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科院校特色化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

2011-04-14王乐鲁志强

关键词:课题组体育学校

王乐,鲁志强

(大连海洋大学体教部,辽宁大连116023)

大连海洋大学作为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立足于我国农业发展需要,培养农学类专业人才;个性主要表现在海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开设的非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专业的特点,学生毕业生多面向基层工作岗位,工作相对艰苦,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吃苦,还要有积极乐观,敬岗爱业的良好优秀品质,同时也需要长久的忍耐力和健康的体魄。因此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紧密结合其人才 “培养目标”,走特色化与弹性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学校构建了 “普修+必修+选修+专项”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同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努力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强化科研建设,形成了科学有序的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特色体育教学理念与目标定位

高校的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一环,深刻认识其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本次体育教学改革让学生主动发展,适应未来需要。体育教学追求长远效益,充分利用学生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的有利时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指导学生形成自学、自练、自控的能力,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努力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适应能力,吃苦耐劳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体育的后效在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继续延伸。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8%的理论教学内容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3]课题组为了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结合学校场地、器材和师资等情况,把一些竞技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进行改造,使其更具有娱乐性、健身性,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广泛需求。课题组教师不断增加课程设置,现已开设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健美与健身、艺术体操、健美操、武术、散打等34门课程。

(一)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中

运动训练课程中学生所取得的运动成绩执行文化课加分和训练课时实行学分制管理,较好地处理了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篮球队有四人考取研究生),极大地提高了队员的训练积极性和运动水平,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工作责任感。

(二)游泳为涉水专业必修课程

大连海洋大学是以海洋、水产为优势和特色学科的农科院校。大部分学生将与水有着密切联系,游泳是很多学生今后从事工作的一项基本条件,比如水上作业、远洋、养殖等。因此,体育工作把学生学会游泳,作为水产科目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增加了学生进入职场的砝码。

(三)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学生整齐划一地去学习教学大纲所固定的体育教材,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根据大学生渴望掌握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满足大学个性化发展的需求[4]。课题组不断挖掘教学资源潜力,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特长、体育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学校对体育课的要求,开设一年级普修课程教学,二年级必选修课程教学,三、四年级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通过不同阶段课程形式的变换,满足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特色体育教学的“五个”支撑建设

(一)以实践教学为指导,进行学科和教材建设

教材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课题组教师作为主编参与完成 《当代大学体育》一部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完成中国农业出版社 “十一五”规划教材 《大学体育》一部以及作为副主编参与完成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 《新编大学体育》一部。在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一改以往偏重理论分析的模式,增加并充实了应用实例的内容。[5]从教材内容的选择、练习手段与方法、相关实例分析等方面突出农林院校的特点。以 “健体”、“趣味”、“实用”的内容为基本教材。各项运动中的那些高精尖的竞技技术及一些学生喜爱的又不宜集体教学运动项目及其身体练习列入教育的第二层次 “娱乐”教材内容,由学生自选,可在专项课活动中或教师安排教学课的一定时间内,实施分组教学或个别辅导。[6]教材建设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展开,这样体育教材建设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

(二)提升教学实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体育课虽然是公共普修课程,但是体育教师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提高高校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课题组由教师18人组成,取得教授任职资格1人,副教授任职资格7人,讲师任职资格8人,助教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教师中已经取得硕士学位12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7%。教师中50岁以上的1人,36~50岁的7人,35岁以下的10人,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56%。18名专任教师分别来自于北京体育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等9所高校,所学专业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武术、游泳等9个专业。师资队伍不断年轻化,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逐步合理化,使得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大投入,夯实教学设施升级建设

体育设施建设是做好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校园业余文化的重要前提。[7]随着高校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众多高校都在新建校舍、开发新校区。一些学校忙于开发建设,而忽视体育设施建设。这样势必造成对高校的发展稳定起到滞后作用。学校目前虽然分建渤海校区和黄海校区,但是高度重视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了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两个(其中一个内设人工草坪足球场),风雨操场一个(内设乒乓球室、篮球、排球、羽毛球场地,武术室、散打室、健身室、健美操室、艺术体操室等),以及配有完善仪器设备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学校现有体育运动场馆59384.35平方米,其中风雨操场4385.35平方米,人均运动场馆使用面积6.99平方米。学校体育教学设施、器材齐全,充分满足了体育教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专项训练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需要。

(四)完善规章,规范教学管理建设

课题组按照学校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管理工作规范,强化管理。根据体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制订了一系列较详细的实施细则,并于2006年9月完成 《大连海洋大学体育教研部管理制度汇编》,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对教学工作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及质量监控具有明确的管理办法,从而使教学工作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有效顺利进行。经近几年的实施检查和反复修改已趋于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定的 《学生体育成绩评定办法》、《运动竞赛奖励办法》等管理制度已被纳入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当中。

(五)完善监控体系,严格教学质量管理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题组副高职以上职称教师组成教学质量监督组定期检查教学质量;(2)每周教研室检查教师教案后方可上课;(3)每周教研室进行一次研讨教学的教研活动;(4)教学秘书与教研室主任定期听取与学生反馈;(5)期末开展教学工作总结,年终进行教学总考核。此外,课题组开展学生评教活动,结合教师个人自评和同行专家评议,构成对教师授课质量和教学水平的评价。

三、特色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教研、科研建设成效

体育科研与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是体育教育发展和考核体育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8]针对过去体育部在教学研究方面相对薄弱,鼓励教师把个人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特别强调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撰写教研、科研论文,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并设立相应奖励政策。课题组成员主持或参与完成 “以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核心改革大学体育课教学”等教学研究课题3项,主持在研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项,已结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课题一项 (第二主持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现在课题组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由以前的能做、能说,发展到现在的以实践为基础,以体育教研为前提,不断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发现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技能变得更具张力和弹性,同时使体育教师的角色由运动场上的指导者转变为未来健康生活的设计者和课程教材的研究者,[9]以提高研究成果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群体活动与成效

体育实践教学十分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10]大量的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和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实践能力。目前学校充分挖掘体育资源全面向学生开放,课内无偿开放供教学使用,课外也向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100%,体育馆内开放率达到90%,学校多年来坚持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反映了体育实践教学的丰富性,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学校体育代表队,在省市级体育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辽宁省第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男子乙组三级跳远第一名,在市高校乒乓球比赛中分别获男子团体、女子团体比赛第一名。多次参加大连国际 “马拉松”比赛,每次都有数十名学生跑完42.195公里的全程,充分体现了农科院校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2008年7月底,学校五人制足球队更是获得了辽宁省冠军,多家报社、电视台、网站都有报道。

[1]郭建荣.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6(6):103-104.

[2]赵俊.试论高等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 [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2):23-24.

[3]谭军.浅谈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与改革[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26(3):84.

[4]郑华伟.为学生心目中的体育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25(2):7-8.

[5]李海芬.论建国以来高师公共课 《教育学》教材建设历程 [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3):141-144.

[6]张立平.体育教改应加强学生的个性培养 [J].中国学校体育,1998(5):23.

[7]王毅.高校体育设施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J].河西学院学报,2006,14(7):55.

[8]许谏.强化高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10):33-34.

[9]谢静月.信息时代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 [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1):89-90.

[10]宋尽贤,毛振明.明确课程性质 把握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解读 《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J].中国学校体育,2007,26(6):38-39.

猜你喜欢

课题组体育学校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课题组成员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