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工作进入“服务管理时代”

2011-08-15柴东超

中国民政 2011年2期
关键词:军队管理工作干部

⊙ 柴东超

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工作进入“服务管理时代”

⊙ 柴东超

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以下简称“军休干部”和“军休工作”)是关系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关系军政军民团结和广大军休干部生活幸福的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人们通常将其划分成“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两大部分:接收安置是指军休干部通过军队移交和地方接收实现从军营到地方的转换过程,它是军休工作的起点,也是军地联系交往的基本纽带;服务管理是指国家在军休干部安置到地方之后向其提供的保障服务、生活照顾和教育管理,它是一项包含着丰富内容的长期性工作。这两部分工作密切联系、相辅相承,共同构成了推动军休工作创新发展的“双引擎”。

回顾上世纪军休工作的发展历程,人们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发现,那就是在军休干部成批次移交地方以来的20年时间里,军休工作在总体上是以接收安置为中心,并主要是依靠接收安置这个火车头来带动发展的。可以说,那是接收安置的时代。从指导思想上看,军地有关部门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能将滞留部队的军休人员尽快移交地方,减轻部队压力,支持军队的改革和建设。因此,接收安置不仅是工作的中心,也是考核军地有关部门工作成效的主要指标,这个时期的服务管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是服从和服务于接收安置工作的;从工作投入上看,20年来,在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的投入上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当移交安置出现问题时,有关部门不仅能够给予积极的人力、财力和政策支持,而且肯于花费心思研究问题推动改革;而当服务管理工作遇到困难时,相关部门对其的投入意愿和热情却并不高涨。尽管民政部门多年来大声呼吁积极改革创新,在服务管理方面还是积淀了大量问题,政策滞后、经费项目少标准低、工作体制与机制不顺畅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服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从部门态势上看,军队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往往是主导的一方,掌控着军休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总体节奏。那些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军队相关部门牵头策划确定基调的,民政、财政等政府部门通常扮演着支持和配合的角色。从政策体系上看,接收安置方面的政策不仅繁多而且缜密,而服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却显得既稀疏又粗犷;受接收安置工作任务性特征的影响,军休工作相关政策呈现比较明显的波段性,同类人员不同时间安置,适用的政策和享有的待遇差异很大。总之,接收安置占据着军休工作的主导位置,它的需求推动着军休工作的改革发展,它的特性塑造着军休工作的基本面貌。

进入新世纪,这样的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2004年国家调整了军休干部安置管理政策,军休工作的改革创新步伐明显加快,许多方面出现新的变化、呈现新的面貌,她正在悄然进入以服务管理为中心的崭新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这个时期的军休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一是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转换。在接收安置时代,军休工作的主要矛盾是大量军休干部滞留部队亟待移交的艰巨任务与地方低下的接收安置能力之间的矛盾;在服务管理时代,推动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军休干部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薄弱的服务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军休工作的发展从过去主要依靠外部因素推动进入到当前主要通过内部改革创新来实现。

二是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出现重大改变。原先工作所带有的突击性和任务性特征正在逐步弱化,更加注重事业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日益突出人的价值,强调对服务对象各项权益的实现和发展;强调统筹兼顾和包容性,注重实现相关群体的利益平衡和政策的相互衔接;不断加强政策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构建有利于事业长远发展的制度平台。

三是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两部分工作在份量和比重上发生逆转,接收安置逐渐趋向平缓,服务管理日益成为军休工作的主阵地。军休工作的重心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服务管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接收安置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要求去服从和服务服务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满足军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好地发挥军休干部的作用,正在成为军休工作关注的焦点。

四是军休工作的自身特性逐步彰显。这些年来,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成熟,军休工作的自我特性也在不断增强。尽管受到军队和国家其他方面工作的深刻影响,军休工作还是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工作、不能被其他工作所取代的固有特征,她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也有着自我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规律。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军休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性的工作,而是一项具有特殊社会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工作。她对军队和国家建设的支持和助推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五是军休干部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军休干部的休养观念更加积极,群体认同更加强烈,维权意识更加高涨,社会活动更加活跃,社会影响更加突出。他们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军休事业发展规划、政策制定与落实、自我管理和服务、服务管理机构建设等工作中,成为促进军休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益活动、文化教育、学术科研、经营管理等社会活动中,成为推动国家、军队和社会各方面建设的重要力量。

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军休工作而言,“进入服务管理时代”是正在发生着的诸多变化中最具有全局战略意义的一个变化。她的到来,不仅是军休工作内在矛盾发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这项工作步入更高阶段的必经道路。

这一进程是由多方面因素推动的。

首先,军休工作的根本属性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决定因素。军休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军休干部的正当权益,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因此,尽管接收安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也只能是一个起点,而不能成为终极目标。从长远发展看,军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也只能是)服务管理。将服务管理摆在军休工作的中心位置,不仅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体现,也是军休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服务管理是军休工作的检验器,这个环节做不好,其他环节作得再好,军休工作都不能算作成功。

其次,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情况和特点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客观条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围绕着迎接新军事变革和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军队加快了军事斗争准备和自身建设。从目前情况看,军队大的编制体制调整已基本结束,干部人事制度建设也取得重要成果。受其影响,一方面待移交的军休干部人数在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军休干部在军队退役人员中的比例也正在稳步下降。接收安置的压力因此得到明显舒缓。可以预见,军休干部接收安置的任务峰值已经过去,接收安置将逐步进入平稳期,并最终实现“随退休随安置”的良性循环。

第三,移交安置工作的不断发展完善是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基础。1980年以来,在军地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累计完成了数十万人的军休干部接收安置任务,军休干部大量滞留部队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部队负担大大减轻。与此同时,军队相关制度的改革调整使军休干部移交安置的跨度和难度稳步下降;经过长期探索,军地有关部门在接收安置的制度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政策规定更加明晰,程序设置更加合理,工作经验更加丰富,相互配合更加顺畅。可以说,随着安置政策的调整和服务管理体制的创新,民政部门在接收安置军休干部方面已经基本不存在障碍,对符合条件的军休人员具备了“随到随接”的能力。接收安置已经不是军地部门最紧迫的任务,也不是影响军休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接收安置的重点已从对“数量的追求”转移到对“质量的追求”上,“维护权益、规范程序、提高质量”正在成为这项工作的主题。

最后,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增长的任务和需求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内在动力。随着接收安置工作的推进,民政部门管理的军休干部人数已经远远超过军队管理的军休干部人数。军休干部安置到地方后,物质文化需求增长迅猛,各种诉求日趋强烈,服务管理的任务量和难度都在急剧增加,民政部门正在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经过20年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已经进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服务管理内容需要充实,服务管理形式需要创新,工作体制需要调整,运行机制需要变革,相关制度需要完善。近些年来,服务管理方面积淀的矛盾集中突显,利益纷争日益激烈,群体事件趋于频繁,不仅牵扯了军地有关部门的大量精力,也严重影响了军休干部群体的和谐安定。在上述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服务管理正逐步取代接收安置成为军休工作的最终决定因素,成为带动军休工作整体发展的主动力。

在国家和军队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时候,军休工作也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服务管理时代的到来既是无法回避的,也是不可逆转的。它对军休事业的发展已经产生重大影响,而它的影响还将进一步深化。民政部门作为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面对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在当前这个决定事业走向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当把握机遇、奋发作为,积极适应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和自身角色的转换,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大兴求真务实作风,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为军休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民政部优抚安置局)

猜你喜欢

军队管理工作干部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