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1-08-15罗光晔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监考作弊诚信

罗光晔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罗光晔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文章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法,对3所高校190名大学生就考试作弊的现状、动机、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并从加大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诚信意识,加强学风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减少作弊条件等方面提出防止大学生作弊的对策。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对策

考试作弊现象存在于当今各级各类考试当中,尤其在高等学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还有愈演愈烈之势[1]。考试作弊是对社会诚信的一种挑战,解决大学生作弊问题刻不容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必须重视起来,有关专家、学者也做过大量的调查,笔者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加以分析,以求找到杜绝高校学生考试舞弊的规律,从根本上消除这一现象。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分析

(一)作弊的范围

1.作弊科目多以公共科目为主。公共科目相对来说考题比较固定,考试的大致范围经过历届师兄师姐们的摸索已有基本的掌握,有些题目基本靠死记硬背就能考试过关的,这就导致有些临时抱佛脚的考生猜题押宝,给作弊的考生提供诱因,在公共科目考试上的作弊就尤其显的比较多。

2.作弊题型多以客观题型为主。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考试命题越来越标准化、技术化,教师为了方便阅卷也以客观题为主,学生考试答案用答题卡填涂,考完后用阅卷机几分钟就可以算出成绩。所以教师比较喜欢采用客观题来考试。

3.作弊的群体多以大学二、三年级为主。大学一年级学生刚进到学校,对学校各项环境还不太熟悉,加上各高校在新生入校时进行规章制度的教育,使学生多少有些惧怕;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刚进大学的学生还是怀着一定的理想和抱负来大学求学的,所以学习一般比较努力,一般的考生都能应付,但随着在校时间越来越长,加之对就业和前程的担忧,学习也越来越不用心,又要想办法毕业,所以也就开始想着考试作弊来通过考试。

(二)作弊的形式

当今大学生考试作弊方式可谓层出不穷,而且手段也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高明。在对190名大学生进行“你所知身边同学作弊手段”的网络调查问卷中,选择同学间相互传条、抄袭占25.77%,认为夹带纸条占23%,利用手机占24.14%,写在文具盒里、桌面上或计算器占13.43%,其他13.61%。

1.夹带纸条。因为公共科目的题目一般比较死板,而且大部分都有既定范围,甚至有专门的题库,这样学生就可以有备而来,在考前“努力”抄纸条,有的甚至是夜以继日的“忙碌”,采用用很小的字体,并卷成扇状,翻开时方便,并且不易发现。隐蔽性强,有的大胆的考生就放在手心抄。

2.互相合作。有些考试在考试过程中因为考号和学号比较固定,有些学校考试排座位基本按照考好和学号来排,这就让这些经常坐在一起又想作弊的考生有机可乘。一般他们是考试前分好工,哪位同学做前面多少道题,那位同学做后面多少道题,到最后再交换答案,因为座位是邻座,这样传递答案,相互合作也比较方便。

3.“枪手”替考。这种作弊方式通过熟人介绍、网络上的广告、路边广告等方式找到考试比较擅长、长相与自己有些接近的考生,代替自己进去考试,如果监考老师查证不严就能蒙混过关。这种作弊方式的特点是风险较大,但一旦通过了监考老师验证的那几十秒,就可以“安心”考试,成功率就比较高。

4.高科技作弊。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作弊方法已发展到用现代化工具作弊。如发送手机信息、利用微型话筒、微型耳机、微型发射器、微型扫描笔等现代化工具。这种作弊方式一般由作弊考生和“枪手”组成,由比较擅长考试的考生先将考题的答案以较快的速度做出来,再通过以上的现代化工具发送给考场内的考生,由于这些工具具有轻、薄、短、小等特点,不易被发觉,这也就成了作弊考生首选方法。另一种采用高科技作弊的方法就是将与考试有关的资料考前输入有存储功能的计算器甚至是手表内,考试时趁监考老师不注意就去翻看资料。

二、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分析

在校园网上对190名大学生进作弊动机的调查中发现:认为是基础差想要侥幸过关或家里的压力大,平时学习不用功的占44.74%;认为是想评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的占14.02%;认为是心理不平衡占12.94%;认为是出于同学义气帮忙的占16.44%;认为还有其它原因的占11.86%。

(一)外在客观方面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分配方式、就业形势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2],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如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和谐因素冲击着大学生传统思想,使其在思想上产生很大的波动,导致部分大学生静不下心来学习,考试时候投机取巧,靠作弊蒙混过关。

2.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和家庭,而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使青少年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往往成为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家庭教育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父母不能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处事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不讲诚信很难教出讲诚信的小孩来。二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得当。

3.教育制度的缺陷。一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过分看重考试成绩。高校奖学金评定制度等,都把学生成绩作为重要的参选标准,使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去作弊[3]。二是教师教学方法太过单一,没有吸引力。有些教师自身学识不高,不能对自己所教知识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听课困难,使学生厌学,对听课产生排斥心理,等到期末要考试了,才发现什么都没学到,担心会给毕业造成影响,所以就只有选择作弊这种方式。三是考题不灵活。老师出题都以基础知识为主,内容死板而不灵活,多以概念性题目为主,学生可以通知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考试。有些学生干脆用抄纸条作弊的方式来对付考试。

4.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随着大学生升学率的提高,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2010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30万余人,是10年前的5倍多,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超过700万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4]。这就让一些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认为读书无用,与其在大学发奋读书,还不如早早进社会开始赚钱。因为无心在学习上,所以学习成绩必然不好,但又想要毕业,这就必然想方设法来作弊通过考试。

(二)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

1.诚信意识的淡薄。有些大学生对是非对错在内心中已经没有一个正确的评判标准,不认为考试作弊是不讲诚信不道德的行为,这也是人生价值观扭曲、道德弱化、诚信缺失、个人功利色彩明显、是非判断能力不强、个人道德修养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

2.虚荣心作怪。有些高校的学生评定制度也基本上以分数论“英雄”,如各种奖学金的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评选等都无不与成绩紧密挂钩的,甚至是发展党员都要求每科成绩必须达到中等或优秀以上。有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但在这些奖项上面的获得却格外在乎,为了这些荣誉、利益的获得,有些学生不是从自身刻苦学生上下功夫,而是设法在考试中作弊得高分。

3.意志力薄弱。对于那些投机取巧,侥幸过关的同学没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他们的“成绩”得来毫不费功夫,而自己还要学习的这么辛苦,如是抵制不住诱惑,对作弊产生依赖心理。

4.心存侥幸心理。有些学生明知道考试作弊是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事发之后要受到严厉的处罚,总是会有种心存侥幸的心理,总觉得监考老师不会抓到自己,如果偶尔有一两次得手,就胆子越来越大。这实际上反映了部分学生对考试作弊的性质及危害认识不清。

三、预防大学生作弊的措施

在网络问卷调查中,认为要加强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兴趣的占23.54%;认为要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占21.77%;认为需要改革考试方式,考核形式多样化占21.24%;认为要加强考务管理,严格监考制度的占20.53%;认为要加大作弊惩罚力度的占12.92%。

(一)加大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诚信意识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以诚信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一种讲诚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的正确道德舆论导向,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积极向上,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学习刻苦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建立相应的诚信道德机制,鼓励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和诚实正直的品质。规范大学生诚信档案,细化大学生成长经历表;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严厉惩罚考试当中的违纪舞弊行为,通过强制性执行的制度以及对不诚信行为及时有力地惩处,达到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诚信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目的。从考前的动员、倡议、培训,到考中的管理,再到考后的激励、考评等制度建设方面,为大学生考试作弊搭建预防机制。

(二)加强学风建设

学风与考风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建立好的学风才有好的考风,因此,高校要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目的,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各项才艺大比拼、校园竞赛校园科技活动等形式积极倡导和创建良好的学习风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对考试内容成竹在胸了就自然不会想着考试作弊了。

(三)完善相关制度

1.改革考评制度。高校应该探索出一套如何转变考试的理念、改革考试的方法,把选拔人才的方式多样化,考察学生知识的方法多元化,注重考察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减少大学生死记硬背、揣题押宝,甚至考试作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主动消除考试作弊的投机行为。对有些科目可以采用开卷考试、课后论文考察、现场专家组面试,学生现场答辩等多种考核方式,才能最终杜绝考试作弊[5]。对各项“优秀”的评判办法也要一改以往成绩分数一刀切的做法,可以适当加大社会活动参与度的比值等。

2.完善惩处制度。很多高校为彻底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出台了一系列的严惩考试作弊的处罚措施和规章制度,实施高成本的惩戒方式,如退学、不予毕业等。当然在制定严格的考试法规同时更应实行弹性化的柔性管理机制,要根据考试的性质确定惩戒的力度,或根据作弊的次数来确定惩戒的力度,而不是单单地实行“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使学生认识到作弊害处,并受到教育。

3.加大考试制度的立法。尽管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针对作弊行为的严重程度拟定了不同的处罚等级,如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等,但大都没上升到法律和制度层面,对处罚的定性、定量方面还缺乏科学的处罚标准,处罚程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建设还非常薄弱,需要用程序的理性来保证处罚的公平和公正,这是我国在考试作弊问题上研究的不足之一。尽管作弊的原因很多,但很少从教师、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去考虑,过多考虑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无所消失。此外,很多对策、措施治标不治本,空谈设想,使得我国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绝,这就有必要上升到立法的层次来强制规范学生的考试行为。在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完善教育立法,不仅可以弥补纪律、规定、制度等的不足,还可以对有组织作弊,参与作弊等困扰高校多年又无力根本解决的作弊行为以严厉打击。

(四)减少作弊条件

1.认真监考。当然,考试也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性,首先监考要严格要求,强化监考人员的责任感,监考员监考认真,不干与考试无关的事,如说话、接打电话、看书报等。对极少数无视校规校纪的作弊者,必须从严从重处理,决不姑息。学校要本着“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肃处理”的“三严”方针,使考试更加规范。

2.合理布置考场。对考场的基本要求是宽敞明亮,外界干扰小。考场内黑板要擦净,有关的附贴资料要予以清除。座位前后左右间隔要得当。有条件的考场要安装摄像头监考,发射无线电干扰等。利用电脑随即排序系统,根据考试考号和教室容量合理分配考生人数,设计带有姓名、考生本人照片及身份证号等信息的统一座签,监考教师根据各项信息检查考生的准考证、身份证、人头像以此消除考生想利用假证件替考的潜在因素。

[1]教育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教电[2003]504号)[DB/OL].www.edu.cn,2003-12-26.

[2]张小玲.社会不良环境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9,(16):118-119.

[3]尚敏.大学生违纪原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7):195,285.

[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七个怎么看[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29.

[5]李娟.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探究及对策[J].陕西教育,2008,(3):105.

(责任编辑:刘晶璘)

G642.474

A

1671-752X(2011)01-0073-04

2011-01-29

罗光晔(1978-),男,湖南隆回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组宣部,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职业教育管理。

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资助课题(粤教思函〔2010〕44号)《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及其成因研究》(编号:2010ZY035)成果之一,课题负责人:李海。

猜你喜欢

监考作弊诚信
基于Excel VBA的考试管理系统设计
作弊
监考时……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没作弊
监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