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2011-08-15□陈

戏剧之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童心创造性想象

□陈 佳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陈 佳

对于我们美术教育者而言,培养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大部分教师只做到让学生依照课本照葫芦画瓢地画出几张简单的图案、做出类似于复制品一样的作业,那就把课程完满地传授给学生了。这样照本宣科的学习并不能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教育者也并没有真正在思想与行动中发挥着领路人的作用。

罗伯特·特拉佛斯说过:“教学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是区别于其他任何表演艺术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身上有着开发不尽的潜力,教育是外因,是教师自身通过各种形式、方法、手段、内容等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是美术课程学习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激发学生在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呢?

一、积极引导学生时刻保持一颗“童心”,真实表现世界、事物,创作美术作品

要保持一颗童心,把自已变成一个“真”儿童,这里面的“真”指的是真实、纯真、真挚;学会用“儿童思维”的方式去创作,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才能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我们所熟知的荷兰画家梵高,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看似幼稚而不规范的如孩童般描绘的线条,却可见梵高先生有着不老的童心和不安分的创作欲,让他的作品才能如此美丽、有深度。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用“童心”的感受和想法去表达作品,不循规蹈矩,表现出孩子该有的纯净的东西,在自已的作品中把真情释放,画其想画、画其所爱,美术活动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也不是教会学生临摹成一张像样的作品,它是把美术学习的过程当成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成功艺术作品是不分年龄的,只要能真挚地表现作品,那就是成功的艺术。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捕捉力,创设活动情境,洞察身边的有利资源来创作美术作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差异性,培养他们利用情境中的有限资源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打碎眼中所见的物体,同时赋予它另一种新生命。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孩子从中获得愉快和欢乐的体验,艺术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需要,只有在改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尝到乐趣,才能被他们所接纳,才能推动他们创造新事物的信心与勇气。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每个学生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喜好的差异程度不同,对待事物的认识、判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美术素养上更是表现得千姿百态。教师要使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与研究的欲望,把学生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大胆表现、自由想象、大胆创作。

三、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采用激励教学法,使学生愿意主动去学去做

创作需要想象,艺术作品是用脑创作的,而不仅仅是用手去画,需要有周围的人与事的气氛烘托。联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都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每个环节却是独立而重要的。如果变成了单一的复制与模仿,离开了想象与创造,那就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原动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表扬那些敢于标新立异的同学与那些不积极主动进步的同学,鼓励学生们大胆想象,敢于想象才能创作出好作品来,多吸纳对自己有用的,达到一种同中求异的效果,让每件作品都是标新立异、过目难忘的。赞扬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赞扬的方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大胆联想,看谁的作品更有创意,更具独到之处,在表扬中激励大家更热爱创作。教师的一句赞扬和微笑,不费力气、不花时间,却能达到更好的引导教育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以他们未来发展为本,对其因材施教

新时期的美术教育更注重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已不再是单纯的技能的训练,对各年龄段的学生的引导与教育,已不可采用一种教学模式,这样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美术教学要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本,艺术的培养对他们将来的其他方面学习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教育者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转换角色,教学中既充当一名引导者、参与者、培养者,同时又是学生的交流的伙伴,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注重启发过程,发掘每个学生自身与众不同的艺术天赋,对他们因材施教,注重培养他们的审美力、感知力、想象力、创作力、表现力等方面的个性发展及全面发展才能,通过美术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让他们在艺术的海洋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 王一亮

猜你喜欢

童心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快乐的想象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