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湿疹的报告

2011-04-13徐铭张庆萌

兽医导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圈内猪体患部

徐铭,张庆萌

(鸭江镇畜牧兽医站,重庆武隆 408534)

以患部皮肤出现红斑、疹疱,病猪骚痒不安,时而在墙壁、圈角、食槽和地板上磨蹭,以致皮破成疮为特征的湿疹,是猪于夏季常见多发性疾病。因本病可引起猪只食欲不振,常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形成“僵猪”。从而对养猪生产造成较大危害。2006年6月至9月,对鸭江镇农村养猪生产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在随机统计的4个村,54个社,412户农户所养的2 249头生猪中,发病84头,发病率达3.73%。湿疹在传统兽医学上归属于湿毒的范围,现代兽医学认为,湿疹是在各种不同的病因作用下发生于过敏皮肤上,以表皮为主的一种特殊性皮炎。由此提示湿疹的发生同畜体自身的内源性因素和环境诱因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对所调查的生猪无论发病与否,皆对其自身状况和环境条件进行细致观察记录,并对典型病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探索治疗,旨在为掌握本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本病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盼同行指正。

一、典型临床症状

(一)急性湿疹以育肥猪、架子猪和奶猪易发,少见于母猪,发病迅速,病程15~25 d,个别达1个月余。病初皮温偏高,皮肤潮红,在面中和耳根皮肤上首先出现数量不等的米粒样红色斑点;经3~5 d后,颈、胸、腹两侧和内股部(少数猪的全身)皮肤上也相继出现,极少猪(以奶猪和小架子猪多见)患部皮肤上混合出现碗豆大小的丘疹、小水泡和脓疱;病猪骚痒不安,不时到墙壁、圈角、食槽和地板(我镇农村猪舍地面多用水泥制成)上磨擦搔痒,当疹块、水泡和脓疱磨破后流出血样粘液和脓汁,干燥后于破溃处形成黄疤或灰、黑色痂皮;随着病程增长,病猪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渐进性消瘦,皮毛丧失光泽,有奶猪和架子猪在发病初期出现呼吸迫促,体温达40℃以上。

(二)慢性湿疹多见于营养差、体瘦的母猪、架子猪。病程较长,1~2个月,有的长达3个月之久,此病表现类似急性湿疹,但无全身反应。病猪呈现精神萎顿,体瘦毛逆;患部(颈、胸、腹两侧和内股部多发)皮肤脱毛粗糙,增厚变硬,甚至出现黑色脂肪样苔,具粘性而油腻;病猪时而奇痒难受,在圈角等硬物处搔痒。

二、发生规律性

(一)发生时间对84头病猪的开始发病时间归类,5月发生16头,占发病总数的19%,6月发生27头,占发病总数的32.1%,7月发生34头,占发病总数的40. 4%,8月发生7头,占发病总数的8.5%,本次调查未发现其它月份。据此本病在我镇生猪发病如于5月、6月进入发病高峰期,到8月逐渐下降,以后趋于平静。

(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发病率出生至60日龄的奶猪43头,其中发病9头,发病率为20%;断奶至体重60 kg的架子猪754头,其中发病59头,发病率为7.82%;体重达60 kg以上的育肥猪74头,其中发病8头,发病率为10.8%;产仔(含初产和经产)母猪78头,其中发病3头,发病率为3.84%。初步反映出发病率高低,依次为奶猪>育肥>架子猪>母猪的发病。

(三)体质差异的发病率在78头母猪中发病仅3头,发病率为3.84%,而1 071头育肥猪中发病达98头,发病率为9.15%,说明育肥猪发病率大于母猪发病率。据对营养充足(多喂配合料)而体质健壮的 1 180头猪只统计,发病59头,发病率为5%,而营养不良(多饲单一青粗料)体瘦虚弱的69头猪只统计,发病24头、发病率为34.8%,表明虚弱比健壮猪易发病,这提示与瘦弱猪抗病力关系密切。

(四)环境条件不同的发病率

1.圈舍光照。处于光照较强,即中午或午后的太阳光能直接照射到圈舍地面和猪体上的247头猪,发病17头,发病率6.88%;而喂养在光照较弱(包括光线阴暗和适度)的102头猪,发病25头,发病率24.5%。

2.圈舍卫生。圈内地面干燥、清洁而无堆粪,猪体皮肤干净的406头猪,发病54头,发病率13.3%;相反圈内地面显潮湿,卫生又差,猪体皮肤常粘着粪便和秽物的43头猪,发病15头,发病率达34.8%。

3.饲养密度。圈内猪之间不发生拥挤,数量偏少或适中的264头猪,发病27头,发病率10.2%,相反圈内密度大,猪只拥挤的35头猪,发病7头,发病率达20%。

三、中西医治疗

(一)方药以“清热、祛风、除湿、疗湿疮”为治疗

1.外用涂洗。方法一:0.1%高锰酸钾水溶液;方法二:苦参3份,地肤子3份,桉叶4份,煎汁备用。

2.内服荆防败毒散,荆芥10 g、防风12 g、苍术10 g、苦参10 g、银花12 g、地肤子12 g、甘草10 g、薄荷10 g,水煎温服。

(二)用法与效果急性湿疹宜用涂洗方法一,对患部皮肤进行清洗,一日一次,连用3~5次即可,同时内服荆防败毒散2剂(上方剂量为1头架子猪之用,临床使用可酌情增减),效果尤显;慢性湿疹应选用涂洗方法二,对患部皮肤涂擦,一日一次,坚持涂擦5-7次收效好。

(三)预防猪舍经常保持通风,免遭阳光直照圈舍地面和猪体上,勤除粪便,注意猪体皮毛卫生,圈内猪数量不宜过多而发生拥挤,给猪投喂营养丰富的配合料,夏科季节加强灭蚊除蝇工作等,是预防和减少猪湿疹发生有效措施。

四、病例举例二则

案例1:2006年6月26日,保禾村四社余安绪、王才正有12头架子猪发病求治。主诉:12头猪发病已半个月,初以为蚊虫叮咬在皮肤上形成的红斑丘疹未介意,不料今日猪食量骤减,时而在圈壁磨擦故求医。症见:猪精神不振,皮肤潮红,耳根、颈、胸、腹部两侧和内股部等处皮肤上程度不同出现有米粒大的丘疹和水泡,有的已擦破形成黄色痂,时刻有病猪在圈壁上搔痒。环境所见:午后的阳光能直接照射到圈内地面和猪体上,12头猪又关栏于两眼圈内比较拥挤,猪体表粘污粪便,圈内卫生极差。诊断:急性湿疹,以“清热败毒、祛风止痒”为治则,方选外用涂洗方法一对患部皮肤清洗,经3次用药和配合内服荆防毒散2剂获愈。

本案例因暑天炎天,阳光直照,猪只拥挤,圈舍卫生又差,致污秽尘埃堵塞皮肤毛孔,造成期热受阻且刺激皮肤,湿热内积,又复感风热邪毒,湿热熏蒸,郁积肌肤成其所患,故治时重清热祛风,清洁皮肤而收效甚佳。

案例2:2006年7月20日,保禾村四社邱国文1头架子猪发病1月左右求治。主诉,该猪的10 d左右吃料日渐减少,有时到圈壁和食槽上搔痒。症见:体瘦无逆,神倦体怠,在颈部两侧皮肤上有数块胡豆大的黑色脂肪样苔、触摸油腻粘手。环境所见:圈舍光线不足,通风不良,圈内地面冷且湿。诊断:慢性湿疹。治宜“祛风、疗湿疮”,方用外用涂洗方二搽患部皮肤,经6次用药获愈,后访未复发。

本案例源于病猪湿地久卧,风邪乘入肌体,久而化热,湿热熏蒸成疮,体瘦,纳食少引致肺虚,肺主皮毛,肺气虚使皮毛机能衰退而无力抗御湿毒的侵袭,故病症日见严重,故以祛风,疗湿疮为治则坚持疗疾。

(略)

猜你喜欢

圈内猪体患部
夏季养猪要做好防暑降温
防控家兔疥癣病验方20例
你不在
“打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夏天热卖
基于单视角点云镜像的猪只体尺测量方法
学会8招夏季养猪增膘等4则
大黄治疗银屑病
夏季养猪增膘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