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毅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工作方法探析

2011-08-15吴亚梅

党史文苑 2011年3期
关键词:陈毅政治思想

吴亚梅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成都 610031)

陈毅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工作方法探析

吴亚梅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成都 610031)

目前,关于陈毅元帅身上宝贵的德育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陈毅军事思想、外交思想、经济思想、文化建设思想等方面。对于陈毅元帅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研究较少。本文拟梳理陈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经历,提炼其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独特的工作方法,将之运用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

陈毅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工作方法

陈毅是一位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元帅,因为他擅作诗,又被誉为儒将。作为陈毅元帅母校的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在研读了他的有关著作后,又加深了一层对他的认识和敬仰。陈毅元帅不仅具有深邃的哲学思想,还是一位在革命生涯中成长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拓者,一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幽默大师。本文拟对陈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经历进行梳理,提炼其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一、陈毅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陈毅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思想与他的革命生涯和领导新中国建设的工作经历密不可分,可以说是在他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思想政治教育要使人在逆境中看到前途的光明。1922年秋,陈毅回到四川乐至老家,才发现陈家已败落不堪。陈家的这种变化,被押解回国的遭遇,在家乡受到的歧视等,使他对中国的过去和现状的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了。他发现,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改变现状的,只有参加到组织中去,才能有所作为。经蔡和森介绍,陈毅在1922年秋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陈毅的心情就大不一样了,其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也更丰富了。“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不成,事不成,事事不成事事成。”[1](p356)这是他这年春节给陈家祠堂写的春联,其横批是“春待来年”。这副春联既勾画出了他当时的家境、心境和人生的逆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事事成”的坚定信心。他不但看到了“事”的“成”与“不成”是对立的,而且还看到了“不成”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向“成”转化的。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他把这种观点通过报告、讲话等形式广泛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努力让处于逆境的部队和战士看到失败是暂时的,革命的未来是美好的、必定成功的。如南昌起义失败后,起义余部于1927年10月下旬到达江西天心圩,在全体军人大会上,作为政治工作领导人的陈毅诚挚地开导说:“南昌起义是失败了,但南昌起义的失败不等于中国革命的失败。中国革命还是要成功的。我们大家要经得起失败局面的考验,在胜利发展的情况下,做英雄是容易的。在失败退却的局面下,就困难得多了。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2]经过陈毅的思想教育,战士们认清了形势,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之火,看到了革命的前景。又如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一部分同志受“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反对开展游击战争,主张将部队集中起来与占优势的敌人死打硬拼。另一部分同志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对坚持开展游击战争的信心不足。陈毅对此提出批评:“这些留下来的同志虽然数量不多,但这是革命的 ‘血本’,是经过大风暴锻炼过的革命种子”[3](p227),不能放在炮筒里轰掉。同时指出,那种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的悲观情绪是错误的。由于及时纠正了盲动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种错误倾向,统一了认识,增强了开展游击战争的勇气和信心,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红军的战略大转移,顺利地实现了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转变。

2.思想政治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实,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个人所学的专业实际、思想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陈毅高度重视这一点。西安事变爆发后,陈毅起草了《抗日高潮与我们的任务》的文件,深刻阐述了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和意义,并带领苏区党组织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央苏区游击战争的具体实际,经常开展形势教育,使游击队在时局转折关头,认清形势,明确斗争方向,坚持斗争。再如,陈毅在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期间,要求外交干部要政治结合业务,认真、系统和全面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领会精神实质,要从经典著作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反对空头政治。他要求外交干部同时还要刻苦学习外交业务知识和各种技能,做多面手。他说,没有丰富的知识,一问三不知,说话干巴巴,办不好外交;不把外语学好,不便交流思想,也办不好外交。

3.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的过程。1943年l0月底,在新四军军分会上,面对饶漱石抛出的“十大错误”材料,陈毅理直气壮地逐一反驳,并警告说:“你这次向我发难是你权力欲、名利欲、迫害欲的大爆发。常言道,小黠大痴,小隙沉舟。你若一意孤行,必有翻船之日。”[4]在这里,他借用“常言”,表达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思想。看到了人之“小黠”可以发展为“大痴”;船之“小隙”虽然很小,如果听之任之,任凭其长期发展,那么终将导致“沉舟”的命运;看到了人的发展变化是一个过程,是量的逐渐积累及其达到一定程度后的质变过程。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过程。

4.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好“适度”原则。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变化不会引起质变,超出这个界限,事物就会发生质变。因此,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否则适得其反。正如陈毅元帅的诗句“物到极时终必变”。针对税收“过火”的做法,1950年3月,陈毅指出:“强征苛索,挤垮人家,这不叫社会主义,叫做 ‘左’倾幼稚病!过去民族资产阶级和我们党合作抗日、合作反蒋,现在人家不跑掉,合作恢复经济,凭什么挤垮人家?”[1](p624)这里,陈毅明确告诉我们,征税,哪怕是对民族资产阶级征税也有个限度,也必须遵循“适度”的原则。他还上升到理论高度说:“有人反右很勇敢,就是不敢反 ‘左’,引号中的左,为什么不可以反?我党历史上立三路线和第一次王明路线的‘左’倾,不是使我们吃过大亏吗!我认为:只敢反右不敢反 ‘左’,并不是一个好的共产党员。”[1](p478)可见,一个好党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时必须把握好“度”,要遵循“适度”的原则,注意“分寸”、“火候”,防止 ‘左’和右的错误。

5.思想政治教育要“寓情于教,寓理于情”。“寓情于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带着感情去做。古人讲“亲其师,信其道”,从学生角度说,老师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能使学生坚信老师讲的道理;从老师角度讲,老师带着对学生的关爱,带着对学生的责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会很显著。“寓理于情”是指要把“理”放到情感中去。陈毅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正是如此。在思想上,他对子女关心倍至。1963年,他的儿子陈昊苏在学校入党,陈毅专门抽空同陈昊苏作了四次长时间谈话,他谈到了家史和自己是怎样找到共产党的,讲到了20世纪20年代一些人参加革命队伍的情况,也总结了自己的经历。在学习上,他对子女严格要求。1961年夏,他的二儿子陈丹淮考入哈军工,陈毅提笔作诗,谆谆告诫“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勿学纨绔儿,变成百痴聋。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身体要健壮,品德重谦恭。工作与学习,善始而善终。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在生活上,他身体力行,以身垂范。在担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时,他就对家人和子女“约法三章”:穿土布衣,大孩子穿了再轮给小的孩子穿;不坐公家的小汽车;办任何事都要严格按制度来。他语重心长地说:“不要空言不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5]那种不放纵、不溺爱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从陈毅对子女“寓情于教、寓理于情”的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要求虽然近乎苛刻,但却给子女留下了克勤克俭、艰苦奋斗、自强自立、拼搏进取的严格家风,留下了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搞特权、不谋私利的优良传统。

6.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扬弃”的态度,不能简单化。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一刀两断”,而是“扬弃”,是既有克服、抛弃的一面,又有继承、发扬的一面。因此,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坚持“扬弃”的态度,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1961年3月22日,在中南海紫光阁召开的戏曲编导工作座谈会上,陈毅语出惊人:“我看到有些文章把古人骂得一塌糊涂,把李清照完全否定了。李清照““全盘否定”显然不科学,不符合辩证法。同样,对任何人和任何时代也不能“全盘肯定”,不能以为一好就“一切都好”,而是要辩证地看待,还要看到其局限性。因此,他说:“不仅历史上的人物都有缺点,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也都有缺点。”“不仅过去的时代有局限性,我们这个时代也有局限性:封建阶级有局限性,资产阶级有局限性,无产阶级也有局限性。我们只能尽量做我们这一时代能够做到的事,不是说一切事情我们都能做。”[6]这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客观公正评价人和时代。

二、陈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超艺术

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陈毅在对干部、战士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无论是作报告,还是个别谈话,都能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精辟的解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效果极好,堪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典范。陈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他风趣、幽默、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富有哲理的辩证思维方法。

1.教育的风趣幽默。列宁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幽默的语言不仅具有愉悦的启迪教育作用,还有讽刺批判作用。在长期的政治工作中,陈毅风趣的语言和幽默的举动使其思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949年10月,兼任华东军政大学校长的陈毅出席学校的开学典礼。他听说学校要求所有男学员剃光头,而不少学员怕影响自己的形象不肯剃,就决定自己带头。典礼时,他衣冠严整地说:小同志们,你们今天当兵,就是决心参加革命,而为人民服务是终身的,可不是一时一事的。今天想起就革命一下,哪件事愿意就服务一次。我是老革命了,仍在时时事事提醒自己。小战友们,我们在这件事上一样:既然下了决心,终身不渝,那就常要从头开始!这时老帅一下把帽子摘下来,指着自己的头大声复述:“从头开始!”全场由静默转为惊愕,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第二天,满校园的官兵,全都剃成光头。陈毅元帅把“革命的大道理”和“为人民服务终身”的思想融于“从头开始”这件涉及军容风纪的小事中,讲得既深刻含蓄、恰到好处,又亲切具体,很容易让战士们接受。这种结合战士思想实际,寓教于事,教育战士“从头开始”的教育方法,无疑是陈毅元帅高超思想教育艺术的一个缩影。这启示我们,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教育者不但要会讲大道理,要讲究教育的艺术,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0世纪50年代初,陈毅当上海市市长的时候,有一次到市文联作形势报告。为了迎接陈毅市长的到来,工作人员在讲台上铺了洁白的台布,还放上了插满鲜花的花瓶。陈毅来到讲台上,看到这般情景,觉得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国家又很穷,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在这种情况下更不能讲排场,就上前把讲台上的花瓶移到台下。为了不至引起大家的误解和不快,他风趣地对大家说道:“我这个人作报告,很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就会手舞足蹈。这花瓶放在台上有点碍手碍脚,说不定碰翻摔碎了,我这个供给制市长还赔不起呢!”[7]这别开生面的开场白,把全场逗得哄堂大笑,整个会场一片活跃。同时,也让大家明白了陈毅这样做,是反对讲排场,可是他做得非常巧妙,既不伤害大家的感情,又使大家受到了应有的教育。

2.透视心理,以诚攻心。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思想问题。解决思想问题不仅要“攻心”,更要以诚相待。

旧中国的腐败使化学家齐仰之心如死灰,宁居陋室而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搞他的化学研究,不管谁的来访,均受其“闲谈不超过三分钟”之限。领教了他固执的闭门羹后,身经百战的陈毅市长,沉着冷静,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最终还是叩开了齐仰之的大门。陈毅市长知道他不愿提及政治,便巧妙地将政治解释为另一门“化学”——共产党的化学。用孟子的“大而化之之谓圣”来立论,结合旧中国黑暗腐朽,齐先生怀才不遇,而新中国百废待举,急需像齐仰之这样的贤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是凭着陈毅高超的说服艺术,才使一个清高、急躁、不易“驯化”的化学家重新点燃了爱国的火花。

上海是工商业集中的城市,占全国贸易额一半,上海市场一乱就会波及全国。因此,陈毅十分重视对产业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1949年7月中旬,他邀请胡厥文、荣毅仁、刘靖基等百余名工商界人士座谈,肯定他们建立民族工商业的奋斗精神,表示人民政府愿与大家共同协商。陈毅的坦率和诚意,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使与会者如释重负、激动不已。刘靖基在上海、常州等地经营5家大型企业正准备赴香港选址办厂。陈毅告诉他,民族资本家只要爱国,党和政府就欢迎,就加以保护,并多次邀请刘靖基到自己家中聚餐,两人从国内外形势到书画鉴赏,促膝倾谈。疑虑和担忧消除了,刘靖基终于将香港和海外的资金、机器调回上海。“在短短的时间里,陈毅同志的坦诚态度、宽广胸怀和亲切谈吐就产生了很大的凝聚力,上海各界人民都被团结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周围,共同努力改造旧上海、建设新上海,为恢复和发展生产而斗争。”[8]

3.寓重要政策观点于闲谈之中。陈毅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善于寓重要政策观点于闲谈之中,往往在谈笑风生中消除误解,加强信任,赢得了各国人士发自内心的敬佩。20世纪60年代,他把外交工作与体育结合起来,打开了与日本围棋界交往的大门。他曾向日本自民党著名政治家松村谦三先生建议:“围棋、乒乓、书法、兰花都可以交流。”在他的倡议影响下,中、日两国围棋界开始交流互访。1964年12月,日本29位著名围棋手发表呼吁书,号召日本800万棋手参加要求恢复中日邦交征集3000万人签名的运动,为推动后来的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切中要害,以理服人。以理服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让人从你讲的道理中领悟到其正确性,从而接受你的意见,按照你的意见行事。但是劝导说理时必须切中要害,否则,喋喋不休,磨破嘴皮,也是隔靴搔痒,不能解决问题。解放初期的一天,陈毅市长到一家纺织厂里,他笑着说:“老板,我冒昧来访,欢迎不?”这位老板正为一件事发愁,便发起牢骚来:“陈市长,今天工会又来要我废除‘抄身制’。不当家不知柴火贵。如果取消抄身制度,纱厂不被偷光才怪呢。”陈毅品了口茶,不紧不慢地说:“要说办工厂、买机器,我要拜你为师。因我只当过工人,没有经营过工厂嘛!要说管理工人,教育工人,你要向我学习哩!我参加了革命,就一直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在这方面我可以给你当参谋,你倒是要我这参谋,还是不要?”经理连声说:“要,要,请您快说。”“我在法国当过工人。那个工厂大得很,老板也比你厉害得多。厂子四周筑起高墙,拉上电网,还雇了一大帮带枪的警察,对每个下班的工人,从头搜到脚,那劲头,身上硬是连一根钉也藏不住。但结果呢?原料、零件还是大量丢失,为什么呢?老板把工人只当成会说话的工具,劳动很重,工资很少,工人实在无法养家糊口,工厂赚了钱对工人毫无好处,他们为什么不拿呢?现在不同了,工人翻身当了主人,他们懂得生产经营搞得好,新中国才能富强起来,工人才能改善待遇。你们虽是私营企业,但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可以利国利民。所以,以我之见,你应该在纺织业带头,用我的办法试试看,废除抄身制,关心工人利益,待工人如朋友,如弟兄,有困难多与他们商量着办。我相信眼前的困难会克服的。”经理听了连连点头,想想是有些道理。第二天,他就主动找工会研究,决定废除抄身制。陈毅同志一番话,使资本家奉若神明的“抄身制”取消了,足见劝说有术,言之有力,这正是以理服人的威力。

陈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财富,有很多值得新时期高校中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们学习、借鉴和传承的优良传统。如何把这些优良传统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真正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1]陈毅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2]粟裕战争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3]忆三年游击战争[R].中共党史革命史论集[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4]刘建美:陈毅五次蒙受奇冤[J].文史精华,2002年第7期.

[5]活力:陈毅家教点滴[J].党史天地,2000年第2期.

[6]尹家民:毛泽东缘何几度与陈毅谈古论今[J].党史博览,2006年第3期.

[7]人民日报,1982年6月27日第五版.

[8]毛圣泰:建国初期陈教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探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第6期.

吴亚梅,女,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陈毅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号:10SA167)的部分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张荣辉

猜你喜欢

陈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