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的“带图运行”初探

2011-05-23

中国环境管理 2011年1期
关键词:图件污染源建设项目

刘 晓

(重庆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重庆 401147)

1.前言

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中,图形数据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可以直观反映建设项目位置、周边环境状况、项目厂区布置及环境影响的范围等,在项目选址、优化布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目前全国各省市的环评审批工作多实现了审批流程化和文档资料电子化,但对于图形数据未作过多要求,多数还停留在纸质图件使用阶段。随着业务的强化和信息化需求的加大,对图形数据的应用需求日渐凸显。

首先,审批人员使用纸质图件核实项目周边环境信息不便。由于周边环境信息较为分散,需要收集资料及现场调查汇总,虽然环评单位将项目周边信息及敏感目标信息制作于环评图上,但审批人员核实这些信息较为不便。例如,对于项目的周边信息、项目所属的环境功能区划、所属片区的规划要求、周边的饮用水源地、是否穿越自然保护区等信息,不能全面的了解,单纯依靠环评单位提供的资料不足以支撑,需要自行收集资料或现场调查核实,使得核实核证周边环境较为困难。

其次,纸质图件没有电子化,不易保存,缺乏信息系统管理,使得查询检索困难,不能满足全局共享、业务协同要求。

因此,环评审批迫切需要有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的审批系统,在已有流程管理和文档管理的基础上,提供环境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点、污染源等基本空间背景信息,能够加载项目位置图、厂区平面图、环境影响图、规划图等空间数据,依靠环评审批“带图运行”,全面掌握项目信息,优化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更好的适应审批工作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

2.现状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许多环保局都开发了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例如,北京市环保局根据建设项目审批及验收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和建设,形成建设项目管理应用系统,通过外网申报和内网审批两大模块的建设,最终实现对建设项目严格管理,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1]。黄浦区信息中心实现重大项目审批的信息管理系统[2]。葫芦岛市结合环境保护的需要,整合各种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审批数据,建立Oracle数据仓库,利用PowerBuilder技术完成对环境保护建设项目数据的管理、统计与发布[3]。但这些系统中对图形的申报查询运用较少。广东工业大学在环评审批系统中将项目位置和相关资料GIS(地理信息系统)化,针对区域排放总量、数据格式及数值进行软件检查[4]方面进行了研究。

GIS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运用较多,多以区域环评[5]、规划环评[6-7]和生态类环评[8]为主。但这些运用多为环评编制过程中的GIS运用,对环评审批的支撑较少。在环评审批时多使用的是纸质图件,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需要。虽然在环评审批系统中对图形审批的功能相对较少,但在以图形数据为核心的规划审批部门,对建筑图纸电子报批系统发展相对成熟[9-10]。规划管理部门利用软件发布标准、提供地形图和规划设计条件,设计部门使用其中自适应标准的成图工具把设计方案定义成符合标准的报审图,在规范的流程控制下,规划管理部门利用“审查模块”自动读取图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关键指标与对比表,从而实现对方案直观系统的判断,给出合理评价以形成规划审批依据[11]。宁波市城市规划部门通过建立建筑总图的电子报批系统,集成CAD、GIS、MIS技术,在CAD环境进行分层组织,并设计相应的属性表,在GIS环境研制相应的符号库、数据转换模块、相应的数据处理模块[12]。江苏省建立了基于WebGIS三层网络结构的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系统并应用于泰州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实现对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实行网络化、图文无缝集成的信息化管理[13]。

3.“带图运行”含义

环评审批系统中所称“带图运行”,就是“电子带图审批”,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地理空间服务,实现空间标点、图片浏览、图形叠加、图文一体的信息查询、基于地图的统计展现、趋势预测六大功能。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帮助下,管理部门不仅可以方便的获取、存贮、管理和显示各种资源信息,而且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模拟、分析和评价,从而为项目选址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和客观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

3.1 空间标点

审批申请环节在GIS中标注环境管理关注点的空间位置,如建设项目空间位置、排污口位置等。

3.2 图片浏览

申请单位上报的所有电子图件,按照名称上传至环评审批系统,实现与项目关联,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可以直接以图片形式浏览相关图片。

3.3 图形叠加

按照图件上报规范制作的关键电子图件叠加在GIS地图上,保存于系统中,与审批系统一起运行。包括申请单位上报的厂区平面布置图、环境影响评价图等,经配准、导入、叠加后,展现在环评审批系统中。

3.4 图文一体的信息查询

实现审批流程、GIS地图、文档查询的无缝集成,用户在看项目数据信息、文档信息的同时,也能直观看到项目的地理信息,实现图文一体的信息查询。

在图形查询上,主要是查证项目周边信息,辅助项目选址。通过设定相应规则,违反规则给出提示,实现审批智能,实现“四个看得见”,包括区域信息、敏感目标、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等。

(1)区域信息看得见

看得见外部共享数据,包括基础空间数据与影像数据、路网交通信息;

看得见工商企业数据(法人基础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规划数据、气象数据、水文数据等;

(2)敏感特征看得见

看得见项目周边的环境敏感目标,包括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集中区如学校、医院、楼盘等敏感目标位置和基本信息。如看得见水厂的空间位置、供水覆盖范围;看自然保护区的边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范围;看学校医院的人数等。

看得见项目周边的环境风险源,包括看得见项目周边规模以上化危品企业、仓储、码头、油气站的位置、基本信息、风险源信息、危险物质类别、储量、理化特征、应急防范设施、应急预案等。

(3)环境质量看得见

看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情况,包括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区域噪声功能区划等,以此判断应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看项目周边的环境质量监测点的分布情况,包括地表水、饮用水、空气、噪声监测点位的分布情况及点位位置、管理类型、监测因子等;看监测值。看项目周边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曲线走势,看监测点月均值、年均值等; 看监测评价结果。看项目周边监测点的超标统计情况、评价值、质量等级等。

看项目所属辖区监测站的监测能力。包括持证上岗情况、监测项目、监测设备等。

(4)污染排放看得见

看得见项目周边污染源分布。在GIS上看得见项目周边的污染源空间分布,重点污染源厂区平面布置情况、设施分布情况、排污口位置等;

看得见排放状况。基于统一企业户口编码基础上,查看项目周边的污染源排放情况,包括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手工监测数据、排污许可量、排污收费量、环境统计排放量、污普排放量等多套排放数据;

看污染源与排放统计和分布。按区域、流域、行业、排放因子、时段等不同组合,看污染源统计结果的空间分布,实现查看项目所在区域、所在行业的排放因子的排放总量情况。

3.5 基于地图的统计展现

在环评审批过程中,在GIS地图上能够查询管理要求下空间分布情况,包括已审批项目、正在审批项目、退办项目的分布情况;查看业务要求下环评项目的空间分布情况,包括项目的按区域分布、流域分布、行业分布、排放因子总量分布等;展现项目环评新增排放量,为项目合理规划布局做好智能辅助。

3.6 趋势预测

污染扩散趋势预测。输入源强、基本地形参数,气象水文数据等模型参数,调用不同模型运算,得出结果在GIS地图上渲染展示,验证环评预测结果。

4.“带图运行”在环评审批中的运用

环评审批流程,主要包含建设单位申报、形式审查、实质审查、审核、会签、审批、制作、大厅办结、移交、抄送等环节。审批流程如图1所示。涉及“带图运行”的环节主要有申报、形式审查、实质,审查、审核、审批、制作多个环节。

4.1 申报环节

在项目申报环节,“带图运行”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支持申报单位在公网标注项目空间位置,可以是输入经纬度实现项目空间位置的标注,也可以是直接在地图上标点。

4.2 形式审查环节

在形式审查环节,“带图运行”意味着支持项目图片的导入挂接,支持关键图形数据(如厂区平面图、环境影响评价图)的矢量化,包括经纬度转换、配准、导入、叠加。同时,对于关键图形数据所带的周边敏感点信息、厂区生产单位信息、治理设施信息、排污口信息均能一并导入系统,为后续审批提供基础数据。

4.3 审查、审核、审批环节

环评系统用户在审批过程中的“带图运行”,主要表现为可以查看GIS地图,查看项目所在地的区域背景信息、周边敏感特征、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排放特征,同时查看相关附件材料以及导入的数据,审批结束后存入环评项目库中进行管理。

实现审批流程、GIS地图、文档查询的无缝集成,用户在看项目数据信息、文档信息的同时,也能直观看到项目的地理信息。

支持标注的项目位置和排污口位置在GIS系统上的展现,并能与基础地图和环保专题数据(如环境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叠加。

支持上传原始图片(项目平面布置图、给排水管网图、规划图等)的浏览。在GIS地图上的项目位置处可以浏览,类似于GOOGLE地图。

根据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结合GIS地图查询和统计特定范围内的污染源和敏感目标,形成列表清单;结合GIS地图支持查询建设项目所在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现状,如上下游监测断面监测评价值、所在行政区空气质量评价值等。支持对项目所属的建设单位情况(厂区平面图、排污情况等)的查询和展现。

通过导入排放数据、选择模型,实现对单个污染源和区域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预测模拟,预测单个源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区域流域污染源排放对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4.4 制作环节

在制作环节,除了打印审批文件,还包括对审批后的关键图件的制作打包。将系统中的信息叠加项目关键图形数据后,制作导出,归档保存,以便于日后查阅当时的审批情况。

4.5 统计展现

在GIS地图上能够查询管理要求下空间分布情况,包括已审批项目、正在审批项目、退办项目的分布情况。

审批通过的项目数据归档入库后,能够支持统计数据在GIS地图上的展现。实现项目的区域、行业、流域汇总统计和自定义统计,并结合GIS形成专题图,准确掌握全市建设项目的分布和新增排放量分布情况,为项目合理规划布局做好智能辅助。例如,将环保部审批的某辖区项目、市局审批项目、区县审批项目分类展现于电子地图中;展示化工、造纸、水泥等重点项目的分布情况;制作长江流域某江段某年新建项目分布图,并汇总该江段新增排放量。

图1 “带图运行”在环评审批流程中运用概念图

5.问题及建议

要实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的“带图运行”,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环保行业不是以图件为核心的行业,申报纸质图件无标准规范,较为随意,有的甚至为示意图,导致数据精度和内容都得不到保证。当审批材料作为项目档案信息进行查询时,图件资料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相关的指导手册和标准较为缺乏。其次,智能化环境影响评价在推行中需对大量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环评审批人员培训和环评单位的培训,特别在GIS的操作上具有较大的难度;再次,大量的GIS相关的基础数据还没有建立起来,如大比例电子地图、人文环境属性数据还相当缺乏,与遥感的结合还远远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如下:

第一,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以便支持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涉及的全方位的信息查询。同时,基础数据库要不断更新,适应审批的需要。

(1)对于环保局自身产生的有系统支持的数据,依靠系统自动导入业务成果数据更新基础数据库。针对运行中的各业务系统,依靠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接口对接,实现业务办理结束自动更新业务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污染源监测数据,实现监测数据库与基础数据库间交换,自动导入更新;污染源的排放量就靠许可证的许可量、排污收费的核定量、环境统计的排放量做接口自动更新;对于老污染源的厂区平面布置的矢量图,依靠许可系统自动更新。

(2)对于环保自身产生的无系统支持的数据,如环境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区划、自然保护区信息、各类业务专项调查数据等,依靠环保局自身专业的空间数据加工队伍,矢量化加工数据,更新基础数据库。

(3)对于不属于环保产生的数据,如基础影像数据、路网交通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水文气象数据,城市主干管网及学校、医院等数据,依靠与各委办局合作,建立公共数据库与外部共享更新。

(4)对于以上方法均不能实现的数据,在许可范围内,开展补充调查更新录入基础数据库。

第二,建立“带图运行”相应的业务制度及技术规范。如制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电子地图制作规范》,指导环评单位制作图件,指导建设单位上报图件数据;制定《建设项目电子地图使用规范》,确保环保机关在审批中合理使用图形数据并及时更新。开展相关图件制作及使用的技术培训工作。

第三,GIS相关工具开发及系统升级,保障审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借鉴规划局电子地图审批系统设计思路[14],在地理信息系统上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带图运行辅助工具,实现图件数据导出,上报数据校检、导入和审批后的基础数据更新。同时升级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系统的带图运行功能,实现与已有建设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整合。

6.结语

将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引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是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水平,更好地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将地理信息技术与审批系统相结合,引入电子地图报批模式实现审批“带图运行”,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对探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提高环评审批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陈维敏,江明.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管理系统建设[A].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 2007:1410-1412.

[2]乐凡.重大项目审批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展示[J].计算机周刊,2002,12:22-23.

[3]王敏.建设项目审批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环境保护科学,2007,33(2).

[4]王孝武,孙水裕,王雄.环境影响评价的数字化方法[J].环境保护,2003,11:35-38.

[5]王天亮.ARCVIEW在区域环境评价中的作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37(4):72-73.

[6]宋震,华建伟,王宝军,施斌,李海涛.GIS在矿产资源规划环评中的应用[J].高校地质学报,2009,15(2):218-222.

[7]张晓峰,周伟.基于GIS的生态景观结构分析及其在公路网规划环评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33(2):197-202.

[8]周盈涛.GIS叠图法在山地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浅析[J].环境科学导刊,2008:27(6):95-97.

[9]郑皓,范凌云.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电子报批系统研究与开发[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5,18(3):79-82.

[10]李东海,曹先革,徐廷鹏.基于Auto CAD的规划电子报批系统[J].测绘工程,2008,17(5):72-75.

[11]陈明辉,高益忠,丁伟.建设项目电子报批系统研究与实现[J].城市勘测.2008,5:31-35.

[12]高惠君,高峰.城市规划管理中建筑总图电子报批系统实施与关键技术[J].2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31(6):623-627.

[13]张云鹏,孙燕.基于WebGIS的市县级建设用地审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国土资源管理,2007,6:108-112.

[14]李垚,赵卫东,卫刚.城市规划建筑图纸电子报批系统实施与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7,27,242-243.

猜你喜欢

图件污染源建设项目
一种地质图件数据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遥感解译成果图件矢量化方法技术研究*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基于MapGIS和ArcGIS的遥感解译成果图件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 青政〔2017〕23号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CorelDRAW绘图软件在地学科技期刊中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