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饺子

2011-07-05迟子建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 2011年7期
关键词:玉成灶王爷迟子建

“陈生,家里去吃饭吧。”付玉成说。陈生“唔”了一声,然后就跟在他们身后往外走。陈生进了付家先去看付大头。付大头今天焕然一新,穿着一套簇新的米色背心和短裤,浑身散发着一股香味。

陈生满怀慈爱地说:“咱们今天可真干净哇,是谁给咱洗了澡?”付大头的一个小姐姐说:“俺妈给洗的。”陈生又说:“还穿这么干净的衣裳,连个苍蝇屎都没有,你这是要娶新媳妇了吧?”付大头仍旧呜哇叫着,像是水边一只鼓噪着的青蛙。不过青蛙要是娶媳妇,并不比付大头容易多少,因为美丽的蜻蜓和悠游的红鱼不是在空中就是在水底,都是它可望而不可即的。

付玉成家竟然包了饺子。已经包好的三盖帘饺子错落有致地摆在灶房的桌子和案板上,付玉成的大女儿蹲在灶坑前烧水。本来她依照吩咐早已把水烧开了,可父母都没有回来,她不敢提前下饺子。为了保持水的沸腾状态,她持续不断地添柴,使沸水变成蒸气飞走了大半,只得再对上几瓢凉水重新烧。她看见母亲红肿着眼睛,不知她为什么哭了,所以母亲埋怨她把水烧飞的时候她也一声不吭,怕任何一句解释的话都会招致母亲的一通责骂。

陈生看见灶房的饺子,便觉得自己的胃像老鼠一样不安分起来,他不由兴奋地大声说:“今天是八月十五么?”付玉成说:“还没立秋,怎么能过八月十五?”陈生眨眨眼,晃了晃脑袋说:“不年不节的怎么有饺子吃?”“不光有饺子,还有酒呢。”付玉成对陈生说,“你就放开量吃喝吧!”陈生搓了搓双手,很响地“咦喝”了一声,慨叹道:“还有这么滋润的日子!”

第一锅饺子出来后,陈生迫不及待地先拈起一个扔进嘴里。那饺子烫着,他没敢怎么嚼,就把它飞快咽进肚子了。饺子一落肚他就后悔,觉得把它浪费了,连点香味都没品出来。第二个饺子重蹈覆辙,因为它仍然烫着,他只咬出一汪油来就把它咽了进去。这回他悔上加悔,觉得自己对待饺子太莽撞了。陈生这回吸取了教训,他打算让它散散热再吃,于是就把满盘的饺子端到户外去凉。结果外面没有风,在大地上微微起伏的是轻纱般的月光,陈生只能从自己的肺叶中鼓出风来吹它。他端着盘子,垂着头用嘴呼呼地吹着风,吹得腮帮子酸了,鼻涕也蠢蠢欲动地冲出鼻孔。陈生怕糟践了饺子,连忙扭过头腾出只手来把鼻涕擤掉。这时最上层的饺子已经不烫了,陈生就把盘子放在地上,然后自己也坐在地上,守着盘子吃起来。连吃了几个之后,陈生才品出是什么馅的,原来是白菜当中搀了少许的韭菜,鲜得很。

“陈生,屋里来吃吧,屋里有亮儿。”付玉成站在门口吆喝陈生。

陈生抽了一下鼻子,说:“外面有月亮,我看得见。”“给你双筷子吧。”付玉成一说完就后悔了,因为他马上反应过来陈生吃饺子从来都是用手抓。有年过小年,祭灶王爷,杨秀煮了一锅饺子,让陈生给灶王爷供上几个,结果陈生用手把饺子一个个抓到供桌上,气得杨秀直哭,说是那饺子不洁了,灶王爷不吃,肯定会怪罪下来的。结果腊月二十五的那天,陈生用铁锅炒花生,怕把花生炒煳了,就对上一些沙子。谁曾想用小铲子翻炒比较困难,陈生就想当然地找来一把撮鸡屎用的小铁锹,连洗都不洗,就把它探进锅里。杨秀见了一声惊叫,陈生一激灵,小铁锹重重地磕向锅底,把锅给捅漏了。杨秀哭得面如白纸,陈生只好去邻村请来一个锔锅的人。锅锔好了,可算算工钱赶得上买口新锅的钱了,杨秀就心疼得连年都不想过了,把一切罪过都算在陈生用手抓饺子供灶王爷的身上。

付玉成的话果然惹恼了陈生,他气呼呼地说:“吃菜才用筷子呢,筷子也是个馋鬼,想要沾沾荤腥。我就不让!好东西我要抓着吃,手指头是自己的,筷子算什么东西!”付玉成本想再给陈生点蒜泥,怕他又会骂蒜泥也是为了窃取饺子的香味,也就闭口不说了。

(节选自《青春如歌的正午》第四章,题目为笔者所加,原文见1999年第2期《十月》)

注:付玉成夫妇有个脑瘫的儿子付大头,夫妻俩担心儿子的将来,就请傻子陈生来家吃饭并寻机将其灌醉,然后将喂了安眠药的儿子抱到河里扔了。这样,就嫁祸于陈生了,人们便以为是陈生喝醉了酒,抱孩子出去玩而使孩子落水致死的。

作品赏析

迟子建的这篇小说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揭示了农村一些父母身上愚昧的一面。从题材来看,这篇小说叙说的是平常人的荒唐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人们不得不承认,迟子建在作品中塑造付大头、陈生之类的“傻子”形象,有着许多特殊的意义:通过“傻子”的形象和视觉(从天真单纯、不谙世事的角度说,傻子视角和儿童视角有相似之处),在艺术反差中突出“陌生化”的效果,更有张力地建构一種作品内在的剧烈冲突;通过“傻子”的悲惨境遇,展示人性中最自私、最卑劣、最丑恶、最凶残的一面。总之,迟子建所塑造的“傻子”形象中总是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悲剧美,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沉重而深刻的历史意蕴。

猜你喜欢

玉成灶王爷迟子建
灶王爷
一担银圆示忠诚
怪丐
东北有个迟子建
灶王爷托梦
羊毛里擀出的岁月味道
名家写夏天
三道粱
迟子建:为何能长期保持高水准的创作?
敬灶王爷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