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旅游规划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1-04-13宋然然樊国盛陈坚

四川建筑 2011年1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业景区

宋然然,樊国盛,陈坚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

旅游景区规划就是根据旅游景区的资源特点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所进行的有关开发、保护、管理等内容的布局、设计与安排,是一种长远的计划。旅游景区开发是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从事的开拓和建设,如旅游市场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简称世博园)是'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园区整体规划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气势恢弘,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园林园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精品大观园。在世博会结束后世博园成为了旅游景区,但是如何将其建设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区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1998年联合国第十九届特别会议首次将可持续发展列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1999年在我国桂林召开的亚太议员环保大会第六届年会,将会议的主题确定为旅游与环保,这表明21世纪旅游与环保的和谐统一已成为一股的世界性潮流。以大自然为取向,强调维护人与地球和谐统一的生态旅游理所当然成为当代旅游的热点。在1998年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保大会,作为环境发展战略的生态旅游首次被提出来。据世界旅游组织(wa'o)统计数据估算,生态旅游的年增长率为20%,已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但是,生态旅游能否真正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规划是否合理。

1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理念的演变

1.1 资源导向观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随着国内外旅游的迅速发展,我国各地相继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经济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并掀起了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的热潮。但是,纵观这一阶段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的理念,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经济”观念的影响,基本上是一种以旅游资源为主导,以旅游市场为依托,以景区土地规划为重点,以市场营销为关键的资源导向观。各地在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中,往往是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状况,进行旅游景区的土地规划、功能布局和开发建设,然后面向旅游市场进行宣传促销,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和消费。但在浓厚的“产品经济”观念影响下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严重与消费需求脱节,导致许多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未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有的旅游景区投入运营后甚至因无人问津而倒闭。

1.2 市场导向观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相应促进了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理念的转变,逐步形成了以旅游市场需求为主导,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景区开发建设为重点,以景区经营管理为关键的市场导向观。各地在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中,进一步重视对旅游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各地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优势,规划和开发建设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景区,并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经营和管理,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消费。但是,在“商品经济”观念的影响下,许多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中过分追逐自身经济利益,忽视对旅游景区所在地相关利益者的关注,忽略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导致许多地区对旅游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不仅引起了人们对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质疑,而且直接影响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1.3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并适应我国新时期发展需要而提出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各项工作中都必须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旅游发展也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就是要形成以游客体验为主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统筹兼顾为重点,以竞争导向为关键的新理念。

(1)以游客体验为主导,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满足人们的旅游体验来进行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根据派恩(Pine,1998)等人提出的“体验经济”理论,旅游体验是一种以游客为主体,以服务为核心、以景区(或活动)为舞台,创造出使游客愉悦和快乐,并值得经常回忆的旅游活动,是一种与和谐社会密切相联的新生活方式。因此,坚持以游客体验为主导,开发建设能给游客带来愉悦和快乐体验的旅游景区,应是当前和今后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追求目标。

(2)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就是在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旅游发展观念,为可持续的游客体验创造更为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条件。旅游资源和环境,既是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旅游景区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通常,一个旅游景区的资源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则其就具有强烈的市场吸引力和健康发展的活力。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通过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不仅为当代人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还要保证为后代人留下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3)以统筹兼顾为重点,就是要统筹兼顾游客、经营者、社区居民和景区所在地政府等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形成各方面共赢发展的格局。任何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发展,都必然涉及到相关各方面的利益,以往的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往往忽略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从而产生了许多的矛盾和纠纷,甚至危及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应该强调以统筹兼顾为重点,重视游客、经营者、社区居民与景区所在地政府的共同利益和要求,正确处理好旅游景区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下,科学地进行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才能保证旅游景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以竞争导向为关键,就是要以旅游景区发展为目标,以提升旅游景区竞争力为核心来进行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资源导向观的重点是旅游资源,强调的是如何体现旅游资源的特色;市场导向观的重点是旅游市场,强调的是如何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而科学发展观的重点是景区竞争力,强调的是如何促进旅游景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成功的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应以竞争导向为关键,以竞争求生存,以竞争求发展,科学地分析旅游景区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寻找旅游景区的“亮点”和“卖点”,不断提升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力,才能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的客观要求。

2 生态旅游规划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生态旅游规划是指涉及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划。它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环境特征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生态旅游规划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态旅游规划必须以生态原理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指导思想,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工具,生态旅游规划作为生态旅游发展和管理的总体布局,当然也必须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生态旅游强调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环保观念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生态原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它的灵魂,这就决定了生态旅游规划也必须以生态原理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指导思想。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生态旅游”,当前国内外说法颇多,诸如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的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既能满足游客游览观光自然风景,又能通过旅游探索自然奥秘,了解和认识自然,进行环境教育的特殊旅游方式。在许多情况下,人们由于不知道生态旅游的概念,只能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招牌和装饰,甚至在实际操作中与生态旅游的目的背道而驰。一些经营者,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标新立异项目,极力强调“鼓励生态旅游”,其实只不过是对老项目的重新包装而已,其规划也根本称不上是真正的生态旅游规划。如近年来,一些自然保护区误以为生态旅游仅仅是让旅游者“回归自然的旅游”,或者是只注意到生态旅游含义中的这一点,草草规划后便相继开放,向旅游者推出所谓的“生态旅游”,结果不但没有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反而使自然保护区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大量旅游者的涌入遭到严重破坏,这样的规划当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生态旅游规划。真正的生态旅游规划必须以生态原理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指导思想,将环保意识融汇于整个规划之中,并做出详细布局,提出具体措施,使生态旅游真正起到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一般的旅游规划虽然也考虑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内容,但与生态旅游规划相比,它们似乎更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并没有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放在首位,使之成为其主导思想。

(2)生态旅游规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适合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往往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所以生态旅游规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保护,影响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旦生态旅游规划出现质量问题,便极易造成环境破坏。例如近年在我国随着生态旅游的升温,一些自然保护区纷纷对外开放,自然保护区成为开展生态旅游的热点。但由于生态旅游还属于起步阶段,在资源开发和规划方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不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据一份调查表明,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发生态旅游而造成了保护对象的破坏,11%的旅游资源退化。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保护区的旅游现状作了深入调查后发现,目前44%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3];国际上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圣约翰岛的珊瑚礁因大量潜水者的光临而面临解体;墨西哥的玛亚文化遗址因大量游客的涉足而面临崩塌;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近50万游客,使旅游业成为该国超过了咖啡和香蕉生产业的第一大产业,导致该国的森林正以每年2.6%的速度遭到破坏,成为世界上森林破坏率最高的国家。

(3)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呼唤高水平的生态旅游规划,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但其发展又会影响生态系统和文化资源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所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如何处理好当前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即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关系的同时满足目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的要求。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别感受的带有责任感的旅游,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受到了世人的青睐。但是生态旅游本身不可能拯救正在不断消失的生态系统,正如有些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实际上除非它(生态旅游)经过规划保证使环境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获得经济效益并使当地公众参与,否则它确实会有损于环境和当地人民的利益。”即生态旅游能否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生态旅游规划的质量。一旦规划不当,不仅不能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反而会使旅游资源受到更严重的破坏。高水平的生态旅游规划,它必须以生态原理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指导思想,将环保观念融汇于整个规划之中。它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①把商业性的旅游活动与旅游地资源保护结合起来,即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减到最低程度。②在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作出实质性贡献,维系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③保持并支持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设施。④协助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⑤支持旅游地当地的经济发展。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生态旅游规划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生态旅游开展比较成功的美国、肯尼亚、日本、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家,都分别制定了保证生态旅游规划质量的法规、条例和规范,有一批专门从事生态旅游规划的专业机构、企业,生态旅游规划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保证,从而使生态旅游真正起到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3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规划

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建设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通常涉及到资源、土地、资金、环境、投资者、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关系,对各种关系处理不当必然影响到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健康发展。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关键是要统筹好各方面关系,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具体讲,在当前和今后的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中,必须统筹好旅游景区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内各类项目建设,以及统筹好旅游景区建设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旅游市场开拓、资源环境保护等主要问题。

统筹好旅游景区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必须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首先要加强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认真做好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估,充分考虑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影响及应采取的保护和治理措施,以保护促进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确保不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开发性的负面影响;其次,要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科学地进行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实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第三,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地确定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或承载力,建立旅游环境监测体系,合理地控制旅游景区的游客流量,积极探索旅游景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机制,确保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以促进和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4 注意考虑旅游区的生命周期性,最终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旅游地不仅提供了广泛的客源市场,而且成为一个主要的旅游地。城市旅游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者开始对城市旅游进行研究,并且尝试对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研究,但研究的方法和侧重点有所差异。

本文首先从旅游系统的角度出发,尝试建立了一般旅游地的演化动力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各种情况分别进行了讨论;其次,以昆明世博园为例,从旅游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昆明城市旅游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昆明城市旅游的因素;再次,根据世博园旅游地生命周期特点和旅游地动力演化模型,结合昆明城市旅游各影响因素对模型中各变量的作用的分析,进一步对昆明世博园旅游发展演化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最后提出了对昆明世博园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调控的对策建议,为昆明世博园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李东伟.生态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1999(3):50-53

[2]张延毅.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1997(6):108-112

[3]龚雪辉.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N].光明日报,1998-05-23

[4]卢云亭.生态旅游发展与规划[J].自然资源学报,1998(1):22-28

[5]鄢和琳.论生态旅游促进蜀南竹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旅游学刊,1999(6):49-53

[6]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999(1)

[7]吕敏,闫来英.浅谈生态旅游规划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2-64

[8]罗明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J].学术探索,2008(1):37-39

[9]张惠.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动力学研究——以南京为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旅游业景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