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社会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

2011-08-15舒孝友孙慧敏曾文超喻

武术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拳种传统武术竞技

舒孝友孙慧敏曾文超喻 业

(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上海体育学院体训学院,上海 200438)

现代社会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

舒孝友1孙慧敏2曾文超1喻 业1

(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上海体育学院体训学院,上海 200438)

现代体育项目、竞技体育项目的发达、规范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一些民族、民俗、民间体育项目生存受到挑战。武术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也受到了沉重打击。为了让这种冲击得到合理解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比较入手,找寻其和谐发展依据,对未来征途中传统与竞技武术和谐发展提出战略举措,为现代社会构建中中华武术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现代社会 传统武术 竞技武术 和谐发展

前言

现代社会中,和谐思想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出的向现代化进军的号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现代社会构建中现代体育项目、竞技体育项目的发达、规范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一些民族、民俗、民间体育项目的生存受到挑战。武术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也受到了沉重打击。中华武术到底该如何发展成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探究中华武术发展,其首要任务是寻求现代武术发展中包含的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依据,方能更好找寻现代社会构建中中华武术发展举措。

1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比较

1.1 传统武术的百家齐放与竞技武术的“规范化”

传统武术受中国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影响,不仅效仿自然规律,而且效仿自然之物,不仅根据气候的不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武术拳种,如南方以拳为主、北腿以腿为主,而且根据生物物种差异使得传统武术百家齐放,如上古之时已的“三人操牛尾以舞”,汉魏时的“五禽之戏”,发展到后来根据鹰之利爪,虎之威武,豹之凶猛,龙之先发,鹤之轻盈,猴之灵巧等产生的各类形意拳,还有取义花之美与树之伟形成的的花拳、梅花拳、树拳等。[1]据1983年至1986年我国武术发展史上空前的“普查武术家底,抢救武术文化遗产”工作中,初步查明流传各地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就有129个。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发生了新旧鼎革的巨变,武术也霍然进入了由传统向竞技发展的转型,出现了一系列竞技武术“规范化”的体系,武术朝着“高”、“难”、“美”、“新”的竞技运动发展,在这过程中竞技武术迅速发展,传统武术的文化家园渐趋萎顿、荒芜。

1.2 重礼重德的传统与竞技武术礼仪的缺失

在我国,“礼”与“德”是两个紧密相连、相互统一的概念。“礼”是“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德”是“礼”的内在精神,并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以德服天下”的外交思想。中国自古也有“以德治国”的思想,“以德治国”也就是“以礼治国”[2]。武术礼仪是武德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粹与提炼。“文以载道,武以明德”,“尚无崇德”,“要练武,先修德”,“文武兼备,德艺相长”,重礼重德也成为衡量习武者的第一标准。

然而,由于受西方文化的熏陶,现代社会发展中中华民族文明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有悖人伦道德的反面现象存在于目前社会的角角落落,甚至表现得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加上“金牌”之上的渲染,“武德”传统在年轻一辈中得不到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变得散漫无礼、毫无规矩,与传统武术重礼重德的传统相差较远,甚至它的进行已经不是个人情感的自然显露,而是为表现项目特色的一种故意行为。

2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和谐发展的依据

面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武术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其发展正在走向“边缘化”。传统武术成为需要人们加以“保护”的对象,甚至有些拳种不得不在流失中沦为历史和记忆;现代竞技武术在交织着赞扬与非议的声音里艰难求索,在传统与梦想之间困惑前行[3],现代武术的向前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因此,探索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交融,找寻传统与竞技的切合点,促使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和谐发展成为武术发展的重要环节。

2.1 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发展的不竭源泉

传统武术是集健身、修心及防身于一体的,其追求的是在不断提高攻防技击能力的“神韵”,具有强烈的“攻防意识”,即传统武术在讲究“临阵实用”的技击内容与习武者在知晓动作技击旨意时“练时无人似有人”的那种精神意识的有机融契。[4]同时,传统武术历经千年,在人类不断追求社会和谐进程中连续下来,可以说,它是人类不断追求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历史产物。竞技武术是以传统武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以传统武术理念为依据,是现代体育与传统武术发展的产物,竞技套路所提倡的高、难、美新技术发展方向,外形上体现“攻防含义”,演练者与观赏者在“互感”基础上产生畅想愉悦,竞技武术散打根据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为基础,踢打摔拿根据古代人们自身特点为抗击敌强和猛兽、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根,是竞技武术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2.2 传统武术需要武术竞技的发展来提升

传统武术多产生于农村,受到其地理、环境以及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使其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学习传统武术的人们日趋减少或不愿在传统武术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以至于得不到传统武术拳种的真谛,又由于传统武术传承方式存在着弊端,武术拳种也因其传人的逝去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传统武术需要宣传,需要借助和利用竞技武术发展的平台,在人们对于竞技武术了解的同时逐渐加深对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武术有全新的了解,去接触、学习、研究。

2.3 现代武术体系需要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共同完善

传统武术技法简单实用,汇集了传统武术的392种兵器和各路武艺,或具有进攻性,或具有休闲养身的功效。一些拳种只是纯粹的具备攻击性而无观赏性,各拳种之间封闭自守少与其他的拳种真诚沟通,导致乡土武术仅限于地域或姓氏之间。竞技武术的发展正好弥补了传统武术的不足,竞技武术的发展加强了各拳种之间的联系,如2006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就是在竞技武术发展冲击下成立的民间武术组织,它的成立及顺利运作加强了各乡土武术传人的交流和技艺的传播。竞技武术所提倡的“高”、“难”、“美”、“新”正好是传统武术所缺少的,与乡土武术形成互补。中华传统武术体系既需要极具浓厚传统意义的乡土武术又需要“高”、“难”、“美”、“新”的竞技武术来完善自己。同时,不同种类的人群对中华武术类别有着不同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现代武术体系需要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共同完善:保持原有的乡土武术的纯真性,让这些来自于不同肤色的国际友人感受到纯真的中国传统武术;大力发展竞技武术,使竞技武术真正的达到国际竞争标准。这样一来,对外,我们有“高”、“难”、“美”、“新”的竞技武术走出国门争进奥运;对内,我们有原汁原味的作为中国传统的乡土武术为国人和世界共享。

2.4 传统与竞技的和谐共处是未来体育发展的共同需要

如今,尤其城市中,大众体育参与空间几乎被西方的体育形式所占据,中国武术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与近代中国文化遭遇文化危机之后的文化转型不无关系。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西方国家包括美国的许多学者早已开始批评现代化的危害,重新探索传统文化的价值。”以致许多西方人将其探索出路的目光投向了东方,投向了中国[3]。因此,有专家分析,21世纪是东方文化复兴的世纪,也是东西方进一步交流融合的世纪。东方文化复兴,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将意味着东方的文化传统将趋于世界有利位置,传统与竞技同时存在并最终和谐共处。传统武术做为中华传统武术的优秀代表,竞技武术则是传统武术与西方体育冲击的产物,其共同发展将是未来中华武术能够得到长足发展的需要。

3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

3.1 正确引导,继续加大中华武术研究及投资力度

中华武术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然离不开国家机构的正确引导以及强大的投资力度。当前,尽管现代武术受到冲击,但中华武术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顾60年的发展历程,武术遗产的挖掘、整理,推动了武术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实现了武术在国内的普及;竞技武术体系的逐步完善,使中国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武术研究院的组建与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推行,使中国武术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武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日益增强;对武术产业的探索,使武术初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武术的健身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市场功能等等都得到了空前的展现。[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60年,武术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家机构的强劲支持与科研的深入成为传统武术发展坚强后盾。

3.2 现代武术的百家齐放与“标准化”和谐发展

中国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的区域性差异性很大,这种区域发展空间上的不统一、时序上的不同步和社会结构上的差异,也决定了体育大众化的发展必然是不统一、不同步和不平衡的[6],同时,不同种类的人群对中华武术类别有着不同的需求,这就决定了中华武术作为大众参与项目将向受众表现出风格各异与百家齐放。但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华武术发展也必须朝“标准化”方向发展。标准化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针对武术工作的实际情况,中国武术协会做出了将2011年作为武术工作标准化年的安排,同时,2011年作为武术标准化年的重要标志,主要是着手10个方面的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工作。包括训练、竞赛、组织、管理、推广培训、装备器材、评比统计、段位制、会员制、申办认证等。[7]武术标准化业已成为当前中国武术工作的一个主题词。当然,“标准化”是为武术能够得到很好推行设置的标准,是建立在确保武术百家齐放实行的标准化基础上,现代武术发展中需要保持原有的武术风格设立标准才能向前。

3.3 以倡导道德至上的礼仪文化来引领现代武术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中华武术绵延几千年,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凝聚着无数中国先哲的智慧与结晶。是我们华夏文明的一种象征和标志,它不仅是人际交往和武术交流活动中的方式方法,更是武术修炼者尚武重德、充实内心的巨大法宝。“文以载道,武以明德”、“习武先习德”武术礼仪是武德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粹与提炼。在崇尚礼乐的中国古代,武术也以其崇尚武德、重视礼仪的精神而为国人所热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延续,武术发展到现在,现代武术礼仪却渐渐失去了以往的神采,反而不像跆拳道、空手道等等相对简单的运动那样把礼义进行规范。中国的文化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深受打击。这是社会和人类的进步文明,还是历史的倒退愚昧?以倡导道德至上的礼仪文化来引领现代武术文化健康而有序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3.4 鼓励不同的学者用不同的视角对中华武术进行研究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其本来就是一种民族文化,它见证了人类的发展,一些高校也设置了专门的武术学科,武术学科的研究日益完善,同时武术与历史、哲学、医学、艺术等学科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要鼓励不同的学者用不同的角度对中华武术进行研究、挖掘、结合。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作为民间武术组织,将武术与养生、书法艺术进行了很好的交融,它的成立及顺利运作加强了中华武术在民间的传播。

现代武术的发展,仍然需要更多的武术研究者、管理者、工作者及参与者共同来维护。

[1]曾文超,张继生,喻 业.逆境中前行:中华传统武术理性化的选择与定位 [C].2011年第六届全国武林大会武术与养生学会研讨会论文集.

[2]雷军蓉,程世帅,张继生等.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的价值与反思[J].搏击·武术科学,2011(8):20-24.

[3]薛晓媛.现代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崩离与融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7):51-53.

[4]孙自立.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差异之比较[J].湖北体育科技,2002(3):270-271.

[5]高小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新中国武术运动发展60年回顾与展望.国家体育总局.拼搏历程辉煌成就:新中国体育60 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

[6]吕树庭.社会结构分层视野下的体育大众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97.

[7]中国体育报.软硬件并重建立体系中国武术加快标准化步伐[N].http://sports.sina.com.cn/o/2011-04-07/09235522998.shtml.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 and Competitive Wushu in Modern Society Building

Shu Xiaoyou1Sun Huimin2Zeng Wenchao1Yu Ye1
(1.P.E.Colleg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1;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Shanghai Sport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8)

Modern sports,competitive sports development,standardization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process,result in a number of national and folk sports survival facing challenges.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as a sport is also underpinned by a heavy blow.To make such an impact to be a reasonable solution,with the methods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s,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from the more traditional Wushu and competitive Wushu comparison,the paper startsto look for the harmoniousdevelopment basisof them in the future journey of Wushu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building a modern socie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modern society traditional Wushu competitive Wushu harmonious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1)12—0019—03

1.舒孝友(198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拳种传统武术竞技
传统武术怎么了?
竞技精神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花与竞技少女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竞技体育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