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饮病与十枣汤应用摭拾

2011-04-25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甘遂大戟水饮

陈 晓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悬饮为痰饮病之一,是过量的体液停潴于胸腔所引起的。是饮邪停蓄于肺之外,膈之上,胁之下的一种病证。体液之所以停蓄,主要是由于三焦气塞不通,经隧壅闭,脾不运化,致使水液流衍渗渍,聚散不定,或内蓄于脏腑,或外流于经隧,或上溢,或下注,到处为患,而水液停聚于胸胁的,则称之为悬饮。

十枣汤是治疗悬饮的首选方剂。该方由等量的芫花、甘遂、大戟3药组成。研末,每次以10枚大枣煎煮的汤液送服适量的药末,通过增加二便次数,达到攻逐饮邪的目的。方中芫花能消胸胁伏饮痰癖,破水饮窠囊隐僻之处;甘遂善泻经隧脉络的水饮,利水谷通道;大戟可消脏腑水饮之邪,为“峻利首推”。3药相济相须,可直攻水邪之巢穴,决其渎而大下之,一举而水饮尽去。《金匮要略》《伤寒论》两书中,有58方使用大枣,而与芫花、甘遂、大戟3药配伍于一方的,唯此1例。大枣甘温,专入脾胃,在方中一是补气健脾,培土以制水,二是缓3药的毒烈之性,以减少药后不良反应,避免呕吐的发生,使药物得以进入肠内,充分发挥泻下水饮的作用。同时通过消化道吸收,促进排尿,使诸药更好地发挥逐水涤饮作用。

十枣汤治疗悬饮病,发生药效快,逐水作用强,使患者免受胸腔穿刺排液之苦,比较安全,易被患者接受。然而,尽管方中配伍大枣,但大戟、甘遂、芫花3药毕竟属克伐之品,应用时一定要审慎从事,尽量减轻其毒副作用。1)严格把握药量。有报道“每次3~5 g,每日1次。”[1]“每次1~3 g”。[4]笔者认为,应该遵从仲景书“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即强人2 g,虚人1 g。可先从小剂量开始,如果作用不明显,可于次日加量,以每天增加0.3 g为宜,至3.0 g为极限。2)尽量“平旦服”。因3药是通过刺激肠黏膜产生腹泻而达到逐水目的,所以,清晨空腹服用,能使泻下作用更强。3)药后反应及处理。一般在服药后30~60 min,患者会感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内鸣响,攻痛,泻下如注,日泻数次。如果仅泻下一二次,往往收不到预期疗效。为了避免呕吐,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可于服药后1 h左右再进苏萸沉赭汤。[4]4)芫花、甘遂、大戟最好随地制备生药研末吞服,效力更强。5)方中必用大枣,且不可以甘草替代。用枣的目的在于益气护胃,缓和诸药的毒性,减少药后不良反应,使下不伤正。甘草与大枣虽然性味、功用相近,但不能与芫花、甘遂、大戟3药配伍在一起,属配伍禁忌之列。6)药后调养。“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十分必要,一以调补脾胃,二可补充水分;对体力消耗太过的病人,于上午攻水后,可在下午服用小量人参,以助体力恢复。7)十枣汤虽然能逐下水饮,但不能治疗水饮停潴的病因。因此,在用十枣汤的同时,配合其他治本之法更为稳妥。8)服用十枣汤期间,可瞩患者每5 d超声波检查或胸透1次,至液平段减至2 cm以内时,则不宜再攻,停用十枣汤,以免徒伤正气。9)芫花、甘遂、大戟均为妊娠禁忌药,孕妇即使有十枣汤的适应证也不可应用。

[1]孟如.金匮要略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4,79.

[2]柯雪帆.伤寒论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94.

[3]高光震.东医宝鉴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6.

[4]何绍奇.现代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11.

猜你喜欢

甘遂大戟水饮
肠鸣腹泻30年,竟是“水饮”作祟
UPLC法同时测定狼毒大戟中岩大戟内酯A和B
阿拉套大戟药渣化学成分的研究
细胞自噬对岩大戟内酯B诱导的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的影响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之解析
甘草甘遂不同配伍比例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大戟属植物芳香化合物及药理活性
甘遂古今应用考
不同炮制方法对甘遂急性毒性影响的研究
泄水圣药论甘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