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浅议

2011-08-15陈亮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院校

陈亮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浅议

陈亮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成长期稳定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良好人才培养环境的关键。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探讨适应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大学生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实施科教兴国的总体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院与学生之间的重要纽带,引导着大学生正确学习、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学院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等等,在学生中发挥着思想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同时,辅导员也起到真实反映广大学生需求的作用,以便学院全面了解学生思想,正确应对现实存在问题并合理应对。

1.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教育部周济部长早在2006年3月19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会”上说,过去六年里,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21%,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同时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1]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的不断兴起,社会对人才层次的需求不断地提高,许多中专学校顺应时代的要求,升格为高职院校,兼职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变成辅导员管理模式之一。多数院校对辅导员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辅导员的待遇及地位相对较低,辅导员工作职责模糊,辅导员队伍人心不稳,职业倦怠现象明显。

1.1 辅导员队伍配置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教学资源面临缺乏,辅导员配备比例不足。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高校专职辅导员应按1:200比例配备[2],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配备比例明显不足,成为制约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辅导员工作,对辅导员群体缺乏足够的重视。辅导员工作重、压力大、待遇低,在高职院校内被边缘化现象明显,客观上造成辅导员心理失衡,进而出现队伍的不稳定。

高职院校辅导员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偏轻、学历结构偏低、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辅导员队伍学历层次相对于专业教师队伍明显偏低,多数辅导员未能接受专门培训,缺乏对辅导员本职工作的深入研究,理论和实践水平较低。[3]

2009年6月18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刘贵芹在人民网视频访谈上说,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91808人,与2006年底相比,增加了22610人,增长33%。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207;研究生专职辅导员3680人,与研究生的比例为1:323,另外还有本专科生兼职辅导员29329人,班主任212851人,与专职辅导员一起共同构成了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4]但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因都是原几所中专学校合并成立的,原教职工较多,编制不够,以及一些体制问题,制约了这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1.2 院校部门对辅导员工作认识不足

院校部门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忽视了对辅导员的岗位培训、进修培训和交流学习,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缺乏涉及心理辅导、工作方式方法的实效培训,致使辅导员理论水平发展滞后、文化水平偏低、业务水平偏弱。

院校对辅导员工作职责规范要求模糊,工作泛化现象严重。辅导员不仅仅要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统筹安排有关学生其他各方面的事情,诸如心理疏导、文体活动、内勤宿舍、奖惩、毕业分配等等,辅导员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院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制度欠缺或不合理,导致辅导员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未能从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辅导员的工作实效,建成一套科学的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用来激励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辅导员大多在管理岗位,在职称晋升上相对困难,本职工作的发展空间狭小,职务晋升问题成为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因素。高职院校通常未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到教师队伍建设中,辅导员大多数没有编制,形成职业倦怠心理。另外,辅导员工作量不计算课时量,没有课时津贴,待遇低于专业教师,形成辅导员地位低于专业教师的印象,辅导员感受到这种被忽视和不认可,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5]

1.3 辅导员职业缺乏归属感

辅导员从事职业工作大多没有成就感,缺乏成就高峰体验,相对于教学科研工作,学生工作的社会认可度不高。选择辅导员工作的很大部分原因是就业压力,普遍缺少职业定位及兴趣,职业忠诚度不高,流动性比较突出。多数辅导员急于改变自身身份,倾心于考公务员、考研或转岗,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工作,更加导致目前辅导员队伍整体的不稳定性。身份认同感的缺乏,导致辅导员角色的错失甚至于虚化。高职院校实施专职辅导员制度后,多数辅导员是从本科毕业生中选聘而来,往往抱着一种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选择了辅导员这个岗位,对辅导员工作具有临时观念,对日后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没有明确规划,盲目中产生职业困惑。

由于在实践中缺乏制度保障,辅导员身份定位模糊,工作受双重领导,要接受来自教育和行政的双重任务。结果出现只要涉及到学生的行政事务与教学事务,最终都要通过辅导员去实施和解决,辅导员要对所有的职能部门负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事务内容不明确,导致辅导员工作的超重。辅导员不仅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事务,还要承担党团及行政性任务,应付各类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学生的吃、住、行、学也都需要他们去关注。辅导员整天疲于应付学校的日常事务,工作压力大,越位现象严重。[6]

辅导员涉及工作职责范围过大,核心职能无法突出,造成工作虚化现象,辅导员成为勤杂人员,无法把时间和精力充分地投入到学生中去,无法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影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

此外,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背景复杂,往往缺乏必备的政治理论、人文素养、文化底蕴等综合素质,缺乏学生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常识性的咨询服务,制约着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2.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

2.1 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

高职院校应以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为目标,坚持“唯才是举”的录用原则,明确合理的选聘标准和条件,注重专业素质和能力开发。有意识地提高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同时还要注重辅导员的组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培训,长期有效地进行相应的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辅导员队伍需要朝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目标发展,从职业特征、形象、思想、技能等角度来建设辅导员队伍,从专业知识、结构、能力方面来提高辅导员素质,使之成为学生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还可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资源优势,搭建辅导员工作的学科平台,设立专门的学科教育体系,培养专业的辅导员工作人才,实现学生健康成才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7]

2.2 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

高职院校要改变长期忽视辅导员工作的心态,高度重视专职辅导员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加强专职辅导员的职业培训,有针对性地系统化培养专职辅导员队伍。鼓励专职辅导员科研创新,提高工作理论水平,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理顺辅导员与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关系,理清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要求,明确规定辅导员工作范围,使辅导员摆脱与育人工作无关的常务性工作,专注到辅导员的本位工作,切实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在实践操作中,制定出一套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明确定位辅导员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

建立与完善辅导员的准入、考核、晋升和退出机制。在辅导员选聘过程中严格把关,择优录用,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重视对辅导员思想教育质量的考核,制定辅导员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客观的辅导员考核标准。注重考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危机处理时的表现。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特点,适当提高评聘专职辅导员名额比例,保障辅导员的待遇,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在职称评定和出路等方面给予明确的规定,充分肯定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贡献,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发调动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和建设出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2.3 提高辅导员职业忠诚度

辅导员在高职院校里的职业忠诚度,很大方面受到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归属感的影响。在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提高辅导员水平素质的同时,也就提高了辅导员队伍在高职院校中的层次和地位,使得辅导员不再感受被边缘化的事实,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荣誉感。辅导员工作在被高职院校重视的前提下,职业发展有了出路,职称晋升有了希望,待遇地位都得到提高,在职业上的归属感自然而然会形成。因此辅导员职业忠诚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需要来自高职院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3.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肩负着全面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光荣使命。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辅导员工作在高职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作用愈来愈明显。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高职院校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提高辅导员职业忠诚度。努力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造就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辅导员队伍,适应高职教育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需求。

[1]中国经济网.周济:高等教育开始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7/4214743.htm l,2006-03-19.

[2]周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05523.htm l,2006-07-23.

[3]黄学文.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8.

[4]刘贵芹.在人民网视频访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72fo1245296477743372.htm l,2010-09-17.

[5]陶爱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6]肖瑞兵.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7):105-107.

[7]亢院兵.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设想及对策[J].内江科技,2008,(12):149-150.

(责任编辑:吕进)

G451.2

A

1671-752X(2011)01-0061-02

2010-12-14

陈亮(1974-),男,安徽黟县人,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学生管理及大学生思想政治科科长。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