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腹部表面 5个间径的观测与推算

2011-06-22庄丽华姜筱唐孟凡雪李艳君陈克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中脘中点解剖学

庄丽华,王 蕊,姜筱唐,孟凡雪,李艳君,陈克功

(1.佳木斯大学 2007级临床专业学生,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佳木斯大学 2006级口腔专业学生,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3.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局解教研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腹部表面分区常有不同的分区方法,有两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和九分法[1]及腹部内器官的体表投影都有了明确的记载。本文只是对 5个间径进行测量,其中髂棘间径和髂嵴间径两者已有了确切的记载[2],其他三个间径的长度则少有描述,只作个尝试加以记载其所得数值。而各间径所标志的结构各有不同,为了使用方便具体均采用厘米为单位加以计入。并将利用所测得得数值与文献上所记数值进行推算,得出能有参考意义的数值,以便供给实际工作者作参考,也为解剖学增加参考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观测的对象均为本校在读的女大学生,共 110名,年龄 21~23岁,身高 151~178cm。无脊柱侧凸,两侧对称。无骨盆倾斜,两下肢等长,头部无异常,腹部未有任何瘢痕。未计入种族。

1.2 方法

被测者在就寝前仰卧于床面上,四肢伸直自然放在床上。使用工具为 Budin氏测量器。间径的命名方法是:髂棘间径和髂棘间径都是取于妇产科学,而其余三个间径取于两端结构名称和适当简化;胸剑结合到右髂前上棘(简称胸右髂间径);胸剑结合到脐(简称胸脐间径);脐到右髂前上棘(简称脐右棘间径)。所采用的骨性标志为胸剑结合、右髂前上棘和髂嵴的髂结节都是明显容易触摸到的骨性结构,非骨性结构的脐恒定附于腹前壁正中部位,亦易取得。

2 结果

2.15个间径的长度

各间径的长度不同,有 4个间径与髋骨连接,当然也与骨盆发生了关系,只有胸脐间径位于正中线,未与骨盆发生直接联系(表1)。

表1 5个间径的长度单位 cm

2.2 胸右髂间径

少有测量此间径的。今测得其长度约为 27cm,进行推算的方法是取本间径 1/2的长度,约为 13.5cm,以取得骶耻内径长度。在妇产科中记载,取耻骨联合下缘到骶岬上缘中点间距的正常值为 12.5~13cm,减去 1.5~2cm,间接得出骶耻内径的长度。如此,把胸右髂间径的二分之一长度用上述方法处理减去 2cm所得之值为 11.5cm,即为骶耻内径则属于正常范围。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先检测一下胸右髂间径,取得了应有的数值,则对骶耻内径就有了初步的印象,使测量者做到心中有数,对实际操作是有利的。而欲做这项测量是很方便的,因被检测者不用变动体位就能进行。

正常人有两侧对称的体型,所以,胸左髂间径与胸右髂间径等长,再加上髂棘间径作为一边,则形成一个三角形,且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2.3 脐右棘间径

即脐与右髂前上棘的距离,为常用的间径,测得其长约为 14.1cm。阑尾的体表投影 -麦氏点是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交界处,即是距离右髂前上棘 4.7cm处,这与距离右髂前上棘 3.5~5cm的记载吻合的[3]。

再者半月线经过脐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经推算得出此中点是在脐棘间径上 7.05cm处,也就是说这个中点距离脐和到髂前上棘为等距离的。

脐到两侧髂前上棘的距离在正常人是对称相等的,再加髂棘间径为一边则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有文献记载,有时妇科进行腹部穿刺检查时,穿刺点一般选择左下腹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 1/3交界处,由此可以推算出此交界处距离左髂前上棘为 4.7cm[4]。

2.4 胸脐间径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深面为腹白线,一般不记载它的长度。现已测出其长度约为 17.8cm,可算出此间径的中点在距脐 8.9cm处。首先,在确定幽门平面时,有材料记载是在胸剑结合到脐连线的中点。如今,在脐上 8.9cm处就能明确指出幽门平面的位置。

其次,有的资料记载针灸的中脘穴也是在此间径的中点[5],取穴就可以在脐上 8.9cm处找到了。因为此穴是调理脾胃的募穴,现有了具体数据作根据,就给保健按摩和灸疗法带来了方便。因中脘穴与幽门平面两者都位于胸脐间径的中点,可否考虑,今后在撰写腹部表面解剖学记载结构位置时可否用这样的语句:在胸脐间径中点有两个不同的结构。

再者于中脘穴至脐之间还有三个穴位,分别为水分穴在脐上一寸,下脘穴在脐上两寸和建里穴在脐上三寸[6]穴位之间相隔均为一寸,推算成厘米时分别为脐上 2.2cm,脐上4.4cm,脐上 6.6cm。用厘米来标志穴位时更为具体明确,便于使用穴位进行治疗和保健工作。

2.5 髂棘间径与髂嵴间径

两间径为临床常用的间径,为测量骨盆的重要径线,是产前检查时必不可少的检查内容。

首先,有关两间径的长度已有记载,现介绍部分先辈们所创建的资料(表2)。

表2 两个间径长度的比较 单位 cm

从表上显示,本文所测数值均为文献记载中的最低值,但仍属于正常范围。

其次,一般髂嵴间径比髂棘间径长约 2~3cm属于正常范围。据表2说明本资料的骨盆是正常的;经推算得出兰兹氏点在髂棘间径上距离右髂前上棘约为 7.8cm。

再者,欲推算出骨盆入口横径,根据文献记载依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长度,再据表面解剖学记载的公式骨盆入口横径 =髂棘间径 +髂嵴间径/4,然后将骨盆入口横径加骶耻内径,正常为 22~24cm,经公式推算出本文所得数值为 23.02cm属于正常范围。

3 讨论

本文所观测的内容属于人体测量中的活体测量部分,为表面解剖学的标志线范围。采用的骨性标志是确切可清楚地触摸到的结构。使用的测量工具是法定的,也是临床工作常用的工具。资料来自发育正常的女大学生,故所得数值较为真实、可信,有参考价值,为人体解剖学增加了数据。本文用法定计量单位厘米来标明各间径上结构的位置,这样就给应用时创造了方便的条件。胸脐间径上的中脘穴与幽门平面都是用该间径中点的位置,现在该间径有了长度数值,得出了中点距胸剑结合和距脐的明确数据了;并用厘米表明脐到中脘穴中间三个穴位间的距离来补充用“寸”的方法。中脘穴与幽门平面都位于该间径的中点,这种巧合给中西医结合奠定了解剖学基础。本文尝试用推算的方法处理所得数据,众所周知推算是根据已有的数据计算出有关数值。即是用容易得到的数据推算出不能直接测得的数值,而此数值能指导实际应用。从美学角度看人体美的基本要素中提及比例,就是人体比例,是指人体器官间的比例关系[7]推算工作来完成。因为人体有许多“相等”现象。这种现象也是数据间相比得出来的。这种方法已由先辈们所采用。在王氏所译的正常人体解剖学中提到,就女子活体测定耻骨下缘到骶岬共长为 12.5~13cm,为求出欲知的径,需从对角径中减去2cm,此数字系凭经验所得[8]。此法也是研究解剖学的一种,应深入探讨,扩大视野推动研究工作。

[1] 聂绪发,严振国.临床应用表面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47-77

[2] 郑怀美,苏应宽.妇产科学[M].第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73-75

[3] 王根本.医用局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72-173

[4] 山东省人民医院等.实用妇科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6,56-57

[5] 叶缘民.食品与健康[M].天津:《食品与健康》编辑部,2010,(2):39

[6] 朱链.新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1,162-164

[7] 孙少宣.口腔医学美学[M].合肥:安徽科学出版社,1994,48-58

[8] 王之烈,邱树华,李默林泽.正常人体解剖学(上卷)[M].第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24-125

猜你喜欢

中脘中点解剖学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中点和对称问题
中点的联想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准PR控制的三电平逆变器及中点平衡策略
带续流开关的中点箝位型非隔离光伏逆变器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