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是北京》中戏曲元素的运用

2011-08-15李淑明赵雪辉

飞天 2011年22期
关键词:板式唱腔京剧

李淑明 赵雪辉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族艺术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戏曲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社会历史孕育和中国传统文化长期沉淀的产物。近几年的中国乐坛上,兴起了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戏曲特征,却又融入了新鲜的流行元素,人们对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它称之为戏歌。歌曲《故乡是北京》是由北京空政文工团的艺术家阎肃和姚明在1989年联袂创作的“戏歌”的开山之作,经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以后,即刻传遍全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作品曲调悠扬、高亢有力,昂扬着一种对“故乡北京”的无比自豪感。

第一,作品的创作基于北京民俗。歌曲《故乡是北京》在创作的最初,艺术家阎肃和姚明不敢确定这种全新的尝试能否被人们接受,后来在请教了数位京剧界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后,两人坚定了歌曲《故乡是北京》的创作决心。歌曲一经推出,好评如潮,获得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这种形式的歌曲表现出了极大地好奇心。姚明写下了这首歌曲后,又创作了京味十足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唱脸谱》《天桥梦》等作品,成为北京大街小巷传颂的经典,既继承了传统文化艺术又“独辟蹊径”,成为京歌创作的“第一人”。

第二,歌曲旋律突显戏曲特色。这首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京城戏曲、说唱艺术等传统艺术的音乐素材,采用现代的作曲手法进行创作,所以作品极具时代感,体现了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将京剧中的“西皮”腔、板式与民歌进行了融合贯通,通过“字、声、情、韵”等方面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展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创造的独特风格所赋予歌曲的全新面貌,不但经常作为参赛曲目在各种声乐比赛中频频亮相,在各类性质的演出中倍受好评,也成为各大音乐院校民族声乐专业的教材。

歌曲《故乡是北京》的作品结构为三段体,分为A段——B段——A’段。作品A段与A’段都采用了京剧中的主要唱腔——西皮。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都同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西皮腔属于板腔体,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为抑扬扬格。曲调起伏,节奏较为形式多样。京剧西皮的板式包括导板(倒板)、慢板、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同京剧的另一个重要唱腔二黄相比,西皮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歌曲开始的四乐句为A段,A段用西皮唱腔中的[散板],前两句的旋律平稳,第三乐句句幅扩展,音调先抑后扬,以五度大跳将旋律推到长音上。京调韵律浓郁,音调绵长、悠扬,歌唱性较强,速度较缓慢,通过借鉴京剧中的西皮慢板唱法,抒发对故土北京的依恋之情。

歌曲B段采用了速度较快的“高拔子”唱腔,高拨子是徽班遗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腔调。相传,它是秦腔传到安徽桐城一带和某种用唢呐伴奏的曲调结合,经过当地艺人再创造而形成的腔调。主要继承了梆子腔高亢激越的特点,但旋律情调则显得高亢中带有悲愤,激越中带有苍凉,显然受了徽调中其它南方腔调的影响。此乐段中,两段歌词用同一旋律加以重复,既可表现高亢的气势又有一定的叙述性。旋律优美,板式集叙事、抒情为一体,容易上口。同时也借鉴了京韵大鼓半说半唱的特点,唱中有说、说中有唱。结尾“京腔京韵自多情”一句,用了一个华丽的甩腔,在流畅的旋律中唱出情感和韵味。

A’段(再现部)主题几乎和A段一模一样,但节奏和速度处理采用了京剧里“西皮”摇板紧拉慢唱的手法,似散板的唱腔与节奏紧凑流水板的钢琴伴奏形成对比和统一。突快部分仍以“高拔子”唱腔为主,旋律更开阔嘹亮。这是一种情绪上的积极再现,具有一种张力和动感,是对北京热爱之情的升华,将歌曲推向高潮。

第三,演唱注重戏曲元素的运用。戏歌意思就是歌中有戏,首先有歌,其次唱“戏”。本首歌曲在演唱过程中整体采用“西皮风”和“京韵大鼓风”,十分细腻的处理了字曲与行腔的结合,较多的充满京剧韵味装饰音的演唱更是增添了歌曲的戏曲效果。

首先,强调戏曲韵味。歌曲第一乐段,运用了京剧中的散板,慢而悠扬。旋律中多加上装饰音(倚音)的运用,与民族唱法的温婉音色相结合,仿佛在深情倾诉。使之更加流畅婉转,极具韵味,戏味更浓,如一杯美酒沁人心脾,回味无穷。长音处夸大声音的颤动幅度来进行修饰,唱出了京剧的韵味,中低音区柔美深沉,不懈、不散。装饰音的演唱平滑流畅,别具韵味。这一段咬字也是特别的清晰有力,起首的“走”字慢拼出字;第一、二句的“了”字慢拼字后归在韵母上;“西东”两个字小口完成。接下来的几个字还是经过慢拼字后保持住韵母的发音。“名”字注意第二声调的发音,“静”字带着京韵的味道被慢慢送出来;“想”的字头唱出后有一个小小的停顿,饱含京剧唱腔风格;在高音位置的“最爱”二字把对北京饱含激情的热爱完美的表达出来。

其次,巧妙运用戏曲拖腔。“拖腔”是戏曲唱腔在一句歌词或一个词逗唱完后,旋律仍然继续的那一部分音乐。戏曲中较长的“拖腔”,使旋律上跌宕起伏,韵律饱满、舒展,释发人物或喜或悲的内心情感,也是戏歌创作中的重要因素,通过长拖腔,可以使歌曲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在歌曲的46——59小节中,“情”字的拖腔处理,荡气回肠,相当华丽,一个“情”字连续八小节的旋律抒发,把对故乡北京留恋与痴迷,充满感情的演唱出来,使歌曲充满美感和独特的魅力。

再次,灵活的转换板式。大多数戏曲的唱腔属于板腔体结构,其中有散板、原板、慢板、快板、流水、跺板、快三眼、慢三眼、二六、导板、摇板、回龙等。在整首唱段结构中,以各种不同板式的联结和变化作为构成整场戏或整出戏音乐陈述的基本手段,以表现和突出各种不同的戏剧情绪。形成情绪对比,作品运用了转换板式的手法,使情绪对比更加强烈、鲜明。在歌曲第一部分和再现部分,两个乐段的旋律音调是相同的,但是板式却不同,首段为导板(散板),末段为摇板(快拉慢唱),发挥出了京剧板式的独特性,也形成了两个乐段情绪的明显对比,情绪进一步升华。演唱者运用高超的演唱技巧使板式转换灵巧自然,行腔犹如行云流水,流畅婉转,把北京人对北京的深厚情感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歌曲《故乡是北京》以戏歌的这种形式带着浓郁的京腔京味和地方色彩,唱出了生长在北京的人们对乡土的爱恋。在歌词中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胜地,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但歌曲更以北京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油条、豆浆、家常饼,来触发积淀于心中的丝丝乡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朴实而贴近生活。戏歌的出现不但使得对于中国戏曲比较生疏的听众感到风格新颖,极具韵味;也使对于中国戏曲终生偏好却对时代歌曲近乎排斥的听众感到一见如故,有种热耳酸心得亲切感,其风格可谓老少皆宜。因此,戏曲特色与歌曲的结合是我们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每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都顺应时代的要求进行不断创新。戏歌这种新的音乐艺术形式,既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却又不失其时代特色,像是一棵青春永驻的艺术之树,在中国的乐坛上开花结果,赢得了原来不喜欢传统戏曲艺术大批青年听众的喜爱,对于我国戏曲艺术的复兴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讲,都可谓是一种双赢。

猜你喜欢

板式唱腔京剧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KD399:便装式窗帘固定架
戏曲中唱腔与伴奏的关系
“有板有眼”最初形容什么
关于京剧《辛追》的创作
浅析京剧“皮黄腔”的板式
倪同芳唱腔集首发新闻发布会暨收徒仪式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