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学科能力的再探讨

2011-07-19

化学教与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学科

曹 坤

(江苏省泰兴中学 江苏 泰兴 225400)

以新课程为代表的21世纪中国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了10个年头,新课程明确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程理念,并依据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构成,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体系[1]。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上突出了学科能力培养,具体体现在:突出化学学科核心观念的建构;重视发挥化学知识的认识功能;强调各知识块的有机融合。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一线化学老师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课堂教学改革之中,育人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堂教学的目标价值取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教学一线老师对化学学科能力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只是围绕某一具体知识点进行的肤浅渗透,不能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培养模式。有鉴于此,本文拟进一步对化学学科能力的内涵进行探讨,以期对深化化学新课程改革有所裨益。

一、化学学科能力三维要素结构模型

林崇德教授认为:“学科能力通常有三个含义:一是学生要掌握某学科的特殊能力;二是学生学习某学科的智力活动及其有关的智力与能力的成分;三是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2]。化学不像语文、数学具有工具性,它们的基本能力为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而化学学科的特殊能力并非人人都要掌握,它具有化学学科的专业性。因此,要构建化学学科的学科能力,首先要明确化学的学科特征,一般认为,化学学科有以下特征:

(1)化学的研究在于揭示物质的变化规律,研究的层次是原子、分子水平;化学的发展目标是为了人类的进步。

(2)化学认识方法是概括与统计;化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和计算;化学的表现形式是化学语言。

(3)化学的基本思想是:客观物质构性相依;物质及其变化遵循守恒定律;化学变化有条件且相互联系;物质及其变化处于平衡状态。

依据林崇德教授对学科能力的界定,结合化学学科的特征,我们可以认为,化学学科能力应是一种结构,是以化学学科核心知识为基础,以化学学科基本思想为中介的三维结构,可用三维坐标来表达,笔者称之为学科能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三方面的要素内部各自也存在多个因素,分别在三个维度上用不同的坐标位置表示,从而在三维空间中构成化学学科能力构成状态。

二、化学学科能力要素的内涵

化学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是以概念、符号和理论来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化学学科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知识技能、科学方法密切相关,也受到科学观和科学品质、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张警鹏认为:学科能力是学生在解决具体学科情境问题时,通过个体特定的心智操作,调动自己已有的学科知识和情境经验,以顺利解决学科问题时的个性心理特征[3]。因此,学科能力的要素应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支撑,应有思维品质参与,这也是能力与方法的区别之一。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美国著名的组织行为研究者大卫·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提出“能力素质”概念,他将能力素质(Competency)界定为:能明确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而方法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很多老师忽视了能力中的情感因素,将能力培养和方法指导混为一谈,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成为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出现了能力培养方法“翻新”与课堂教学“依旧”的尴尬。其根源在于对能力的界定不清。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化学学科能力要素的内涵进行再探讨。

1.化学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活动和实践的起点。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得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环节,观察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科学素质的重要尺度,也是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最基本要素[4]。化学观察能力应包括:(1)明确观察目的、对象和内容;(2)观察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意志;(3)正确的观察方法;(4)良好的观察品质。化学观察能力结构如下图所示:

2.化学实验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人们探索和验证化学规律的手段。实验能力是化学学科素质必不可少的成分。化学实验能力结构应包含化学实验的内容、化学实验基本过程和方法、化学实验思维能力、实验过程的监控意识及实验后的反思评价等方面。因此,化学实验能力是多种成分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化学实验能力结构如下图所示:

3.化学思维能力

化学思维能力是化学学科能力的核心。化学思维能力是个体顺利解决化学问题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由化学问题的内容与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结果以及思维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特征方式及自我调节能力、情绪意志等组成的多要素、多侧面、多联系的有机整体。化学思维能力结构如下图所示:

4.化学语言能力

化学语言是表达化学思想的专门语言,是存储、传承和加工化学思想信息的工具[5]。化学语言具有形象、直观、使微观问题宏观化的特点。化学语言既是化学思维的载体,又是化学思维活动的体现;它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工具[6]。学生离开了化学语言就不可能进行化学学习,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因此,化学语言能力是化学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语言能力结构如图所示。

对化学学科能力的研究,要处理好知识技能、科学方法与发展能力的关系问题,处理好综合能力与基本能力的关系问题,特别要重视能力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学科能力的培养应突出化学学科的特征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形成一个多因素、多形态、多层次的化学学科能力结构,使课堂教学中学生诸能力的发展相得益彰,让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更加鲜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林崇德.论学科能力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39(1):6

[3]张警鹏,郑启跃.学科能力心理要素三维结构模型的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版),2006,(10):9-10

[4]裴新宁.化学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能力若干问题的探析[J].化学教育.2001,(3):19

[5]邵光华,刘明海.数学语言及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2):37

[6]徐秋云,李远蓉.试论化学语言及其教育价值[J].化学教育,2006,(9):11

猜你喜欢

新课程化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