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分析

2011-08-15丁春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1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患侧

丁春玲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病区,江苏苏州215000

血液透析疗法可以有效治疗急、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药物、毒物中毒。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必须有良好的血管通路作为前提,国内外普遍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血液透析患者需长期反复进行内瘘穿刺,易合并内瘘闭塞、血流量不足、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变硬狭窄等,导致血管通路不能有效保证血液透析的进行,严重影响患者透析效果。笔者所在科室近1年来收治尿毒症患者56例,行动静脉造瘘术42例,共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3400余次,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5~76岁,平均(56.0±14.2)岁,其中肾小球肾炎28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6例,多囊肾2例,红斑狼疮肾病1例。

1.2 方法

1.2.1 血管通路 42例患者均采用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共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3 400余次。动静脉内瘘主要是选择桡动脉及其附近的静脉,在皮下作动、静脉血管吻合,动静脉短路形成内瘘,使静脉扩张动脉化,供每次透析时穿刺使用[1]。

1.2.2 操作方法 使用日本东丽TR-8 000型血液透析机进行透析。先用生理盐水1 000 mL对透析器及透析管路进行冲洗。然后让患者平卧,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动静脉内瘘穿刺术需要在同一血管上进行不同方向的两次穿刺。第1针穿刺点在血管的近心端,穿刺方向为向心方向,成功后注入首剂肝素进行体内抗凝;第2针穿刺点距吻合口3~5 cm,穿刺方向与第1针方向相反,两个穿刺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8 cm。操作完毕用胶布固定,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将动、静脉管路分别与之连接。将血液流量调至180~250 mL/min,并设定好本次超滤总量,透析时间定为4 h,透析完毕前30~60 min追加肝素抗凝。透析全程均须监测血压、心率等重要生命体征。透析结束后,按压穿刺点时间要足够,力量要适中。

2 结果

笔者所在科室1年内对42例患者进行内瘘穿刺共3 400余次,成功率99.7%。其中11次穿刺未成功,改行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少,仅4例发生拔针后出血,2例发生皮下血肿,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3 护理体会

3.1 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

内瘘术后应密切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及全身情况,发现切口渗血不止、疼痛难忍时,应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应保持手术侧肢体清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潮湿,以防切口感染。术后多用手触摸内瘘处有无震颤感,注意经常听诊局部血管有无杂音。如发现术后内瘘处震颤和闻及明显血管杂音,并且很快减弱或者消失,提示血栓形成可能或者包扎得过紧,必须即刻通知医生给予处理。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红肿、疼痛等情况发生,及时给予更换敷料。如有感染发生,立即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切口处采用安尔碘纱布外敷。嘱咐患者反复作握拳动作,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抬高患侧肢体以预防肿胀,切不可压迫患侧肢体,也不能用力过猛,防止瘘吻合口撕裂。禁止在造瘘侧肢体测量血压及进行各种注射。应经过4~6周内瘘血管成熟后方可进行穿刺等操作,切忌过早穿刺导致吻合口狭窄从而使内瘘手术失败。

3.2 穿刺点选择

动、静脉穿刺均不能在吻合口及静脉瓣附近,否则易产生血肿,引起内瘘闭塞[2]。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应>2 cm ,静脉穿刺点与动脉穿刺点的距离应>8 cm,因为两点间距离越近越易发生动脉狭窄[3]。

3.3 内瘘穿刺时的护理

首先采取绳梯式穿刺,即在血管上作轮换穿刺,每个穿刺点之间的距离1~2 cm;其次钮扣法,即像衣服上的纽扣一样,固定几个穿刺点,轮换使用。切忌定点法,应使整条动脉化的静脉受用均等,血管粗细均匀,避免固定穿刺或小范围内穿刺而造成受用多的血管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节瘢痕形成,有的甚至形成动脉瘤,而未用的血管形成狭窄[4]。动脉瘤的存在易导致血栓、感染、出血[5]。新瘘管壁薄而脆,开始几次穿刺,由于易形成皮下血肿,最好由有经验的护士操作,摸清血管走向后再穿刺,以确保“一针见血”。

3.4 透析结束后的护理

透析结束拔针速度要快,拔针后用无菌纱布卷压迫穿刺点,压迫位置是血管进针处,而不是皮肤进针处,以免形成皮下血肿。压力以穿刺点不出血且能摸到血管震颤为宜。按压不当,过轻或过重都可能造成皮下血肿,不同程度地损伤血管,甚至引起内瘘闭塞。一般压迫时间为20~30 min,如果患者凝血时间长,压迫时间可适当延长。要避免压力过大,压迫时间过长引起内瘘闭塞[6]。

对于广大血透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就是他们的“生命线”,因此保护好内瘘显得尤为重要[7]。医护人员要定期向血透患者宣教普及内瘘保护的有关知识,患侧手臂最好戴护腕[8],以避免动静脉内瘘处受伤,导致大出血[9],同时应避免在患侧肢体作其他各种穿刺、测血压、负重、压迫,不用患侧上肢提重物,从而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10]。

[1] 孙世澜.血液净化手册[M].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73.

[2] 贾宝红,邝少吟.血液净化疗法中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3,9(4):8.

[3] 李顺德,王桂婵.肽环钉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8):495-496.

[4] 叶朝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94-310.

[5] 张启蒙,梁富,冀福英,等.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管理经验[J].中国血液净化,2006,5(4):230-231.

[6] 于仲元.血液净化[M].第2版.北京:现代出版社,1994:341-380.

[7] 刘正湘.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46-147.

[8] 陈红玲.前臂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球囊血管内成形术3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32-33.

[9] 郑辉瑜,詹丹虹,林丽君,等.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技巧及护理[J].现代医院,2010,10(12):83-84.

[10] 查丽,姬广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2):118-119.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患侧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更 正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