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产业亟待大力开发

2011-05-25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

浙江经济 2011年15期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水浙江

文/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翔龙

海洋产业没有资源是搞不起来的。浙江要发展海洋经济,必须透彻研究海洋资源,从中谋求发展海洋产业的机会和方向

图/金川

“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百字方针”,就是“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运输、渔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渔港建设,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海洋产业没有资源是搞不起来的。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一种行为体现,海洋经济是人们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经济学中把利用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进行的生产活动称为现代海洋经济。海洋空间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海洋资源主要包括六大类,分别是海水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生物与基因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可再生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海水资源。目前,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日趋匮缺和紧张,正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生存必不可缺的天然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2.53%,而咸水则占97.47%,海水是其主体。海水是地球上最为巨大和最易获得淡水的资源,淡水在海水中约占到97%以上。虽然当前的资源争夺主要集中在石油上,但下一轮很可能就会是淡水资源的争夺战。而海水蕴藏了大量丰富的淡水资源,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将其提取出来。海水当中除了淡水资源以外,还有矿物资源。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溶解有80多种元素。全球海水中的固体矿物质为(5×1016吨),铺在地上可使地面增高150米。

——海洋生物与基因资源。世界海洋生物约有20万种以上,其中海洋植物约2万种、海洋动物约18万种。地球上动物界的32个门类中,有23个仍然生活在海洋中。海洋的初级生产力每年有6000亿吨,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每年有6亿吨,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总量的22%。海底热液喷口和冷泉处生存着深海的大型生物、微生物和病毒,海底之下繁衍着大量的微生物,组成整个极端生态系统和深部生物圈。极端生态系的生物基因可应用于医药、工具酶、工业用酶、生物冶金、生物修复等领域的新产品开发,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资源与技术保障。国际上深海基因资源的市场潜力每年可达30亿美元,这类产品已进入市场并开始盈利。

——海底矿产资源。砂矿有锆、铍、钛,甚至还有金、硅,这些都是从滨海砂矿里面提取出来的。我国沿海省市都发现了砂矿,浙江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的条件和福建是相似的,目前浙江没有发现砂矿,说明浙江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另外,我国还在大洋里发现了矿产。大洋里的结构,有海底平原和岛屿,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矿藏。最近我国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在印度洋开采海底热液矿获得批准,这是一项新进展。

——海洋能源资源。首先是海底油气资源,从整个世界来看,海底石油资源量约1350亿吨,天然气约140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油气总资源量的45%。人们对于石油消耗殆尽之后的能源出路一直存在担忧,海洋水合物资源将会是一种不错的替代性资源。世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约含有11万亿吨甲烷,其含碳量相当于全球化石燃料的两倍。海底有大量的热能,海洋的地热能是陆地的4倍,地球内部释放的热能约为42亿仟瓦(每秒可释放热能量42亿仟焦耳)。大量热能在海底释放,只是目前的技术还跟不上,这是需要进一步做工作的。

——海洋可再生能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是一种储量大的清洁能源,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它有潮汐能、海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度差能等,可开发利用的总量在150亿千瓦以上,是目前世界总发电量的十几倍。

——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主要用于海洋交通运输、港口建设、临港工业、滩涂开发、沿岸与近海的开发利用、海底通讯与管道输运、旅游与休闲等方面。海洋水域空间利用最多的是海洋运输业,海洋承担着全世界70%的货运量。海洋空间还可以建设临港工业制造基地、加工基地和仓储基地等,或者建造海洋重大基础设施,跨海桥梁、海洋机场和城市。海底空间还可以铺设管道,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数字通讯光缆和构建水下建筑物等等。

前面介绍的是海洋资源,而在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的过程中,海洋产业应运而生。海洋产业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所形成的生产和服务行业。按产业属性可分为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按形成时间可分为传统海洋产业、新兴海洋产业和未来海洋产业。

所谓传统海洋产业,就是我们熟悉的捕捞业、盐业和海洋运输业等等。新兴海洋产业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海洋生产和服务业,有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洋仪器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水养殖业、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旅游业、海滨采矿业、海水淡化业及海水化学工业等。而未来海洋产业,就是相对现有海洋产业,目前尚未形成生产规模,但据科学技术发展的分析和预测,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将来完全有可能建立规模产业的海洋生产行业,如深海采矿业、海水直接利用业、海洋能利用业和海洋生物制药业等。

围绕这些领域,发展海洋产业要建设若干产业基地。包括国际物流中心和陆海集散枢纽港、海洋先进仪器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制造基地、海洋油气开发服务基地、海洋再生能研究与开发基地、现代海洋渔业基地、深海科学研究与大洋勘查技术开发基地、海洋公园和海洋休闲旅游基地等等。

这里,要特别强调指出海洋装备制造业。浙江发展实体海洋经济,就必须抓住海洋装备制造。平湖气田所使用的大型钻井平台,是在湛江制造的。湛江比浙江省的装备业制造能力强吗?显然没有。981深海钻井平台是在上海制造的,而上海已经没有空间来满足这一装备制造,为什么不可以转移到舟山一带来制造这种大型的装备?201深水铺管起重船在江苏制造,由于苏通大桥的高度限制,无法安装起重设备,只得驶往青岛安装,为什么就在近侧的船不可挑这个担子?我认为,如果浙江再不重视海洋装备制造的话,可能在海洋经济发展上会缺了“一条腿”,而事实上浙江是有条件来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的。浙江沿海的造船工业,群众积极性非常高,应当引导他们向这个方向发展,致力于生产高端产品。

当前,浙江正迎来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国家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批准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应该说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里程碑,对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浙江省在发展海洋经济的道路上力争走在前列。

猜你喜欢

海洋资源海水浙江
广东省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海洋资源核算问题探究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自然资源信息化框架下海洋资源数据管理体系设计有关思考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海水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