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SA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分析

2011-08-11赵桂森冯慧贤张计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颈动脉造影

赵桂森, 霍 彬, 李 斌, 冯慧贤, 张计旺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全身代谢性疾病。脑梗死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50%脑梗死是由于颅外段颈动脉病变引起的,DSA是血管检查的金标准,可以作为评价糖尿病脑梗死血管病变的有效手段。为此本研究采用DSA方法,评估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疑似血管狭窄的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7月收住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证实。根据是否既往糖尿病史将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DM组),其中糖尿病组共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35~79岁,平均67.8±8.6岁。同时合并高血压40例,高脂血症15例,高同型半胱氨酸20例。非糖尿病患者共92例,男57例,女35例;年龄33~81岁,平均68.4±9.5岁。同时合并高血压58例,高血脂2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2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合并症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1)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委员会1999年修订的国际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75g葡萄糖)2h后血糖≥11.1mmol/L。全部病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2)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MRI证实,发病1w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两组患者均根据化验排除应激性高血糖,同时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1.3 方法

1.3.1 DSA检查 所有患者于脑梗死1w内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分别行左右侧颈总动脉(CCA)及颈内动脉(ICA)造影,对可疑血管病变,常规造影不能明确者,增加多角度斜位造影。造影结束后进行动态及静态造影图像分析,血管狭窄程度按北美症状性颈内动脉内膜切除协作研究组(NASCET)标准[1]计算狭窄率: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 ~69%)、重度狭窄(70% ~99%)、闭塞(99%以上)。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血管异常发生部位的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比较,糖尿病组的血管狭窄发生部位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且均以颈内动脉狭窄最常见,两组数据比较卡方值为21.13,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1)。

2.2 两组患者血管狭窄发生率的比较

见表2。对两组患者所有颈动脉血管,以阴性(正常)与阳性(狭窄或闭塞)为切分点时,DM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为37.50%;而NDM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为17.86%,两组比较 χ2值为 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表2 DM脑梗死组和NDM脑梗死组血管病变异常发生率的比较

2.3 两组血管异常的程度比较

见表3。DM脑梗死组中~重度血管异常较常见,而NDM脑梗死组以轻~中度常见,其中中度以上异常分别为84%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表3 DM脑梗死组和NDM脑梗死组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处)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的变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也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及生活质量的普遍疾病。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的病变基础。颈动脉狭窄可导致脑梗死,其机制可能是:(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栓子,造成颅内动脉的栓塞。(2)狭窄远端脑血流低灌注状态。当颈动脉轻度狭窄时,机体可通过侧枝循环或扩张远端血管,降低周围血管阻力等自身调节机制使脑组织血流量不至于明显降低,随着狭窄的不断发展和末梢灌注压的不断下降,最终出现失代偿而引起末梢低灌流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2]。颈动脉狭窄可分为颈动脉颅内段狭窄和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的狭窄国内研究较多[3],但对颅外段狭窄研究甚少。研究表明,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重要原因[4]。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5]。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提示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血管狭窄以中、重度狭窄为主,这在糖尿病性冠心病中得到证实[6]。Tan等[7]对台湾脑梗死患者研究发现,半球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为8%;国内郑宇等[8]对1603例ICVD患者进行了检测,发现颅外段狭窄发生率为17.3%;本研究发现,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发生率为17.36%,糖尿病脑梗死组患者颅外段狭窄的发生率为37.50%,和国内及 Gao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我国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发生率较低,但同时该研究显示,糖尿病脑梗死组中度狭窄以上的比较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这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硬化有关[10],进一步证实,糖尿病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颅外大血管狭窄与糖尿病之间关系密切。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要高度警惕脑梗死的发生,并积极治疗和预防。控制和调节好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1]Libby P,Ridker PM,Maseri A.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J].Circulation,2002,105:1135-1143.

[2]Lu X,Zhang W,Gui Q,et al.Evaluating non–invasive medical imaging for diagnosis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Chin Med J(Engl),2003,116:112-115.

[3]刘国荣,李月春,张京芬.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5):363-365.

[4]Schminke U,Motsch L,Hilker L,et al.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observation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 ulceration[J].Stroke,2000,31:1651.

[5]王 青,梁 湖.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0):2232.

[6]Luscher TF,Creager MA,Beckman JA,et al.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pathophysiology,clinical consequences,and medical therapy:partⅡ[J].Circulation,2003,108(13):1655-1661.

[7]Tan TY,Chang KC,Liou CW,et al.Prevalence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n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one ischemic stroke[J].J Clin Ultrasound,2005,33:1.

[8]郑 宇,华 扬,凌 晨,等.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4.

[9]Guo Y,Jiang XZ,Shao W,et al.Application of transesophagel echocardiography to aortic embolic stroke[J].Chin Med J,2002,115:525.

[10]Park JH,Kwon HM,Roh JK.Eetabolic syndrome is more associated with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than ex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J].Eur J Neurol,2007,14(4):379-3861.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颈动脉造影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