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原发性前胃弛缓的辩证施治

2011-04-13李晓龙

兽医导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口色嗳气脉象

李晓龙

(涪陵区江东畜牧站,重庆涪陵408003)

本病是由于长期饲喂单一粗糙的饲料和柔软的精料,加之饮水不足,饥饱不匀,使役过度,或因年老体弱,而致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无力,蠕动弛缓,食欲反刍扰乱的一种常见疾病。

在临床上,我根据中兽医的辩证施治理论,抓住“脾胃气虚”的特点,结合不同的病因体质及症候的兼杂,按型拟法,依法立方,以方遣药,随证加减,进行治疗。现将典型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辩证施治分析

(一)脾胃气虚型

1.病因。多因喂饮失调。劳役过度,损伤脾胃之气;或因年老体弱冬寒料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致脾胃功能减退。

2.主证。脾胃气虚,即是脾气虚和胃气虚同时出现。但也有单独出现者。共同证候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瘦毛焦,卧多立少,气短声低,食积不消,反刍减少,前胃蠕动少而无力,口色淡白,脉象沉细无力。

不同证候,脾气虚兼有气胀,粪便稀薄,四肢浮肿。而胃气虚兼嗳气酸臭,口流清涎。

3.病机。脾不健运胃气失调为其主要病机。胃主受纳胃虚则纳食减少,故食欲减退。胃主降,胃虚则气不降而上逆,故嗳气酸臭,口流清涎;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功能减退,前胃蠕动少而无力,草料水谷停滞于胃肠,故出现肚胀,粪便稀薄;“脾为后天之本”,“在体为肉”,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故精神不振,体瘦毛焦,卧多立少,气短声微,口色淡白,脉象沉细无力。

4.治则。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法当补脾健胃。

5.方药。四味汤加减。食欲不振加健曲麦芽;肚胀加厚朴、枳实;嗳气酸臭加半夏、生姜;粪便稀薄加猪苓、泽泻;气虚甚者加黄芪。党参(原方用人参)80 g、白术60 g、茯苓50 g、灸甘草30 g水煎服。

6.病例。原菜场乡马岭村二社水母牛一头,13岁,1997年12月30日因当地治疗无效前来治疗。主诉:该牛体质单薄,从放牧转为圈饲后吃草减少,逐渐消瘦,肚腹时胀时消,大便稀薄。饲料以干草为主,加喂少量青草。检查:体温37.8℃,心跳60次/min;精神不振气短声低,形体消瘦,被毛粗乱,行走无力,瘤胃蠕动极弱,按压内有食积,反刍停止,口色淡白,脉象沉细无力。诊断:脾胃气虚型前胃弛缓。治疗:灌服四味汤加减。每日一剂,连服四剂而愈。

(二)脾胃虚寒型

1.病因。多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是谓阳虚生寒。或因脾胃气虚过饮冷水和误用寒凉泻下之药,进一步损伤阳气,使寒邪直冲虚弱的脾胃而引起本病。本型多见于寒冷的冬季。

2.主证。本型除了有脾胃气虚证候之外,还兼有寒象。共同证为畏寒发抖,耳角俱凉,鼻出冷气,肢末不温,间有腹痛,口色清白,舌质胖嫩,苔薄白,脉象沉迟无力。不同证候是脾阳虚可兼见粪便稀薄,肌肉消瘦或浮肿;胃虚寒兼有嗳气,呕吐或口流清涎等。

3.病机。中焦阳虚,运化无力,失于温养其主要病机。脾阳不振草料不运则食少粪稀;阳虚生寒,故鼻寒耳冷、四肢不温;寒凝气滞,故见腹痛;脾虚不能输布精微,气血化源不足,肌肉失养,则体瘦毛焦;脾阳衰微不能运化,水湿泛滥,则出现水肿;胃阳不足,则胃寒气逆,故嗳气、呕吐或口流涎等,色脉均为虚寒之症。

4.治则。按虚者补之,寒者热之,法当温中健脾。

5.方药。理中汤加减。寒重加肉桂、附子;湿重加苍术、猪苓;腹痛加白芍、玄胡;减食胜者加砂仁、木香、陈皮、神曲等。干姜50 g、白术60 g、党参80 g,灸甘草30 g。

6.病例。原凉塘乡蚕溪村五社舒金木水牛一头,三岁,1999年11月15日来就治。主诉:近一个多月来,该牛吃草减少,逐渐消瘦,但未引起重视。昨日停食,起卧困难,耳角发凉,方觉病重。检查:体温36.4℃,心跳38次/min,呼吸9次/min,精神极差体瘦毛焦,腹部紧缩,不时发抖,回头顾腹,食欲废绝。粪稀量少,小便清短,四肢冰凉,耳角俱凉,鼻出冷气,瘤胃蠕动音极弱,口色青白,舌质胖嫩,脉象沉迟无力。诊断:脾胃虚寒型前胃弛缓。治疗理中汤加减,煎水灌服,附子先煎余药后下,灌时加酒。连服三剂而愈。

猜你喜欢

口色嗳气脉象
《元亨疗马集》“察色赋”浅析(上)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李郑生论治嗳气经验
牛前胃病辨证论治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浅谈“八珍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105例弦脉的“计算机脉象仪”脉图参数分析
猪油芒硝散治牛百叶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