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应对

2011-08-15邵璀菊薛思佳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6期
关键词:价值观政治思想

邵璀菊,薛思佳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应对

邵璀菊,薛思佳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多元价值观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些冲击所带来的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理论研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强化主渠道功能,提高教师素养,以增强多元价值观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多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以及西方思潮的涌入,使我国出现了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局面。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富求知欲、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殊群体,各种思想、思潮、价值观的传播和相互激荡,对其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产生着重要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强烈冲击。鉴于此,研究分析多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探讨多元价值观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1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多元价值观交流融合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说明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生命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它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造成了新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多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受到干扰

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传统的一元价值标准受到质疑和挑战;尊重个人的主体自由和选择,使得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渐趋多元化、离散化、冲突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绝对优势随之消失,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际关系上,就容易滋生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目前,面对不断涌现的形形色色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一些大学生因自身对各种思想观念所内蕴的价值观的甄别能力不强,是非判断能力不足,经不起社会思潮冲击的考验和腐朽文化的诱惑,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政治信仰危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薄、团结协作观念不强、是非荣辱不清等问题,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坚持和弘扬的“三观”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无疑是一种挑战。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受到冲击

高校历来是各种思想观念汇集、碰撞、传播的前沿,同时也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阵地。在多元价值观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内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更加复杂和尖锐。特别是随着“地球人”、“地球村”、“国际公民”等概念的相继出现,西方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加速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软权力”的扩张[1],极力宣扬西方民主制度与政党制度,标榜资产阶级的民主与自由,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夸大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大大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使一部分大学生出现民族虚无、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产生动摇。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受到来自各方文化力量挑战的形势,如何去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如何去争取年轻一代大学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

1.3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受到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各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在他们借助互联网、新闻媒体、报刊、影视作品、手机短信等途径获得的大量外来信息中,既有反映社会发展必然要求的内容,也有反映资本主义社会腐朽没落、并对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素质产生消极影响的东西。尤其是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大学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渠道,提供了新载体和新手段,也带来了新的考验。首先,由于网络信息的繁杂性和隐匿性,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面临着严峻考验。一些对现实不满的人和极端宗教分子,利用网络散布政治谣言,攻击和诋毁政府。一些大学生不能对这些负面消息进行全面、理性的判断,容易在网络群体激烈的言语中产生共鸣,产生偏激、冲动,造成校园的不稳定。有的大学生在网上的各类信息面前,常常感到困惑彷徨,无所适从。其次,由于信息渠道的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原有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如今的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多、手段多、形式多,对教师的权威角色产生了质疑。因此,如何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动占领网络等传媒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解决的新课题。

1.4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途径受到挑战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途径。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都主要采用单向灌输的“一言堂”教学模式,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灌输、启发、说服,逐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式虽具有系统性、知识性的优点,但是面对价值多元化、大学生主体觉醒和自我价值强化的新局面,就显得单调呆板、苍白无力。一方面,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和学习、生活、发展的需要,也使得大学生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寻求其他途径来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能力不断增强,不可能也不愿意被动地接受灌输,教师远离现实、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空洞说教、一味灌输,不仅收不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抵触情绪。可见,积极寻求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径已是时代的要求。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继承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应对措施,努力消除价值观多元化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2.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和创新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基本前提。在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信息面广,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日益明显,这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复杂,需要从学科整合的视角研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理论、社会现实和文化传播等层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性,追求发展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具体说来,第一,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在契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渗透性和融合度。第二,要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第三,要探究并凝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诚信教育、国际视野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吸纳进来,以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只有遵循人的思想行为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不断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解决新问题,才能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文化心理、行为模式的全方位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由理论形态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

2.2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和睦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纽带,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面旗帜。在多元价值观相互交锋的过程中,迫切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元化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学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清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本质,明辨社会的主流和支流。第二,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化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理性面对和妥善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矛盾,在多元价值取向中明确方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并树立为之奋斗的决心和信心。第三,要坚持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国情,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加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自觉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自己的人生追求中。第四,要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从日常生活的教育做起,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荣辱、识别美丑善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增强抵御西方文化中腐朽思想和价值观侵蚀的能力。

2.3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功能

面对多元价值观的挑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始终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索体现时代性、反映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路子[2],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为此,第一,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从注重教学内容向注重教学过程转变,从关注价值信息的认知向关注价值判断评价转变[3],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单向施教向双向交流转变。第二,要改革灌输教学法,把理论灌输与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渗透式教学法结合起来,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学、问、思而知理、明理、信理。第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在帮助学生了解、把握课程基本内容的前提下,选择学生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切身利益问题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讲解,力求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中把科学理论讲明、讲透,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第四,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既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教育大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又要以先进性要求为导向,用社会主义政治信念和意识形态的高层目标,引导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2.4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素养

教师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素质水平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是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关键。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第一,提高政治素养,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做到“真学”、“真信”,坚定地对马克思主义笃信不疑,增强政治嗅觉、理论分析和对各种错误思潮的鉴别、抵制和批判能力。第二,培养高尚的师德,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精心育人的良好风范,以自身的高尚人格感染学生。第三,提升能力素质,学习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知识与网络信息技术,运用网络载体,以最鲜明、最直接、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引导、教育学生。第四,树立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创新速度加快,信息科学广泛应用,创新教育全面兴起,教师必须保持一种开拓进取、勤于思考、锐意改革、大胆探索、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教育思路,以应对新问题、新挑战。

[1]伍柳氏.多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其应对[J].湖南社会科学,2010(6):171~173.

[2]傅佩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61~64.

[3]王占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6~19.

G640

A

1671-1246(2011)16-0011-03

Vol.29 2011 No.16

猜你喜欢

价值观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