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认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

2011-08-15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57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8期
关键词:面罩喉咙吸气

赵 媛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海口 570000)

一、歌唱中的呼吸技巧

人在日常生活里,只要心情平静,呼吸就表现得很自然,谁也没有刻意地去注意是如何呼与吸的,结果是活得很自在。可是不少人,一到唱歌时呼吸就不自然了,往往先主动吸一大口气,这么做适得其反,就会出现:气浅、嗓子紧、身体僵硬、声音不好听等等。其实,呼吸是被动行为,就像手风琴的风箱,拉开风箱气就进去了,再往里一推气又出去了。这说明,气不是吸进去呼出来的,而是被压进去压出来的。这种现象是物理大气压的原理。弄明白这个道理,歌唱的呼吸技术就好掌握了。

(一)放松的吸气。我们为什么要放松的呼吸呢?因为,我们在吸气时一紧张身体变的僵硬起来,吸气通道都关死了,气是吸不进来的。有些人吸气有声音,那气是僵的呼吸,松弛呼吸是在吸气的时候,身体以下全松了,口鼻一张,气就兴奋,松弛吸进来。吸气的保持是有它的科学性,要松弛深呼吸并保持吸气的感觉,吸得过满过僵,自然就唱不好。有时放松吸的较少,但支持力很好,那时因为一切来自松弛。气松、胸松、喉松,声带自然振动,声带没有挤它、卡它、压它,它舒展振动,声音发出来就会松弛漂亮美妙。

(二)松弛的打开喉咙。为什么要打开喉咙?打开喉咙一是使声音出来,二是喉结保持在下面,声音稳定,声音更纯正。打开喉咙也就是打开歌唱的通道,以喉为基础,上面口腔鼻咽腔打开,喉以下气管肺部,横膈膜打开,这条通道是在深呼吸的基础上打开的。在深松的呼吸基础上喉器是下沉的,喉咙的腔体大了,嗓子的腔体也大了,共鸣也就大了。那么怎样打开喉咙呢?我认为几种感觉都可以:

1.打哈欠的感觉,特别是那半打哈欠的感觉,歌唱时要始终保持这个感觉;

2.笑的感觉,非常开心大笑的感觉;

3.哭的感觉,用悲痛哭的感觉唱好每一个音;

4.用要打喷嚏前的感觉去唱,在将要打喷嚏前,什么器官全打开了再去演唱,喉咙就必然打开。

以上几种感觉根据每个人的体会哪种容易掌握用哪种,哪种感觉做到了明显感到喉结下降,喉咙打开声音出来用哪种。打开是松着打开,不是僵硬、撑着打开。那样声音很暗,声音闷在里面。特别是喉咙要松着打开,声音打在硬口盖上,声音就明亮,集中,有利表现中国的歌曲。例如《绣荷包》这首歌,如果用美声来唱,味道感觉就差一些,民族的特色就不能完全的表现出来。打开喉咙是为了解放喉咙,让气息顺利通过,打开喉咙进入面罩,千万不要用喉咙来控制声音,要懂得用横膈膜来控制。我觉得用下降横膈膜、放松与膨胀下腹(小肚子)的办法,而不是用主动抬胸扩张胸腔的办法吸气。不信你试试看:把嘴张开,小肚子一松一鼓就“气沉丹田”了。小肚子一松一鼓时,横膈膜是下降状态,胸腔底部呈扩张趋势,所以我将气息比作是大树的根,吸的越深树根才会牢牢的抓住土地站的稳,这棵树才会枝繁叶茂的生长,这样的吸气方法又快又深,这是主动扩张胸腔底部使气息被动压进去的结果。喉咙的打开和松弛使声带舒展开,更有利于振动,声带的充分振动,声音会更纯。

二、面罩共鸣与位置的安放

“共鸣位置”,是声乐上常用的技术术语,通俗的含义即为“产生共鸣音响、音色的地方”。能够准确地找到声音的位置是比较难的问题。通常大家都通过把声音的位置定在胸腔去找共鸣,我觉得用气息扩大鼻咽腔去找共鸣会更好一些。主要是指后鼻咽腔体打开,把贴着后咽壁唱出来的歌声形成靠前就是共鸣。再说明一点,找位置前提是放松深呼吸的基础上找位置。一般人都对高位置安放面罩这个词语不太理解,这也是我在跟中国音乐学院的老师上课时学习到的,意思就是扩大的鼻咽腔共鸣就是面罩。到高音多用鼻子是听不出来的,谁也说不清面罩与鼻音有多少距离,高音不用面罩是很难听的。如果找不到面罩就找擤鼻涕的感觉,把两个鼻孔打开,用气扩大鼻音就有了面罩,如果找不到可以用哼鸣带。找面罩关键是用气找,不是用喉找,脱离气是找不到的。鼻咽腔共鸣是用气扩大,不用气纯属就是鼻音了,不是面罩了。在深呼吸基础上找面罩还要打开喉咙,关紧喉咙是找不到的。打开喉咙感到软腭小舌同时往上提,形成一种兴奋状态,同时舌后面要抬高一些,感到口咽腔上腭像一个拱起的门一样,下巴没长,略往后收一些,感觉声波好象由咽腔及硬腭反映在头腔。记住张嘴吸气,打哈欠或悲伤,打喷嚏前的感觉那样都行,不能消失,要坚持住,保持住。这样出来的声音是漂亮的、丰满的、灵活生动、具有穿透力且富于感染力的。如果以上的方法还是找不到面罩的感觉,那么,可以试着找微笑的感觉,微笑时把面部笑肌兴奋起来,深呼吸发声也能获得面罩。还有一些要注意,唱高音找面罩千万别提气憋着高音,相反越到高音气息是越往下沉的。

三、字里行间的声情并茂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它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声音,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发声过程,而是通过情感情绪的变化来表现声音的。在音乐艺术中,歌唱的表现力最强、最感人、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大家听到的众多的声乐作品让人感觉美不胜收,因为歌声能够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用心去歌唱,也可以理解为用情去歌唱,这就是我们经常在教学中所讲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情感可以左右声音的变化,才让人有美的感受,才让人们从情感的角度去对声乐演唱进行审美。这是声乐演唱的意义所在。

首先要准确把握作品情感的主题思想。在演唱前要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和分析,了解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和思想状态,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进一步把握声乐作品的内涵,做到真正的理解,以便做好再创作的准备。著名声乐教育家喻宜宣教授说:“如果对作品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因为任何声乐产品都是时代产物,每一首声乐作品的字里行间及音乐旋律的每一小节都在表现词曲作家的情绪和抒发他们内心的感情,歌唱者应该用自己的体会和处理,通过演唱把声乐作品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较为准确地表达词曲作家的意图。在课堂上,老师往往为了追求基础性的发声和气息而忽视了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让学生总局限于声乐技巧之中不能自拔,所以我们我们应该从一个更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表现声音,以情感及情绪变化为基础,将最美的声音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最终使听众产生共鸣。艺术以情感交流为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思想情感的表达和接受要相互一致,至少也应该建立在相互接近的思想感情基础之上,才能够达到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感动,才能够发出没有任何矫柔造作之感的自然的情感流露的声音。

我们现实中有很多反面例子,例如初学演唱,过分追求歌唱的技术,忽略了情感的作用,致使每唱一首歌,都让人感觉歌不达意,矫柔造作让人忍俊不禁。所以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强弱取决于能否准确把握并且恰当表现人们各种层次的共同的情感思想。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他们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他们特有的个性和风采,有些歌唱家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已经超出了词曲作家的想象力和要求,达到了连他们自己都没有预想到的效果。培养一名好的学生,不仅要使他们学会充分地表现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更可贵的是能够通过他们自己的再创作,发挥演唱才华,抒发出感情,使声乐作品绽放出新的光彩。

在声乐演唱中需要情感已是不争的事实,它需要歌唱者本身的个人文化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尽可能地接触和学习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和不同风格、体裁的艺术作品,扩大自己的艺术视野,加强艺术感知和想象能力,以便能较准确地将作品特定的情感和风格表现出来。

作为一名好的民族声乐的歌者,必须学会用“情”去唱,从音乐开始就要全神贯注地去投入感情,将其贯穿到底,不可受周围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到情绪的连贯性,有了“情”才能感动观众,情真才能意深。笔者通过多年对声乐学习,在此小述自己的观点,不周之处敬请指正,以便进步。总之,现代民族声乐的学习道路是艰难的,这是一种清苦的艺术,没有坚强毅力的人是很难坚持和掌握的。

[1]《民族美声通俗古曲的歌唱方法》王苏芬教授编著.中国音乐学院出版.

[2]《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 金铁霖.何鹏飞.人民音乐出版社.

[3]《声乐表演艺术文选》.喻宜宣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

猜你喜欢

面罩喉咙吸气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LED面罩,创造有吸引力的面貌
LED 面罩,创造有吸引力的面貌
如果你很生气
《喉咙里的奔马》创作谈
喉咙里的奔马
【别当真】
十大武学秘籍教学速成
没事多练壮腰功
身边的便携式火灾救生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