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关于蚩尤的四个二律背反命题

2011-08-15

淄博师专论丛 2011年4期
关键词:蚩尤黄帝

杨 军

(山东省汶上县第一中学,山东汶上272500)

蚩尤是我国上古时期一位兼有神话传说性质的历史人物,因为与炎黄二帝逐鹿中原而声名显赫。但关于蚩尤的许多问题尚没有定论,比如:蚩尤究竟是一位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传说人物?他与炎帝是同一个人,还是炎帝的后裔?他的形象被丑化,为何却暗合祖先崇拜原型?他是一位英武的兵祖,为何还悲壮地死去?他被贬为“乱贼”,为何却广为祭祀?看来,根据现有的资料,想说清楚蚩尤的身世,正确地评价蚩尤在历史上的地位等,已非易事。

一、历史人物抑或神话传说

蚩尤出现在“人”的因素上升,“神”的因素下降的历史时期。在人类远古“洪荒时代”,人类的意识还处于物我混同的心理状态,在原始人的眼里,树木、石头等无生命的东西会走路,牛、马、猪、狗、鸡、鸭、飞鸟等动物会说话,有思想。[1](P8)据此,19世纪末英国人类学家马利特在其老师泰勒“万物有灵论”观点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一步,提出了“前万物有灵论”的观点。后世《述异记》上所说的“桀时泰山山走石泣”,《艺文类聚》卷六引《随巢子》所说的“禹产于昆石,启生于石”,《西游记》所记载的孙悟空化石而出等方面的神话,可算是原始人“前万物有灵论”的遗存。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能力的飞跃,“神”的因素逐渐下降,“人”的因素逐渐上升,到了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三皇五帝”①时代,开始出现了半人半兽、人神交融的“人物”形象,也开始出现了“开辟天地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汉书·古今人表》所列的诸多人类祖先,如伏羲氏、女娲氏、有巢氏、葛天氏、东扈氏、方雷氏等,虽说有“神”的因素存在,但“人”的因素更为突出。因此,这时的“神话”就不应该单纯地看作是“神”的“话”,而应该看作是间杂有“人”的“话”。如果说黄帝、炎帝是历史人物,那么,作为与炎黄二帝争位的蚩尤也无疑应该是一位历史人物。

史料淡化了蚩尤的出身,神异性减少。对于历史上比较知名的神话人物,史料一般着重描写他们奇异的出身,富有神秘性。《诗经·商颂·玄鸟》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就是殷(商)民族的始祖契;《诗经·大雅·生民》记载周民族的始祖后稷降生的故事,说后稷之母姜原因履巨人迹而孕,以为后稷不祥,“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許,厥声载路”;伏羲之生,也传说是其母华胥氏在雷泽践了大迹之故等等。有的神话人物甚至横空出世,族谱不可考,如开天辟地的盘古、火神祝融、水神玄冥、四海海神、九天玄女等。与其他神话人物横空出世的身世不同,蚩尤有出生地,《归藏·启筮》说“蚩尤出自羊水”;蚩尤有自己的姓氏,宋《路史·后纪四》说“蚩尤姜姓”;蚩尤有出身谱系,宋《路史·后纪四》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1985年《中国神话传说词典》145页记载“炎帝兵败,乃有其裔臣蚩尤、夸父、刑天之属继起奋争,为炎帝复仇”;蚩尤是黄帝的属臣,《韩非子·十过》篇记载:“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世本》言:“蚩尤,神农臣也。”

关于蚩尤死亡的记载,神异性成分也大为减少。对其他神话人物死亡的记载,神异性成分比较多,如梁任昉在《述异记》所记载的盘古和精卫之死:“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让人一望可知确属虚构。蚩尤之死就没有这等奇异色彩,《路史·后纪四》云:“黄帝转战执蚩尤中冀而诛之,爰谓之解。”《皇览·冢墓记》云:“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其他神话人物或长生不老,或死后化为自然,或死后羽化升天,故无墓葬之地,蚩尤因为生于地,长于地,故死后也葬于地,《皇览·冢墓记》云:“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肩髀冢,在山阳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据崔彩云在《蚩尤与蚩尤冢考》一文解析,我国有4座蚩尤冢,分别为河北涿鹿蚩尤冢,河南台前蚩尤冢,山东巨野蚩尤蚩尤冢,山东汶上蚩尤冢,并且认为蚩尤首级葬于汶上蚩尤冢中。

从苗族人民奉蚩尤为先祖的既定事实看,蚩尤应为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一位部落酋长。1983年版《辞源》云:“蚩尤,古九黎族部落酋长。”增补万全《玉匣记》注评为:“蚩尤,传说中上古苗族部落首领。”《尚书·吕刑》传文引马融之言云:“蚩尤是少暤末九黎之君号。”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苗族学者为主编写的《苗族简史》、《苗族史》、《苗族通史》、《中国苗学》等所谓苗族“心史”的资料,都把蚩尤列为了苗民的“共同的民族英雄”。贵州赫章还流传着《苗族迁徙歌》,贵州威宁兔街苗族群众中海流传着《芦笙舞蹈曲》,追述蚩尤带领苗民跋山涉水迁徙南方的艰难历程。苗民断不会把一位纯属虚构的神话人物作为他们共同的祖先的。

蚩尤对历史有着多方面的贡献。《管子·五行》记载蚩尤“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二辨于东方,得祝融而辨于南方,得大封而辨于西方,得后土而辨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于天道,故使为当时……”蚩尤作为黄帝的大臣,因具有特殊的才能而被任命为“当时”这种官吏。蚩尤对天气气象的变化也很精通,《中国神仙大演义》中说蚩尤能够辨雾识天气,并依次准确地预测出了“春雾”、“夏雾”、“秋雾”、“冬雾”后的天气变化,“所言皆验,轩辕敬以为神”。[2](P75)更重要的是,蚩尤能够“以金作兵器”,“造立兵杖、刀、戟、大驽,威振天下”(《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说郛》卷89下欧阳修《集古录》“秦二世诏”条说“蚩尤作五兵,纣作漆器,不以二人之恶而废万世之利也”,与伏羲、神农、女娲、尧、舜、禹等都是古代创造发明的贤臣圣主。蚩尤适应社会形态的需要制作了刑法,《尚书·吕刑》说蚩尤“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就连蚩尤死后,其桎梏也化为枫林。《山海经·大荒南经》说:“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也,是为枫木。”郭璞注曰:“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其其械,化而为树也。”《广韵》引此文,于“枫木”下又云:“脂,入地千年,化为虎魄。”

综上所述,蚩尤首先是应该一位历史人物。但许多史料又对蚩尤作了神话色彩的描写。如,《山海经·大荒北经》云“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以馗牛皮为鼓,九击止之,尤不能飞走,遂杀之”,记载蚩尤能够飞。《黄帝内传》云“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馗牛,鼓81面,一震500里,连震3800里”,也说蚩尤会飞。为什么黄帝用“馗牛鼓”就能使蚩尤飞不起来呢?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如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撅之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这大概就是原始思维里的“图腾崇拜,同性相斥”的缘故吧,蚩尤原是以牛或以馗为图腾的民族首领。

关于蚩尤身上许多神话色彩描写又该作如何解释呢?袁珂一语道破天机,他说:“历史人物并不妨碍同时兼作神话传说人物。”[3](P146)孔子、其门徒(像颜渊、子路、澹台子羽、公冶长)、秦始皇等历史人物也都各有不同程度的神话因素。“神话的真正基质不是思维的基质而是情感的基质。神话和原始宗教决不是完全无条理的,它们并不是没有道理或没有原因的。但是它们的条理性更多地依赖情感的统一性而不是依赖逻辑的法则。这种情感的统一性是原始思维最强烈最深刻的推动力之一。”[4](P52)徐华龙总结出关于神话的两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一是神话中的人物是现实中人物的反映。二是现实中的人要变成神必须以死为中介,那就是只有死去以后,人的神性才有可能表型出来。[5](P16)卡西尔指出,在原始思维阶段,死亡并不是意味着灵魂与肉体的分离,死从来不是存在的消亡,而不过只是转化成了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已。神,便是死去的“人”所转化而成的“另一种存在形式”。[6](P16-17)

二、被丑化了的形象却暗合祖先崇拜原型

蚩尤的“蚩”,《说文解字》解释为“虫也”,作名词用,类似于今天口语中“小爬虫”之类的意思;作形容词用,则为“痴呆”“丑陋”的意思;“蚩尤”,意即丑陋的苗老头或愚蠢的苗老者。《归藏·启筮》说“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作《棡鼓之曲》十章”。《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曰“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驽,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苏氏演义》记载蚩尤“铜头铁额,牛角牛耳兽之形”。宋罗泌《路史·后纪四》说蚩尤“疏首虎卷,八肱八趾”。《神异经》说蚩尤“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述异记》记载:“蚩尤能作云雾。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掘地得骼镂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三三两两,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太原村落间,祭蚩尤不用牛头。今冀州有蚩尤川,即涿鹿之野。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龟足蛇首;首疫,其俗遂为立祠。”

蚩尤不惟外貌被丑化,而且形象也被丑化。《广雅释诂》说“蚩,乱也”;《方言》说“蚩,悖也”。《尚书·吕刑》记载:“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暴,莫能伐。”古代有史家推论,商周时代鼎青铜器上所铸的饕餮头部形象,就是依照黄帝所画之蚩尤像制作的,其状怪异凶猛。刘宝山说的更为恳切,认为“饕餮纹饰正是战神蚩尤形象与牛图腾的组合体”。[7]《路史·后纪·蚩尤传》宋罗苹注曰:“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象,为贪虐者戒。其状率为兽形,傅以肉翅。”

关于蚩尤的真实外貌及形象,我们无法考究,但我们可以据史料作一下推测。我非常赞同刘范弟的观点,所谓“兄弟八十一人,当指八十一个部落”;所谓“食沙石子”,应是开采矿石的曲折反应,“蚩尤带领苗民上山挖铜矿,冶炼铸造生产工具和武器”;《龙鱼河图》所谓“铜头铁额”,不过是头盔甲胄的歪曲描绘而已。[8](P15)史料虽对蚩尤作了丑化描写,但蚩尤的形象也暗合着祖先崇拜的原型。中国神话“开天辟地”的盘古,其身即为蛇形。《山海经·海外东经》中称盘古为“烛阴”(即“烛龙”),“(烛阴)身长十里,其为躯,人面,蛇身”。《补衍开辟》说:“天人诞降大圣,曰混沌氏,即盘古氏。龙身人首。神灵,一日九变。一万八千年为一甲子。荆湘南以下十月十六日为生辰。有初地皇氏,有初人皇氏。”《地理坤鉴》曰:“(盘古)龙首人身。”盘古以后为“三皇”时代,《西华县志》引《曹植赋》说:“二皇(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二皇形化七十。”晋代《帝王世纪》中说:“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郭璞注《山海经·大荒西经》言:“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通志》卷一《三皇纪》引言:“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故世言女娲为伏羲之妹,风姓,人首蛇身,承伏羲制度,作笙簧。”《拾遗记》记载伏羲“长头修目,龟齿龙唇”。《春秋合诚图》记载伏羲为“龙身牛首”、“龙唇龟齿”。《白虎通》记载伏羲为“鼻龙状”。《列子·黄帝篇》记载伏羲为“蛇身人面,牛首虎鼻”。《玄中记》说:“伏羲龙身,女娲蛇躯。”在汉画像石中,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三皇”之后为“古帝王时代”。黄帝是中华“人文初祖”,《中兴天文志》记载:“中宫黄帝其精黄龙,为轩辕。”张衡言:“轩辕如龙之体。主雷雨之神……而皆同于轩辕。故曰轩辕黄帝之精。”《史记·天官书》曰黄帝“人首蛇身”。龙是黄帝治理国民的有利助手,当蚩尤率魑魅来战时,“黄帝令吹角作龙吟,以御之”(《通典·乐典》),又令应龙永大风雨驱除蚩尤散布的大雾。炎帝的出身也有龙有关,《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娇氏之女,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首牛身。”不论何种说法,蚩尤都没有被列入“三皇”和“五帝”之中,即便如此,蚩尤的形象却暗含着祖先崇拜的原型。

三、威猛兵祖却悲壮而死

蚩尤擅长冶炼技术,善于制造兵器,这是不争的事实。《吕氏春秋·孟春纪》说:“未有蚩尤之时,固剥林木以为战也。”《太白阴经》说:“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是兵起于太昊,蚩尤始以金为之。”《刘子新论·兵术》曰:“神农氏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后,蚩尤强暴,好习攻战,销金为刃,割革为甲,而兵遂兴矣。黄帝战于涿鹿。”《吕氏春秋·荡兵》记载:“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龙鱼河图》说蚩尤“作兵杖刀戟大弩,威行天下。”《黄氏逸书考》辑《遁甲开山图》曰:“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西方之金。”

在蚩尤作兵的基础上,史料又有作“五兵”的说法。《路史·后纪四·蚩尤传》注引《世本》说:“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太平御览》卷339引《尚书》曰:“黄帝之时,以玉为兵。蚩尤之时,烁金为兵,割革为甲,始制五兵。”《日知录》卷7“去兵去食”条引注《世本》说“蚩尤以金作兵,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

上面所说的“金”就是青铜器,蚩尤大概就是当时较早地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的先祖。《世本·作篇》云“蚩尤以金作兵器。”《尸子》下云“造冶者,蚩尤也。”《管子·地数篇》云“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候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诸候十二。故天下之君,顿戟一怒,伏尸满野,此见戈之本也。”韩国《三圣记》(其成书相当于我国的清代)云:“自古以后蚩尤天王辟天地,采铜铁炼兵兴产。”

蚩尤作兵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考古学上也有印证,因为在与蚩尤、炎、黄时代相当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已出土了刀、匕、环、斧等青铜、黄铜制品。[9]正是由于蚩尤掌握了青铜器的冶炼技术,所以当战争初起的时候,蚩尤先是战胜了炎帝。《逸周书·尝麦篇》记载:“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就隅无遗。赤帝大慑……”炎帝乃求救于黄帝,于是炎黄二帝联合部落与蚩尤部落就在中原一带争锋。蚩尤使黄帝部落吃尽了不少苦头。《黄帝问玄女兵法》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又说“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路史·前纪卷五》曰:“黄帝之难,五十二战而后济。”《太平广记》卷十三《骊山姥》记载:“黄帝举贤用能,诛强伐叛,以佐神农之理,三年白战,而功用未成。”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十六经》之《正乱》说黄帝在对蚩尤之战中多次失利,“战数盈六十而高阳未失”,“于是辞其国大夫,上于博望之山”。经过三年的养精蓄锐之后才出战。《天平御览》卷七十九引《龙鱼河图》云“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并信神符,制服蚩尤,以制八方”,借助玄女的帮助才制服了蚩尤。这些记载说明,黄帝征战蚩尤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史记·五帝本纪》注引《鱼龙河图》),由此可见蚩尤当时确实是威猛至极。据于此,《史记》第一次把蚩尤与“兵主”联系起来,《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第三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巡行天下来到齐地,“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将自古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八神:一曰天主,祀天齐……,二曰地主,祀泰山梁父……,三曰兵主,祀蚩尤……”后世之人渐渐把“兵主”改成了“兵祖”。

史料关于蚩尤被杀的地点说法不一。一是中冀说。《逸周书·尝麦解》说:“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尸子》卷下载:“黄帝斩蚩尤于中冀。”《路史·后纪四》载:“(黄帝)传战执蚩尤于中冀而诛之。”二是涿鹿之野说。《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晋人虞喜的《志林》记载云:“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士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杀蚩尤。”三是冀州之野说。《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遂杀蚩尤。”四是黎山之丘说。《云笈七鉴》卷一百《轩辕本纪》载:“(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丘。”五是青丘说。《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黄帝杀之(蚩尤)于青丘。”

蚩尤的死很是悲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黄帝四经》说:“黄帝身禺(遇)之(蚩尤),因而擒之。剥其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将蚩尤身体的部分或模型做成靶子,再剥皮蒙靶,以箭射之。《正乱》记载,蚩尤战败后,黄帝将蚩尤的皮剥下来做成箭靶子,把他的胃掏出来做成蹴鞠,把他的骨肉剁烂,做成肉酱。从《大戴礼记》析出的《孔子三朝记》还记载说:“黄帝杀之(蚩尤)于中冀,蚩尤肢体身首异处,而血化为卤,即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说:“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清代的《河东盐法备览》中说:“轩辕氏诛蚩尤于涿鹿之野,血入池化卤,使万世之人食其血焉。今池南有蚩尤城,相传是其葬处。”蚩尤的死不可谓不悲惨。

蚩尤虽然战败被擒杀,但后世人们却常以蚩尤的名字来命名兵书。《汉书·艺文志》“兵家形势类录”有一部两卷的题为《蚩尤》的兵书,释曰:“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隋书·经籍志》也收录了题为《黄帝蚩尤风后行军秘书》、《黄帝蚩尤兵法》两部兵书。

四、屡遭贬抑却广获祭祀

蚩尤虽然威猛,但他毕竟是一个战败者,蚩尤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一个不断被边缘化的过程。《逸周书·常麦篇》说:“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好像说蚩尤不该“逐”不该“争”。孔子认为蚩尤是“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厥身。蚩尤,欲而无厌者,何器之能作”(《大戴礼记·用兵第七十五》)。《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第命”,把蚩尤说成是一个作乱反叛者。《龙鱼河图》说蚩尤“诛杀无道,不仁不慈”。《尚书·吕刑》、《礼记》等书把蚩尤斥为“始作乱”者,“昏欲而无厌”之人,不仅沦落为古代“四凶”之一,还被列为“乱臣贼子”的开山始祖。苏轼说“凡为民奸者皆祖蚩尤”。[10]《汉书·古今人表》把表中人物分为九等,蚩尤被列入“下下等”。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借贾雨村的口说:“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11](P12)

其实,蚩尤与黄帝之间的战争是原始社会部落之间的战争,交战的双方处于平等状态,都是为了争夺生存权而战。宋兆麟先生认为,“私人占有财产开始刺激人们的贪欲,开始追求财富和权势。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仅出现了私有制、阶级,还出现了以掠夺为目的的征战。传说时代的黄帝战蚩尤、炎黄之战,就是著名的战争。”[12](P361)“这是处于军事民主主义时代,以掠夺战争为荣,以战败为耻,无论是黄帝战蚩尤、炎黄之战,还是颛顼与共工、九黎之战,都是当时的重大战事。”[13](P372)魏宗禹认为,蚩尤与黄帝之争,主要就是围绕着“争享”、“争神”和“争盐”的目的而为。“争享”即争取对域内众诸侯的统辖权,使他们宾从与归顺自己;“争神”即争夺通天之权,争夺专一的与上帝交通权,简单说就是争夺神权;“争盐”实际上就是争夺对主要生活必需品的垄断权。[14]伍新福认为,蚩尤与黄帝之争没有明显的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之分,不具有政治目的,没有阶级对抗行业奴役的性质。[15]

蚩尤在历史上之所以被边缘化,是由于受到暗藏于人们心中的成败史观的影响。由于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所以那些失败了的人物,就被变成叛逆之人或神受到贬抑。“成败史观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真理史观,也不是一种道德史观,而是一种生存史观。它已深入沉淀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形成为我国史论主流,特点就是以维护生存为尺度判断英雄,其典型格言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胜者王侯败者寇’,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也是沉淀于我们民族心理深层的一大病疾。”[16]“从现存神话的片段里看,除了大部分已经归入统治阶级的‘列祖列宗’去了的‘正神’,也还有为数不少的在缙绅先生们看来是‘恶神’或‘邪神’的神,即高尔基所说的‘反抗神的神’,如像裔、鲧、蚩尤、夸父、刑天等,在使那些‘高贵’的大人先生们继续不断地伤着脑筋。假如听任这些‘叛逆’的神话流传,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不言而喻地会受到影响的。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还是将它们加以修改,转化做历史。神话上的这些‘反抗神的神’在历史上于是都以坏蛋的形象出现了。”[17](P15-16)

蚩尤作为战败者被擒杀,但却受到战胜者黄帝的敬畏和尊崇。《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引《龙鱼河图》记载,黄帝擒杀蚩尤之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皆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作为胜利者的黄帝对战败者蚩尤的形象敬畏不已,蚩尤的威猛之势可见一斑,蚩尤逐渐成为后世人们心目中的战争之神,从而受到广泛的祭祀。颜师古在《史记正义》中引应邵集解曰:“蚩尤好五兵,故祠祭之求福也。”《周礼·春官·肆师》有言曰:“凡四时之大甸猎,祭表貉,则为位。”郑玄注曰:“貉,师祭也。其神盖蚩尤。”《辽史·国语解》说:“象吻,黄帝治宫室,陶蚩尤象置栋上,名曰蚩吻。”《诗经·大雅》有《皇矣》一诗,诗中有“是类是祃”一句,“类”是指祭天,“祃”是指祭战神,清人龚自珍在《最录南唐五百字》一诗中曰:“祃悼蚩尤,蜡饯猫虎。”认为“祃祭”就是祭战神蚩尤。《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三曰兵主,祠蚩尤”;刘邦起兵,首先祭祀黄帝,其次就祭祀蚩尤。“高祖(刘邦)初起,祷丰榆社。循沛,则祠蚩尤,衅鼓旗”。《汉书·高帝纪》记载,“高祖乃立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廷,而衅鼓旗”。《汉书·郊祀志》记载,“高祖初起,……为沛公,则祀蚩尤,衅鼓旗”;“后四岁,天下已定,令诸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汉宣帝时,曾经又设立蚩尤祠,(祠)蚩尤于寿良。《后汉书》云“寿张有蚩尤祠”。1994年《涿鹿县志》第二十九编第一章引《魏土地记》云“寿良,蚩尤祠在西北济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以及日本、韩国的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陆续来到山东、河南、贵州等地考察蚩尤冢,探求炎黄文化和古代战争渊源。现今,发掘蚩尤墓冢、建造蚩尤陵园方兴未艾。在河北省涿鹿县建起了象征“中华民族”最早起源的“中华三祖堂”,摆上了“炎帝”、“黄帝”、“蚩尤”这三个代表中华民族创始人的塑像。2000年8月17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府凯里市在香山举行了隆重的“蚩尤陵园”奠基仪式,正在建造“蚩尤陵园”。2001年8月9日,一尊巨大的“苗族始祖蚩尤像”雕塑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落成。湖南省常德市最近也准备建造“蚩尤、善卷纪念堂”。②山东省汶上县拟在其南旺镇相传有蚩尤冢的地方建造“中华兵祖陵”。

注释:

①关于“三皇”主要有五种说法,《尚书大传》说是遂人、伏羲、神农;《风俗通义》、《春秋运斗枢》、《淮南子》、《路史》等著作里说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晚清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就把伏羲、女娲、神农列为远古文化专章;《风俗通义》另外一说是伏羲、祝融、神农;《古微书》说是伏羲、神农、黄帝;《史记》说是天皇、地皇、秦皇。关于“五帝”主要有四种说法,《大戴礼记》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战国策》说是庖牺、神农、黄帝、尧、舜;《吕氏春秋》说是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资治通鉴外纪》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②善卷也是苗族人民的祖先之一,曾在现今的常德市居住。常德市有“常德诗墙”,绘有一副《善卷让王》的石刻画,由常德籍台湾画家冉茂芹创作。

[1] 李缵绪.白族文学史[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

[2] 徐道.中国神仙大演义[M].阚民,刘祯(校注).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3] 袁珂.中国神话史[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07.

[4] 袁珂,周明.中国神话资料萃编[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5] 徐华龙.中国鬼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6] 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 刘宝山.蚩尤探源[J].青海社会科学,2003,(1).

[8] 刘范弟.善卷、蚩尤与武陵——上古时期一段佚史的破解[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9] 安志敏.中国早期铜器的几个问题[J].考古学报,1981,(3).

[10] 苏轼.书传[M].文渊阁四库全书[C].

[11] 曹雪芹.红楼梦[M].济南:齐鲁书社,2007.

[12][13] 宋兆麟.巫觋—人与鬼神之间[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14] 魏宗禹.论蚩尤与黄帝之战的历史文化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

[15] 伍新福.论蚩尤[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2).

[16] 薛宗正.失败英雄崇拜与成败史观——论我国传统文化心态的二律背反[J].新疆社会经济,2000,(3).

[17]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蚩尤黄帝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大战蚩尤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蚩尤之歌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中、日、韩蚩尤信仰与蚩尤演艺说略
黄帝战蚩尤
《战神蚩尤》:上古英雄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