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当下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包豪斯”理念

2011-04-12鹿咏张伟

关键词:包豪斯建筑设计理念

鹿咏,张伟

(1.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合肥230601;2.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39)

无论是作为一种实体存在还是作为一种精神理念,20世纪初期诞生的 “包豪斯”在世界现代设计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的出现对现代设计艺术理念,设计艺术教育与实践以及后来的设计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一种设计观念,它已经深入人心,渗透进所有的设计实践中。当下倡导的在设计中引进生态美学思想,尤其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在很多地方与 “包豪斯”的设计宗旨不谋而合。在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和 “包豪斯”设计观念中找寻共同的契合点,不仅能够对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而且对 “包豪斯”设计思想的现代化、当下化也具有十分现实的理论价值。

一、诗意栖居——生态建筑设计的提出及其理念意蕴

法国的勒·柯布西耶曾经说过:“建筑的任务在于对外在无机自然加工,使它与心灵结成血肉姻缘,成为符合艺术的外在世界。人们使用石头、木材、水泥,人们用它们造成了住宅、宫殿,这就是营建。创造性在积极活动着。但,突然间,你打动了我的心,你我行善,我高兴了,我说:这真美。这就是建筑。艺术就在这里。”[1]这里柯布西耶不仅肯定了建筑的艺术元素,而且符合人类主体审美艺术。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除了强调建筑要能 “以蔽风雨,以蔽寒暑”[2]外,还特别重视建筑设计与人类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先秦哲学中的中庸之道给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以启发,演变成结合功能性、象征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设计观。从 《淮南子·泰族》中形制适从作用、形式追求内容这一设计方法论与功能观念结合的初露端倪,到 《淮南鸿烈》中的 《本经》篇所指明的设计门类与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者天赋般的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并将之运用于建筑设计实践之中,使中国古代建筑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性、性格等,都是从人的审美心理出发,并为人类主体所能欣赏、理解。先秦哲学形而上的中庸思想还影响到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如 《管子·乘马》中就提出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3]说明城市选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 (今陕西西安)、洛阳 (北魏)、建康 (今江苏南京)、北京 (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明清徽派建筑的代表宏村的建筑设计也完全符合老庄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建筑生态环境的营造和设计不仅达到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又能达到“山环水抱”、“四通八达”,使建筑与环境以及人的审美心理达到完美的契合。这些可能是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雏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强,自然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人类面临着因环境破坏而导致的巨大生存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生态学、“可持续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包括建筑设计关注的焦点。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设计师保罗·索勒里将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成生态建筑学,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正式概念,正式把生态思想引进到建筑设计中。[4]

生态建筑提倡保护土地和植被,提供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建筑环境,尤其是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注重建筑中的人本主义理念,同时优化设计,节约能源,减少能耗,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达到资源能耗使用的最小值,从而保护环境,尊重自然,使建筑和环境,建筑和人类主体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和谐的结合体。生态建筑强调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美学意义,更把建筑视为一门创造艺术,一门张扬人类主体价值和生命终极关怀的艺术。从这一点看,生态建筑又称为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它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本身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

二、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功能理性的复出—— “包豪斯”设计理念的接受学价值

20世纪初期出现的 “包豪斯”并非偶然,它是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等老一辈设计大师集合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的设计思想并与20世纪初期欧洲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它虽然起源于一个设计机构的名称,但核心价值是它代表了一种设计理念,一种 “国际风格”,正如罗厄所说,“包豪斯不是有明确纲领的机构,它只是一种观念,一种为格罗佩斯精确构想的观念。我想正是这种观念给予世界上每个先进的学派以巨大的影响,你无法创造那样的机构,也无法作那样的宣传,只有一种观念可以传播得如此遥远……”[5]“包豪斯”的出现和影响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它以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强调新的工业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关系,并且强调产品的美不仅在于外观,而且在于它的功能。其设计思想主张创造技术性功能和审美功能最有效的结合,包豪斯倡导一种新的设计美学观,即以简单明快的几何造型,精确合理的结构,清新的对比,匀称统一的色彩来进行设计,这种设计美学观是一种功能主义美学观,它注重从工业生产过程的合理性中找到与产品审美形态相统一的调和关系。在 “包豪斯”创立时颁布的 《宣言》中就指出:“包豪斯”的诞生不仅要挽救所有那些传世独立、孤芳自赏的艺术门类,训练未来的工匠、画家和雕塑家们,让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创造,使其一切技艺在新作品的创造过程中结合在一起,最终创造出共同的作品——建筑,而且要提高工艺的地位,把工艺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上,使之成为一个登上设计新水平的台阶和基点。[5]

“包豪斯”作为一个教学机构,它主要注重的是进行一种全新艺术设计理念的教学和传播,似乎与我们所谈的建筑无关。其实不然。在 《包豪斯宣言》中就指出:“一切创造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筑,为建筑进行装饰一度是美术最高尚的功能,而且美术也是伟大的建筑不可或缺的伙伴。”[5]建筑设计是广义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 “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影响,尤其是今天倡导生态建筑设计,更是对 “包豪斯”设计思想的一种重温和创造。

上面我们谈到当下生态建筑思想的核心层面是建立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包豪斯”作为一种设计理念,它提倡设计过程中的人本主义精神,即强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核心和根本。“包豪斯”的奠基人格罗佩斯曾说过:“一个美好的世界对我来说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前提。从直觉上我感到,与工业化以前的古老城市的美好和协调相比,现代城市变得日益丑恶。我寻找答案,作为个人,我怎么能够把这种混乱重新引向和谐。”[5]建立美好世界的终极目标是人类自身,而人类自身又是生产美好世界的动因,这种二元的价值在根本上是统一的。设计这种作为生产美好世界的方式,它的终极目标不是设计的产品而是设计产品的使用者,人作为价值主体,他是产品或机器的主宰,而不是产品或机器的奴隶。格罗佩斯指出:“包豪斯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新的建筑,这种建筑要回归人性,应包含人的全部生活。通过解释概念和综合理解,使造型问题回归到它的最初起源,艺术造型不是为了 (贵族富人的)精神或物质奢侈,而是面对 (广大社会下层)人本身的基本要求。艺术思想的变革给造型引入了新的基本知识。把作品和现实结合起来,使艺术家的创造力从与世隔绝中解放出来,同时,这种艺术与设计的结合使人们从那种呆板的紧巴巴的只顾及物质的经济思想中得到放松。强调设计造型与人的关系,警惕设计造型可能引起的社会危险,这种一体性的社会思想是包豪斯的主导思想。”[5]人是 “包豪斯”设计理念关注的根本,所有的设计都应当是以人类的需要为终极目的的,“包豪斯”提到的人是全体意义上的,不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在当下倡导的生态建筑中,首先注重的也是人的主体本身,让人在人所设计建造的建筑环境中自由呼吸,快乐生活,让人类主体的生命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人不再依附于建筑,不再是建筑的奴隶,而是建筑的主宰,建筑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又是人类精神的具体体现。当然,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也建立在人对自然尊重的基础上,人从环境中索取物质资料,建造满足自身需要的场所,但是这一切是在不破坏自然本有状态的前提下进行的,自然满足人的生活需要,人反过来又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共荣的关系。其实这种与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观点在中国古代就早已有之,中国的古人们早就注意到 “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始终认为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天、地、人是一个整体,不论是 “天人合一”的思想,还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的哲学,都把人和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无法分割,即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传统建筑充分体现了这种观念。中国传统建筑和自然环境是相融合的,不是与自然对立的,并借助于自然环境,以构成视野广阔,富有生气的画面。中国传统建筑这种崇尚自然的趋向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的园林建筑是“文人写意式山水园林”,寻求返朴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处处渗透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味。同时,中国传统园林的“天人合一”思想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儒、道两种思想在中国文化领域内的交替互补。

如果说在重视人本主义精神方面当下的生态建筑设计和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有着共同的契合,那么 “包豪斯”设计思想中对设计产品功能理性的重视也是当下生态建筑所面对的重要课题。“包豪斯”的奠基人格罗佩斯认为,艺术家在要求工业技术卓越的同时,还要实现外形美。世界各国用相同的技术制造的东西还必须通过外形表现出精神思想,使它在大量产品中表现出领先,现代工业也准备认真考虑艺术问题,用机器方式生产出像手工艺术一样精美的商品。产品要美观,关键在于攻克经济上、技术上和形式上的技巧关,由此才有可能生产出完美的产品。“包豪斯”主张要尽力把产品设计的简单真实,规律一致,要从它们自身的规律出发,有机地塑造对象,不要夸张地美化它,而要局限在典型的、人人都能理解的基本形状和基本颜色,尽量简单,充分利用空间、材料、时间和资金。设计产品要研究它的本质,应当完美无缺得为产品的目的服务,很实际的完成产品的功能,这种功能必须做到坚固耐用,价格便宜而且美观。造型思想必须符合物质和技术现实,造型的每一个产品都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包豪斯”的功能理性主义常常遭到误解,把 “包豪斯”所倡导的功能等同于纯功利主义。其实 “包豪斯”的功能理性主义是基于对生理和人体的考虑使其发挥功能,正如格罗佩斯说的:“生活的各方面都是我们探索的对象。怎么生活,怎么工作,怎么休息,怎么给已经变化的社会建立一种生活环境,这些都是我们心里考虑的问题。我们对机器和科学的可能性也有极大兴趣,但是重点不是机器本身,而是把科学和机器用来为人的生活服务。”[5]

自然生态建筑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的也是绿色理念,生态建筑是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与绿化设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自然能源的利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智能化的控制等这些高科技技术,充分展示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在建筑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生态建筑设计应注重把握和运用以前的建筑设计所忽略了的自然生态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的准则,塑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设计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要少,同时对自然环境的环境污染要尽可能的小。生态建筑设计必须以生态的观念,在设计中从整体上进行构思,充分利用清洁的可再生性能源,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在关注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尊重自然规律,绝不能以牺牲地区环境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用 “向后代借资源”的方式求取局部的利益和发展。[6]

三、认同与契合—— “包豪斯”设计思想对生态建筑设计的启示

“包豪斯”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只存在了14年,但是它作为世界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变革影响了整个世界设计思想的发展和走向,它所创立的设计教育影响了几代人。今天当我们倡导生态文明,并把生态理念引进设计学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大半个世纪以前的 “包豪斯”大师们早已经在这个方面给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理论启发的种子。我们呼吁生态文明,倡导生态设计,并且从我们的祖先那里来寻找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先秦哲学的 “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实用理性精神都给了我们理论上的支持。其实,作为西方设计流派和理念的代表,早在大半个世纪以前,“包豪斯”的设计大师们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对他们有价值的思想。在格罗佩斯最早聘任的形式大师中,有一个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瑞士画家约翰·伊顿。约翰·伊顿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其教育实践中,大胆引入了老庄的哲学思想和道教的气功修炼。他在给学生讲中国的老庄哲学时,经常引用 《老子》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类的话,要求学生在做专业训练之前,先要磨练自己的身体和意志,辅助手段是躯体拉伸、呼吸控制、沉思冥想。约翰·伊顿要求学生学习画中国山水画,让学生画山、画水、画树,要求学生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观察与诠释世界。[7]

“包豪斯”打破了纯艺术和实用美术的界限,试图建立工业社会中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新关系,用人本主义思想指导工业设计,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把人从奴役人的机器中解救出来,使人真正成为生命的主宰。 “包豪斯”倡导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新关系,既要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实现人生命意义的最大化,又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使人在建造自己生活的同时追求艺术的享受,人在设计这个世界的同时可以诗意地栖居在优美的环境中;“包豪斯”倡导设计产品的简洁,并具备良好的功能,而这种简洁是建立在良好功能基础之上的,既要满足大众需求,又要重视材料的性质,尽可能使材料物有所用,不致浪费,以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今天的生态建筑设计正是需要汲取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环境的合理保护,从而真正形成人类诗意栖居的世界建筑风格。

[1](法)柯布西耶著,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 [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2]刘安.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7.

[3]孙波.管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21.

[4]刘先觉.生态建筑学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5.

[5]华梅.现代设计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150,152,151,153,153,157.

[6]赵晶晶.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J].艺术与设计,2008(4):32-33.

[7]吴彬,齐青萍.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J].艺术与设计,2009(1):16-17.

猜你喜欢

包豪斯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百年包豪斯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建筑设计的困惑
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启示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包豪斯与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