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汶川地震青川灾区老年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2011-05-31胡天超郭丽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汶川流行病学

杨 新 胡天超 郭丽蓉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 广元 628001)

5.12 汶川特大地震使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老年人是这次地震中伤亡惨重的群体之一,是地震后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障碍的高危人群。本文拟调查汶川地震青川灾区灾后60岁以上老年人精神疾病状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开展老年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5月12日到2009年7月12日以青川县为调查总体框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人口分为城乡两层,按行政区域随机分组抽样,在青川县城区抽3个社区,辖区内关庄镇抽3个行政村,分别作为城乡调查区域,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调查问卷1 121份;收回有效问卷1 043份(93%),其中精神疾病患者178例,时点患病率为17.1%。男508人,女535人;年龄60~94〔平均(70.13±4.26)〕岁;城镇766人,农村277人;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83人,高中278人,初中332人,小学210人,文盲140人,职业为干部、工人298人,农民277人,个体147人,无业235人,其他86人。

1.2 方法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用于入户调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受灾情况等,筛查工具采用扩展后的一般健康教育问卷12项加扩展5项具体内容(GHQ-12)用于筛选被试者是否进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Ⅳ版修订版(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调查。根据GHQ-12评分确定危险人群的分界分线分数:GHQ-12≥4分为高危人群,GHQ-12总分为2或3分为中危人群,0或1分为低危人群,高危人群100%进行SCID-I/P检查,中危人群60%进行SCID-I/P检查,低危人群30%进行SCID-I/P检查,以上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逐人测试。

1.3 质量控制 调查对象随机化抽取,调查人员均为精神科医师,由2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6名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精神科医生组成,经过统一培训,并按统一标准,填写的每份调查表格当日检查其完整性与诊断一致性,选择10%以上调查对象进行SCID-I/P重测。对SCID-I/P诊断不一致时,以质控医生的诊断为主,对不能确诊的被调查对象,由两名副主任医师进行复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地震期间受损情况 246人房屋轻至中度受损,547人房屋重度受损,250人房屋垮塌,房屋轻中度受损中精神疾病患者8人,时点患病率3.3%;房屋重度受损、垮塌中精神疾病患者170人,时点患病率21.3%;老年人房屋是否受损垮塌与精神疾病有相关性(χ2=3.94,P<0.05)。财产损失10万元以下321人(30.8%),其中精神疾病51人(15.8%),10万元以上722人(69.2%),其中精神疾病患者127人(17.6%),10万元以下及以上与精神疾病无相关性(χ2=1.23,P>0.05)。

2.2 不同性别精神疾病的患病率男女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障碍、酒精滥用和依赖间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

2.3 患病率及性别与城乡分布 男性508人,患有精神疾病者61例,时点患病率为12%;女性535人,患有精神疾病者117例,时点患病率为21.7%,性别差异显著(χ2=8.42,P<0.01)。城市766人,患有精神疾病者105人,患病率为13.7%;农村277人,患有精神疾病者73人,患病率为26.35%,农村与城市相比具有显著差异(χ2=26.50,P <0.01)。

表1 不同性别精神疾病的患病率〔n(%)〕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地震灾后青川县城乡60岁以上老年人精神疾病时点患病率明显高于2002年中山市结果(47.62‰)〔1〕。说明灾难性事件对老年人的心理作用和心理影响较大,其心理健康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可能这次地震中身处农村的老人经历地震感受、被迫改变生活环境、社会支持来源减少、房屋损失、经济收入和生活保障受影响、地震时大地摇晃、群众伤亡的场景、地震中经历的悲伤、哀恸、恐惧的破坏性感受、养老问题以及生活环境改变等因素有关〔2〕。

性别是灾后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预测因素,女性更容易受到灾难事件的影响〔3~5〕和2009年震后青川县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2004年河北承德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论一致〔6〕。说明女性是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和抑郁的易感人群,这可能与女性面对灾难打击时更脆弱、更容易表现出真实情感以及男女之间的生理特点、性格特征、社会适应能力等因素有关,提示针对灾后老年人心理干预,女性应是重点关注对象〔7〕。财产损失(主要是住房的倒塌或水淹)是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8〕。本调查显示,老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城乡分布呈现出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可能这次地震中身处农村的老人位于地震爆发口,目睹亲人被埋、受伤、死亡,房屋严重受损等因素有关。在精神疾病的构成上,创伤后应激障碍时点患病率高于保定市2005年调查结果(0.37%)〔9〕和浙江省2001年调查结果(0.56%)〔10〕,低于汶川地震后6个月不同灾情地区老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32.8%〔11〕。可能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生活背景、调查工具、调查时间、样本差异及遭受心理创伤等因素有关。

1 李 真,胡季明,陈贻华,等,中山市老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精神病医学杂志,2002;12(6):351.

2 王 婷,杨惠琴,李 娟,等.汶川地震前后绵阳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5):1134-7.

3 Curtis A,Mills JW,Leitner M.Katrina and vulnerability:the geography of stress〔J〕.JHealth Care Poor Underserved,2007;18(2):315-30.

4 Kim SC,Plumb R,Gredig QN,et al.Medium-term post-Katrina health sequelae among New Orleans residents:predictors of poor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J〕.JClin Nurs,2008;17:2335-42.

5 Kuwabara H,Shioiri T,Tovabe S,et al.Factors impacting 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recovery after the2004 Niigata-Chuetsu earthquake〔J〕.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8;52:503-7.

6 李建峰,江琴普,粟克清,等.河北承德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18(1):23-5.

7 汪向东,赵丞智,新福尚隆,等.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8-30.

8 王鹏云,韩布新,李海峰,等.震后4个月重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6):1540-2

9 路保慧,边宏伟,张海燕,等.保定市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18(1):38-40.

10 石其昌,章建民,徐方中,等.浙江省15岁以上人群各类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39(4):229-36.

11 黄河清,杨惠琴,韩布新.汶川地震后灾情不同地区老年人PTSD发病率〔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0):1275-7.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汶川流行病学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云上远眺新汶川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원촨(汶川)대지진 10주년 기념일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