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

2011-08-15陈尔秀张正良袁国莲裴红红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5期
关键词:医学教学内容临床

陈尔秀,张正良,袁国莲,裴红红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陕西西安 710004)

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

陈尔秀,张正良,袁国莲,裴红红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陕西西安 710004)

通过对急诊医学临床教学及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及总结,提出对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理论学习及临床实习方面的急诊思维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急救技术和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医学生对急诊医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急诊医学的教学质量,以更好的培养出与急诊医学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的急诊医学人才。

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教学改革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现代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跨学科的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种急性疾病、各种疾病的急危重阶段的临床医学。它涵盖了各临床科室的急症、危重病、危重症监护、院外各种突发环境下的紧急医疗救护、灾害和灾难医学、创伤及中毒医学、急诊医学管理等。急诊医学的发展是在传统医学基础上形成的,与传统医学既相互关联,又显然有别。急诊医学相关领域宽,因此具有横向整合各门医学的特性,虽与其他医学专科有某程度的重叠,但更为深入且集中于急危重症阶段,它是医学中的医学。高等院校附属教学医院的急诊科,应当是由一群高素质的人才、能应对急重症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组成的医疗团队。因此,优质且专精于急重症医学之医师是提升急重症医学质量的基本要件。正是由于急危重症医学的特点及与其他专业的区别,它的人才培养也与其他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区别。作者结合近年协助急诊医学教学及临床实习管理的经验,从临床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两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急诊医学的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急诊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急诊医学的教学必须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常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急诊临床思维方式和掌握临床技能的目的,这一方面由于原有急诊医学教学培养计划的局限性,使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从而无法适应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招生人数的增多,医学发展观不一,使得其经过原有教学后仍有在临床思维局限、实践操作水平不高等问题。

作为教学医院,我院已开展急诊医学教学18年,从开始把急诊医学作为选修课到现在列入必修课,由面向医学本科生教育到现在普及到七年制教育和急诊医学硕士生的培养,这些变化,对我们的急诊医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急诊医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急诊医学及相关人文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够适应急诊医学飞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对急诊医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以满足和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2 充实急诊教学内容,紧扣医学发展

急诊医学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知识,目前我国急诊医学教育仍没有统一的教材,虽然卫生部先后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急诊医学》及《急危重症现代救治方略》两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但急诊教学时间较短,要全面学习急诊急救知识仍较困难,要使学生达到从整体上认识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熟练进行急诊的基本操作的教学要求,必须要紧扣医学发展培养急救意识和能力,充实急诊教学内容。

笔者先后多次在学生中进行急诊教学内容调查问卷,开展带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定了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重点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真正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急诊急救最新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此起彼伏,如早期的SARS、禽流感爆发、当前的甲流肆虐,地震、矿难等天灾人祸,使我们要及时修改急诊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既符合现代急诊医学特点,又言语通俗、准确,深入浅出,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先进性、适应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及时了解和接受新理论、新进展,让他们牢固树立求新、探索及创造的思想,有利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授课质量,为医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针对目前医学生临床急救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体模型和常见急救术作为教学小课补充引入教学内容。这样以来,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人体模型操作训练,能充分利用模型训练感性、直观、易于记忆等特点,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具体操作方法,还能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相互联系和拓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急救技术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改进急诊医学教学方法,提高急诊临床实习质量

我们从几年前开始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进行急诊医学教学。充分发挥我院急诊科急危重症多的资源优势,带教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急诊医学教学数据库,在平时临床工作中,通过用数码相机拍摄实物标本、典型病例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对一些成功病例急救过程进行录制,收集大量医学图片素材。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通过表格、图片、照片、动画及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多媒体模拟现场或者模拟人进行情景式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急诊氛围,增加学习兴趣,又能向学生灌输急救理念,让学生学到更多急救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带教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自己作出诊断并拟出诊疗计划,带教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通过提问、引导和分析,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临床逻辑思维,加深理解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习教学要求,制定完善临床实习计划和要求,明确急诊实习中必须掌握的内容,重点强调急诊中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此我们编制了常见危重病急诊救治技术的规范操作流程图,对于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呼吸机使用等等由带教教师除结合病例进行分析讲解外,还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查资料进行解答,对急救技术进行规范操作示范,让学生反复进行训练,使其掌握要领。学生实习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出科。

与此同时,为在有限的实习期间内见到更多的急诊病例,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达到急诊实习效果,我们灵活调整实习时间。如根据下午急诊患者较少,住院观察患者事情不多而晚上急诊及抢救患者较多的情况,让学生下午看书,晚上来科里参加急诊及抢救工作,这样以来,学生见到了更多的急诊抢救病例及急诊抢救技术,急诊实习兴趣也随之更浓了。

4 加强急诊教学管理,提高带教教师素质

科室领导要重视和支持教学工作。在急诊临床实习过程中,设专门教学辅助人员进行临床实习管理,加强与实习生交流,了解实习生在急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实习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各带教小组的带教教师,从而不断改进临床带教工作,尽可能地满足实习学生的急诊实习要求,增加急诊实习兴趣,在有限的急诊实习期间内,见到学到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操作技能,更好地完成急诊实习任务。

要求临床带教教师正确协调处理医疗、教学、科研三重任务的关系,纠正重医疗轻教学不正确观念,把完成教学任务情况纳入到年终考评中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新动向和相关文件,使教师真正认识到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通过观摩教学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试讲课及小讲课、参加教学竞赛等来积极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要求教师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关爱学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以教师的榜样、风采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对急诊医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对急诊医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 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及医患沟通能力,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急诊工作高强度、高风险,压力大,特别是危重患者,不论是患者和家属,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情绪常不稳定,甚至言语过激,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引起法律诉讼。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也至关重要,对患者病情发展和家属情绪有着明显影响。粗俗的态度和言语可使病人情绪恶化,加重家属的焦虑,使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反感和不信任,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导火索。我们强调带教教师在学生急诊实习时,教导学生应该谦虚谨慎,注意说话的态度,把握分寸。不要盲目自信,切忌“没事”、“不要紧”之类的大话,因为病情的发展有时是不可预料的,特别是危重患者,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进行换位思考,使学生更真切的体会患者和(或)家属的心理状态,通过这样的途径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和实际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急诊临床教学中我们也加强了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尤其强调对医疗程序规范化,严格遵守相关指南,杜绝诊疗过程操作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行为。如:举证责任倒置、无过错原则,使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降低今后实际工作的医疗风险。

总之,在急诊医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急诊教学目标,针对临床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状和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教学模式的各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尝试,使医学生的急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临床综合思维应用能力、实践技术操作能力等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也增强了学生的医疗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学会急诊工作中的医患沟通技巧,从而培养出具备能够适应急诊医学飞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也使急诊医学教学模式更符合急诊医学飞速发展,从而满足了医疗改革、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裴红红,杜立峰,许明璋,等.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改革的经验和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5,14(1):109 -110.

[2]王佩燕.独特的急诊临床思维-降阶梯式鉴别诊断[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4(3):1828.

[3]陈安宝,袁 勇.急诊医学教学与改革探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4(28):236.

[4]裴红红,张正良,许明璋,等.高端模拟系统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416 -418.

Reform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Clinical Teaching of Emergency Medicine

CHEN Er-xiu,ZHANG Zheng-liang,YUAN Guo-lian,PEI Hong-hong
(Emergency Room,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Medical Schoo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04,China)

The paper first discusses and summarizes problems in emergency clinical teaching and internship.Then it proposes reforms in goals,contents,methods and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teaching to improve medical students’emergency thinking,first-aid skills and ability to use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The reform can increas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emergency medicine and upgrad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which helps produce emergency medicine talents wh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discipline.

emergency medicine;clinical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G642.0

A

1006-2769(2011)05-1066-03

2011-08-29

裴红红,男,甘肃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急危重症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学论文3篇。

猜你喜欢

医学教学内容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