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群体

2011-08-02闻海燕

浙江经济 2011年23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现代农业群体

文/闻海燕

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显著特征是其市场化、产业化特征。这就决定了现代农民群体职业分工的多层次性。提高农民群体素质不能仅仅依靠培训农村中老年劳动力来实现,而要依据现代农业产业内部分工,把农业主体分为管理主体、经营主体、生产主体,并按各类主体的不同特点,实行不同的扶持培养政策,进而优化群体结构,使农民群体素质提高。

——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具有市场意识、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的能人回流农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能人能否回流农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创业环境。政府应大力扶持这类经营主体,制定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要从经营场所、生活居住、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确保引得来、留得住。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引导投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能人带动和产业发展更好地结合提供支持。

——深化和落实扶持政策,为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创造条件,使其成为未来从事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国际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素质要求越高。“大学生”是“年富力强”的农村创业者群体的代表。尽管他们在社会实践经验、资金实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但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业经营主体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浙江省已出台了鼓励支持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政策,11个地市都出台了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的政策意见,但是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各级政府应出台更加灵活适用的旨在鼓励大学生到农业领域就业创业和农业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既允许大学生将户口迁到农村创业,也允许创业的大学生在重新就业时把户口迁回来,形成能进能出的机制,并为他们提供物质条件方面的补贴和帮助,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对未来农业产业工人应及早做好制度安排。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加大,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差距越来越小。对青年农民来说,城市户籍的吸引力已不大,关键是未来的农村、农业能够提供与城市一样的发展空间。政府在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对未来农业产业工人应及早做好制度安排。如对农业产业各部门所需劳动力做整体预测与规划,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村青年有序分流。对农业产业所需青年人员的个人职业发展及早做出规划并进行重点培训,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创新农民培训。建立起中央、省、市、县、乡5级农民培训体系,形成上下贯通的农民培训网络。在以政府为主导开展农民培训的前提下,通过引导、间接拨款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训。以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以大型农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实训基地,通过请专家集中上课、参观、现场辅导等多种形式对农(林、渔)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家庭农场、农庄、农产品加工户、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农产品经纪人、农业服务组织骨干以及农业科技人员、农民专家等进行重点培训,使其成为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主体、农业科技开发推广的领军人才。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农民进入产业化链条,为其提供加工原料或帮助其成为农业产业工人。以职业教育为依托,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层次,培养农业后备人才。应加大对优秀涉农职业高中生对口单招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力度。

(供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现代农业群体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