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媒介进化的根本力量
——从模因理论理解编辑创造媒介*

2011-08-15李飞跃刘双红

关键词:模因媒介基因

李飞跃,刘双红

(1.中北大学出版部,山西太原030051;2.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编辑:媒介进化的根本力量
——从模因理论理解编辑创造媒介*

李飞跃1,刘双红2

(1.中北大学出版部,山西太原030051;2.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模因理论重点强调了文化在传播中的“变异、进化”,突出文化的变异性特点。从口语传播、拼音文字、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和网络等媒介形式,总是随着满足社会文化传播需求而不断发生变异。文化模因是通过保存、模仿的方式得到辐射性传播,而媒介是文化得以扩大传播的载体工具。编辑通过构建各种符号模式,创造出新媒介,从根本上推动着媒介的传播、变异和进化,为传播“大文化”提供必要的承载工具。

编辑;媒介进化;模因理论

0 引 言

从拼音文字、机器印刷到电子媒介,媒介总是处于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当一种现时的媒介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时候,它总能通过自我调节,在媒介机制、媒介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发生改变。文化传播因模因而不断扩散,而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媒介,必然成为文化模因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创建各种媒介符号,就是在创造媒介变异的核心因子,主导媒介进化的过程。

1 模因理论与媒介进化

1.1 模因理论概述

模因是里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用达尔文物种进化观点解释文化传播规律时首次提出的,他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播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1]243。任何一种东西只要能被模仿、传递,都能被称为模因,如旋律、观念、宣传口号、服装的流行、制罐或建房子的方式等都是模因。基因是通过代代遗传而复制的,而模因是通过模仿而复制的。当然,它不是完全的“克隆”,而是有选择的复制。

模因的生命周期有长有短,有的模因可能经久不衰,有的模因则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如果某一模因不能被人模仿、传播,那么它就会无人问津或逐渐走向消亡。同时一些“休眠”的模因也可能“死而复活、卷土重来”。远古“嗷嗷”的简单吼声、结绳记事、陶文、金石、竹木和布帛等媒介,在当时的生存交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这些媒介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历史文物供人们参观。从西汉发明的麻纸到现在广泛使用的新闻纸、书写纸和印刷纸等,由于纸张的价廉实用,纸质媒介依然保持着生命力。文字终结了原始声音传播,但现代传播技术让这个古老的传播方式得以“重见天日”,现代数字通信终端让交流双方不但能“闻其声”,而且能够“见其人”。模因是否长寿并不重要,提高它的生存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世上只有妈妈好》从我们出生开始就从妈妈的大脑拷贝到我们的头脑中,作曲家可能会改编成多种曲风,但歌曲的核心思想没有变化。可以预想,在我们的生命结束之时,这首歌依然能够萦绕于脑际。

物种初期的基因往往是纯洁的利他性基因,而随着利他群体的进化会出现自私性基因。它们知道如何吸收其他物种身上的特长,懂得如何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从媒介进化的角度分析,模因的意义在于自私的基因能够复制那些可以吸收到其他媒介身上的优秀基因,使得自己更能适应社会传播环境。编辑创造媒介,就是在媒介进化的道路上不断促使媒介发生种种变异。有的媒介变异只获得短暂的繁荣,比如磁带播放机和 CD机;有些媒介形式经过变异不断获得能量,如将四大名著改编成各种版本的电影、电视剧和游戏后,其原始文本内容直到今日仍大受欢迎。

1.2 媒介进化中的“自私基因”

言语、拼音文字、机器印刷、电子媒介和互联网等媒介的产生无疑是媒介发展和进化中最伟大、最具影响性的五次变革,其中的每次媒介革命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原始媒介看作一个模因,每一种媒介形式的改变都是模因变异的结果。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变化,媒介承载、传播的信息内容的性质没有变化,它们都是在满足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效快捷的传播手段。

新的模因是在对旧模因的改良过程中产生的[1]18。贝尔发明的电话最初是为他的妻子做的一个助听器;互联网最初是为美国海军传输保密信息研制的。媒介是“自私基因”在相互吸收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口语媒介传播掀起了人类媒介史上第一次革命浪潮。有了口语媒介,社会个体成员可以自由的交流,上一代头脑中的信息可以通过语言交流“复制”到下一代的头脑中。作为最基本、最常用的传播手段,直至今日它仍是人们最主要的交流工具;拼音文字的发明克服了口语传播转瞬即逝的先天不足,打破了声音的时空限制,使得讯息第一次获得延伸;印刷媒介的出现引导人类步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其轻便、易保存的特点为信息的传承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以广播、电视为主体的电子媒介,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摆脱了印刷时代的物质束缚,克服了纸质媒介运输不便的缺陷;互联网网罗天下众媒介的优点使世界成为了地球村,使人的大脑得以无限延伸。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电子技术的发展之后,我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延伸了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在我们的星球范围内取消了时空的限制。在媒介演化进程中可以看出,新媒介是对旧媒介的补救措施:印刷物克服了口头言语不能保存的不足;广播克服了印刷物传播速度慢的不足;电视克服了广播单向声觉传播的不足;因特网成了这一切补救性媒介的补救性媒介。媒介的这种吸收和进化不但有一代代的基因遗传,还有同代之间的非遗传的模因传播。新媒介就是通过对旧媒介不断调整发展方向而创造出来的[2]。

2 编辑在媒介变异中“理解媒介”

麦克卢汉为了唤起人们对媒介的关注,提出著名的“看门狗”比喻:“我们对所有媒介的传统反应是如何使用媒介才至关重要,这是技术白痴的解决态度。因为媒介的‘内容’好比是一片滋味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涣散看门狗的注意力。[3]32”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内容就是那鲜美多汁的肉,窃贼以此来吸引“看门狗”关注的焦点。莱文森进一步提出“补偿性媒介”理论,他认为: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对前一种媒介的补救,都是对过去某一种媒介或其中的某些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4]。互联网充分吸收现在还在使用的报纸、书籍、广播、电视和电话等等媒介的优秀基因,成为了一切媒介的媒介。

缔构新媒介是代代编辑不懈的追求。编辑思想在一代代编辑人头脑中传承下去,为新媒介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在创造各种符号模式、传播文化模因的过程中,编辑是便捷、有效的机器,犹如那“破门而入的窃贼”,无时无刻不在提取一切旧媒介身上的优质“干细胞”,切割着众媒介“新鲜的肉汁”。他们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在旧媒介的基础上,以创建文体模式和媒体模式两种方式更新着时代文化的传播载体,创建出座座文化大厦。

3 编辑在主导媒介进化中繁荣文化

如果把模因比喻为一个实体,人们可以在该实体的影响下仿造出另一个实体,但是它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文化、思想能够通过代代模仿、散播而流传下来,主要依靠编辑推动着文化运载工具的进化。这个文化传承的过程不仅仅是代代之间的纵向遗传,更多的是同代间的横向传播。编辑努力创造媒介,加快媒介发展的进程,就是为文化的传承和辐射提供更有效的传播途径和载体。

由于受到外在生存条件的影响,模因的发展趋于某种特性。媒介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编辑在一切旧媒介的基础上,精确把握媒介进化规律,不断选择、辨别和进化得来的。在媒介进化的巨轮上,编辑充当核心动力的角色,时时为媒介发展的巨轮校正方向,推动着媒介的进化。作为社会文化大厦的继承者和建设者,编辑能够及时捕捉社会呼唤产生新媒介的声音,就像一个“偷偷摸摸的窃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窃取旧媒介身上新鲜的“血肉”,提取出优质“干细胞”,创造出新的媒介形式。

麦克卢汉的“后视镜”工具帮助我们回顾历史,唤起我们对旧媒介的注意,提醒我们审度“媒介基因库”中一切旧媒介的优缺点。在使用新媒介时,我们应趋利避害,把旧媒介中的优秀基因引入新媒介中。编辑创造各种媒介的过程就是看着“后视镜”进行媒介创新的过程,每一种新媒介的生成都是对旧媒介的选择、补救、更新和增值[5]。任何新媒介的产生,都是在媒介进化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重新进行媒介系统组合,避免我们成为痴迷现有媒介的“那耳克索斯”。编辑创造各种符号模式,不断推进新旧媒介的互动、选择、吸收和转化,在构建社会文化大厦的同时,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有效的传播,这也是历史赋予编辑的使命。

[1][英]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4(6):54-64.

[3][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M].何道宽,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

[5]王振铎.编辑学原理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

Editor:Fundamental Force of Media Evolution——Comprehension of Editor Creating the Media Based on Memetics

LI Feiyue1,LIU Shuanghong2
(1.Dept.of Publish,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030051,China;2.School of J ournalism&Communic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475001,China)

Memetics puts stress on the“variation and evolution”in culture and highlights the cultural variability characteristics.From oral communication,phonetic transcription,characters and printing media to electronic media and network media forms,there are variations happening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Cultural meme spreads by ways of conservation and imitation.The medium is a carrier to expand and disseminate culture.Editors create new media by constructing a variety of symbols and modes.They drive up the spread,variation and evolution of media,and provide the necessary tools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Extensive Culture”.The relevant views of meme theory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Big Media”well under the ideology of“Big Editor”.

editor;media evolution;meme theory

G206.2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1.02.029

1673-1646(2011)02-0122-03

2010-11-20

2008年中北大学教学改革课题资助项目

李飞跃(1979-),男,助理编辑,硕士,从事专业: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模因媒介基因
Frog whisperer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朝汉语言接触探析*——以汉字词形态构成为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书,最优雅的媒介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基因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