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中西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临床疗效比较

2011-04-18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全蝎僵蚕中西药

向 慧

云南省通海县中医院,云南 通海 652700

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表现为一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严重者口角流涎,咀嚼时食物滞留在患侧齿颊之间,说话吐字不清。周围性面瘫的治疗目前西医无特效药物,中医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独特方法。近几年来,笔者将周围性面瘫32例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中药治疗、一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排除标准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纳入的贝尔氏麻痹的周围性面瘫病例,都经相应检查排除中枢性面瘫和亨特氏综合征面瘫。

1.2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8例,女14例,右侧面瘫17例,左侧面瘫15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16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发病2个有,平均28天。

1.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按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等分为两组:中药组及中西药结合组。

中药组用牵正散加味,药用:小白附子30g、僵蚕10g、全蝎6g、蜈蚣3条、羌活15g、白芷15g、防风15g、板兰根25g、生石膏30g、丹参20g、川芎15g、赤芍15g、甘草10g,大便秘结加大黄15g。用法:小白附子用开水先煎1小时,不麻为度,再放入其他药物同煮半小时,取汁200ml,药渣再加开水煮半小时,取汁200ml,二煎混匀,全蝎、蜈蚣焙干研末,分4次用药汤送下,每日一剂。本方服用7~10剂后,改用天麻20g、黄芪50~100g、僵蚕10g、全蝎6g、蜈蚣3条、羌活15g、防风15g、地龙15g、丹参2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5g,服用6~8剂为一疗程。

中西药结合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加用西药:N.S250ml,阿昔洛韦针0.5静滴,5%G.S(有糖尿病者用生理盐水)250ml,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7天为一疗程,静滴一疗程;维生素B12 0.5mg,维生素B1 200mg,地塞米松1.5mg口服,每日3次,用3天,然后地塞米松减为1.5mg,每日2次,连用2天,继之地塞米松减为1.5mg,每日1次,用2天,停用地塞米松。西药用1周后停用,继用中药治疗。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所有症状消失,鼻唇沟对称,皱額、鼓气、吹口哨正常;有效:所有症状减轻,鼻唇沟基本对称,皱額、鼓气、吹口哨较前好转;无效:所有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见表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100中西药结合组中药组870 9 8 0 100

2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中医称口僻,俗称吊线风。本病是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而发生。《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喎候》说“偏风口喎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令口喎僻也。”可见古人多认为本病是由络脉空虚受风而得。从32例病例分析,此类病人皆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而发病,发病以后,由于正邪交争,风痰上扰经络,患者阴津受损,热邪内生,故患者既有风热痰内聚之候,又有阴虚燥热之征。治以全蝎、僵蚕、白附子、蜈蚣祛风化痰,加羌活、白芷、防风加强散风祛邪之力,丹参、川芎、赤芍凉血祛风,生石膏清热,并可制约附子燥热之性,板兰根解毒,大便秘结加大黄清热通便,待风痰热邪渐解 (服药7~10剂后),再换用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加天麻平肝除风、全蝎、僵蚕、蜈蚣祛风通络,标本并治。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或由于寒冷及其它原因的骤然刺激引起血管的运动神经反射,导致神经血管痉挛收缩,致使神经缺血水肿、受压有关。现代药理研究:白附子有抗惊厥、镇静与安定作用;全蝎抗惊厥,扩张血管;僵蚕抗惊厥,催眠;白僵蚕素能抑制革兰阳性细菌、霉菌,板兰根有抗病毒作用。两组比较,疗效相等,但中西药结合组治疗费用相对较大,而单纯中药治疗疗效好,经济、实惠,在广大农村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全蝎僵蚕中西药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全蝎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蝎药材市场流通现状调查及展望△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