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2011-08-15李陆军

运动 2011年13期
关键词:名录文化遗产物质

李陆军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李陆军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在生活和劳动中不断积累下来的宝贵文化资源,但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这种文化资源正在慢慢耗尽甚至消失。本文通过对“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分类和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研究,从而发掘在高校中开展和推广“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可行性。

高校体育;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行性

1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诠释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共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它既有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竞赛程序、器材制作等身体运动内容,又有与各民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习惯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属不同类别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类别中,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并不以独立的形态和门类进入名录,而是和其他文化样式始终处于交叉共生状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在遵循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各类别形式及特点的基础上,形成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体育文化的内涵。

2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分类

国务院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出台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2011年公布的第三批19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外还有15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在这三批名录中有以表现竞技能力为目的的“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融合在各个民族风俗、习惯、节庆等活动里面的“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2.1 以表现竞技能力为目的的“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一批:河南少林功夫,河北沧州武术、梅花拳、沙河藤牌阵,湖北武当武术,天津回族重刀武术,河北和河南的太极拳,山东蹴鞠等;第二批:中国棋院和北京棋院的围棋和象棋,北京的天桥摔跤,河北的八卦拳、形意拳,山东的查拳、螳螂拳等;第三批:山西的通背缠拳,福建的地术拳,山东的佛汉拳、孙膑拳、肘捶,浙江的十八般武艺等;第三批扩展项目:河北的六合拳、梅花拳,北京的孙武太极拳、八卦掌,吉林和云南的摔跤,山西的形意拳、心意拳等。

2.2 融合在各民族风俗、习惯、节庆等活动里的“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北京的京西大鼓,河北的徐水舞狮、昌黎地秧歌,山东的胶州秧歌、海阳大秧歌,山西的黄沙狮子,云南的沧源佤族木鼓舞、迪庆锅庄舞、铜鼓舞,湖南、广东和贵州的赛龙舟,浙江的高杆船技,广东的醒狮、英歌、湛江人龙舞等。

3 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3.1 场地、器材等设施的保障

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是开展和推广“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物质保障,而我国的体育场地设施主要集中在学校里。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对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经费的投入逐步扩大,能够较好地满足在学校中开展和推广“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次,大多数“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于场地要求非常低,可以因地制宜,参加的人数等条件也不受限制,所以对于场地的布置较为有利,可以安排在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或者田径场内,而且不管是露天或场馆里都可以。

3.2 高校的师资优势

高校体育教师一般都是体育院系毕业的专业体育人才,他们具有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在高校中开展和推广“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供了人才保证。但是,“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个新的课题,这就对高校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渊源、意义、民族情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研究。同时,高校对于外聘一些对于所要开展的项目有深刻研究甚至是该项目的继承人或团体有着自身的优势。

3.3 高校的学生心理特点

高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 ~ 22周岁,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又处在生理、心理的发展成长阶段;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烈,对于新鲜项目的接受速度较快、兴趣爱好广泛。这样就有利于“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展和推广,同时有利于这些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费投入越来越大,能够较好地满足“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教学;其次高校具有很强的师资优势,能够为这些项目的开展提供人才保证;同时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以上这些优势条件都为“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展和推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是,高校体育教学要使“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还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校本课程的开发

高校体育教育对“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如何将“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原有的课程体系中是重中之重。例如,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活跃的由日本推出的柔道,韩国推出的跆拳道都是在接受中国古代武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其更适于教学、训练和比赛,而后通过学校作为主要渠道向青少年推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国际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得到国际奥委会认同。因此,“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和传承,就需要进行很好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从而使其更有利于教学和学生的领悟。

4.2 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虽然高校体育教师一般都是体育院系毕业的专业体育人才,但是“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展和推广是个新的课题,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展和推广。

4.3 打造自己的特色项目

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针对一两项“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这样更有利于该项目的开展和推广。

[1]张为民,董文伟.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教育形式[J ].装饰,2006,(11).

[2]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 ].体育科学,2006,(8).

[3]牛爱军,虞定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4).

G80

A

1674-151X(2011)11-13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1.069

投稿日期:2011-09-10

李陆军,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名录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参展商名录
Tough Nut to Crack
同贺名录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