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漏油更应反求诸己

2011-08-15■文/永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17期
关键词:康菲肇事者国家海洋局

■文/永 增

渤海漏油更应反求诸己

■文/永 增

“近期,随着中国渤海湾康菲钻井平台漏油事件的不断演变,使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幅度的传播,也使美国康菲润滑油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内人士所关注,业务成交量同比大幅度提升,业务人员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如果网上疯传的这段招聘通知得到证实,那么康菲公司的“傲慢”将是板上钉钉。所幸此“康菲”非彼“康菲”,李鬼碰上李逵,时髦的措辞应该归于“山寨”。

当今的舆论场,真真假假实在太多,今天你辟谣,明天他澄清,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由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承担作业的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不假:大量油污已经漂至渤海沿岸,对海洋生态环境直接构成影响和威胁不假;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渤海溢油事件非但没有画上句号,反而愈演愈烈不假;在整个事件中,康菲公司所表现出的从容淡定、遮遮掩掩、刻意隐瞒、敷衍塞责、怠慢拖延不假。透过媒体的不断披露,透过国家监管部门的追问和指责,公众的愤怒情绪不断升温,人们感到,康菲公司正在用“傲慢”考验中国人的忍耐力。

渤海溢油事件始于今年6月初。经媒体披露后,国家海洋局7月5日公布相关信息,蓬莱19-3油田B平台和C平台陆续发现溢油,除造成840平方公里海水被严重污染成劣四类外,还导致其周边约3400平方公里海域由一类水质下降为三四类水质。国家海洋局已责成康菲公司迅速查清溢油点,找准溢油来源,彻底清除隐患。7月13日,国家海洋局责令康菲立即停止B、C平台的油气生产作业活动,认为康菲采取的溢油处置措施大多是临时性、补救性的,并不能彻底有效地消除溢油风险。7月29日,国家海洋局再次要求康菲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于8月31日前“彻底排查并切断溢油源,彻底排查并消除再次发生溢油的风险”。8月7日,国家海洋局对康菲公司提出批评,认为“目前为止,康菲采取的仍只是一些临时性的措施”。8月15日,国家海洋局称,将向全社会公开选聘法律服务团队,向溢油事故责任方提起海洋生态损害索赔诉讼。8月16日,国家海洋局再次约谈康菲公司主要负责人,重申康菲应贯彻“两个彻底”的要求。8月17日,国家海洋局发布公告称,蓬莱19-3油田的溢油已漂至渤海沿岸,对海洋生态环境直接构成影响和威胁,敦促康菲公司尽快将相关信息告知公众,包括将来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三番五次的责令、要求、批评,令人感受到的恐怕并不全是康菲公司的“傲慢”,还包括监管部门的无奈与无力。按照中国的现行法规,对于海洋污染事件肇事者的行政处罚上限仅是区区20万元人民币。会算账的人不难得出答案,如今北京城一套住宅的厨房就值20万!相比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肇事者英国BP公司被美国人判赔200亿美元的同类案例,渤海湾事件自然会引起舆论哗然。

这就是成本,既是污染的成本,也是“傲慢”的成本。相信康菲公司对此早已心知肚明,自然也就有恃无恐。“治理力度取决于惩罚赔偿预期,如果预期惩罚赔偿数目很大,治理投入也会相应大很多。”业内专家的判断显然是一语中的。面对监管部门高高举起的惩罚大棒,肇事者看到的只是软绵绵的塑胶,凭什么要“严肃认真”?

与其声色俱厉地谴责康菲公司的“傲慢”,不如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一下监管漏洞。渤海溢油事件真实地暴露了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的不完善、不健全、不合理。许多法律法规的惩罚上限,诞生于十年甚至二十年前,随着通货膨胀、美元贬值、劳动报酬提高等,当年看似严厉的规定早已变得轻描淡写,但它仍然是今天唯一的监管依据。时空错乱,不能与时俱进,也就难免荒腔走板、贻笑大方,使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廉价丧失。

对至今仍然汩汩四溢的油污,渤海已经不堪重负。听听渤海湾沉重的叹息,我们所有的人都该扪心自问:一代又一代人苦苦追求的发展成果,难道一定要付出如此的环境代价吗?

与其声色俱厉地谴责康菲公司的“傲慢”,不如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监管漏洞。渤海溢油事件真实地暴露了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的不完善、不健全、不合理。

猜你喜欢

康菲肇事者国家海洋局
谁是肇事者
肇事者
澳男子穿内裤抓肇事者获赞
请“肇事者”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