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治疗为主治疗药物性肾损害致慢性肾衰竭32例疗效观察

2011-06-04袁平霞段光堂贾志杰

河北中医 2011年12期
关键词:六月雪肾衰药物性

袁平霞 段光堂 贾志杰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河北 唐山 063000)

辨证治疗为主治疗药物性肾损害致慢性肾衰竭32例疗效观察

袁平霞 段光堂 贾志杰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河北 唐山 063000)

肾疾病;肾炎;中药疗法

肾脏是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近年来由于各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药物滥用,致使药物引起的急、慢性肾衰竭的报道日益增多[1]。特别是由含有马兜铃酸(AA)的中药及其制剂所致的马兜铃酸肾病(AAN)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2-3]。药物所致的急、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约占肾衰竭25%,在老年人、原有肾脏疾病者发生率更高[2]。2009-01—2011-09,我们采用辨证治疗为主治疗药物性肾损害致慢性肾衰竭Ⅱ~Ⅲ期32例,并与常规西医处理29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1例均为我院肾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23~72岁,平均(49.62±1.56)岁;其中应用抗生素肾损害 8例,非甾体类消炎药肾损害4例,造影剂肾损害1例,化疗药肾损害3例,中草药肾损害16例。对照组29例,男10例,女19例;年龄18 ~73 岁,平均(49.57 ±1.62)岁;其中应用抗生素肾损害7例,非甾体类消炎药肾损害2例,造影剂肾损害3例,化疗药肾损害2例,中草药肾损害1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具有不同程度的用药史和肾损害表现,用药与肾损害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并排除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感染、原发性高血压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肾脏损害,符合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4]。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立即停用肾损害的药物,采用卧床休息,给予低盐、低脂及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叶酸及铁剂等纠正贫血,对于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预防感染。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症状及舌、脉辨证治疗。

1.3.2.1 脾肾阳虚型 治宜补脾益肾,利湿泄浊。予肾衰Ⅰ号方。药物组成: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 15 g,巴戟天 15 g,淫羊藿 15 g,肉苁蓉 15 g,黄连 6 g,紫苏叶10 g,陈皮10 g,半夏10 g,生大黄10 g,白花蛇舌草 15 g,六月雪 15 g,当归 15 g,泽兰 30 g,水蛭 5 g,炙甘草10 g。

1.3.2.2 肝肾阴虚型 治宜滋补肝肾,通瘀化络。予肾衰Ⅱ号方。药物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各18 g,山茱萸10 g,山药 15 g,茯苓 15 g,泽泻 12 g,牡丹皮 10 g,生大黄10 g,六月雪15 g,黄连5 g,紫苏叶 10 g,陈皮 10 g,竹茹10 g,白花蛇舌草15 g,马鞭草30 g,赤芍药、白芍药各15 g,当归 15 g,鸡血藤 30 g,水蛭 5 g。

1.3.2.3 肾气不固型 治宜补肾固涩,化瘀泄浊。予肾衰Ⅳ号方。药物组成:黄芪30 g,菟丝子15 g,枸杞子12 g,覆盆子10 g,车前子10 g,巴戟天15 g,淫羊藿15 g,肉苁蓉 15 g,黄连6 g,紫苏叶10 g,砂仁6 g,生大黄10 g,六月雪 15 g,当归 15 g,丹参 30 g,泽兰 30 g,三七 5 g。

以上中药均水煎服,日1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血肌酐(Cr)、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见表1。

表12 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血肌酐(Cr)、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s

表12 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血肌酐(Cr)、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 <0.05

治疗组(n=32)对照组(n=29)Cr(μmol/L) 24 h尿蛋白定量(mg)Cr(μmol/L) 24 h尿蛋白定量(mg)治疗前 283.5±153.6 2 480±1 180 285.6±151.6 2 430±1 190治疗后2周 256.7±138.2 2 200±1 020 260.3±136.9 2 360±1 100治疗后4周 212.8±114.6*△ 1 850±930*△ 220.6±128.5* 2 130±920*治疗后8周 193.8±86.7*△ 1 530±740*△ 208.9±117.6* 1 800±850*治疗后12周 170.1±88.5*△ 1 100±340*△ 195.7±109.7* 1 530±230*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4、8、12周血 Cr、24 h尿蛋白定量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4、8、12周血Cr、24 h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3 讨论

导致药物性肾损害的药物多种多样,包括中药、西药及其各种剂型和品种,用药途径也多样化(包括外用、内服及注射等)。目前文献报告的致病药物已高达上百种,随着新药的上市,这一数字还在增加[5]。据统计,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中药仍然是最常见的3类药物。蛋白尿的出现是肾脏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即出现蛋白尿,由于尿蛋白定性试验与尿液的浓度和稀释有关,故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较为准确。血Cr不与蛋白结合,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是目前最常用的间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本临床观察显示,治疗后血Cr、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说明肾小球滤过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复,起到了保护肾脏、延缓肾衰竭进程的作用。

药物性肾损害,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药毒侵袭脏腑,耗伤气血,或药毒伤及脏腑后失治、误治,导致病久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可归于中医学虚劳范畴。《医宗金鉴·虚劳总括》详细论述了虚劳的成因及其疾病的本质。所谓“虚者,阴阳、气血、荣卫、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损者,外而皮、脉、肉、筋、骨,内而肺、心、脾、肝、肾消损是也。成劳者,为虚损日久,留连不愈,而成五劳、七伤、六极也”。可见药物性肾损害药毒侵袭脏腑,主要责之气、血、阴、阳,主要涉及肾、肝、脾三脏。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我们将药物性肾损害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和肾气不固3种证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对于虚劳的治疗着重温补脾肾,并创建了金匮肾气丸等温补脾胃的方药。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提出治疗重视脾胃,创立了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甘温除热”之法,治疗劳伤脾胃,中气下陷,阴火上冲之气虚发热。故补肾水、培脾土、慎调摄是治疗药物性肾损害的三大要素。

肾衰Ⅰ号方以补脾益肾、利湿泄浊为法,由补中益气汤加减而成,方中重用黄芪,配党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升阳固表;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温肾阳。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脾肾、化湿通络之效。肾衰Ⅱ号方以滋补肝肾、通瘀化络为法,由六味地黄丸配温胆汤,三补三泻,理气化痰,肝、脾、肾三阴并补,配鸡血藤、水蛭、六月雪可通络利湿。诸药共达滋补肝肾、利湿化浊、化瘀通络之功。肾衰Ⅳ号方以补肾固涩、化瘀泄浊为法,由五子衍宗丸加减而成,配三七活血化瘀,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温补肾阳,当归活血养血。全方配伍达补肾固涩、化瘀泄浊之效。

临床观察显示,辨证治疗为主治疗药物性肾损害致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治疗组治疗后4、8、12周血Cr、24 h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2组治疗后4、8、12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血Cr、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5)。中医辨证综合治疗可保护肾脏、延缓肾衰竭进程,为改善药物性肾损害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秋元哲.NSAIDs致药物性肾损害[J].日本医学介绍,2006,27(8):345-346.

[2]谌贻璞,陈文.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2,11(1):63-66.

[3]郑法雷,苏震.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6):313-316.

[4]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5):249-251.

[5]王海燕.肾脏病临床概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225.

R692.305.31;R726.923.053.1

A

1002-2619(2011)12-1798-02

袁平霞(1967—),女,副主任医师,学士。从事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研究。

2011-10-12)

猜你喜欢

六月雪肾衰药物性
六月雪的栽培技术及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核桃低聚肽对亚急性肾衰老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小院里的“六月雪”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Wnt/β-catenin通路在肾衰康灌肠液抑制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王玉林教授运用六月雪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总结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