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工程当前存在的安全问题

2011-04-13胡永全董拥

四川建筑 2011年1期
关键词:工地监理模板

胡永全,董拥

(中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45)

1 施工单位现场管理基础弱

(1)现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施工现场重质量轻安全,岗位责任不落实,安全技术管理松懈,施工现场安全人员配备与工程规模不匹配,项目部经理、安全员等主要人员脱岗现象严重,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安全无法实施有效管理,大多数工地都将验收代替检查,对现场设施缺乏过程检查,给现场埋下安全隐患。

此外,不少工地对专业分包疏于管理,特别是对一些塔式起重机、井架等大型机械设备缺乏有效管理,多数以包代管。认为只要有检测报告就可以免于管理,造成机械设备隐患居高不下。

(2)专项施工方案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专项方案与施工现场实际不符,或编制者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体策划,编制针对性的方案,导致一些特殊的施工无方案,无技术指导,违规施工,隐患严重,如:高空外挑的雨棚支模、挑出的楼板支模处理、临基坑边的脚手架等;有的工程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但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模板支撑方案中不按现场钢管实际壁厚进行计算,或者操作者不根据方案进行施工,如排架间距与方案中的要求不符。

(3)安全技术交底方面。现场专项安全方案的交底工作不到位,很多方案编制人或技术负责人未参与交底,导致交底缺乏针对性和对施工的指导性,交底的程序、形式、要求方面存在缺陷。

(4)安全设施的验收方面。对分部分阶段验收的工序进行分步验收,如模板支撑系统未进行基础、立杆间距等分阶段验收,以致施工到后面发现了问题也很难整改;有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方案编制人未参与验收,使得一些设施与方案有较大的偏差,但在验收时没有发现。

(5)安全检查方面。没有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要求,进行“工地周检查、企业月自评”(个别工地总包的检查频次少),为10天检查一次,检查内容简单,部分工地缺少对大型机械、临时用电等的每月一次的专项检查,整改措施中逐条进行定人、定时、定措施的整改,缺乏跟踪整改的力度。

(6)未按规定落实建设部(2008)91号文。分包单位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数量不足。未成立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接近半数工地或者项目经理或者总监不足岗,个别工程不但项目经理和总监不在现场,而且安全员也脱岗。

2 现场实物状况不尽人意

(1)特殊部位脚手架,如:电梯井、采光井(中庭部位)脚手架、粉刷作业架等,无拉接、无登高、立杆间距及步距超标、无剪刀撑,架体变形严重,未隔离等现场较为普遍。

简易落地卸料平台无扫地杆、卸料面底笆未铺满,与脚手架链接,立杆间距、步距大,有的超过2 m,且无验收挂牌。

(2)模板支撑方面:不少工地模板支撑缺扫地杆、水平剪刀撑,而且外脚手架与模板支撑链接,门式支撑顶部自由端超标、构造措施不到位,扣件松动、扭力矩不符合要求。

(3)主要出入口、塔吊大臂旋转半径内、在坠落半径的人行通道、交叉作业等的防护措施不到位,吊装区域施工区的隔离不严密。只要涉及到结构拆模、二次结构作业、幕墙安全、装饰后期、钢结构安装作业等情况,均会存在大量的临边防护不到位现象。

(4)起重机械:井架和货运升降机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防坠落装置、停靠装置无效,货运升降机底部围栏门损坏,门限位无效,急停开关未设置。

个别货梯悬臂超标:个别工地塔吊附墙装置非标,未经专家评审;此外,部分工地所用汽车吊手续不规范、少数工地甚至出现伪造汽车吊安全合格证、检测报告的恶劣情况。

(5)施工用电方面:部分工地主电缆、分支电缆乱拉乱拖现象严重,电缆上压重物;分配箱一漏电保护下接多路用电线路,且开关箱“一闸两机”现象普遍,分配电箱多头接线,甚至不用插头、裸线插入插座,设备直接接入配电箱且机械未重复接地,相当部分配电箱零件损坏不做更换维修,继续使用;一些工地上用电设备露天作业,防雨措施简陋;临时用电电缆线挂设不规范,用铁丝绑扎或随意布置在架体竹笆上,且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漏电的隐患较大。

(6)文明施工方面:不少工地现场文明状况差,管理混乱,现场多处堆放大量木模板无防火器材,在建单体工程四周未形成环行通道,大量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堆放于脚手架底侧,部分食堂无卫生许可证。

(7)进入装饰阶段工程,进场分包单位增多,但总包、监理的管理反而松懈,且建设单位制定分包的工程多,管理混乱,隐患增多,事故发生概率高。

3 施工企业职责缺位,对现场管理不力

(1)一些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不落实,企业的生产规模超过企业生产能力,无力对现场进行指导,只能听由现场自行管理。一些企业就算开展现场检查,也流于形式,仅查实物状况,而忽视了现场项目管理的履职情况(如:日常的工作质量,分包的工作质量等),未体现体系管理。而且由于管理力度不足,不仅不能发现所属工地存在的问题,更不能督促项目按监管部门要求进行整改。

(2)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尚未建立完善,责任落实未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仅靠安全科、施工现场靠安全员管理安全的现象比较普遍,安全管理未形成体系化、系统化、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推进提高。

虽然个别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安全管理仍处于粗放状态,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仅仅停留在数据汇总上,隐患排查还没有真正落到现场管理及实务状态,特别是对于重大危险源监控存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排摸,为针对阶段施工特点、安全缺陷制定安全技术管理预防措施,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

(3)各施工企业人员配置重心仍未向安全管理岗位倾斜,安全管理工作吸引不了高素质人员,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企业的工地数量剧增,安全管理人员数量、质量缺口增大,无法满足需要。

4 现场监理安全管控能力软弱、把关不严

安全监理人员水平低、素质差、投入少,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安全专项方案的审批以及对施工现场安全审查状况的控制能力较弱。

大多数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缺少针对性和操作性:既无检查方法,也无检查频率和措施,根本不能指导日常工作。有的仅有监控要点,其内容也是从规范中选段抄取的,任何一个工地都能用,也都无法用;部分安全监理不能及时指出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有的监理单位日常检查不严,对于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充分利用监理手段督促施工单位整改。

5 建设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淡漠、费用不落实

一些建设单位,包括有些政府投资工程的甲方,未能真正重视和履行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受追求最大利益驱使,赶工期、欠工程款、忽视安全生产管理等现象屡见不鲜。

6 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能力差

从近几年发生的工伤事故看,大多数的伤亡人员都是农村到城市工作的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上岗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他们的安全操作技能较差,岗前培训也大多是走过场、形式化,很难实现操作过程中的“三不伤害”。目前,很多分包队伍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问题上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究其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缺陷。

7 结论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管理过程,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和控制,要求领导重视、部门协调、全员参与、全程预控,做到“六到位”即安全意识到位、安全责任到位、制度措施到位、安全监管到位、班组自控到位、环节联控到位,做好事前事中的各项预防监控管理工作,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管理者的管理失误,使每个职工切实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1]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S]

猜你喜欢

工地监理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波比的小工地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热闹的工地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
工地上的女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