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修养

2011-08-15邓云龙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5期
关键词:湘雅医学教育医学

邓云龙,张 卓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长沙 410013)

论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修养

邓云龙,张 卓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长沙 410013)

随着国民经济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生的职业要求不断提高,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技能,医生还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人文素质和沟通技能。临床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因此对临床医学研究生修养的培养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指出,提高修养的主要途径有:营造环境、知识传授、指导自修、实践感悟等。

临床医学研究生;修养;促进

医学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医学研究生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接班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医德教育的核心,明确要求医生不但要“精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技能)外,还要“厚德”(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人文素质和沟通技能)。因此,怎样提高医学研究生的修养,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复杂的医疗环境下,是医学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作者长期从事医学教育和医学教育管理的经验,尤其是在2006年以来湘雅三医院坚持开展医学研究生修养论坛的经验,谈谈个人的认识。

1 临床医学研究生修养的主要内涵

医德医风、人文素质、沟通技能等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一直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然而,医学研究生到底应该具有哪些主要素质等却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同意这样的观点,宏观上,除专业或职业素质外,医学生的素质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思想政治素质。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②道德伦理素质。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伦理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医生的工作对象是人,故医生的道德伦理修养主要体现在医德医风之中。③哲学素质。尽管近百年来医学科学发展迅速,但生命科学仍然是人类最大的挑战之一;将人物质化、机械化、简单化、静止化的生物医学模式仍是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的主要导向者[1]。因此,辩证法和新的医学模式观点是医学生哲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没有唯物辩证法指导的医学实践,难以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和成为人类身心健康的好卫士。④心理素质。相对而言医学研究生有着良好的专业素质,但心理素质更多地是指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差者容易出现能力欠佳、个性缺陷、情绪不稳等问题。因此,心理素质不佳者不但自身的心理健康难以保证,也难以成为一个妙手仁心的医生。⑤人文素质。医学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下的兼具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的社会网络中的特殊个体。具有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医生才能真正地做到古之医学大家所希望的“大医精诚”。

2 临床医学研究生修养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医疗道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紧张的医患关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矛盾之一。另一方面,随着疾病的复杂化、医疗技术的现代化和医疗行业的市场化,相应地临床医学研究生所面对的学习压力、职业责任和风险也日趋加重。在这种环境下,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修养培养被放在了次要地位,据调查,国内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学时占总学时约8%,西方发达国家,美、德达20% -25%,英、日为10% -15%[2]。部分医学研究生受实用主义和功利心的驱使,选择继续深造并不是立志献身医学事业,而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找更理想的工作,因而忽视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等医德修养的养成,这不仅不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医学研究生的职业成长[3]。

3 提高医学研究生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修养的过程是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或社会化的过程[4]。履行社会化职责的机构包括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同辈群体和工作单位等。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将学到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以及政治观点、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社会化的过程要经过他律阶段、中间阶段,最后才达到知行合一的自律阶段[4]。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有选择性地接受社会规范,使之成为自己的思想、价值观、行为动机,自觉地指导自己的行为过程。

显然,不同特征的个体接受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是生活在“半裸社会”的特殊集体,他们既是处在纯真校园的年轻学生,又是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进行临床实践的成年人。医学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其特征提供有效的修养途径和方法,指导医学研究生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修养水平。以下结合湘雅三医院的做法对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修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3.1 营造环境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观察、模仿、认同、自居等是社会学习或社会化的主要方式[4]。尽管医学研究生已经是有一定自主观点的成人,但环境影响的作用仍不可忽视。因此,树立正面典型、营造积极氛围、推崇良好风气是导向环境中的个体修养的重要力量。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修养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医院、科室小环境和师生及研究生群体微环境。尽管学校不能左右社会大环境,但学生主要的生活工作环境是学校可以改进的。为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我院从2006年起首创“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医学研究生修养论坛”,每年组织新进入医院的学生举行修养论坛开坛仪式。仪式上宣读领导、名医寄语;请教师、学生做修养典型发言;宣读医学研究生修养倡议书并签名承诺。并重视以医学研究生修养论坛为平台,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各式各样的修养论坛活动的活动前的海报、通知等宣传和活动后的报道、表彰等后续影响,使修养环境尽可能持续地存在。第三,设立主题,开设隐性课程。利用学生演讲、辩论、在修养论坛网站发表修养论文等活动形成同辈影响。对于医院的研究生来说,医院是影响更大且密切接触的环境,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关注、参加医院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学生不断接受医院正面教育环境的影响。

3.2 知识传授

通过讲授传授知识是人类文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历来国人注重的教育形式。在医院学习的研究生要参加学校、医院开设的课程、召开的会议或组织的其他形式的知识学习,以增加自己的修养知识。我们的研究生修养论坛也有聘请领导、名家讲课等形式。但知识传授只是认知层面上的教育,而修养是要让个人内化社会行为规范,使之成为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动,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因此,光有说教还不够,有时过多的说教对已具成熟的自我意识和一定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成年个体来说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作为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更多地是应成为一个研究生修养的促进者;应主要采取其他的教育形式,促进研究生的自我学习和提高自我修养。

3.3 指导自修

自修包括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教和学的差别或许在于,教是教师告诉学生,学生被动接受;学是学生自己发现、构建知识,教师在这里起到的是辅导、指导或促进者的作用。显然,后者有更强的内化作用,更能使学习者自律。

马克思主义赋予“修养”新的含义,就是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即修养主要是自我修养,是人在个体心灵深处(from one’s mind)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儒家认为,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即“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因而除自我教育外,自我修养的主要方式是自我反省或内省,尤其是对于有自学和内省能力的成年个体。

因此,我们针对有自学和内省能力的医学研究生构建研究生修养论坛这一平台(包括网络和现实平台),通过提供信息资源、介绍典型、写作心得、交流体会、指导思考等措施,促进研究生的自学和自修,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4 心理辅导

尽管医学研究生本身是从事人类健康事业的高素质群体,但同样面临着学业任务繁重、就业选择不多、婚恋家庭压力、经济问题等诸多现实压力;而且承受着临床的轮科倒班、病人的病情和情绪变化等许多其他专业学生没有的压力。作为一个健康工作者,如果自身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就难以服务并解决病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因此,心理健康修养对医学生尤为重要。

“知己知彼,反应适当,真实和谐,悦纳进取”是作者结合长期心理卫生实践和研究,用中国文化对国际公认的心理健康标准的阐释,也可视作心理健康促进原则[5]。在研究生修养论坛中,按照上述原则,通过集体心理辅导、同辈心理互助和应用于临床实践等形式,促进研究生体会到真诚、真实地了解别人,正视自己;情感反应适切,行为举止适当;真实地感受当下的个人心身和谐和人际和谐,辨证地看待并积极地接受成功和挫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唯功利地积极进取,才是达到提升自身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水平的途径;才能达到促进研究生修养论坛之研究生“心身和谐,人际和谐,医患和谐”的目的。

3.5 实践感悟

修养的最终目的是让社会规范内化成个体自己的认知,变成个体的需要,成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因此,实践是修养最重要的环节。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医学研究生怎样在每天生活、学习、工作中使自己得到修养,才是修养最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只有在临床工作中,医学生才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病人的痛苦;只有在赢得病人尊重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高尚医德和精湛技术完美结合的快乐;只有亲身的实践,才有可能将修养的理论说教变成真实的感悟,达到修养的更高境界。这就是我们的修养论坛要求研究生结合临床亲身实践书写修养论文、交流心得体会,并组织研究生到贫困乡村进行义诊的原因。

[1]秦泗河.医生、医术与人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2]张国芳,茅晓延,胡斯隆,等.22所医学院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社科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2):1-3.

[3]周 烁,贾国葆.关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J].医学伦理教育,2010,23(1):83 -84.

[4]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邓云龙,戴 吉.健康标准的中国文化解读尝试[J].中国临床心理学,2010,18(1):125-126.

On how to Improve Self-cultiv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Graduates

DENG Yun-long,ZHANG Zhuo
(the Third 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3,China)

The rapid growth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public health undertakings pos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doctors’professionalism,which not only includes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uperb clinical skills but also lofty medical ethics,humanistic quality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As the leading force of China’s healthcare development,self-cultivation is essential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clinical medicine.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main approaches to promoting self-cultivation,such as creating a suitable environment,imparting knowledge,guiding self-study and perception through practice.

graduate student of clinical medicine;self-cultivation;promotion

G643.1

A

1006-2769(2011)05-0942-03

2011-07-22

邓云龙(1963-),男,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南大学心身健康研究所所长,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从事医学研究生管理工作多年,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身心障碍等。

猜你喜欢

湘雅医学教育医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湘雅轩辕”张孝骞
医学的进步
“战疫”一线:“协和”里的“湘雅”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湖南湘雅建立移动医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