。从而提高武汉旅游业的整体吸引力,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武汉旅游业的发展。

[1]赛马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夏云建等.[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3).

[2]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探析.邓旭东、黄非.[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

[3]武汉旅游业发展策略初探.江艳刚.[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4]从高铁时代看武汉旅游营销.王延君、杨婉蓉等.[J].品牌(理论版),2010(11).

[5]匡志达.非典型景点成旅游“黑马”[N].武汉晚报.2011-04-09.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of Wuhan Tourism via the Spread of Horse Culture

DING PengYU Gang
(Wuhan Commercial Service College,Wuhan,Hubei,430056,China)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uhan Tourism,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difficulties which Wuhan tourism industry is faced with,studied the core of Wuhan tourism culture,and proposed th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bout how to use the spread of horse culture to promote Wuhan tourism.

horse culture,Wuhan tourism,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G822

A

1009-2277(2011)02-0005-03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青年项目课题《武汉马文化的历史与现代马文化推广的研究》(项目编号:2010Q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1-03-11

丁鹏,女,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体育系·马术学院教师,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赛马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

责任编校:邓小妮

猜你喜欢

赛马武汉市旅游业
赛马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赛马比赛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向着各自的梦想奔跑——《赛马娘 Pretty Derby》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