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药学概念

2011-08-15李学林唐进法

中药与临床 2011年5期
关键词:中药学本草中成药

李学林,唐进法

中药学,古为本草学,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中药学的概念,似乎已非常明了,无需争论。然而,在实际教学和工作中,对其概念却有着不同理解和应用。按“十五”国家规划《中药学》[1]教材的定义,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它是对古本草的继承和发展。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学科和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中药学学科以下又形成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多个二级学科。[2]《中药学》作为中药学专业的一门独立的课程继续保留,给教学和科研、具体工作都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应及早明确其概念,以利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1 中药学是对本草学的继承和发展

1.1 本草的含义

《本草经集注》卷一序录有“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宗,又悉依本草”。在此处“本草”专指《神农本草经》;《新编中药学辞典》[3]中“本草”注解有两个含义:①中药的统称或原来的称号,始见于《汉书》:“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楼护传);中药以植物药占多数,以草为根本,故名本草。《蜀本草》说:“按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在此,“草”被泛指为数量最多的植物药,有诸药以草为本的意义。《说文解字》:“药,治病草也。”②古代中药著作通用名称,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总称本草。《中药学》中将“本草”定义为:中药学的古代文献,如《神农本草经》、《本草拾遗》、《本草衍义》、《本草纲目》、《本草备要》等等,这是因为中药材虽然包括矿物、植物、动物以及某些化学制品,但是以草本植物为最多,所以称为“本草”。

因此“本草”包含三层含义:①可以代表药物;②指药学著作(包括图谱之类);③专指《神农本草经》。现使用第二层含义最多。

1.2 中药学与本草学的关系

历代医药典籍中没有中药学的概念,只有“本草”和“本草学”,建国后随着西方医药学在中国的传播,“本草”或“本草学”逐渐改称为“中药学”,以便于区别。本草学简称为本草,泛指我国传统药学和药学著作,内容包括中医治则、治法,药性理论,炮制及单味药材的来源、性状、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等内容,是中药学的前身和基础。中药学继承了本草学内容,在研究中药药性理论和单味药应用的同时,注重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来阐释中药作用的本质、物质基础和应用形式,吸收了当代的研究理论和成果,增加了对传统药学理论和应用的现代研究,逐步完善发展成现在中药学专业。因此从专业的发展来看中药学就是本草学。

2 中药学是与中医学平行的专业

中药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本草学,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及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鉴定、炮制、性能、制剂、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是与中医学相平行的专业。两专业是互为基础、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一起构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目前,中医学专业的内容是由《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四大经典、《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及中药学中的部分知识共同组成,中医学本身不再成为一门课程。中药学专业的内容则是由《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及《中药制药分析》等共同组成。将《中药学》作为其中的一门课程是造成“中药学”概念混淆的根源。

3 目前的《中药学》教材应更名为《临床中药学》

我国教育专业的设置是按照“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的。中药学作为一级学科,以下再开设《中药学》一门课程,容易引起概念上的混淆,不利于学科的建设,是不妥当的。因此,不少专家呼吁将《中药学》改名为《中药药性学》、《药材性能学》或《临床中药学》。

目前,《中药学》教材实际内容主要讲中药的药性理论及在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下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包括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和应用(配伍、用药禁忌、剂量、用法)。中药药性理论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反复验证药物的作用,而后归纳为理性认识,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基础。鉴于《中药学》内容以偏重于指导中药饮片临床应用为主,因此建议将更名为《临床中药学》更合适,而且改名后《临床中药学》做为联结中医学和中药学两个专业之间纽带和桥梁,既避免了名称上的混淆,又利于学科的建设。

4 应完善《临床中药学》的内容

将《中药学》更名为《临床中药学》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其内容也要进一步完善,突出临床合理用药的核心地位,丰富中医辨证用药基本理论及应用规律现代研究的内容[3]。因此,亟待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①应充实和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4]。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是中医临床用药经验上的积累和升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阐释中医辨证用药、对症用药,对病用药,对症用药,配伍用药理论及中药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的理论,赋予中医药理论新的内涵,是临床中药学的基础。②要紧密结合临床,运用现代研究方法并将最新的中药临床用药研究成果吸收到教材中去。临床中药学仅仅局限于中医用药经验的积累,内容更新不快,教学受教材限制易造成与临床脱节,束缚该学科的发展。目前对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代谢过程、量效关系等很多问题难以进行客观的说明,要采取与时俱进的思想,进行多学科联合,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以上研究,将研究成果加以吸收利用是开展中药临床研究、优化中药量效关系的基础,可以为中药临床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③增加中成药的相关内容。从中药概念上讲,它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三者都是中药的应用形式[5],更名前《中药学》的内容则只是以讲述中药饮片为主,缺少中药剂型特点及中成药的内容,造成教学与临床的脱节。而伴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引入,中成药的发展和使用已经突破原来传统剂型仅用于口服的限制,出现了很多新的剂型如中药注射剂等[5],在临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中成药临床疗效与剂型的不同、给药方式的差异及临床配伍使用等因素有密切相关,利用临床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开展中药体内转运和转化规律研究,是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基础,将研究成果及时的充实到教材中去,会促进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以推动临床中药学学科的发展。

总之,学习中药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本草学与中药学之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正确区分中药学与《中药学》教材之间的概念差异,认识《临床中药学》在中药学专业中的位置与作用,科学合理地对中药学进行二级学科设置,对于全面理解、继承、发展中药学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1]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

[2] 高学敏,钟赣生,张建军,等.临床中药学学科界定要点[J].中医教育,2004,7(4):43.

[3] 王本祥,新编中药学辞典[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 高学敏,钟赣生,张建军,等.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趋势[J].中医教育,2008,27(2):1.

[5] 李学林.中药应用形式及特点[J].中医研究,2006,19(2):59.

猜你喜欢

中药学本草中成药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