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金融资本全球危机认识资本主义趋势

2011-08-15王明哲王复兴

党史文苑 2011年3期
关键词:金融资本资本主义全球化

王明哲 王复兴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从金融资本全球危机认识资本主义趋势

王明哲 王复兴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资本主义并没有如预期般穷途末路,反而发展到了一个更为夺目的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资本剥削更为贪婪地渗入全球各个角落。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金融资本的不断壮大并扩张至全球。然而随着这个过程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却使人醒悟:资本主义的繁荣不过是回光返照,只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解决,它必然灭亡的趋势不会改变。

金融资本 全球化 危机 资本主义趋势

一、金融资本全球化——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

1.金融资本的全球化。

资本逐利的急切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止:资本通过全球化的成功散播,渗透到每个能够触及的角落;单纯的国家垄断不再能承受资本的张力,上升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的兴起开拓了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崭新时代,拥有不同货币、政策系统的各色国家在贸易中统统被卷入全球化大潮。正如《共产党宣言》中写到的那样:“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传统的由国家政策主导经济力量的旧世界的颠覆,和一个崭新的由超越国别的经济力量主导的新世界的诞生。在这场大转变中,许多国家政府失去了传统的经济调控能力,在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中遵循了新的货币与贸易规则——而凭借操控金融将外围国家纳入全球金融体系,历来是主导国家确立和维护自己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心地位的手段。换言之,多边贸易关系里的主导地位和“债权人”地位,促使其他国家越来越多地在国际结算中使用主导国家的货币;如果某个主导国家的货币要担当“国际货币”的角色和功能,那么生成国际流动性就要靠金融扩散。然而,要形成这种统一的货币交易模式,就不得不以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资本流通的自由化、保持主导国家货币的霸主地位三大金融秩序作为重要杠杆和运作平台。在这个明显倾向于主导国家的平台下,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日益确立,大肆进行贸易剥削和金融盘剥榨取。综上所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建立在金融资本全球化基础之上的。

2.金融垄断资本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

如前所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新阶段的重要特征就是:经济增长模式从重实体经济变为重虚拟经济。以华尔街为例,这些金融巨头占美国所有公司利润总额的40%,而实体经济只占60%。金融垄断资本并没有脱离垄断资本,它只是垄断资本的高级形态,它现在已不再满足于通过资本自由流动,以股权和技术垄断等手段层层控制子公司、孙公司;而是要进一步通过国家战略,利用在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控制权或主动权,大力推动各国金融自由化,这样就可以在必要时对别国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中央银行的行动乃至整个金融体系施加影响,进而影响到该国的实体经济。尽管它的形式更加飘渺,却依然是贪婪的资本,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它所承载的不过是少数资本家没有尺度和边界的欲望,它的产生完全源于资本的无限扩张性。众所周知,当年的无政府主义自由经济已经将资本主义逼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为了克服危机,西方各国不得不采纳凯恩斯主义,利用财政手段调整经济,才得以扶资本主义大厦于将倾;然而由于私有制的根基没有触动,财政扩大支出对剩余价值的分割最终阻挡了私人产业资本的投资,滞涨并存的怪相诞生,凯恩斯主义受到质疑,新自由主义开始盛行,并在此基础上拉动了虚拟化、全球化,产生了以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为依托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因此,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一样,本质上仍旧依靠剥削剩余价值攫取更大的利润。

二、金融资本全球危机

1.虚拟经济:金融资本全球化加剧了世界金融风险。

自20世纪80年代始,随着国际贸易的普及,金融自由化程度一路飙高,各国政府对金融部门的管制和干预日渐无力,发展中国家甚至先后展开以金融自由为旗帜的金融体制改革,启动了金融资本全球化。

对居于世界金融体系支配地位的美国而言,金融资本全球化带来的最大好处无疑是通过美元本位制,有效向外转移国内资本家为无限盈利而生产的泡沫。美元本位制带来了世界经济体系下新的循环:美国印美元,换回全世界最好、最廉价的产品;发展中国家生产这些产品,卖给美国,换到美元,然后用这些美元在美国金融市场投资,美国又重新获得了资本流入。然而,大量回流的“热钱”经美国的放贷和华尔街的包装,继续成为生钱的本钱。在巨大发财梦的掩饰下,是金融危机的逐渐酝酿。

然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过度的贸易依赖侵蚀着他们的头脑,浑然不觉新殖民主义正在悄然侵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华盛顿共识”的压力下,拉美国家为了得到国际经济组织和西方国家的援助以摆脱债务危机,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为了更好地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转轨国家为了加快市场化步伐,都在大力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和金融开放政策。某种程度上讲,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生产力,这些不带血腥的武器却比任何炮弹都要强大,反而由于它会给进入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一定利益而一般不会遭遇抵抗。然而金融资本最终会显出无情的本色:金融开放恰为金融资本提供了入侵的捷径,它撬动了广大无产阶级靠出卖自身所获得那点微薄的劳动力价值,使无产阶级在抱着暴富的幻想中将仅有的积蓄重新送回资本家的钱袋——资本真的是要榨取到一滴不漏的;并且资本主义国家还搅起疯狂的货币战争,介入发展中国家尚不成熟的资本市场进行投机性资金流入,鼓动出巨大的金融泡沫,为日益激烈的金融风暴埋下隐患。发展中国家经济繁荣的美梦破裂,濒临崩溃;资本家却从中赚得盆满钵满。盘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及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开始显现的国际金融动荡,伴随着金融自由化的进程而日益加剧,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破坏程度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从1970年代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增加一倍,1982年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

2.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畸形膨胀瓦解着实体经济。

一方面,金融资本的过度膨胀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增长。希法亭早在其著作《金融资本》中就已提到过资本扩张悖论的问题:在经济繁荣时期,劳动力价格上涨,利息率超过正常水平,这两个要素同时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然而银行资本的利润率却增加了。但是银行却不再为生产扩大提供货币——首先,由于投资者预期攀升,刺激了投资,对信用的要求显著增加,产业资本家相互提供的流通信用也难满足增长的要求,银行因此便具有以流动的货币形式保存自己利润的倾向,阻碍了它向生产资本的转化,从而阻碍了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的扩大。其次,金融资本本来是在新自由主义时期为了减少财政机器的干预而产生的市场内部自我调节机制,旨在通过经营货币形态的剩余价值为社会生产提供足够的资金服务,开拓企业融资渠道,使实体经济能够超越自身资本积累的限制迅速进行资本扩张。可随着资本的规模扩张,信贷资本利率也不断上升,导致产业资本的投资成本过高,净利润减少,反而制约了实体经济的扩张能力。再次,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出现,信贷资本开始靠着同时牺牲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而进行积累,一种新的分割剩余价值的方式出现——通过投机虚拟经济系统来分割业已创造的剩余价值,实体经济发生了异化,与虚拟经济日益脱钩。金融资本全球化使金融资本的集聚越来越便利,当发现虚拟经济比实体经济来钱更容易更快时,一种崭新的积累模式形成,实体经济便显得不再那么金贵了,渐渐地积累下了“虚胀实衰”的病态经济结构。

另一方面,由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带来的金融危机最终将会体现在实体经济衰退上。扩张性政策虽然暂时解决了特定部门的融资困难,宽松的金融环境为再生产走出瓶颈进一步扩大提供了丰厚支持,刺激资本家们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维持利润率水平,为资本主义走出萧条奠定基础;同时却铺垫了下一次的生产过剩,并从部门恢复的失衡转变为经济结构的失调,比如美国就通过其美元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维持贸易平衡,但必须以放任美元贬值及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为代价;发展中国家也不可能无休止地维持资源环境与劳动力的廉价状态,其价格必然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经济发展而不断抬高;金融系统吸收的大量民众资本也在危机爆发的顷刻被重新洗牌,走入消费疲软、资本和劳动力过剩等困境。总之,消费扩张终归是有极限的,透支的繁荣最终必将中断,资本主义营造的不断增长的链条总要断开,资本主义美妙幻想终究要破灭。

三、资本主义无法避免的趋势

金融资本全球化又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始料未及的新一轮盘剥。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终将认识到:金融资本本质上和其他资本并无区别,只是剥削手段更新鲜了而已;同样,金融资本全球化也不过是把剥削对象的范围从国内扩展到了全球,是一种建立在经济剥削基础之上的新殖民主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资本无论变成什么形式,它之所以称作资本,正因为它是私有制下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本金,是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羊毛只能出在羊身上,资本家的富有和享受,也只能建立在广大工人阶级贫困的基础之上,否则剩余价值就没有来源。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早有论述:“资产阶级从他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有自己的对立物同它缠绕在一起:资本家没有雇佣工人就不能生存。”所以在这种制度下,根本谈不上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只能产生两级分化和贫富对立。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依然可以看出这种纰漏——为什么明知道次级贷款的还贷能力很差,还会大量出现?为什么一向聪明的华尔街银行家们能设计出如此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却无法正确估算贷款的风险,把贷款门槛放得那么低,完全无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可见,“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这话一点不假。

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所说的“生产过剩”的真正涵义,即“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生活资料和现有的人口相比不是生产得太多了;相反,要使大量人口能够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生活资料还是生产得太少了。尤其在虚拟经济泛滥的时代,膨胀的市值和错误透支未来的生产力和消费水平,给平民百姓造成了一种自己掌握了巨额财产的错觉;好像生产不再过剩,居民在无穷的信贷支持下总有无限制支付能力去消费无尽扩大的生产;然而,金融泡沫真正破灭的那天,人们会惊恐地发现自己真的一无所有。究其根源,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社会基础和根本原因仍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能力与相对有限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基本矛盾。生产力越发展,它就越和消费关系的狭隘基础发生冲突,就算是依靠金融资本全球扩张也只能解决一时之难。危机绝不仅是由不幸事件或决策无能所触发的偶然现象,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机制和形态本身所固有的,它早已埋下了爆发的种子;也许金融资本全球化延缓了它的爆发,却不曾想力量在内部蓄积得越久,它爆发后掀动的破坏力越大。

总之,尽管当代资本主义表面上显得实力雄厚,但它基本矛盾的不可消除最终决定了它难以逃脱历史上强大帝国覆灭的命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固有的弊病以及它造成的生态灾难和社会问题也是空前的,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已成了人类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阻碍,它的本性决定了它不可能为广大人民谋到福祉,不可能实现人类全面自由发展。所以,在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更好更新的社会形态是必然的,它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金融大鳄索罗斯在东南亚一劫中赚得盆满钵满之后也感慨金融资本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究竟何去何从:“开放社会当前的大敌已经不再是共产主义,而是资本主义的威胁。因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已经造就了一个非常不公平的世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可能导致社会崩溃。”

[1]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M].福民,译.商务印书馆,1994.

[2]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M].周晓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靳辉明,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新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4]徐辉.从经济全球化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4.

[5]]马亭·科宁斯.危机理论:克拉克与马克思[J].杨健生,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4.

王明哲(1989—),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王复兴(1984—),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研究。

责任编辑 万 强

猜你喜欢

金融资本资本主义全球化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指导意见公布
全球化陷阱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金融资本挑战产业资本时代
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融合障碍何在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