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态势

2011-05-30

食药用菌 2011年1期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生产

李 玉

(国家教育部食药用菌产业化工程中心,长春 130118)

目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食用菌仅次于粮、棉、油、菜、果,居第6位。中国食用菌产业在 “三农”发展过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受到领导高度重视,2009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山东食用菌产业,对食用菌产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因食用菌产业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可点草成金,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创造十倍、百倍的效益,其在农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生态循环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深化废弃物利用,调整种植结构,推进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出口创汇;并能改善人们膳食结构,促进人类健康。

1 中国食用菌产业运行现状

1.1 生态循环经济发展观得到共识

利用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经济见图1。

1.2 品种审定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由于食用菌新品种的逐年增多,相关的品种审定、品种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像 《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凸现人们对食用菌品种的保护意识。同时,我国相继建成多个食用菌菌种保藏、研究、管理机构,如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等。品种的申报、区域试验、审定等程序约束了一些隐性的、甚至是违规的操作。随着这些法规的相继出台,品种市场和生产中品种的应用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此外,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 《品种管理网》设有专门的 “食用菌区试与认定”专栏,大大方便了各部门对食用菌品种认定工作的开展。

图1 利用食用菌产业实现生态循环经济示意图

1.3 政策支持构建多功能产业发展研究创新平台

从食用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到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到成立教育部食药用菌产业化工程中心、国家食用菌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所有这些都支撑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1.4 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目前,农业各业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的食用菌研究机构已近100个,食用菌的研究者在新时期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这些研究单位大都着手招收培养食用菌学科的研究生,在老一辈学者焕发学术青春的同时,新一代食用菌研究骨干迅速成长起来。除了食用菌专业研究队伍自身的壮大以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植病学、园艺学、微生物学、农学、林学、食品科学界的学者纷纷加盟食用菌研究,形成了一个更符合蕈菌科学内涵的研究群体,蕈菌科学的发展已呈千帆竞发之势。

2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态势

2.1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明显

(1)开发利用食用菌原材料生态效益巨大。食用菌栽培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能大大改善农村地区秸秆乱堆或焚烧,畜禽粪便乱堆破坏环境的现象。食用菌在农业生态链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图2)。

食用菌生产是非耕地生产,是立体、高效生产,它可以利用沙石地、坡地、荒地、盐碱地、林地、房前屋后等各类非耕地,还可以修旧利废,利用矿山废弃巷道、废山洞、废弃厂房等作栽培。在我国耕地紧缺,食物安全形势严峻的条件下,充分利用非耕地生产食用菌,增加食物供给,其潜力和意义巨大。

在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菌种类平菇,每个面积为667平方米 (1亩)的标准大棚可以消化农业废弃物棉籽壳15~20吨,栽培周期3~4个月,产鲜菇15~20吨,相当于0.3公顷耕地生产的粮食,也就是说,1个标准大棚生产的平菇相当于0.3公顷的粮食产量,生产效率是生产粮食的4.5倍。

生产食用菌与种植玉米、小麦、水稻消耗水量相比 (图3)可以看出,食用菌产业是节水高效的优势农业项目。

图2 食用菌在农业生态链中的作用

我国每年产生秸秆皮壳、树枝、树皮、木屑、畜禽粪便等农林牧废弃物30亿吨左右,如果利用5%,即1.5亿吨,就可生产至少1 000万吨干食用菌,相当于1 600万吨牛肉。按照我国饲养水平,生产1 600万吨牛肉所需饲料粮量约1.22亿~1.28亿吨,需要饲料粮耕地0.162亿~0.171亿公顷,就是说生产1 000万吨干食用菌,相当于增加耕地0.162亿~0.171亿公顷。

食用菌生产可实现80%~150%的生物转化率;在提供健康食用菌产品的同时,也提供菌糠作农业生产高质量的肥料。

(2)发展食用菌经济效益显著。我国栽培的主要食用菌品种的经济效益比较见表1。国内曾做过一次调查,食用菌与粮食及蔬菜每亩(667平方米,下同)净产值相比,食用菌约2.85万元,是大棚西红柿7 500元的3.8倍,是棉花970元的29.4倍,是玉米纯收益530元的53.8倍,是优质小麦425元的67.1倍。

图3 生产1千克物质需要消耗的水量/千克

我国食用菌产量近9年平均每年增加126万吨,年增长率达到18.97%。其中,2000年产量为663.7万吨,2003年为1 038.7万吨,2006年为1 474万吨,2008年为1 800余万吨。

(3)发展食用菌带来不容忽视的社会效益。食用菌的生产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目前从事该产业的劳动力已超过200万,有效减轻了因劳动力过剩而产生的社会压力;食用菌生产不需要大量修建厂房,增加器材、设备,生产资料的成本低廉,占用资金少,减少了社会经济压力;食用菌的生产又是一个生物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气等,避免社会公害。

表1 我国主要栽培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单位:万元/667平方米)

以生产规模为200万平方米的双孢蘑菇为例,预计每年可转化秸杆和畜禽粪便1亿多千克,以每平方米生产10千克双孢菇计算,可创4 000万元的经济价值;还可解决10 000农民的就业问题;菌糠、菌渣等又可进行沼池发酵,沼气可用作燃料和照明等,沼液、沼渣可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因大量施用化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作为绿色杀虫剂、有机肥料和饲料来发展绿色无公害植物和动物食品,社会效益巨大,仅肥料一项就可节省复合肥1 500余吨,可使秸秆增值10倍以上。

农作物栽培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具有致癌作用的N-亚硝酸的前体硝酸离子和亚硝酸离子的含量在农产品中大幅超标。施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农业或有机农业是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食用菌产业在为人类提供高营养、无污染、有益健康产品的同时,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氮、磷、钾含量高的优质、无污染有机肥料 (表2)。

表2 平菇菌糠等有机肥氮、磷、钾含量对比

食用菌引领健康,高蛋白、低脂肪,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兼有荤素两者之长的高档食品,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癌效果显著,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还可治疗肝炎、缓解亚健康状态、提高健康水平等。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 “一荤一素一菇”,是最科学的饮食营养搭配。

2.2 在国家食品安全体系中承担重任

食用菌产业在国家食品安全体系中承担重任。如前所述,我国每年只要利用1.5亿吨农林牧废弃物生产食用菌,就可以产出至少1 000万吨干食用菌,如果按照每吨干食用菌含有30%~40%的蛋白质计算,相当于增加300万~400万吨蛋白质,而300万~400万吨蛋白质=600万~800万吨瘦肉=900万~1 200万吨鸡蛋=3 600~4 800万吨牛奶,是解决土地资源短缺、食物短缺与蛋白质不足的好途径。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2009年4月8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 《全国新增500亿千克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2020年)》。这意味着,秸秆的产量还将增加600亿千克,总量将达到7 600亿千克。这些秸秆,除了用作生活燃料 (大约40%)、发展养殖业 (大约30%)外,还将有30%约合2 280亿千克用于食用菌生产,按照50%的生物转化率计算,可生产食用菌1 140亿千克。这么大数量的食用菌能够在国家食品安全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3 内需拉动的产业经济初现端倪

近两年我国食用菌的出口量明显降低,在保证国外市场有一定份额的前提下,应该将食用菌产品消费重心放在国内。我国拥有13亿人口,若按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0千克食用菌产品计,其总数为13.0亿千克。若人均食用菌消费量每年增加0.1千克干品,那么每年国内新增食用菌需求就可达1.3亿千克。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数额。

2.4 产业内部分工细化,产业链不断延伸

从菌种专业化生产企业,菌包生产供应企业,食用菌生产技术服务队,食用菌产品销售经纪人队伍到产品初深加工企业,初级产品销售集散地,专业的食用菌产品销售队伍,业已形成了从技术支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的产业发展链条。

2.5 栽培模式多元共存并渐趋规范

食用菌根据品种对基质要求的差异,可以分为木腐菌和草腐菌。木腐菌有黑木耳、香菇、灵芝、榆黄蘑等;草腐菌有草菇、鸡腿菇、双孢菇、姬松茸、大球盖菇等。

根据栽培条件可以分为露地全光栽培、露地遮光栽培、大棚栽培、林下栽培、仿野生栽培,以及与其他作物间作栽培等 (图4)。

按照培养料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生料、熟料、发酵料、半熟料。

按照生产单元和生产规模,可以分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栽培,半工厂化中等规模栽培,工厂化大规模栽培等。

按照机械化程度可以分为手工操作、小型机械化生产、中型机械化生产、大型机械化生产等。

按照管理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农户自管、合作社组织管理、公司组织管理。

图4 各种食用菌栽培模式示意图

2.6 栽培品种多样化

除占食用菌市场主要份额的香菇、木耳、平菇、双孢菇、草菇、金针菇等10余个传统品种外,一系列的珍稀品种也相继驯化栽培成功。目前,杏鲍菇、白灵菇、榆干离褶伞 (白玉菇)、真姬菇、蛹虫草、大球盖菇、茶树菇、灰树花、亚侧耳 (冻蘑)等已经在国内广泛栽培,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国际食用菌市场,遂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食用菌栽培种类最多的国家。

2.7 初深加工代表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 “回归自然”“返王业美归真”的新时尚,野生食用菌和大量的真菌产品被看作是天然、营养、多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健康食品,被国外称为 “植物性食品的顶峰”。其消费量每年以5%~8%的速度递增,市场前景看好。

目前,我国食用菌加工产品的主要形式有:干制产品、冻干产品、盐渍产品、糖渍产品、罐头产品、保健饮品 、食用菌浸膏产品、食用菌冲剂、食用菌糖果与休闲食品、食用菌即食食品、食用菌酱料、食用菌汤料,以及从食用菌中提取有效成分加工而成的食用菌药品、护肤品等。

我国食用菌主要以鲜品、干品、罐头和盐渍品这4种产品投放市场,其所占市场销售总量的98%左右;另有2%左右以汤料、调味品、强化食品等产品形式销售。2009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鲜品3.4万吨,销售额1.2亿美元,占9.17%;干品17.27万吨,销售额7.41亿美元,占56.65%;盐水蘑菇和罐头类32.19万吨,销售额4.47亿美元,占34.17%。

3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前瞻

3.1 加强食用菌产业区划和规划

(1)根据食用菌的种类差异,规划发展主产区。因不同区域资源差异而形成的食用菌品种间的发展差异,例如东北的黑木耳与西南毛木耳;在木屑资源丰富的福建、浙江地区栽培香菇,华北地区栽培平菇与西南地区栽培杏鲍菇。就一个省来说,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和产业发展的差异性也比较大,如吉林省东部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 “冷资源”,比较适合发展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灵芝、黑木耳、猴头菌、杏鲍菇、白灵菇、滑菇、黄伞等木腐菌;而中部和西部拥有丰富的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比较适合发展双孢菇、巴氏菇、鸡腿菇等草腐菌 。

(2)根据资源禀赋,确定产业的战略转移趋势。过去我国食用菌已由福建、浙江、四川一带向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转移,继而北移至东北三省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由于北方拥有自然资源和气候资源等巨大的优势,因此 “南菇北移”已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的发展布局和发展趋势是自然的、科学合理的,南北互补、错期发展、平衡市场供应,因而是持续发展的必然。

(3)以产业集群发展理念为指导,作出产业规划。要从产业集群发展的高度来对相关产业 (部门)进行整体规划,以获得产业最高收益率。如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食用菌产业规划时,需要考虑产业发展的规模,及其与该发展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基质数量、质量,保证的手段,交通运输能力和运输成本,市场销售能力,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技术服务部门的服务能力,技术研发单位的研发能力,生产副产物的处理企业的加工转化能力等诸多要素。还应考虑产业发展需要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信贷保障体系完善程度,各个部门之间关系等等。

(4)做好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所需生产林的培育工作。每生产1吨鲜香菇,需要消耗0.75~0.85吨干木屑;每立方米段木产100千克鲜香菇。做好科学的规划,实现森林资源、环境和产业三者协调发展。

(5)设立种质资源保护区,确保遗传基础丰度。如云台山有香菇保育点,月晴乡有黑木耳保育点。而野生菌的采集则要避免 “连根刨”、“一锅端”。

3.2 加强行业执行标准建设,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目前食用菌栽培分散经营,管理粗放,隐患难以控制,因此应利用 “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对食用菌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实现监控,为食用菌产业的标准化生产保驾护航。

3.3 以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食用菌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和材料创新等都是进一步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必然要求。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生产设施改造,促进实用小型机械的研发,保护菌农健康技术研发,以科技研究为先导,实现研究与应用相结合。创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5种:①引入新的品种及其整套生产技术,以提供高质量产品;②采用新的生产方式;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⑤采取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垄断地位。

3.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食用菌产业的认识

采用科普宣传的方式,提高公众对食用菌产业的认识,形成需求导向的全民拉动和保护的主导产业。由于过度的采集、采伐、放牧等,导致食用菌的生境破坏,应从自我做起,广泛宣传,为保护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作出贡献。例如举办“全国食用菌烹饪大赛”、“小蘑菇大产业健康万里行”等大型活动;借助电视、广播等现代传播媒体,定期播放相关主题的科教篇,并制成光盘,进行广泛宣传;建立食用菌学校等。

3.5 向国家要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国家给予配套的 “惠菌”政策支持推进了食用菌产业的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

猜你喜欢

食用菌栽培生产
油麦菜栽培要点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自然栽培的味道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夏季苦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