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其影响

2011-04-14王维虎

关键词:穆巴拉克中东埃及

王维虎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继突尼斯发生 “茉莉花革命”后,最近统治了埃及30年的铁腕领导人竟在民众示威18天后被迫下台。今年2月11日,穆巴拉克突然辞去总统职务。与此同时在相邻的阿拉伯世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谓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国家都不是地理概念。追本溯源,所谓中东地区,是欧洲人对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称谓。因此,中东地区除了阿拉伯国家,还有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和塞浦路斯。中东问题由来已久,已有很多学者关于中东问题从不同视角论述过。目前的一系列动乱追本溯源都是由老问题引起的,本文对当前中东各个国家发生的动乱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由此引起的地区格局变动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一、中东国家动荡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经济不景气、民生凋敝、百姓贫穷是动乱的起因。中东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从突尼斯到埃及,再到也门、阿尔及利亚、苏丹、约旦和摩洛哥等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似乎早已被近年来的经济全球化所抛弃。2008年发端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粮食危机,更是推波助澜,使这些多靠旅游、加工制造和外来投资的国家经济雪上加霜。中东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并由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了政治动荡。

2.社会问题严重、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更使百姓心存不满。以埃及为例,据统计,占埃及总人口20%的富裕阶层,占有社会财富的55%,他们或从政,或经商,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另外占人口20%的中产阶层,占有27%的社会财富;余下的占人口60%的低收入和贫困阶层,只拥有社会财富的18%。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势必让绝大多数处于下层的公民不满。另外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攀升,尤其金融危机后,是年轻人不满乃至上街示威的重要原因。中东、北非国家,失业率一般都在30%~40%,甚至超过50%.青年人是反抗、不稳定、改革和革命的主角。亨廷顿曾经说过“在一些主要的阿拉伯国家,20岁出头、寻找工作的青年人数量的扩大将持续到2010年左右。与1990年相比,在突尼斯,进入就业市场的就业者将增加30%;在埃及增长约50%。阿拉伯社会识字人口的迅速增多造成了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和很大程度上没文化的老一代之间的鸿沟,因此 ‘知识和力量之间的分离’可能 ‘会使政治系统处于紧张状态’”。[1]

3.政治体制僵化、改革滞后,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东、北非国家的领导人,大多执政多年。83岁的穆巴拉克执政近30年,本·阿里也当了23年总统,萨利赫也已在也门掌权33年,利比亚的卡扎菲更是1969年上台至今。“老人政治”容易造成体制僵化。另外,“世袭制”在中东、北非国家普遍存在。不要说王权国家,就是共和制国家的总统,也总是想把自己的宝座传给儿子;在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的同时,腐败也越来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是引起社会不满的又一主因。在埃及,贪污受贿、收回扣、要小费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普通埃及人的工资很低,一般官员的正当工资也不是很高。然而,作为中高级公务员的一些官员,月收入却比较可观,常常有能力盖楼。这些人的钱从哪里来,不言自明。

(二)外部原因

1.外部势力破坏性地进行资源掠夺和赤祼裸地政治干涉,是中东陷入动荡的外因。“对于美国来说,地区性问题是其全球性考虑的一部分。”[2]美国在中东的石油利益曾一度成为美国制定政策的一种尺度,以石油和战略利益作为中东政策出发点的美国,中东局势动荡的直接外部因素是美国中东战略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权力真空。“奥巴马出任总统后对美国的中东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确定了如下战略目标:推动巴以和谈,按照 “两国方案”取得实质性进展;逐步从伊拉克撤军,实现 “伊人治伊”;增兵阿富汗,击败 “基地组织及其极端主义同伙”;孤立打压伊朗,迫其停止发展核技术;改善美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形象;维持美国在中东事务中主导地位。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奥巴马的中东政策成效不大,上述目标没有实现而中东格局也出现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变化。[3]加之随后爆发的金融危机影响,迫使奥巴马上台后在中东战略上采取守势,特别是美军从伊拉克撤出,成为新世纪美国战略收缩的标志性事件。中东政局的主导者是美国。但美国在中东局势动荡中的处境颇为尴尬:它一方面出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考虑要声援民众的 “民主诉求”;另一方面,它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去扶植新的亲美势力值得怀疑。此外,美国很担心中东的抗议行动演变为反美浪潮。以埃及动乱为例,美国和西方进行了干预,只是显得有些左右摇摆,首尾不顾。尤其在穆巴拉克离职问题上,美国先是呼吁 “和平过渡”,正常卸任;后又屈从民意,改变初衷,与埃及军方一道,“安排”穆巴拉克立即离职。致使穆巴拉克一天两次改变自己的决定,从绝不辞职到立即下台。

2.互联网推波助澜。由于互联网在阿拉伯国家缺乏必要的监管,有着西方背景的社交和微博网站对阿拉伯世界的局势动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互联网信息资源,形成以少数发达国家的语言、思想和文化为核心的全球网络传播体系,社交网络难以监管,偏激言论容易乘机传播;传统媒体中的不平等现象在网络传播中进一步强化,敌对势力得以更迅速找到煽动与颠覆的借口,突尼斯、埃及等国家的动乱,动员令都是通过互联网和微博网站发布和传播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缺乏明确政治主张的年轻人因民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借助网络、微博等新型信息媒体对现政府表达不满的突发性运动。对于挑动中东、北非国家动乱,“功不可没”。2009年伊朗大选风波,同样是在互联网和微博网站的鼓动和促进下发生的。

总言之,中东动荡的产生既有各个国家政治体制、社会矛盾具有同构性等表层原因,也有经济状况、就业环境恶化、宗教文化影响以及外部干预等深层原因,是这些国家长期积累的老问题的新爆发,也反映出中东发展模式转型的艰难性和滞后性。“人们带着各自不同的利益组成社会,每个人都希望尽可能地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需求。”[4]

二、中东局势动荡对地区局势的影响

这次中东政局动荡,从全球范围看实际上是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调整、国际新秩序建立过程中发生在该地区的一次 “板块地震”。当今世界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以美国和西欧主要国家为代表的传统发达国家;二是以 “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三是中东的伊斯兰国家,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处于发展中国家序列,但其或地处国际航运要冲,或拥有石油资源,共同的政治、宗教、文化背景把它们凝聚到一起,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1.埃及骚乱打破了中东的战略平衡,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正在下降,甚至有可能失去对中东事务的操控权,与此同时其他新型工业国家的影响力将上升。中东眼下的混乱局势重创了美国的中东政策,因为目前已经倒台的两个政权突尼斯和埃及都是亲西方的,尤其是埃及,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基石。中东地区一向有着广泛的反美、反以群众基础,未来,在剧烈动荡后催生的政治民主化背景下,埃及、突尼斯等 “温和”阿拉伯国家对美政策孕育变化,加上伊斯兰势力的作用,中东地区反美主义进一步抬升的可能性将会增长,势必使奥巴马以改善与伊斯兰世界关系为基调的中东政策遭受挫折,从而面临新一轮调整,势必影响美国重返亚太的步伐。“美国中东政策中占优先地位的仍然是安全问题,而不是中东的社会发展和政治民主化问题.”[5]

2.石油是一种极具政治性的产品。“世界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接近四分之三集中于中东——北非、俄罗斯——中亚地带,其中仅中东地区的石油、天然储量就分别达到约全世界的60%和40%。地域分布上的不均衡导致各能源消费大国激烈竞争,给能源生产地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6]中东局势牵动全球政治、经济走向,历史上三次油价大涨均与中东政局相关。中东是石油主要出产地,如果中东产油国局势动荡持续蔓延,原油价格将会快速上涨,全球通胀趋势有可能迅速转为由原油等资源品价格上涨的推动,给仍在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新的挑战;另一方面苏伊士运河是航运重要的必经之路,一旦中东局势紧张航道有可能被封锁,造成海运成本大幅度提高,全球所有商品成本就会上涨。全球通胀趋势加剧将导致新兴国家,甚至部分发达国家不得不采取更加严厉的宏观调控和紧缩政策来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世界经济面临滞胀的风险。

3.“民族与宗教问题在整个中东地区蔓延,许多国家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教派或部族矛盾与冲突。长期以来,中东国家内部的民族、宗教矛盾与冲突并不突出,但是伊战后问题日益凸显。”[7]中东及北非地区情况复杂,是全球恐怖主义最活跃地区,民生问题、民权问题、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等纠结在一起,如果局势失控,有可能涉及到该地区各个国家,从而引发中东国家间的冲突,更有可能影响到中东国家与以色列的关系,“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沙特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拥有的地对地导弹都能打击以色列境内任何目标,而以色列领土的边界 (与埃及的边界除外)并未获得永久承认。”[8]更严重的是,中东一乱,使恐怖势力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有可能使恐怖势力借机壮大,从而导致恐怖主义在全球蔓延,不仅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面临重大危机,也将对全世界的安全稳定带来巨大压力。“从伊斯兰世界的现实来看,反对非伊斯兰的或反伊斯兰的一切,不单单是一股社会思潮,而且是一伙现实的伊斯兰极端势力”。[9]

4.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后穆巴拉克时代将对中东地区造成巨大的冲击,而遭受冲击最大的国家,以色列是其中之一.在后穆巴拉克时代,埃及和以色列的 “美好关系”将会终结,中东政治格局也会为之一变。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以问题,过去30多年中,埃及一直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 “稳定器”的作用。穆巴拉克坚守埃及与以色列1979年签署的和平条约,这一条约事实上是以色列地区安全战略的支柱。另外后穆巴拉克时代也 “促生”埃及国内各色人、各色组织竞相登场,连穆斯林兄弟会这个被穆巴拉克打压了几十年的宗教组织也宣布要建立政党。其他组织更是跃跃欲试。未来无论哪支政治力量在埃及上台,很难有人再像穆巴拉克那样和以色列合作封锁加沙,压制哈马斯和真主党等组织以及国内反以呼声。

三、结论

中东主要国家的政局动荡势必对当地政局乃至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东及北非地区国家面临相似的困局:政治上领导人长期执政、高压统治、贪腐盛行、行政迟滞;经济上失业率居高不下,地区发展不平衡,补贴政策累及财政,上述结构性问题严重损害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并将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必将影响地区和世界的安全和稳定。另外 “按照传统地缘政治学的理论,谁掌握世界岛——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而要掌握欧亚大陆掌握中东是必不可少的。”[10]中东的伊斯兰国家历来是大国角力的重点区域,过去这一地区相对稳定,没有大的动荡,是基于大国角力下形成的一种 ‘易碎的均势’。美国和西欧的经济调整以及新兴经济体的振兴是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最显著的变动,必然会打破伊斯兰世界 ‘易碎的均势’,动荡在所难免.该地区将经历一次影响深远的地缘政治大洗牌。除此之外,中国无疑也是此轮中东动荡的间接受害者,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并且中国进口能源60%经过亚丁湾,而且中国出口欧洲的大部分商品也经过该区域,当前中东乱局一方面使国际油价飙升从而使中国经济成本增大,另一方面能源通道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22.

[2]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68.

[3]安惠侯.奥巴马的中东政策成效不彰中东格局出现新变化 [J].亚非纵横,2010(5):17.

[4]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16.

[5]刘云.美国对中东政治伊斯兰政策的演变 [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9):5.

[6]陈王龙诗.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安全因素[J].中国经贸导刊,2010(16):87.

[7]唐志超.中东民族与宗教问题新动向 [J].现代国际关系,2007(8):49.

[8]田文林.以色列安全战略及其缺陷[J].现代国际关系,2011(4):53.

[9]金宜久.伊斯兰与国际热点[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763.

[10]王逸舟.国际政治理论与战略前沿问题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74.

猜你喜欢

穆巴拉克中东埃及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埃及艳后(外二首)
埃及释放前总统 穆巴拉克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埃及有个鲸之谷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埃及法院维持对前总统穆巴拉克及其子贪腐案原判
山推800万元装载机大单落定中东市场
埃及火车追尾25人死
聂中东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