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2011-08-15古霞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建筑艺术

古霞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古霞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文章试图用哲学原理分析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在建筑领域中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与建筑体形成统一整体,只有将两者紧密地结合才能开创建筑的新时代。

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建筑哲学;相互关系

法国美学理论家唐·昂格列可曾经指出:“建筑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建筑技术是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结构设计、新材料应用等诸多方面的技术。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学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学科。技术与艺术在建筑领域的关系,一直都是人们的研究课题,很多人都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就二者究竟是抗争还是融合进行讨论,但是终无定论。其实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是伴随着建筑的产生而存在的,并且被人们感知和进一步发展运用。

一、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远古时期穴居或巢居的人们为了遮蔽风雨,防止野兽和敌对部落的侵袭而居住在自然洞穴或者巢穴中,这些居所仅仅能够满足古人类对建筑最基本的实用功能的追求,并不是真正的建筑。直到新石器时代农耕社会的到来,人们可以用劳动创造生活,来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开始了人工营造屋室的新阶段,并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新秩序,出现了半穴居式和干阑式建筑,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才得以产生。

此时的建筑物非常简陋,但是已经同时具备了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方面的内容。在建筑技术方面,半穴居开始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使地面收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河姆渡的干阑木构已初具木构架建筑的雏形,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卯,体现了木构建筑之初的技术水平。在建筑艺术方面,我国山西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中已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画的图案,这是我国已知的最古老的居室装饰;矩形和圆形建筑平面,也是人们最早吸取了大自然的艺术而运用在生活中的表现。正是因为建筑技术方面人们使用了白灰墙面,人们才能在墙面上刻画图案,将最早的艺术追求表现出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学会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建筑技术,产生了更多的审美要求,建筑本身需要的技术水平和蕴含的艺术水平都越来越高。建筑必须满足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以人们认同的最美的艺术形态去实现建筑功能,建筑艺术因为不同时代审美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建筑的实用功能的进一步需求,更高、更大或更明亮等,促使建筑技术不断发展。

建筑往往会因为一项新的建筑技术的运用,会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受到大众的欢迎。以罗马建筑为例,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它改变了建筑的的形制、形式和风格,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形式。正是出色的券拱结构技术才使罗马无比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实现的可能,使罗马建筑那种空前大胆的创造精神有了物质的根据。

建筑师为了使建筑能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往往会去寻求更先进的建筑技术。文艺复兴时期伯鲁乃列斯基为了完成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直径42.2米的穹顶设计,前所未有地修建了一段高12米的鼓座,同时为了减小穹顶的侧推力,穹顶轮廓采用矢形和骨架券结构,并分为内外两层中间是空的。佛罗伦萨穹顶是世界最大的穹顶之一,达到了完美的建筑艺术要求,取得建筑技术空前的成就。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特别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过去受技术、受材料限制的设计,现在可以大显身手了。但并不等于说,美仑美奂、想象奇特的设计,就与科学技术无关了,恰恰相反,愈是精妙的、艺术含量高的设计,其科学技术的要求,也就愈高,两者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二、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之间存在区别

建筑艺术是建筑的外在表现,是直接被大众感知的表面层;建筑技术是建筑的内在基础层,支撑并实现建筑外在形态表现,与使用者生活没有直接联系。建筑艺术支配并促进建筑技术发展,建筑技术是建筑艺术实现的依据。如果本着建筑就是为人们服务的,而建筑艺术要比建筑技术更容易被人们感知,更容易受到重视。

1.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发展特点不同

建筑技术的变化是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虽然发展过程也有反复和发展迟缓期,但是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从远古时期的狭小简陋的居所,到现在大跨度、超高层建筑,足以看到建筑技术的发展成果。古代的很多先进技术至今仍然很难解释或者发展缓慢,如公元前四千纪之末已经有了券拱技术,但由于建筑材料的限制直到公元前2世纪天然混凝土的出现,券拱技术才广泛应用快速发展,现代的券拱技术还是要比六千年前的技术先进许多。建筑艺术因为艺术自身只有审美不同没有高低之分,不具备线性的变化特点,也就无所谓先进还是落后。整个建筑艺术发展史,都是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而发展的。我国的古代建筑艺术发展史上,总共有“豪放朴拙”的秦汉建筑艺术、“雄浑壮丽”的隋唐建筑艺术和“精细富缛”的明清建筑艺术三个艺术高潮,由此可以看到建筑艺术犹如一条上下震荡的曲线不断向前发展。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今天的建筑艺术,除了上述的比例、尺度、对比、均衡等美学元素之外,已更注重空间的处理和建筑艺术的隐喻效果,并强调主观的审美见解和建筑构图规律的结合,这就促成当今建筑艺术领域里出现了流派纷呈的局面。

2.在建筑领域中,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是从与主的逻辑关系

建筑的本质就是满足其服务对象的物质精神需求,物质需求主要是由建筑空间功能来实现,精神需求则是通过建筑艺术形态来满足的。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功能的手段,即服务于建筑空间功能也服务于建筑艺术形态,所以建筑技术是从属于建筑艺术的,两者绝不能放在一个层面进行讨论。技术的进步只是在建筑艺术的发展方面起着刺激作用,新技术的突破总会激发设计师新的灵感,拓宽设计师的思路。正如马克思所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正是建筑艺术的更高的要求才催促着建筑技术不断前行,为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例如壳体建筑的经典之作——悉尼歌剧院,由于当时的建筑技术未能跟得上设计概念,工程陷入了一系列的技术及经费大超预算的难题中,几度停工,尽管如此也不会掩盖世界经典之作的光芒。盖里说:“约翰·伍重设计了一幢超越它的时代的建筑物,远远领先于可以运用的技术,并且,他为设计一幢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形象的建筑,承受住了非同寻常的攻击和负面批评”。我们不可以用结构上的科学技术问题,去束缚建筑师的艺术感、想象力与创新意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建筑就会了无生气,僵硬死板,而技术发展也将停滞不前。

但是过分地追求新奇的外形,不但会牺牲功能,增加施工难度,大肆消耗材料和能源,使造价大幅上升,维修成本加大,这也与当代“绿色建筑”的精神背道而驰。

3.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来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在某一建筑物中可能某些因素很强而其余因素很弱,但在其它建筑物中情况则可能迥异。虽然在历史长河的大部分时间建筑艺术都扮演着主要角色,但是对近现代建筑的影响,却深深地影响着当代许多人。技术对建筑艺术最强烈的影响,就是从“水晶宫”开始的所谓现代主义的新建筑。现代主义的建筑无疑是以新材料、新技术的革命为依靠和基础的。人们惊诧于技术的伟大力量时,自然在建筑的设计上强调地表现着技术的影响。但是大多现代主义建筑,其实是对大工业时代的崇拜、对技术的崇拜,因而大量的建筑只不过是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而已。勒·柯布西耶在设计沙沃伊别墅时对新的建筑语言作了总结,尤其对模数化和工业预制生产的探索与提倡,产生了大量的现代主义建筑——这是第一次建筑技术强烈地影响着建筑艺术,技术在建筑的表现上占了上风,而此时的艺术也并未流失,不过是技术的表现力太强大而已。此时建筑技术似乎占了统治地位。

当人们无法忍受周围到处充斥的都是千篇一律的钢条玻璃盒子时,于是后现代主义才开始了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即反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观点而宣称“建筑就是装饰起来的掩饰物”。后现代建筑立面形象富于变化,突破了方盒子的形体,丰富了建筑的轮廓,与周围环境遥相呼应。这是人们对技术在建筑上的强烈单一表现、缺乏艺术修养的憎恶的必然产物,对与错、过与不过在这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把对于建筑技术飞速发展的崇拜转向了讲求建筑的艺术个性。表现“后现代”的主要手法:一是利用传统元件通过新的手法加以组合;二是将传统建筑元件与新的建筑元件混合,最终求得设计语言的双重译码。随即大量流派运应而生。不同以往的是已经分不清各流派、各主义之间的明显区别,各种思想已经悄然融合。此时人们已经从技术的震撼力中清醒过来,后现代其实就是艺术表现高于技术表现的时代。

三、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抗争或妥协融合,产生了建筑艺术流派的一个分枝,这个分枝就是所谓的“高技派”。它在建筑的设计中坚持采用新技术,在美学上极力鼓吹表现新技术。包括战后“现代主义建筑”在设计方法中所有“重理”的方面,以及讲求技术精美和“粗野主义”倾向。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强调对人有悦目效果的、反映当代最新工业技术的“机器美”。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成功,就在于他本身对技术处理的艺术化,从而成功诠释了技术和艺术的关系。

至此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技术,不仅是实现建筑艺术表现手法的一个科学保障,新的技术提供新的表现手法,还是刺激新的设计理念和思想的生产力。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新科技的发生,例如金属构架、玻璃幕墙、膜结构等,建筑师从美学的观点出发,不会不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从中发掘乃至创造出新且美的建筑模式来。但建筑艺术最终还是归于建筑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不能独立于艺术之外。

永恒的建筑艺术总是能与当时的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完美结合,建筑艺术可以暂时地先于技术而产生,但是不能脱离技术而存在。没有建筑技术的支持,建筑的艺术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建筑艺术也不能独立于建筑技术之外。

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永不分离,既不能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建筑艺术而忽略了建筑技术水平,更不能因当前技术水平使艺术创作受到限制。只有建立在建筑技术基础上的建筑艺术才能体现建筑艺术的真正特色。纪念碑与纪念建筑群的形象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宫殿富丽堂皇不禁会使人追忆昔日帝王的权威,小小的亭台楼阁会使你静静地欣赏诗情画意的乐趣。这就是建筑艺术的魅力,也是建筑美的感召力。新时代的建筑师也应该将驾新技术和艺术并驾齐驱,开拓新的领域!如何运用最新最有效的技术,实现最美的建筑外形,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功能的需求,便成为建筑学更高层次的建筑艺术创作活动。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陈志华.外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3]吕道馨.建筑美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3]李雪梅,张震刚.建筑学中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2007,(12):11.

[4]严铮.建筑中的理性与浪漫[J].万方数据库,2007,(12):57-59.

(责任编辑:王跃飞)

TU-80

A

1671-752X(2011)01-0027-02

2010-11-25

古霞(1963-),女,广东梅县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建筑艺术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