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三支病变心电图特点与冠脉造影对比研究

2011-06-09梁允兰史海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下壁右室体表

梁允兰,史海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在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中多见。其发病特点为症状较重,预后差,而且在临床上往往无法在造影之前通过无创手段判断病变部位,给冠心病介入治疗时部分血运重建的靶血管选择带来困难[1]。本研究通过收集冠心病介入治疗部分血运重建获得较好临床效果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特点,以期给部分血运重建靶血管的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08年—2010年于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5例,其中男性 71例,女性54例,年龄68.32岁±10.08岁。合并高血压病102例,糖尿病52例,高脂血症61例。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三支病变。三支病变的判断标准为[2]: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管腔狭窄≥50%,左主干病变除外。冠状动脉造影由三名有经验的心内科介入医师进行,三支病变中靶病变的确定由两名以上介入医师决定。

1.3 心电图标准 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ST段改变以J点后0.08 s为起点,以ST段下移>0.1 mV为ST段压低,以 ST段胸前导联上抬>0.2 mV,肢体导联上抬>0.1 mV为ST段抬高。I、aVL导联认为是高侧壁导联,Ⅱ、Ⅲ、aVF导联认为是下壁导联,V1~V3导联认为是前间壁导联,V4~V6导联认为是前侧壁导联,V7~V9导联认为是正后壁导联,V3R~V5R导联认为是右室导联。

2 结 果

如果左前降支是靶病变,以胸前导联V4~V6的ST段变化最为显著,而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是靶病变,则以下壁导联Ⅱ、Ⅲ、aVF的ST段变化最为显著。同时,胸前导联V1~V6的ST段改变更多见于左前降支病变。也有一些三支病变没有明确体表定位的心电图改变。详见表1。

表1 125例患者心电图改变相应导联与三支病变中靶病变的关系 例

3 讨 论

目前心电图仍然是诊断冠心病最经济,最方便的无创方法之一,但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多排CT、螺旋CT等检查的开展,近年很多专家逐渐质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改变是否有意义[3]。本文对1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三支病变,并经部分血运重建症状改善明显的患者体表心电图结果与靶病变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提示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说明体表心电图对冠心病靶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体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供血区域有相关性。左冠状动脉主干于左心耳下方分为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左前降支主要供应前壁、前间壁、前侧壁和室间隔前上2/3及心尖部的血液,偶见供应下壁和右室血液。回旋支主要供应前侧壁、后侧壁、下壁、后壁和室间隔后下1/3的血液。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后侧壁、后壁、室间隔后下1/3和右室的血液[4]。

本结果提示,如果靶病变为左前降支,心电图ST段改变的主要导联为前侧壁(V4~V6),其次是前间壁(V1~V3),亦可见于高侧壁(I、aVL)、下壁(Ⅱ、Ⅲ、aVF)和正后壁(V7~ V9)。如果靶病变为左回旋支,心电图ST段改变的主要导联为下壁,亦可见于高侧壁、前侧壁、前间壁和正后壁。如果靶病变为右冠状动脉,体表心电图ST段改变的主要导联为下壁,其次为右室,其余导联均偶可见到。本研究结果符合心电图与冠状动脉供血的关系,也与既往文献相吻合。

体表心电图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在于:同一体表定位导联的ST段改变有时可见于不同血管病变,例如下壁导联ST段改变可以分别见到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病变;近期对于aV R导联改变的临床意义研究很多,但是单一导联对于血管病变的定位还值得商榷;对于ST段改变的形态(上斜型、水平型和下斜型)和时限等与靶病变的关系是否有关未能做出统计;部分病变没有明确的心电图定位,甚至是完全正常的心电图。但即使如此,心电图可用于初步判断冠心病三支病变的靶血管,尤其是动态观察心电图改变的意义更大。综合心电图计分法可提高心电图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准确率[5]。心电图仍然是诊断冠心病不可或缺的无创检查。

[1]Midgette AS,Griffith JL,Califf RM,et al.Prediction of the infarctrelated arter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a scoring system using summary ST-segment and T-wave changes[J].Am J Cardiol,1996,78(4):389-395.

[2]马长生,盖鲁粤,张奎俊,等.介入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6.

[3]黄建平,张新霞,李松.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0):1529-1531.

[4]刘仁光.急性心肌梗死定位诊断的进展[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5):370.

[5]贾如意,薛建峰,姜婕,等.综合心电图积分法在诊断冠心病多支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15(2):133-136.

猜你喜欢

下壁右室体表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V1R 波增高、STV2 改变对下壁心梗的临床诊断价值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圆周应变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1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心电图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第十一讲 右室肥大及双室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