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功县农村安全饮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4-14牛新烨

陕西水利 2011年3期
关键词:武功行政村水源

牛新烨

(武功县地下水工作队 陕西 武功 712200)

1 概述

武功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东西长20km,南北宽18km,总面积392km2。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108°1′~108°19′,北纬 34°12′~34°26′之间,海拔高程411m~603m。全县有8镇4乡,212个行政村,总人口44.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86万人,占总人口的74.53%。

武功县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3.02亿m3,可利用量1.36亿m3,因地形不同,分布不均,其中北部黄土台塬可利用量0.58亿m3,埋深在100m以上。中部塬坡区可利用量 0.21亿m3,埋深30m~80m,漆、韦川道地区可利用量0.12亿m3,渭河阶地区可利用量0.44亿m3,埋深在10m~30m之间。近年来,实际开采总量0.5亿m3~0.6亿m3,不足可开发量的40%。

2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根据饮水安全评价指标,截止2008年年底,全县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02处,集中供水受益人数达到10.48万人,其中达到供水到户的有8.68万人,还有1.8万人采取集中供水点供水。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及自来水普及率仅为32%。

全县农村人口32.86万人中,饮水不安全的人数高达22.38万人。因水质不达标的人数有14.65万人(其中因自然因素引起硬度偏高的苦咸水人口有3.92万人,涉及2个乡镇19个行政村;因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渭惠渠及渭河、漆水河沿岸的8个乡镇74个行政村的10.73万人);因用水方便程度达不到要求的有7.73万人,涉及10乡镇55个行政村。

3 存在的问题

3.1 .水质超标

3.1.1 自然因素引起的水质超标问题

武功县中部塬区地处黄土台塬间洼地,含水层主要为中更新层黄土状土,古土壤,成层钙质结构。由于汇水集中,潜水埋藏较深,蒸发量大,地下径流滞慢,该地区为极弱富水区,潜水埋深在40m~100m,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氢碳酸盐类,PH值为6~8.5间,潜水硬度偏高,因而易生成高矿化水、苦咸水。区内涉及2个乡镇19个行政村3.92万人。

3.1.2 人类活动污染造成的饮用水水质不达标

渭河阶地及漆、韦川道区,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在5m~10m之间,群众饮水主要靠过去的院落土井及手压泵解决,饮水虽较方便,但由于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污水沿河下排,致使渭惠渠南干、北干,漆水河整个变成排污渠,地下浅层水污染严重,区内涉及8个乡镇、74个行政村、10.73万人长期饮用浅层污染未经处理的地下水,造成了不良的社会问题。

3.2 用水不方便的问题

随着“甘露工程”、“解困工程”和“安全饮水”项目的实施,群众的饮水困难得到了较大缓解,但还有10个乡镇55个行政村7.73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靠人担、车拉、远距离取水,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3.3 项目管理机构力量薄弱

饮水工程建设项目点多、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建设期的管理工作非常繁重。日常管理工作由县城乡供水站管理,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也只7~8名,但人员编制不足5名。技术人员少,专业结构不全,力量薄弱,工作负荷重,经费不足,待遇低,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3.4 工程投资规模小,集中连片少,吸引、带动性较差

建成的供水工程,大都是单井、单村供水工程,规模小、标准低,只能使部分村、部分点的群众受益,社会效益不明显,吸引带动性差。

4 建议和对策

4.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渭河、漆水河阶地区的群众处于富水区,传统饮水靠手压泵提水,自认为方便、实用,但对浅层地下水已遭污染的状况认识不明确,对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项目建设中的征地和投劳折资问题协调不力,再加上普遍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安全饮水工程发展滞缓。

针对认识不足问题,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以及座谈讨论、散发传单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方面的政策、取得的成果,以及已建工程在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解放和发展农村劳动力等效益发挥情况,充分激发群众主人翁精神,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2 保护水源、完善水质安全监测体系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供水水质检测和监测,是供水安全的基本保证。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合理设置水源保护范围,在水源井影响半径范围内,严禁开凿其他生产用井;不使用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毒农药;不堆放垃圾和铺设污水管道;不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雨季及时疏导地表积水,防止入掺和漫溢到井内;在水源保护区内,种植水源保护林草或发展有机农业,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同时,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网络,县水质监测中心负责水质的日常监测工作,切实保证供水水质安全;卫生部门负责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测工作,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检测,并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

4.3 加强机构能力建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随着国家对农村饮水资金投入的加大和工程建设程序的规范化运作,工作任务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工程建设任务成倍增加,但武功县水利系统的人员编制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编制设置上,技术和管理人员岗位没有增加,技术人员少、专业结构不全、力量薄弱,工作负荷重,管理人员待遇低。建议合理设置人员编制,充实日常管理机构的技术力量,增加项目管理经费,配备必要的管理设备,为项目实施提供人力保障。

4.4 强化管理,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随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规模的扩大,建成的工程数量在逐渐增多,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水平,促进农村饮水工程良性运行将逐步成为工作的重要内容。

加强管理,才能保证良好运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针对不同规模的供水工程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建成的单村分散工程,资产归受益群众集体所有,实行水利局与受益群众相结合的双层管理模式,签订供水工程管护协议,受益村组设立专人管理,安装水表,按量收费。建成的城镇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由原自来水厂管理,实行企业化运作;建成的规模较大的乡(镇)和跨村集中供水工程,资产归国家所有,授权给水利局行使管理,委托乡镇供水站监督指导,通过招标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搞活经营,独立核算运行。考虑到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的垄断性特点,无论何种投资主体,何种管理形式,都要严格接受县水利局的监督管理。

4.5 因地制宜、高标准、规模化发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建设小型单村供水工程,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是快速解决武功县农村饮水困难的有效途径,但这种工程供水保证率低、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高,管理水平低。而规模化工程由于标准高,具有稳定的水处理设施和供水设施,有专业人员组成的专管机构进行管理,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和供水成本,既能减少广大群众的水费支出,又建立起了较大型的农村供水企业,既方便了水质监测,又能保证供水质量和部门管理。

建议对下塬人口稠密、居住集中的几个乡镇,根据水源条件建设万人以上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确保供水保证率;对上塬人口相对分散的乡镇,根据地貌条件发展跨村5000人以上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中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质量终身制,从水源水质、工程施工、材料选用、设备选型、参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全面实现武功县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

5 结论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用水的水质水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只有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模式,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做到水量、水质保证,管理到位,才能尽快实现饮水安全覆盖全县的奋斗目标。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武功行政村水源
更正说明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保护水源
南水源头清如许
功夫熊猫
唯快不破
寻找水源
并村重在并心
志书中“行政村”一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