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

2011-08-15王健陈琳

中小学电教 2011年6期
关键词:青少年数字化素养

☆王健陈琳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江苏徐州 221009)

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

☆王健陈琳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江苏徐州 221009)

媒介形态的持续演变,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及电视阅读等数字化阅读形式已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式。数字化阅读是充满个性的阅读、是声色俱全的阅读、是互动式的阅读,它融合文字以外的声音、影像、气味、触感,让青少年重归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全观认知经验,对青少年合理知识结构的塑造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数字化阅读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掌握数字化阅读知识、识别数字化阅读信息需求、检索数字化信息资源、分析评价数字化阅读信息、有效利用数字化阅读信息和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既是新媒介时代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又是现代信息社会人的精神诉求。

一、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定义及其内涵

(一)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定义

2006年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项目组织曾把阅读素养界定为:理解和运用社会需要的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能力,年轻的阅读者能够从各种文章中建构意义,他们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参与学校中和日常生活中的阅读群体、并进行娱乐[2]。PIRLS中的阅读素养是一种基于终身学习观而构建的广义上的研究,强调阅读的相互作用和涵义的建构性,重视阅读者会使用各种过程、技能和策略来促进、控制和理解阅读内容的动态发展过程。

数字化阅读是指依靠现代数字平台、移动终端获取信息的过程。数字化阅读的范畴广,包括网络阅读、手机阅读、PDF阅读、本地电子书阅读等等。数字化阅读有信息量大、刷新速度快、形式多样、便于复制、交互性强、类型多样等特点[3]。因此,数字化阅读素养可以概括为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获得和提高的、在数字化阅读中能通过合法方式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辨别信息、分析、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等方面的素养,是新媒介时代公民的一种必备素质。良好的数字化阅读素养体现在:遵守数字信息的有关法规,掌握数字化阅读的基本操作技能,合法运用各种新媒介,知晓计算机和网络以外的其它信息技术知识,能够主动地传播健康文明上网的理念等。

(二)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

通过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定义可看出,数字化阅读素养既包括认知态度层面的内容,也包括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内容。概括来讲,数字化阅读素养主要包括数字化阅读意识、数字化阅读能力和数字化阅读道德三个方面。

1.数字化阅读意识

数字化阅读意识是指读者所具备的数字化阅读知识和在数字化阅读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数字化阅读心态有健全和不健全两种,健全的数字化阅读心态表现为对数字化阅读有正确的认识,具有开放性、选择性、有序性的特点。在数字化阅读过程中就表现为注意力集中、积极、稳定。而不健全的阅读心态则表现为对阅读认识错误,对知识信息吸收的封闭性,良莠不分,食而不化,追新立异,趋众赶潮,非系统性等,并且在阅读中注意力分散、烦躁、焦虑等。高校图书馆以及相关教育部门有必要对青少年的数字化阅读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青少年在数字化阅读中出现的新问题,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数字化阅读意识,建立适合青少年自身特点的、健康向上的数字化阅读指导体系,帮助青少年在数字化阅读过程中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2.数字化阅读能力

数字化阅读能力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数字化阅读效果而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是指读者运用已有的数字化阅读知识,操作数字化阅读行为和活动的能力。数字化阅读有别于传统印刷文本阅读的关键是它是一种发展性阅读,形成这种阅读能力的表征是掌握数字化阅读技巧、具备良好数字化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对数字化阅读内容作出正确评价的能力、记忆已读材料的能力、将阅读材料的有价值的部分提炼出来进行加工并为转化为自己的观点所用的能力。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我们一般认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等是构成数字化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记忆力、阅读速度等也是影响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数字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对读者的阅读行为和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阅读选择能力、阅读思维能力、阅读评价能力和阅读效率。

3.数字化阅读道德

数字化阅读道德是指读者在数字化阅读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阅读道德品质。它是对数字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信息传播者及信息使用者行为之间相互关系进行规范的伦理准则,是新媒介时代每位读者都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标准。数字化阅读道德是数字化阅读素养健康发展的保证,它引导着数字化阅读素养的方向,主要内容包括遵循数字信息法律法规,抵制违法行为,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正确处理信息开发、传播、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等。数字化阅读过程中要求读者应自觉遵守信息道德准则,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数字化阅读行为与活动。

二、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的现状

数字化阅读作为一种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获取多媒体合成信息的阅读方式,其动态开放的信息资源、虚拟互动的阅读环境以及简便快捷的阅读方式等,大大拓宽了青少年阅读的空间和渠道,并日渐融入青少年的生活甚至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青少年在数字化阅读活动中往往持一种简单消费者倾向,对阅读内容缺乏品读的耐性,仅仅是浮光掠影似地从标题到标题的扫描和片段内容的浏览,数字化阅读水平也只是简单停留在休闲娱乐和浏览信息等知觉层面上,并没有进入或较多地进入到对阅读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和记忆层面,数字化阅读心理卷入水平也要明显低于印刷文本阅读,培养的也只是碎片化、跳跃式的简单思维,以至于有所思索但因缺乏推敲和系统论证而变成一种“泡沫思维”,没有形成较高的数字化阅读能力与素养,都面临是否能够有效地搜寻、评估、筛选和使用信息的问题,面临着一个如何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形成终生学习能力的问题。

(一)数字化阅读心理意识淡薄

数字化阅读信息的裂变式生长,使得阅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然而只有经过主体复杂的心智体验后,信息才能内化为自我知识结构体系的一部分。著名的“眼球理论”很好地说明了数字化阅读作用于感官而不是作用于心灵的特点,这样阅读通常只能让青少年获得短暂的快感,而难以实现知识的积累与意义的构建,最终导致青少年阅读心态浮躁、意识浅薄和思维惰性。

(1)青少年数字化阅读注意力易涣散。适度的信息呈现和变换可以丰富青少年的知识,激发阅读兴趣,而数字化阅读中色彩场景的拼贴以及图文信息的闪动,一旦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导致注意力的涣散,影响注意集中的力度和深度。

(2)青少年数字化阅读想象力水平易降低。青少年往往是通过想象来补充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丰富和强化自己阅读所得。而数字化阅读中快速直观的图文声像导致了青少年不需要或来不及通过想象力去完善脑海的某个形象、补充完整未知信息,破坏了青少年阅读线性文本时能够得到的逻辑思维训练,容易影响甚至抑制同阅读过程相伴而生的情感和思维活动。[4]

(3)青少年数字化阅读思维易缺乏深度。思维的跳跃性,是一种非线性、非平面、无中心、无边缘的立体化网状结构。而数字化阅读是一种感官的平面化,只有空间形式,没有给读者思考的时间。

(4)青少年数字化阅读创造能力弱化。青少年数字化阅读注意力的涣散必然带来思维能力的下降,思维能力的下降直接易导致想象力水平的降低,最终致使青少年创造能力的下降。也可以说数字化阅读粉碎了青少年的专注与沉思的能力,淡化了青少年对内容的接受力度、深度和降低了对内容意义的再创造程度。

(二)数字化阅读能力参差不齐

数字化阅读中青少年往往缺乏选择最佳信息资源的能力,有的甚至不分良莠,不加选择,毫无目标地乱阅读。阅读对象价值的判断力不够,不能敏锐、准确地把有阅读价值的信息资源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挑选出来,导致读者不会选择,不知道如何选择信息源,这也是当前青少年数字化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

(1)茫然无措。当青少年突然面对海量眼花缭乱的数字化信息或者缺乏必备的信息检索技能时,就会表现出晕头转向,不知何去何从的茫然无措状态。

(2)无端受扰。青少年数字化阅读过程中受鼠标的上下移动或图文闪动等无关信息的干扰和吸引,易使注意焦点频繁跳转,不仅容易产生眼睛疲劳或跟踪失败,而且会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认知负荷。[5]

(3)归途难返。数字信息层层链接的广度与深度,易使青少年在数字化阅读活动中越陷越深,最终难觅归途。

(4)沉迷不归。数字化阅读内容及其无限表征,易使青少年忘记阅读目的,偏离阅读主题,导致乐不思归等一系列迷航现象。

(三)数字化阅读道德水准不高

受个人专业爱好、兴趣以及各种社会潮流和活动的影响,青少年在数字化阅读中存在着盲目阅读、逆反阅读、猎奇阅读、恋网阅读、恶意阅读等不良行为和现象。

(1)逆反阅读。当代青少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少,他们的思想敏锐、活跃、开放而且逆反心理强,在好奇探异心理和对规章制度不满等情绪的驱动下,很容易借助数字化媒介逆反阅读。

(2)猎奇阅读。数字化阅读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以及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使一些青少年对那些八卦新闻、凶杀色情甚至一些低级趣味的数字化资源情有独钟。他们从那些曲折离奇的故事中、精彩激烈的打斗中、虚无缥缈的幻想里来满足自身对猎奇、冒险的心理需要。

(3)恋网阅读。数字资源的丰富、快捷和多媒体等有声有色的吸引,使一部分青少年沉湎于网上,有的甚至通宵达旦迷恋于网络游戏,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

(4)恶意阅读。少数思想不健康的青少年,在扭曲的“知识占有欲”、“知识垄断欲”的驱使下,有的故意磨坏、污损、划伤光盘等电子读物,有些电脑高手则在阅读过程中故意攻击图书馆或他人的网站。这种恶意阅读行为给图书馆和他人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培养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的途径

新媒介时代对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培养要体现出对青少年的自我管理、社会责任感以及信息处理技能等方面的关注。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构成统一的整体,其中理念是先导,技能是基础,而数字化阅读道德则是数字化阅读素养健康发展的保证。

(一)营造健康有序的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环境

培养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激发青少年对数字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和相关教育部门不仅要努力营造一种阅读文化底蕴浓厚、界面清爽简洁、用户体验性良好、提供随时下载和释放空间设计以及图文并茂、动静相宜的数字化阅读空间,更要激发青少年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联想、补充、深化等来理解数字化阅读材料的实质,引发青少年深邃的内心活动,提升青少年数字化阅读效果。

高校图书馆和相关教育部门要通过创设健康有序的数字化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数字化阅读校园文化氛围,设立校园数字化阅读服务小组和共享阅读资源等,使学生时时沉浸在数字化阅读知识信息的海洋中,遨游在信息的时空中。同时通过各种形式赏识与激励,使每个青少年都觉得自己能够适应数字化阅读并取得良好的数字化阅读效果,只要积极投入,努力付出,就能成为驾驶网络信息这艘大船的杰出舵手,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开展青少年数字化阅读指导

实时互动的数字化阅读指导机制是指在青少年数字化阅读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培养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的鉴赏力和迁移力,促使其形成数字化阅读的自我效能感,使其在数字化阅读观念、习惯、能力以及质量等几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深化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因此,加强青少年数字化阅读指导,提升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实现其在数字化阅读的窗口中感受文字中的美妙世界,接受人类文化的熏陶,分享理性世界带来的乐趣,体验心灵与情感的满足,为更好地适应这个急剧变革的数字化环境奠定良好的求知学习基础,以期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数字化阅读过程中,积极引导青少年形成对数字化阅读资源的自我评判标准,使其能否对自身有效获取信息和进行意义建构的能力做出明确判断。或者说就提高青少年网络读者数字化阅读与相应的自我调控能力的自信度。其意义表现为:在进行数字化阅读之前,能够对自己的数字化阅读动机以及选择阅读目标和方式产生影响;在进行数字化阅读过程中,能够对数字化阅读策略的选择和自身精神状态产生影响;在进行数字化阅读之后,能够对数字化阅读行为和品质产生影响。

(三)组织丰富的青少年数字化阅读活动

组织丰富的青少年数字化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活动中来深化青少年对数字化阅读素养的理解和掌握。青少年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锁定在黑板和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因此,对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培养,要树立“大数字化阅读教学观”,将学生的数字化阅读和他们的生活融合,在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的前提下,拓展青少年阅读学习的外延,利用国内外便利的数字化阅读资源,组织专题性、综合性的数字化阅读活动,实现青少年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数字化阅读技能,提高数字化阅读素养,为青少年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特别是数字化阅读能力,帮助青少年在海量的数字化信息中,掌握信息查找、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这应是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培养的最终目的。

(四)强化青少年数字化阅读元认知

有效的数字化阅读需要青少年积极地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能够深刻检测自己的理解能力。数字化阅读的元认知就是在数字化阅读活动中要求青少年对自己的认知活动和认知过程给予及时的调节和监控,不仅在思索读物的内容时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迅速地吸收、内化所读内容,而且要思索自己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思维方式,以此来掌握和控制自己的理解过程,并不断地调整阅读策略,提高自身数字化阅读理解能力。[6]要注重青少年数字化阅读活动中元认知能力和良好数字化阅读习惯的培养,加强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的自觉性和自控性,在持续的阅读活动中寻找正确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数字化阅读习惯,强化阅读技能,提高阅读素养,为终身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面的数字化阅读评价是对青少年的阅读情况及能力形成的考核途径,有效的数字化阅读评价将会对青少年阅读素养的形成起到激励作用。数字化阅读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是由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的。因此,对于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的评价,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根据社会赋予青少年的新要求、新任务,阅读要着眼于青少年的基础素质,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因此,高校图书馆和教育信息部门要尝试实施新的评价体系,力求实现对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的评价能体现全程性、多元性和人本性,使评价更全面、更合理、更科学,以促进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快速、高效地形成。

(五)普及青少年数字化阅读常识

如果把今天青少年所面对的这个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新媒介时代比做“潘多拉的盒子”,恐不为过。伴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进步,加之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新媒介本身所具有的自由、开放的特性,不可能将青少年与这个“魔盒”相隔离。他们终究有一天要亲手打开这个对他们充满诱惑的“盒子”,这是一种时代发展必然[7]。作为高校图书馆和教育信息部门,无论是从道德教育的角度,还是从社会责任的视域,都有责任在青少年触及这个“魔盒”之前,详尽告知他们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以及打开这个“盒子”后给予及时的指导,教会他们如何辨别和选择,保证他们暴露在这些病毒和魔幻面前时,无论是在阅读行为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形成强大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通过大力开展青少年数字化常识教育,提高青少年的信息免疫力,使其具有崇高的数字化阅读道德意识和良好的数字化阅读道德涵养,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信息,从而处理好阅读主体与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关系、信息与注意力之间的关系、信息与知识和观念之间的关系,减少对信息的滥用和误用,降低不良信息的影响程度,成为合格的青少年数字化阅读者,进而取得良好的数字化阅读效果。

高校图书馆和教育信息部门可采取文献检索课、讲座培训、网络交流研讨等形式,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数字化阅读能力,帮助青少年真正了解数字化阅读、熟悉数字化阅读的内涵与本质,提高驾驭数字化阅读的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懂得如何进行信息资源的查询,如搜索引擎使用的技巧、各种数字化资源的下载及专题数据库使用的途径和方法,并能对信息进行鉴别分析。同时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数字化阅读文明意识,营造健康有序的数字化阅读氛围,使青少年具备较高的数字化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减少阅读的盲目性,深化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

[1]朱咫渝,史雯.新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的审视[J].现代情报,2011, (2):26.

[2]张颖.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项目评介[J].中学语文教学, 2006,(12):3-9.

[3]唐小美,李湘萍.数字化阅读——开启阅读新时代[N].广西日报, 2009-11-11(011).

[4]陆海,姜平波.青少年“网络阅读”呼唤文化回归-当代青少年“网络阅读”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7,(10):89.

[5]张智君.超文本阅读中的迷路问题及其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动态, 2001,(2):103.

[6]王龙.阅读研究引论[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108.

[7]檀传宝主编.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189.

王 喆]

猜你喜欢

青少年数字化素养
青少年发明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