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3至2010年3 055例老年住院患者死因分析

2011-06-19丁清琳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死因病案病死率

丁清琳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病案室,合肥 230001)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日趋显著,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们国家的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总数1.79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8.87%,绝对数接近1.2亿。它意味着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还在继续。老龄化成为国家人口社会发展中需要认真科学妥当应对的一个挑战[1]。为了研究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为今后有效地开展加强对老年疾病的防治,现对我院2003年至2010年共3055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死亡病例资料进行死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2003年至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住院死亡病人为统计分析对象。

1.2 死亡原因分类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原则进行疾病分类。以住院病案首页的主要诊断进行统计汇总。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时间与病死率 2003年至2010年住院病人总数41 1111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129813人,占31.58%,老年患者在总患者中的比例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全院8年中死亡患者总人数5299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死亡3055人,占57.65%。低于贺美林报道的 65.36%[2]的水平。高于杨婉恩报道的42.1%[3]的水平。60岁以上住院病人的病死率为2.35%,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03.13,P <0.01),见表1。

表1 老年住院患者的病死率

2.2 性别与病死率 2003年至2010年60岁以上老年死亡病例性别与构成及病死率情况:死亡病人男性(2097/81204,2.6%)多于女性(958/48609,2.0%),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病死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9,P <0.01)。

表2 死亡病例年龄分布

2.3 年龄与病死率 3055例60岁以上老年死亡病例中,70~79岁组死亡例数最多,其次为60~69岁组,各组病死率以80岁以上组为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51,P <0.01),见表 2。

2.4 死亡原因 从表3可以看出死因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居前三位,尤以循环系统疾病最为突出,与杜春花[4]的报道不同,与倪如丽[5]的报道一致。死亡常见的7种疾病死亡统计,见表4。

3 讨论

3.1 性别、年龄与病死率关系 老年男性死亡例数为2097例,病死率为2.6%,老年女性死亡例数为958,病死率为2.0%,男性高于女性,与国内大多报道一致。这与男性特殊的身体、生理结构有关,也与男性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与精神压力大,耐力不如女性有关,对疾病的防范意识差,预防观念薄弱,不能及时就医,以及男性从事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不良生活习惯较多,如饮酒、吸烟等有关。因此,合理调整男性公民的社会心理压力和在家庭中的负担,戒除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工作环境等有利于降低男性公民的病死率,对减少老年病死率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本组病例 70~79岁为死亡病例主体,占39.5%,占同年龄组病死率的2.40%,其次为60~69岁,这两个年龄组正是老年死亡病例的主体,提示我们应该加强此年龄段患者的关注。从同年龄组病死率来看,80岁以上病死率最高,与这个年龄组的构成比最小,还与其相对应的老年人群人数较少有关。同时也符合此年龄段人群特征,即随年龄增大体质变差,住院合并症增多,因而较易造成死亡。

另一方面,老年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显示我院医疗诊治水平、危重病人抢救水平、服务水平等在不断提高,随着我院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水平的提高,心脏介入等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冠心病治疗的成功率日益提高,因而也降低了冠心病的死亡率。

3.2 死亡原因的分析 循环系统疾病在住院老年患者死因构成中高居第一位。主要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不合理、工作和生活压力大、运动量少、遗传因素、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有关,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其中以脑血管疾病危害最大。因此,对偱环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及预防已成为当前医疗机构工作重点,是老年病防治中的重中之重,具体到病种则显示脑出血是病死率最高的病种,应重点加强监测。

恶性肿瘤是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的第二位,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研究报道一致。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2005年以前的过去10年中,一直排在首位,居高不下[6],其中肺癌又是老年病人发生的高危人群,应特别引起重视。虽然部分肿瘤尤其是早期发现的恶性肿瘤已能治愈,但相当一部分人就诊时疾病已发展为晚期,错失了治疗最佳时期,现在肿瘤治疗水平不高,预后不理想,因此,肿瘤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恶性肿瘤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7]。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比前后4年的病种情况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炎的病死率有所下降,由前4年的第3位的死因降低为后4年的第5位,分析认为可能与政府部门逐年加大力度解决环境污染原因有关。

表3 死亡病例死因构成及顺位

表4 死亡病例前7位病种分布

综上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死因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循环系统和恶性肿瘤为主要死因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8]。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针对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的死因有明显的特性,偱环系统疾病与恶性肿瘤是我院老年患者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继续加强偱环系统疾病与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死亡病种的变化应引起政府卫生机构的重视。

[1]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解读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N/OL].人民网强国论坛,2011-04-29.http://www.people. com. cn/GB/32306/143124/147550/14519636.html.

[2]贺美林.2226例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J].中国病案,2009,10(12):43-44

[3]杨婉恩.1213例60岁以上老年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病案,2008,9(1):37-38.

[4]杜春花.2000年-2004年1290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J].河北医学,2006,12(1):16-18.

[5] 倪如莉.老年住院患者死因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8,6(2):128-129

[6]陈林.1996年-2005年某院住院死亡病倒分析[J].中国病案,2007,8(7):38.

[7]王震.2002-2006年住院死亡病例死因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8,12(15):332-333.

[8]樊芸.2007-2009年成都市龙朱驿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0,6(3):142-144.

猜你喜欢

死因病案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死因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PDCA循环改进对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正确选择的影响分析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